“夏帝到底是什麼來頭?他已經執掌三域之地,再這樣下去會對家主形成威脅。”
一個赤甲大將軍坐在軍營主帳的大位上。
韓宗,姜王的四大家臣之一,負責鎮守姜國之東,同時在監視着右屠王、山戎國等不屬於神朝任命的小勢力。
夏國崛起於東域,平定大草原、吞併戈壁,重創蠻族的一個諸侯國,坐擁三域之地,此時在東大荒已經不能算是小勢力,甚至……威脅到了東大荒最強大的姜氏王朝的地位。
“大將軍,夏國繼續擴張,便要踏足東大荒平原,不如早日滅掉夏國,防止其繼續西進。東域臣民是神朝流放之人的後代,誰知道他們是否還有反心?”
一個同樣是武王境界的赤甲將軍慫恿大將軍討伐夏國。
“不至於。雖然神朝在百萬年前將一些罪臣家眷放逐到東域,任其自生自滅。但在三十萬年前,東域已經不是荒涼之地,神朝早就換了一處新的放逐之地。三十萬年,當年的大人物們除非踏入長生境界,否則都已經死了。這可是三十萬年啊,東域的人估計都不知道自己是罪臣之後。”
“王此時在東始之山與蠻族大軍拉鋸,命令本將軍率兵前去東始之山參與大戰,正好可以商議該如何對付夏國。”
“原本應當派遣七十萬熊甲軍前去支援往王,但不得不防備夏國,本將軍決意留下二十萬熊甲軍,只率領五十萬熊甲軍前往東始之山。”
韓宗起身,恐怖的氣息令主軍帳一陣搖晃。
他的氣息,還要在野人王之上!
作爲姜王的四大家臣之一,他並非沒有能力滅山戎國,只是姜國一直在與蠻族爭奪東大荒的控制權,雙方常年在東始之山一帶拉鋸。
一旦姜國有大動靜,那麼蠻族會乘虛而入。
五十萬熊甲軍身披以熊圖騰爲胸甲的甲冑,身經百戰。在四大臣之一的韓宗率領下,五十萬熊甲軍騎乘戰馬,向南邊的東始之山行進。
韓宗只留下一員副將與二十萬熊甲軍,便認爲可以防備夏國繼續西征。
因爲熊甲軍的強悍,讓他有信心二十萬之衆便可以擋住夏國。
東始之山,爲十萬大山的缺口,人族、蠻族在大軍常年在此地大戰。
十萬大山分割東大荒的三族,人族在其北,妖族在其中,蠻族在其南。但東大荒的十萬大山偏偏有一處巨大的豁口,誰控制了東始之山,便佔據了東大荒的主導權。
神朝封姜王,鎮守東大荒,便是要與蠻族爭奪東始之山。
姜氏王朝陳列精銳數百萬,徵發無數壯丁在此地修建要塞,幾十萬年來歷代姜王看守此地。幾十萬年,人族、蠻族有上億戰士隕落在此地,每年都有人族大能者出手淨化戰場,否則此地早就形成無數陰煞。
姜王常年居住在飛熊城或者東始之山。
此時姜王收到韓宗提前飛報,臉色沉重:“魈道人,夏國果然向西擴張,而長生船主,卻遲遲沒有動靜。繼續這樣下去,夏國就要侵入我們姜國的平原。”
一個灰袍老者拄着虎頭杖,恭恭敬敬地對姜王說道:“王,小人有一計策,不但可以化解夏國對王的威脅,而且可以利用夏國來東始之山對付蠻族。根據小人的情報,夏帝對蠻族同樣仇視……”
“夏帝?即使他已經到了高階武王的境界,也不配稱帝。以本王的實力和地位,也不過是王而已。”
姜王冷哼。
“是。東域因爲弱小,長期與世隔絕,僅僅是內部各個諸侯國爭鬥,所以武王甚至武尊境界便稱皇稱帝,神朝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你有什麼計策,可利用夏國來對付蠻族?”
“王可以請帝冊封夏國之主爲夏王,將其變爲神朝的諸侯國,歸王統領。這樣一來,王就可以號令夏國,共同抵擋蠻族。蠻族在東始之山集結大量的軍團,即使是王……應付也艱難。更何況那夏國的實力還要弱於王。到時王以夏國爲先鋒,夏國必定會遭到重創。同時夏國也能稍微削弱蠻族大軍。此爲一石二鳥之計。”
“夏國與我們姜國同爲人族諸侯國,故意消耗他們的國力,是否過於陰險?”
“不然。讓夏國對抗蠻族,也是讓他們爲人族效力。即使夏國重創,王再奏於帝,請求兼併夏國的領土,姜國的實力將會更強,對蠻族的優勢也更大。”
“所言有理。”
姜王在龐大的要塞城牆上踱步。
這座要塞足以容納數百萬大軍、平民,僅僅是城牆便有二十丈厚,以東大荒最堅固的石料砌成。
魈道人這一計的確很陰險,將夏國當成犧牲品,卻可以同時解除姜國兩面的威脅。
“倘若夏國不願改帝成王,甚至不願併入神朝,又當如何?”
“夏國以東域爲根基,實乃是坐井觀天。倘若將神朝之疆域圖視之,同時曉之以理,夏國定然不敢違抗神朝之命令。否則帝一怒,派遣一支禁衛軍,便可滅夏國。”
“魈道人,你持本王手書,前往神都,請帝冊封夏國之主柴雲天爲神朝夏王,將夏國併入諸侯國的行列,爲神朝效力。”
“是。”
魈道人畢恭畢敬地接下姜王的手書,御劍前往這片浩瀚無垠的大陸的腹地。
“夏帝,我們還會再見面……即使你現在是三域之主,卻敢稱帝,也不怕貽笑大方。這片大陸,只有一位帝。”
魈道人想到即將面見神都真正的帝,不由激動。
以他武王境界的身份,若不是有姜王的手書,根本無法見到帝一眼。
韓宗率領五十萬熊甲軍來到東始之山。
東始之山以北,爲姜國以及其他九個小諸侯國的要塞,而在東始之山以南,爲蠻族諸侯國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