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知貢舉

程咬金今天覺得很長臉,三個庶子送來崇賢館,是走了秦琅的後門,原想着能送一個進來就不錯,也混個太子陪讀的名頭給他們鍍下金,將來庶子也能謀個出身。

誰料到,老六程俊不聲不響的,居然還考了個二甲,金榜第八呢。

比起尉遲恭、侯君集、張亮這些傢伙的崽強的可不是一星半點,他們家的崽連榜都沒上,個個叫那啥名落孫山。

老程把程俊叫來,還故意要他把卷子拿出來給他看,在旁邊那些傢伙面前抖的嘩啦啦響。

“你看的懂嗎?”侯君集被他這炫耀弄的很火大。

“老程我可是三歲習孝經,七歲習論語的,當年若不是隋無道,我都可以參加童子科。我兒這是繼承了我的好種,哈哈哈!”程咬金得意萬分。

那邊魏徵也因兒子金榜題名而高興。

“陛下,秦學士的這次考試之法,臣以爲不比朝廷科舉考試差,倒是可以借鑑一二。”

李世民跟給三十六名金榜有名的學生髮完獎回來,每人賞賜也不多,就是一套文房四寶,再加上二十貼的益州黃麻紙,然後賜絹十匹。

這些學生們個個家世好,誰也不缺這點東西,但這是皇帝所賜,是他們的獎品。

僅僅是那張有秦琅、李綱、孔穎達、褚遂良、李世民還有諸位宰相們親自署名的獎狀,就值得他們自豪許久了,能夠裱起來供在家中炫耀的。

“臣以爲可照此改革童子科!”

自漢代起,歷朝就有專門針對那些童子的選拔考試,年幼才俊者拜爲童子郎,當時的漢代太學中就有不少風雲一時的神童、奇童、聖童。

隋朝時,正式設立了科舉考試製度,其中有明經、進士等科,亦有秀才、童子科,規定學校出身的叫生徒,州縣考送的叫鄉貢,皇帝親自詔的叫制舉,童子科便是非常設科之一,規定只准十歲以下的孩童參與,要救經通一經,並孝經、論語卷誦十,還要自能書寫者。通過童子科,通者予官予出身。

大唐立國之後,雖也重開科舉,但也只是開常科,明經明法明算等科,加上進士科,秀才、俊士、童子等科都還沒開過。

這種十歲以下的童子科,通過了就能得到出身,也就是做官資格,這也是相當了得的,對於朝廷選才這塊來說,也是有些作用的,選中優秀童子然後加以培養,將來授官,相當於定向培養了,另一方面,也是對那些貴族官員士族子弟的一個得出身的途徑。

只是朝廷草創,連幾項常科都也還沒怎麼正式起來,科舉年年舉行,但每年都影響很小。

魏徵此時提名要按崇賢館的這次考試模式,來重開童子科,倒讓李世民不免動了心思。

此時的朝廷取士,科舉考試只能說只是一個小小的補充,年年考,但取士數量少,而且省試後還要通過吏部的考試之後才能授官,考生其實也多是貴族士族子弟,考試更多的還是個形式,比如明經科幾乎就都是由士族子弟壟斷,其它什麼寒門子弟、軍功貴族子弟等根本就沒他們的家學、資源等優勢,爭不過。

而明法明算明字等科,其實就是選專科吏員的,一般人也不屑於考。

僅剩下個進士科,一年也取不了幾個。

再加上考生以生徒推選外,主要還是由地方官薦舉鄉貢,再加上考試時的不糊名考試等,導致的就是考試和取士過程比較隨意,甚至出現考官重士子出身、名氣,而輕其考試成績的現象,甚至有考完之後,有貴族子弟強要狀元、強改狀元的情況。

總的來說,還是此時的科舉考試不受重視。

李世民之前也不重視,因爲他覺得這科舉考試,完全沒有按設立之初衷走向,現在淪爲了以五姓七家爲首的士族的搶奪出身的途徑,甚至有廢除之意。

可現在魏徵這麼一提醒,李世民卻覺得,對啊,秦琅的這個考試就不錯啊,那個乞丐出身的李存孝都能考中榜眼,程家庶子程俊也能超過許多宰相嫡子入二甲,這些都說明,這個考試相對公平公正。

那如果自己放大考試範圍,豈不就是能夠打破近幾年科舉淪爲大士族子弟搶出身的困境?

“三郎,你覺得玄成提議如何?”

秦琅搞這期中考試是因爲他是崇賢館館主,考考考,這是老師的法寶嘛。但現在皇帝卻轉到國家科舉取士這上來,就不得不慎重了。

“陛下,臣以爲十歲以下的童子,只通一二經就能獲得官職或做官資格,不免有些草率,恐成僥倖之路,反倒容易扼殺這些人真正成才之路,但是,選拔一些優秀的童子出來,重點培養也還是可以的。”

“崇賢館願意增設班級,以收選出之童子。”

“恐成僥倖之路,懷良這話說的有道理,朕以爲不錯。選拔優秀童子入崇賢館爲童生,重點培養。”

李世民便對秦琅道,“朕明年便重開童子科,令各地薦舉十歲以下童生參與考試,優秀者送入長安來考試,便委懷良你爲知貢舉。”

李世民乾脆就讓秦琅來做明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不但主持童子科的考試,順便把其它幾科也主持了。

“你拿一個章程出來,若是對其它科目有什麼好的改進建議,也可一併提出,交予朕和宰相參政們商議。”

“陛下,臣知貢舉只怕不合適吧?”

秦琅想着好歹也是科舉考試總考官啊,怎麼也得李綱或是孔穎達這樣的大儒,或是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宰相來當啊,誰知此時的科舉,地位一般,不說不能跟明清時會試相比,就是連中晚唐時也不能比。

“就你了,好好琢磨琢磨。”李世民覺得秦琅或許能給他個驚喜,也許這傢伙能想出什麼好辦法來,以改革挽救下他覺得已經沒用的科舉考試。

“陛下,那臣現在倒想到一條建議,就是明年春,於全國各縣舉行縣童子試,童試分兩場,第一場爲預試,只要能夠身家清白,年齡十歲以下,能能誦孝經、論語文章十篇,皆可通過縣童子試預科,通過者參加第二場考試,要求能通九經中一大經,並能通過貼經、墨義考試。

通過後,選入長安參加省試,可最終擇其最優秀者二三百人,全入崇賢館,或半入崇賢館,半入國子監!”

李世民一下子聽出秦琅這條建議的關鍵之處,就是縣童子試,且不需要地方州縣官員薦舉。

只要身家清白,就可直接獲得縣試資格,這意味着可打破隋朝以來科舉考試中極重要的一環,考生不再被權貴士族壟斷,以往的薦舉,其實多數薦舉上來的都是貴族士族豪強子弟,真正的寒門地主子弟少之又少。

官員擁有薦舉權利,這跟魏晉時的九品中正制度沒什麼區別,自然是優先薦舉士族子弟。

可現在秦琅說身家清白,十歲以下,就可直接參加考試,官員沒權干涉了。

一直讓科舉考試影響力不大的痛腳找到了。

而這個縣童子試也很好,直接在各縣舉行,通過就直接到長安來省試,能保證受地方、官員影響最小。

他甚至想到了明經、進士等科,是否也採用這種方法了。

此時的明經、進士等常科,根本沒有地方的考試,都只是由官員們薦舉鄉貢,或是推選州縣學生來京省試,都是直接由官員們決定參考的考生人選。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就算皇帝改革省試的考試內容、錄取方式,但他選來選去,也都還是在那些地方官們舉薦的人裡選,並沒有其它的人選。

“明經、進士等科,可否也在地方這樣舉行縣試?”李世民問。

他向來對士族很警惕忌憚,但又不得不用,只是現行的科舉考試製度,讓李世民覺得他並沒有選士的餘地。

“陛下,明經、進士等常科,對象範圍廣,臣以爲可以春季縣試,夏季州試,冬季在長安省試,考試範圍如童生一樣,只要身家清白,皆可參加。縣一級,考試內容稍簡單些,做淘汰初選之用,然後州試,稍爲嚴格一點,以控制選出到長安的士子們皆爲優秀者。”

李世民有些擔憂的道,“可如此一來,縣試、州試由何人主持?”

他是不想讓州縣官員來獲得這個主考選拔權的。

“可由禮部派出考官往各地主持州縣二級考試,並負責督察州方的官學、私學等辦學情況。”

這個主考權力不下放給州縣地方官,就是要避免受到地方士族豪強的影響。同時,也等於是把科舉考生的生員資格權,收回到了朝廷手中。

“天下三百餘州·······”李世民皺眉,這又是個難題。

魏徵插嘴,“前朝之時,楊廣實行郡縣制,天下一百九十餘郡,一千餘縣,楊廣曾設司隸臺,置刺史十四人,巡察全國郡縣。如今朝廷可按天下山川形便,劃出十餘個道,派出主考官主考一道即可。比如關中、隴右、河南、山東等······”

這倒是讓李世民眼前一亮,關隴河南等是特有的地理名詞,將其用來劃分道路,然後派禮部官員分道主考,就不用再擔憂天下三百多州不好主考的問題了。

“那常科各科,可把初試改到州中,然後複試改爲道試,集於一州······”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加入了討論之列。

魏徵提議設道,但不是傳統的區分,只是類似於漢朝、隋朝時的刺史州,漢隋是派刺史監察郡縣,而現在設道,則是用來分道主考科舉。房玄齡的父親在隋朝時就做過監察刺史,於是他提議也可恢復巡察制度,派出御史分道巡察······

第336章 父債子償第31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911章 桃色緋聞第983章 驕狂第1364章 金殿封王第546章 五星要塞第617章 配享太廟第1282章 異姓加封魏郡王第185章 糟老頭李靖第1009章 愛江山更愛美人第34章 激戰玄武門第86章 忠烈遺孤太平郎第1123章 納頭便拜第1074章 畏威名退避三舍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386章 大將軍第212章 餵豬養兵第551章 夜黑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329章 京兆少尹第842章 伏虎第122章 恭聽聖訓第354章 三刀定塞北第1095章 絕殺第605章 烏海第699章 天子親臨第1381章 組閣第253章 阿三哥第90章 刀挑都督第1312章 劍指呂宋第1223章 盟主第1240章 秘密任務第659章 帝師第1362章 勸進第137章 尚書令第298章 鄭才人第1279章 新皇李胤第40章 父子皆封公第177章 謀危社稷第489章 對質第1315章 拓南公第1283章 皇帝的瘋狂試探第1446章 東勝香港第779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947章 富貴在天第922章 金殿賜封第463章 封臣的封臣第1268章 姦情敗露第1157章 水撈白銀第113章 孤親守長安(第十五連更,求訂閱!)第1367章 內禪第753章 衛國公的泡澡水第1006章 分道揚鑣第905章 顧命權臣第1288章 安插第323章 家廟世譜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1233章 漢李陵之後第605章 烏海第847章 半路夫妻第449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13章 孤親守長安(第十五連更,求訂閱!)第5章 拜見大王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67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45章 遲來一步第519章 得之桑隅,失之東隅第127章 大封賞賜,功列第一第886章 調虎離山第1480章 超凡入聖第563章 論功還欲請長纓第1083章 包圍第927章 駕崩馭天第1354章好大喜功第949章 當頭棒喝第1080章 太尉、節度第151章 獻羊馬,貢美人第1263章 老泰山第1290章 陛下因何造反?第191章 秦家美人第380章 富貴病第62章 白鹿第594章 繼續深入第1162章 公主太平第1369章 北上第355章 天可汗第730章 秦家的擴張第1248章 無情第1358章 秦俊闖宮勤王事第439章 木蘭第287章 李靖第1299章 獨闢蹊徑桃花源第15章 火燒長安第1093章 呼嘯第1007章 將不過李第1016章 瘸腿太子第38章 逼宮第1287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701章 被致仕
第336章 父債子償第31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911章 桃色緋聞第983章 驕狂第1364章 金殿封王第546章 五星要塞第617章 配享太廟第1282章 異姓加封魏郡王第185章 糟老頭李靖第1009章 愛江山更愛美人第34章 激戰玄武門第86章 忠烈遺孤太平郎第1123章 納頭便拜第1074章 畏威名退避三舍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第386章 大將軍第212章 餵豬養兵第551章 夜黑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329章 京兆少尹第842章 伏虎第122章 恭聽聖訓第354章 三刀定塞北第1095章 絕殺第605章 烏海第699章 天子親臨第1381章 組閣第253章 阿三哥第90章 刀挑都督第1312章 劍指呂宋第1223章 盟主第1240章 秘密任務第659章 帝師第1362章 勸進第137章 尚書令第298章 鄭才人第1279章 新皇李胤第40章 父子皆封公第177章 謀危社稷第489章 對質第1315章 拓南公第1283章 皇帝的瘋狂試探第1446章 東勝香港第779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947章 富貴在天第922章 金殿賜封第463章 封臣的封臣第1268章 姦情敗露第1157章 水撈白銀第113章 孤親守長安(第十五連更,求訂閱!)第1367章 內禪第753章 衛國公的泡澡水第1006章 分道揚鑣第905章 顧命權臣第1288章 安插第323章 家廟世譜第869章 叔寶與叔德第1233章 漢李陵之後第605章 烏海第847章 半路夫妻第449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13章 孤親守長安(第十五連更,求訂閱!)第5章 拜見大王第247章 翰林學士第67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45章 遲來一步第519章 得之桑隅,失之東隅第127章 大封賞賜,功列第一第886章 調虎離山第1480章 超凡入聖第563章 論功還欲請長纓第1083章 包圍第927章 駕崩馭天第1354章好大喜功第949章 當頭棒喝第1080章 太尉、節度第151章 獻羊馬,貢美人第1263章 老泰山第1290章 陛下因何造反?第191章 秦家美人第380章 富貴病第62章 白鹿第594章 繼續深入第1162章 公主太平第1369章 北上第355章 天可汗第730章 秦家的擴張第1248章 無情第1358章 秦俊闖宮勤王事第439章 木蘭第287章 李靖第1299章 獨闢蹊徑桃花源第15章 火燒長安第1093章 呼嘯第1007章 將不過李第1016章 瘸腿太子第38章 逼宮第1287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701章 被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