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驅虎吞狼

“朕絕不允許還有國中之國的存在!”

李世民霸氣畢露。

“陛下大讚,大唐確實不能容許有國中之中的存在,但臣還是認爲眼下不宜對嶺南大舉用兵!”

“爲何?”皇帝皺起眉頭,不解的望向秦琅。

“陛下,打仗最忌諱的就是兩線做戰啊,如今朝廷正準備用兵漠北,此時如何能在嶺南再起干戈呢?”一個北方草原,一個五嶺之南,這種仗可不好打。

“朕從沒有把嶺南那些土酋放在眼裡,之前只是抽不出手來而已!朕已經給過他們很多次機會了,甚至就算入籍徵稅,也只讓他們納半稅,可這些人卻還做着割據稱王的白日夢,朕豈能容許?”李世民的眼裡,嶺南那種地方是蠻荒之地,也是落後之地,嶺南的俚獠土兵,更是對朝廷沒什麼威脅。

只要朝廷發兵,肯定能一戰平定他們。

這也是有歷史依據的,隋朝時,朝廷就多次派兵與西南和嶺南的那些俚人、獠人叛軍交戰,每次都打的他們落水流水,甚至隋朝時還曾派兵遠征林邑國,直接攻破了林邑王都而還。

對中原王朝來說,南方真正有威脅的從來不是他們的軍隊,而那邊的氣候和瘴氣。

“朕知道你家大郎的乳母是馮盎兒媳婦,可你也不應當替他們說話!”皇帝指責秦琅。

“臣絕不敢因私廢公,冼氏雖是馮家婦,但也只是我兒的乳母,臣豈敢因此左右國策?臣所言,只是實事求事爲國而謀。”

“那你的理由?兩線做戰不是理由,朝廷根本不怕兩線做戰。”李世民很霸氣的道。

大唐的北方現在已經沒有了迫切的威脅,攻守已經易勢,所以大唐最精銳的百戰府兵,現在確實有能力抽出身來分兵南下,對於嶺南的這些土王來說,大唐府兵南下,那真是降維打擊。

不過秦琅有他的考慮。

“陛下,臣反對直接出兵嶺南,還是擔心此舉太過簡單粗暴,容易激發整個嶺南俚獠的不安之心,甚至被有心人利用後容易引發嶺南大叛亂啊。”

“再者,嶺南自武德四年開始陸續歸順朝廷後,雖也屢有叛亂戰事,可畢竟總體來說,也僅限於嶺南這一小塊地方,朝廷這幾年在嶺南也並不是毫無作爲,起碼對於桂州、廣州、交州這三處的控制已經略見成效了。”

“所以臣認爲,對於嶺南,還是應當分而化之,以柔制剛。”

嶺南地區遠離中原,加以南嶺阻隔,其內部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也是向來複雜的。

當年隋攻滅陳朝,當冼馮兩家做主的冼老夫人選擇了率嶺南歸附隋朝,讓嶺南避免了一場戰亂。

隋朝幾十年,對於嶺南的經營也還是比較有效的,如廣州和桂林這兩個要點,還有交趾,都加強了影響,這幾處都是嶺南的核心。

從秦漢起,中原王朝就一直以這幾個核心來控制嶺南。

桂林是中原進入嶺南的門戶,有靈渠從湘江過嶺南入灕江,再順江直抵廣州。而廣州也是沿海大港,是中原從海路抵達嶺南的要港,也是通往交州的重要港口,這還是歷來的貿易商港。

至於交州,不僅是大港,也是控制廣南之地的核心。

不過在隋末之時,朝廷勢力失去中原支持,嶺南各方漢俚勢力紛紛趁機而起,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半獨立王國。

唐朝在擊敗了蕭銑後,迅速平定了江南,然後趁勢進入嶺南,武德四年冬,各方勢力見大勢所趨,紛紛降唐,到武德五年夏七月,整個嶺南基本上就完成了統一。

因爲嶺南的形勢複雜,所以各方歸附以後,朝廷其實是基本承認嶺南各方勢力地盤的,給賜予總管和刺史等職。

甚至因爲當時嶺南有八大割據勢力,所以朝廷在嶺南設立了九個總管府,這九個總管府正是以當時八大勢力加上廣州府而設。

朝廷直接控制廣州,而其餘八個總管府皆是那些地方割據勢力。

如李襲志授桂州總管,丘和授交州總管,李俊南授德州總管,李光度授南尹州總管,陳智略授康州總管,楊世略授循州總管,寧長真授欽州總管,馮盎授高州總管,馮士翽岡州刺史、鄧文進東衡州刺史、寧道明南越州刺史等。

這八大總管裡,李襲志和丘和原本也都是隋朝的嶺南地方官員,比如李襲志原是桂林的始安郡丞,丘和是交趾郡太守。

他們本就是中原朝廷的勢力,隋末時率領軍民自守,唐一統江南後,便立即上表歸附。

而寧長真、馮盎、陳智略則代表的是嶺南勢力最強的漢人豪強勢力,這些人的家族幾乎是在魏晉時從北方南遷來的,比如馮家就是北燕國君後裔,南下歸附南朝後,被安置到嶺南鎮守。

他們世代與俚族首領冼家通婚,藉助冼氏在俚人中的影響力,迅速擴張勢力,歷經南朝多個朝代,勢力越來越強,形成了嶺南強大的一方勢力,就算是隋朝時,馮家也沒有受到影響。

當年馮盎也曾入朝爲官,還隋楊廣徵過高句麗,擔任過大將軍之職,隋亂後,回到嶺南招兵買馬,割據稱雄。

陳智略是嶺南第一個奉旨歸附唐朝的豪強,隋末時,他就曾募集一萬子弟兵北上加入楊廣的驍果軍,侍衛皇帝。

後來宇文化及江都弒殺楊廣後率驍勇果軍北上西歸,陳智略率子弟跟隨,後在與瓦崗交戰時敗於秦瓊,因此率部歸附瓦崗,李密敗投唐後,陳智略也因此降唐。

不久後,李淵派陳智略率部返回嶺南家鄉,做爲唐入嶺南的先遣軍。

而楊世略是潮州豪族,隋朝時就是潮州總管的部將。

當然,除了這幾位大總管外,如談殿等俚帥也有不少。

嶺南之地,雖然從秦朝開始入嶺南,設郡縣,但實際控制不強。秦軍入嶺南後不久,秦始皇崩,嶺南由秦將趙佗趁機割據自立,到漢朝時被攻滅併入中原,但依然不是正式州縣,沒有稅賦。

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嶺南之地,原來都是百越各族控制,到了隋唐時,稱這些土人爲俚人或僚人,他們人數衆多,勢力複雜。漢人一代又一代的南遷過去,但數量上始終只是少數。

不過藉着中原的支撐,倒也在嶺南立足了腳根,甚至形成了許多百年數百年的漢人豪族大戶。

總的來說,嶺南形勢十分複雜,數量最多的族羣是俚僚土人,而地位最高的卻是漢人豪強大戶們,再又摻雜着中原朝廷控制的一些地區,於是就形成這麼一個嶺南現狀了。

李世民先前廢總管府,又並都督府,結果就是嶺南現在又打成了一鍋粥,這些豪強各自混戰,卻又有默契的趁機侵佔或驅趕朝廷的勢力。

李世民也是沒有了辦法,才說出要派兵去幹他們的話,靠普通手段,真的是行不通了。

整個嶺南地區,到現在爲止,大唐還沒有設立過一個折衝府。

不過朝廷繼承了隋朝時在嶺南的勢力,還是直接統轄着廣府、交府和桂府的。

“陛下,嶺南的丘和、李襲志等都是中原人,也是前朝時就駐於嶺南之官,他們是心向朝廷的,這些人可以信任倚重,可稱之爲自己人,因爲他們根在中原,與其它嶺南土酋不一樣。”

“馮盎、陳智略、陳龍樹、寧長真這些人則是嶺南漢人豪酋的代表,這些人其實離不開中原朝廷,所以這些人可以利用。”

馮盎這些人是嶺南漢人代表,想維持住地位,控制轄下那數量衆多的俚僚部落,肯定得借中原王朝的勢,甚至需要中原王朝授封的官職爵位這些,才能去管理那些蠻子們。

這麼一分析,那麼朝廷真正要先對付的就只剩下那些蠻子們了,這些俚僚大多被漢人豪酋們逼退到了山區里居住,以垌寨爲組織,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和聯盟,他們與漢人豪酋們的關係是分分和和,經常因爲土地或者是貢稅等開戰。

打痛了就臣服,好了傷疤又忘記了痛繼續敲響戰鼓吹響牛角號來幹。

也經常會被漢人豪酋們利用,成爲這些豪酋們利益爭奪戰中的炮灰。

“陛下,派人加封馮盎之官,讓馮盎出兵打俚人叛軍首領談殿,先讓他們狗咬狗,然後朝廷順勢向廣州、桂林、交州調派府兵,設置軍府。”

秦琅的想法還是先不要跟所有嶺南人爲敵,不要把他們都劃入叛軍,而是分化拉攏,以夷制夷。

讓親唐的馮盎出來跟叛唐的談殿去打,同時呢,朝廷向嶺南自己的直轄區直派兵馬,加強實力。

“原嶺南九總管府改設的都督府以及後設的諸都督府,只保留廣州、交州和桂州三府,交州大都督府改設爲安南大都護府,廣州都督府升格爲廣州大都督府。”

其餘的都督府全都廢除,並對嶺南現在的幾十個大小一不的州,進行一輪並撤。

趁機把先前叛唐和暗裡反唐的那些勢力,直接擼去官職爵位,不帶他們玩了,讓馮盎、陳龍樹、寧純、陳智略他們去打,然後把丘和、李襲志這些前朝的嶺南官員們,召回朝中,另派可靠又能打的將領過去接任。

“臣建議可以將嶺南道拆分爲廣東、廣西、廣南三道,分別以廣州、桂州、交州爲首府。”

桂林是中原入嶺南的橋頭堡,這個必須得握在自己人手裡,雖然李襲志也是向着朝廷的,畢竟是前朝人,所以還是需要一個更可靠更能打的過去鎮守。

交趾則是北部灣一帶的核心,丘和也忠心,可已經老了,還是得派個年輕力壯的過去。

廣州的重要性更不用說了,是嶺南東部的核心,所以要提升爲大都督府。

以三個核心,將嶺南拆分爲三道,既是要加強控制,區劃小利於管控,也是嶺南之地,這三處本來地理上也是有分隔的,比如兩廣之間的雲開大山,雖不算高,可綿延五百餘里,確實是阻止了東西間的交通的。

而廣西和交趾在此時連陸路都不通,基本上都是依靠海路航線的,以前寧氏家族就一直掌握着這條航線。

控制桂林橋頭堡,然後順江下廣州,再由海路抵交州,把這條線路控制住了,則朝廷也就控制住嶺南了。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嶺南向來與中原有隔閡,所以更不應當讓他們繼續爲一個整體,必須得拆分它,纔有利於中原分而治之,並加強實際統領。

皇帝沉吟不語,細細思量。

皇帝想的是犁庭掃穴般的征討,武力鎮之。

可秦琅說這樣做未必有什麼好效果,嶺南複雜的形勢擺在那的,與其想着一役解決,倒不如老實一點的先把自己的基本盤廣桂交三府加強,至於其它地方,可以驅虎吞狼。

讓親唐的馮盎這些漢酋先出兵把談殿這些俚帥們給幹趴再說,畢竟這些俚人對中原朝廷可沒什麼親近忠誠之心。

等虎狼相爭,兩敗俱傷之時,朝廷再出手也不遲,到時朝廷給馮盎等徵召入朝,或是來個對調,又或是取消他們的土兵,他們能反對嗎?

敢反對,那時朝廷就搞他。

馮盎等剛跟俚人們打完,這時要反,俚人不會跟隨他們,甚至朝廷還可以招安那些俚帥,利用他們再來打馮盎他們。

如果馮盎不敢反,那朝廷一步一步推行新政,合併州縣,派遣官吏,部署軍府,裁撤土兵,清查人口,入籍徵稅········

這就是溫水煮青蛙,馮盎等只會越來越沒能力反叛朝廷,直到他們再無能力,被朝廷肢解。

“你說的這麼好,朕都想讓你前去嶺南了。”李世民笑呵呵的道。

秦琅一怔,這不坑爹嗎。

他可不太想去嶺南,這個時代的嶺南那真是野蠻落後的代名詞,也是朝廷貶官們的貶謫流放之地啊。

對中原官員們來說,最大的痛苦,就是被貶爲嶺南長流人,終生不得再回中原了。

皇帝看秦琅那緊張的樣,哈哈一笑。

“朕隨便說說而已,不用擔心,你剛在塞北立下大功,朕怎麼可能將你趕去嶺南那瘴癘之地呢。”

“你給朕舉薦幾個合適的人選!”

第391章 殿下,小心啊第934章 朝中鉅變第337章 受降城第507章 鬆州告急第692章 危險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362章 英雄遲暮第955章 離經叛道第299章 交易第475章 清算弒君者第545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397章 校長第320章 高手過招第1090章 蕃騎第1118章 調虎離山第1370章 太上皇第116章 臨危受命第142章 潛伏第663章 戰爭之王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長成第1023章 十三道金牌第1215章 大清洗第205章 李泰同學第277章 皇家颯紫露第420章 以德服人第281章 魏徵第206章 金榜題名第378章 後浪保前浪第91章 招兵買馬第179章 九門提督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第822章 烽火少年第849章 負荊請死第1365章 聖躬安好第122章 恭聽聖訓第802章 光明教主第749章 禮下於人第657章 大開眼界第371章 天生反骨第1436章 南奔女王國第894章 爭風吃醋第931章 上兵伐謀第587章 抵足而眠第964章 十三太保第1119章 強拉壯丁第1472章 秦琅之威第649章 貞子第986章 侯君集第1360章 清君側第985章 鎮南平第 491章 紅顏薄命第2章 護犢子第185章 糟老頭李靖第709章 待漏院第45章 新鮮出爐上柱國第1200章 秦家的取捨第157章 暴揍皇子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1108章 美麗新世界第357章 位極人臣第29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802章 光明教主第430章 不足爲懼第1446章 東勝香港第1440章 養不熟的白眼狼第756章 大意了第625章 論功行賞第437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884章 永鎮天南第578章 閃擊第615章 裂土分封第857章 瘋狂的母老虎第1265章 武才人第821章 婦人撒潑第804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876章 生不逢時第1084章 借刀第543章 雄威邊塞鎮西軍第886章 調虎離山第1182章 單二哥第1195章 聖人之憂第1184章 解放者第1236章 重稅、走私第1336章 倒戈一擊第1159章 正陽門下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622章 開疆第1003章 血火淬鍊第1359章 逼宮第1076章 下馬威第258章 金殿掛冠第595章 立軍令狀第202章 斬王第685章 挑釁者第1397章 校長第47章 兩公主爭婚第767章 滿朝流氓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180章 恩寵有加第320章 高手過招
第391章 殿下,小心啊第934章 朝中鉅變第337章 受降城第507章 鬆州告急第692章 危險第148章 一出好戲第362章 英雄遲暮第955章 離經叛道第299章 交易第475章 清算弒君者第545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1397章 校長第320章 高手過招第1090章 蕃騎第1118章 調虎離山第1370章 太上皇第116章 臨危受命第142章 潛伏第663章 戰爭之王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長成第1023章 十三道金牌第1215章 大清洗第205章 李泰同學第277章 皇家颯紫露第420章 以德服人第281章 魏徵第206章 金榜題名第378章 後浪保前浪第91章 招兵買馬第179章 九門提督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第822章 烽火少年第849章 負荊請死第1365章 聖躬安好第122章 恭聽聖訓第802章 光明教主第749章 禮下於人第657章 大開眼界第371章 天生反骨第1436章 南奔女王國第894章 爭風吃醋第931章 上兵伐謀第587章 抵足而眠第964章 十三太保第1119章 強拉壯丁第1472章 秦琅之威第649章 貞子第986章 侯君集第1360章 清君側第985章 鎮南平第 491章 紅顏薄命第2章 護犢子第185章 糟老頭李靖第709章 待漏院第45章 新鮮出爐上柱國第1200章 秦家的取捨第157章 暴揍皇子第1300章 反目成仇第1108章 美麗新世界第357章 位極人臣第29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802章 光明教主第430章 不足爲懼第1446章 東勝香港第1440章 養不熟的白眼狼第756章 大意了第625章 論功行賞第437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884章 永鎮天南第578章 閃擊第615章 裂土分封第857章 瘋狂的母老虎第1265章 武才人第821章 婦人撒潑第804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876章 生不逢時第1084章 借刀第543章 雄威邊塞鎮西軍第886章 調虎離山第1182章 單二哥第1195章 聖人之憂第1184章 解放者第1236章 重稅、走私第1336章 倒戈一擊第1159章 正陽門下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622章 開疆第1003章 血火淬鍊第1359章 逼宮第1076章 下馬威第258章 金殿掛冠第595章 立軍令狀第202章 斬王第685章 挑釁者第1397章 校長第47章 兩公主爭婚第767章 滿朝流氓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180章 恩寵有加第320章 高手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