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影射很有問題啊,這是不是當面打臉?”回叔斜了張彥明一眼。
張彥明搖了搖頭:“還真不是說您們這一代。經歷過困苦,經受過磨難的人自然有底線,知道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但是以後呢?您相信嗎?何不食肉糜這種事兒,以後會成爲常態的,趙括之流更會比比皆是。”
“如果要做旅遊型農牧場,你認爲江寧哪裡合適?”李叔在一邊問了一句,也打斷了張彥明和回叔的話題。
人在很多時候,思想是不受控制的,不知道被什麼事情或是哪句話觸動,就會進入一個奇怪的頻道而變得極端起來。
“這個要是做的話,週期是很長的,首先得保證土地的使用期限才行。”
“這方面肯定是沒有問題。”李叔自信的點了點頭。他省裡市裡一肩挑,到是有資格說這句話。
“這種項目可以考慮劃撥。”回叔也點了點頭。
根據法律的規定,只有通過劃撥方式得到的土地使用權是沒有固定期限的,其他不管是什麼類型都有上限,雖然說可以續存,但那事兒不到了頭裡誰也說不清楚。
“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張彥明扭頭看了看牆上的江寧交通地圖,站起來走到牆邊上下看了看,用手指了指:“這裡比較合適。
再有就是我們機場邊上這一塊,不過如果從結合旅遊這方面來講的話,不如這裡。草鞋洲,是叫草鞋洲是吧?”
“整個?”
“肯定是整個,整個纔好規劃設計,建設各方面開展起來也順利。”
“這上面有多少人口?”回叔扭頭問李叔。
“一萬多人口。不過,上面有幾個廠子,我前幾天纔剛剛去島上走了一下。”
“規模很大麼?”
“老廠,幾個都是老廠。”老廠就比較複雜了,各種情況一大堆。
“其實好辦。”張彥明指了指地圖:“這下面不是還有一個島嘛,我看也沒有開發,可以把幾個廠全部遷過來,把這個島開發一下城區化。”
回叔和李叔也起身走到牆邊看地圖。
“你說這個?梅子洲?”
“這個叫梅子洲?嗯,就是這裡。”
“這個洲……是市裡的重點扶持地區,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就提出了農業旅遊的思路,是我們的都市農業示範基地,生態農業基地。”
李叔笑呵呵的看着張彥明:“從九七年就推出了江洲一日遊,觀江賞園採摘等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是市裡的重點旅遊項目。
現在已經五個千畝園,打造旅遊型生態農業,島上的其他服務設施也在逐漸完善,投資情況比較良好,已經辦了三屆葡萄節。”
孫紅葉在一邊咯咯笑起來,擺着手:“這才叫打臉,啪啪打臉,哈哈哈哈。”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嗯,不錯。”張彥明絲毫不以爲然,點了點頭讚了一句:“我還以爲這是個生態島沒什麼開發呢。”
“我們開發的目標就是打造生態島。”這就是典型的中華式管理悖論了,不過張彥明並不想和他爭一下什麼是生態的問題。
“去年第三屆葡萄節,吸引了近三十萬人上島遊玩,創造了旅遊收入的新高,現在島上的服務行業發展很快,積極性很高。”
“有可能把這幾個老廠遷上來嗎?”張彥明問。
“就在島上劃出一塊地方不行嗎?島上的人口也得有個住的地方吧?你總得有個生活區不是?起碼一個小鎮。”回叔問了一句。
“叔,我們是農林牧場,完全的農業島,是自然景觀,結果邊上有好幾個老廠,弄的岸上江裡全是機油,到處是鐵鏽。
每天梆梆梆的砸鋼錘鐵,滋啦滋啦燒電焊,發動機突突突突的冒着黑煙,您感覺是那麼回事兒嗎?
以後碼頭會進行改造,打造成景觀式碼頭,沿島一圈會打造成濱江景觀帶,也是防洪帶。
居民好解決,生活區確實也要建,而且就業各方面都可以解決,但是工業絕對不行。以後島上也會禁止車輛。”
“那你怎麼解決交通問題?島上居民怎麼出來?”
“島上的居民以後都是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四周全是菜田牧場,不需要交通,上下班會有通勤車接送。
我們還會開通島上到機場和火車站的班車,方便居民和遊客往返出行。”
“這個我感覺還是會有問題。”回叔想了想說:“島上近兩萬人,你總不能限制大家都不購買使用交通工具。
摩托車,小汽車,這都有可能嘛,你憑什麼限制?到時候人家說你們的車就可以開,我們憑什麼不行?我不想坐公交,你怎麼辦?”
“遷轉的時候我們會一家一家的談,如果能留在島上工作的就留下來,如果不在島上工作的不可能繼續留在島上。
我們會談到以後的島上交通問題,因爲大家都是員工和家屬,內部的公共交通是免費乘坐的,不花錢,所以我感覺應該都會同意。
以後,大家的條件好了,想買車買什麼我們也支持,會把提出要求的家庭從島上遷出來,遷到岸上來。
這裡面最主要的事情是,我們將來在島上運轉的車輛也不會是汽柴油車輛,而是電動車輛,我們自己的汽柴油車也不允許上島。”
張彥明頓了一下,補充說:“當然,還是會有燃油車的,比如消防救災車輛,比如校車,救護車這些。也只有這些。”
“電動公交車?”李叔做爲市委老大,對這個事情很敏感,馬上抓住了重點:“多大?能載多少人?”
“和普通公交車一樣,只是能源方式的問題。只要不是爬大坡,拉五六十人沒問題的,這要看實際需求。”
“國內生產的?沒聽說過呀?”回叔詫異的問。
這種事情算得上是大事,做爲一省的老大不可能不知道,那可就嚴重了。
“我們自己生產。我們廬州汽車廠有一個專門搞電動能源的車間,從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到電動公交車,乘用車還有特種車輛都在實驗。”
“你們已經可以量產了嗎?”
“公交車可以,它體積有那麼大,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比較好解決。”
“你確定?”回叔認真的問了一句。
爲什麼回叔對電動公交車這事兒這麼敏感,這麼重視呢?
因爲咱們和阿米麗卡曾經合作搞了一次電動公交車的研製工作,在九二年的時候。
電動公交車的歷史雖然不長,但也不短,國外早就有了,而且已經比較成熟。
其實電動乘用車這東西也是早就有了的,1839年出現,1870年已經滿大街跑了。當然是外國。
後來,因爲石油商人的干涉,電動車漸漸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