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九 末日的序幕
從地圖上看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就像是兩隻手臂,圍成一圈,把黃海包裹在了圈子裡面,使得那一片海域成爲中國的內海,不僅僅在軍事方面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在經濟上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此時此地攻取遼東半島並沒有現代的意義,不過對於攻擊高句麗使之徹底滅亡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攻取了遼東半島,就等於是把高句麗的一隻手臂斬斷了,攻打高句麗將不是僅僅只有遼東這一條陸路,而是有另外一條陸路,而且原先的時空中把李二陛下大軍阻攔住的安市城,如果遼東半島到手,那麼安市城對於大唐兵馬而言,也就失去了絕大部分的阻攔效果,大唐兵馬可以繞過安市城,直接進攻跟內陸的地區。
對於高句麗而言,遼東半島不僅僅是他們國土的三分之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區,可惜的是他們一直都沒有好好的經營遼東半島,而是苦心經營長城防線,使得遼東半島並沒有多少人煙和開發,越往南去,就越看不到人煙,蘇寧很喜歡這樣的原始地區,更好發展,更好經營。
命令一支軍隊往南打,聯合一部分海軍把南邊的全部領土都給拿下來,然後主力部隊就繼續往北前進,追擊高句麗戰敗潰兵的同時,攻略整個遼東半島,強大的海軍順着海邊一路北往,相助陸軍攻克遼東半島。
在姜以式大軍戰敗之後,遼東半島就沒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鋒的兵馬了,或者說整個高句麗都沒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馬攻打遼東半島的軍隊存在了,泉蓋蘇文也不行,因爲泉蓋蘇文已經知道了新羅十三萬北伐軍大破南部邊防軍團直取高句麗本土的消息,使得遠在大同江以北地區的泉蓋蘇文也覺得頗爲棘手。
秦瓊的軍隊還不知道是不是正在追擊,也不知道戰況如何,暫且是個未知數;姜以式帶兵去追擊蘇寧也不知道戰況如何,也不知道情況是什麼個情況,高建武是活着還是死了,是被救回來了還是沒有救回來,泉蓋蘇文本來打算率軍埋伏姜以式的,結果兵馬出動了兩天之後得知了新羅軍隊一路所向披靡的朝着北邊而來,無可奈何之下,泉蓋蘇文只能把用來埋伏姜以式的三萬軍隊派到了南邊防備新羅人,自己只能打算使用計謀陰死姜以式。
沒辦法,殺掉姜以式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被新羅人得逞,高句麗國將不國,成爲高句麗王還有什麼意思?要保全領土纔是最重要的,泉蓋蘇文也非常惱火,姜以式那麼能打,他的兒子怎麼就那麼慫包!居然被新羅人給殺了,副將也被殺了,整個邊防軍團全軍覆沒,其他的零星軍隊一潰千里,整個大同江以南已經沒有軍隊可以和新羅人較量了。
爲今之計,只有拼死守住大同江防線,再徐圖他舉,畢竟自己手中軍隊也極爲有限,這些日子不斷的收攏各地潰兵,並且強徵壯丁入伍訓練,勉強湊出了八萬軍隊,可是這八萬軍隊面對整個戰局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他非常需要姜以式的那十萬原本屬於他的軍隊來幫助自己穩定住局勢,無論高建武有沒有被救回來。
夜深人靜之時他也在想着,難道真的是自己的運氣到頭了,高句麗的國運到頭了,最後一戰那麼好的局勢居然就被終結了,現在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不僅丟了兵馬,還丟了領土,丟了家人,丟了財富,丟掉了大同江以南的富饒領土,全部便宜了新羅人,攻下來的唐國領土本來也不是什麼富庶之地,丟了也不可惜,但是本土不能丟啊!
可是要泉蓋蘇文現在親自領兵去和新羅人打仗,那估計是不太可能了,局勢已經相當混亂,也不知道是不是姜以式留下的什麼消息,四面八方的許多難民和潰兵都朝着安市城這裡聚集,據說這裡有糧食有兵馬可以保護他們,但是泉蓋蘇文自己也很困難,保證八萬軍隊的攻擊已經是竭盡全力了,糧食最多再維持兩個月,再多些人可怎麼得了?
現在泉蓋蘇文不斷的從北方的長城防線抽調精銳兵馬和糧食到安市城聚集,打算縮減防線,集中精兵抗敵,度過這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而且那些難民也僅僅徵召青壯年男子和部分強壯女子,其餘的一概不要,全部都趕到其他地方去,可是哪裡又是“其他地方”的所在?
到處都是難民,到處都很混亂,南邊已經被新羅人打的不成樣子,大同江以南的人紛紛往大同江以北逃竄,而遼東半島也涌過來了不少難民,問他們是如何得知安市城的,他們說是姜以式老將軍告訴他們的,讓他們到這裡來尋求庇佑,還要楊萬春將軍儘量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泉蓋蘇文一面苦笑,一面狠狠的詛咒姜以式快點去死,臨死了還不忘給自己增添麻煩,無可奈何之下,泉蓋蘇文擴大了收留難民的數量,然後把軍屯田地裡的屯田兵都給收回來加入作戰部隊,進一步擴軍,而軍屯田地則交給那麼些難民去看管,與此同時也在抽調長城精兵回來的時候把難民往北邊派過去。
北面已經沒有糧食了,那些男女老幼過去了只能是死路一條,而精兵和糧食都集中在了安市城,至少保證泉蓋蘇文擁有絕對的軍隊和糧食可以搶先別人一步整合力量,成爲最大的勢力,最強的軍事集團,在唐軍沒有來這裡之前把周圍地區都給整合起來,爲抵抗唐軍做好準備,姜以式一回來就把姜以式幹掉,收繳他的軍隊,那個時候,就有力量收拾新羅人和其他人了。
這是李先生給泉蓋蘇文出的餿主意,雖然是餿主意,卻是目前唯一的主意,要是什麼人都接受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把安市城的屯糧給消耗掉,別等唐軍過來了,唐軍還沒來呢這裡的人就要爲了糧食開始內訌打仗,不戰而敗了,先保證糧食數量,如果糧食不夠了,談什麼都是虛的。
有些人看出了端倪,覺得北邊長城肯定沒有活路,不願意去,要留在安市城,泉蓋蘇文最終失去了耐心,命令自己的親衛隊放箭開殺,斬殺了帶頭鬧事的幾百個人,最後逼得一大羣哭哭啼啼頹喪欲死的老弱病殘往北邊去了,青壯年男子被留下,那支老弱病殘的難民隊伍的生存率進一步降低了。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一個小插曲,難民大部隊裡面大概有三成難民接受了其中一個人的想法,這個人覺得與其去北邊送死,倒不如趁着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往南邊走,度過大同江,去投奔新羅,這些年新羅發展的不錯,把高句麗打的那麼慘,肯定有糧食吃,大同江以南的原住民都跑到北邊了,那麼南邊肯定缺人,新羅人也需要人口去發展建設土地,他們就可以成爲這些有用的人,從而獲得糧食和生存。
走投無路之下,人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出來的,尤其是放棄了自己的子民的統治者,更是容易被人拋棄,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沒有那麼多深明大義的人會選擇爲一個拋棄自己的國家殉難,他們更希望活,因爲在國民的身份之前,他們首先是人。
三成的人願意跟着那個突發奇想的傢伙去南邊碰運氣,反正橫豎都是死,去北邊一定死,去南邊還有活命的希望,爲何不嘗試一下?從一開始的幾個人到後來的幾萬人,再到後面一路聚集了差不多十萬人往南投奔新羅,那個最先帶頭的傢伙叫崔仁洙,後來也算是個傳奇人物了……
也算是他們運氣好,新羅需要攻佔土地,但是更需要人去發展當地的土地,那些被高句麗拋棄的人正好合適這樣的身份,所以,新羅人反而接受了這批高句麗難民,於是,就如崔仁洙所說的,去北邊的人十有八九都死在了那兒,不是被唐人殺死的,而是被餓死的,凍死的。
冰天雪地,更兼缺糧,唐軍沒有殺他們,卻也沒有什麼糧食救濟他們,於是在寒冷的日子裡面,他們自相殘殺,取死屍爲食,乃至於甚至易子相食,最後還是被勞軍而來的長孫無忌把這裡的情況報告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深感震驚之餘,下令調撥一些軍中糧草救濟這些難民,繼而從北平糧倉調運一批糧食和種子糧,這才穩定住了局勢。
從來都沒有想象過易子相食的蘇寧終於在那個時候見到和何謂易子相食。
而南邊跟着崔仁洙而走的人卻基本上都活下來了,而且活到了最後,這崔仁洙還因爲有功勞被封了官兒,活得很滋潤。
泉蓋蘇文的這一手雖然殘忍,卻也穩定住了岌岌可危的安市城局勢,沒有讓最後一座軍事重鎮安市城被難民毀掉,從而使得泉蓋蘇文有了最後一搏的力量,在這之後,泉蓋蘇文重新擴充了兩萬人當兵,總算聚合了十萬人的軍隊,便又給南邊對抗新羅的軍團增加了兩萬人的兵力,可是這十萬人的戰鬥力究竟如何,泉蓋蘇文的心裡頭其實有一點想法。
可是這個時候再說練兵已經晚了,而且很不切實際,這種時候練兵和找死有什麼區別?還是以戰場爲最好的練兵之地,從而獲取足夠的戰鬥力,存活下來的士兵將會成爲精兵,可以和唐軍作戰,死掉的就死掉吧,沒用的兵留着也是浪費糧食而已。
就在一個月以前,泉蓋蘇文還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回落到如今這樣的地步,可是滄海桑田,這一切都來得太快,幾乎讓他無法反應過來,有時午夜夢迴,他還迷迷糊糊的覺得自己還是那個莫離支家族的家主,顯赫無比,擁有絕對的權力和財富,但是赫然驚醒之後,他發現自己仍然只是那個失去了家族和絕大部分權力的落魄之人。
他開始有些懷念高建武了,真的,他發誓,他真的開始懷念高建武了,高建武雖然有點討厭有點懦弱,但是他會給自己足夠的權力,讓自己享受權力帶來的滋味,一旦失去了這種滋味和安定的生活,泉蓋蘇文才發現自己或許還沒與準備好成爲一個梟雄。
當然了,這種感悟也沒有維持多長時間,泉蓋蘇文從遼東半島的潰兵口中得知,姜以式死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