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敵營火光一片,吾等是否出擊?”一名校尉向李道宗詢問道。
李道宗皺了皺眉頭,嚴厲地說道:“讓將士們嚴陣以待,沒有軍令不得出擊。”
前一天帥帳的那場討論他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當初,關志義讓人挖戰壕嚴陣以待,他和其他人一樣都把這事兒當作笑話。沒成想關志義真的把吐谷渾大營給燒了。
如今官至刑部尚書的他,從十四歲跟隨當今天子征戰天下,大小戰役上百。即使他這麼閱歷豐富的人,也對關志義偷襲吐谷渾成果感到驚奇,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關志義偷襲成功,吐谷渾人只有突圍一條路。他李道宗絕對不會讓關志義用生命換來的機會,就這麼浪費掉。(關志義帶多少人上山,大唐諸將都知道。因此,李道宗認爲那些上山的將士無法活下來,畢竟吐谷渾的人太多了,不可能放過關志義他們這些偷襲者。)
果然,李道宗的命令下去不久,吐谷渾人就開始衝擊大唐的陣營。
吐谷渾後路被阻斷,只得想唐軍發動攻擊,以期待闖出一條生路。可是早有準備的李道宗怎麼可能讓他們得逞?
“弓箭手阻擊敵人前鋒,步兵……”李道宗有條不紊的安排着。
不愧爲沙場老手,他不僅把士兵調動起來,自己還不停的射殺衝過來的敵人。有了他這個大殺器,大唐士兵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似的。
白蘭王追擊偷襲者不成,反而損兵折將狼狽的逃了回來。
營地的大火根本無法熄滅,水倒上去,火照樣的燒。
吐谷渾人那裡知道酒精、植物油燒起來不能用水滅火。他們傻乎乎用老辦法當然解決不了問題。
最後沒有辦法慕容伏允和天柱王一商量還是突圍吧!
爲了活命,吐谷渾真是很拼。
幾萬人的大軍不停的衝殺,哪怕有戰壕,哪怕大唐戰士英勇殺敵,最終還是被吐谷渾人攻破了一個缺口。
慕容伏允、天柱王這些狡猾的吐谷渾統治者,第一時間從缺口衝了出去。
由於戰線過寬,即使李道宗這位猛將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不過,還好吐谷渾人至少留下了萬餘具屍體,而大唐死傷不過四五千人。在李道宗看來這也是個不小的戰果,吐谷渾的戰鬥力已經大大的消弱了。只要在交戰數次,敵人必定被剿滅。
和李道宗這裡的熱鬧不同,關志義他們那裡顯得冷冷清清。
吐谷渾人被砸之後,還發動了多次突襲,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看到灰溜溜撤走的白蘭王,關志義並沒有追擊。
一百多人在戰場上就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微不足道。
關志義可沒有自大到用一百人追殺上萬人。他認爲戰事結束後再下山,是最佳方案。
筋疲力竭的唐軍戰士沒有炫耀自己殺了多少敵人,一個個躺在地上休息。從偷襲吐谷渾大營,到阻擊白蘭王的追擊,尉遲寶林等人也累了。安靜的山坡上一片漆黑,靜得有些滲人。
山下的廝殺聲越來越小,關志義知道戰事結束了。
究竟是吐谷渾人被大唐將士全滅,還是突圍而出都無所謂了。他要做的就是帶着這些二代前去和大軍匯合。
至於大唐戰敗,甚至被吐谷渾人全滅,在關志義看來不大可能。
歷史上吐谷渾與大唐正面交鋒,慕容伏允戰敗逃跑,用火燒草原的毒計才阻止了唐軍的追擊。如今李道宗事先埋伏,他帶人從後面偷襲,你說吐谷渾人還能打敗唐軍嗎?
“關將軍,你又立大功了。”正在指揮士兵收拾殘局的李道宗看到關志義他們,大聲的說道。
關志義笑着說道:“任城王,你這是笑話某吧?”
“怎麼會?”
“某小打小鬧偷襲一下吐谷渾,而王爺你正面與吐谷渾交鋒打敗慕容伏允,這功勞怎麼比呀?”
對於軍功的嚴格管理,李道宗怎麼能不知道呢?
該他李道宗的功勞關志義搶不來,反過來人家關志義的功勞,他李道宗也不可能佔了去。這次戰鬥他出力最多,殺敵也是最大,但是功勞卻不是他最大。吐谷渾人之所以從他這兒突圍,那是因爲關志義偷襲的緣故。因此,此次戰役的關鍵還是人家關三郎滴。
他笑道:“得了吧!關將軍,沒有你發起的偷襲,這吐谷渾能和某正面交鋒?這該誰的功勞就是誰的,某可不會搶。”
關志義四下看了一眼,低聲的問道:“王爺,你沒抓到俘虜?”
一聽這話,李道宗就不由想到滅突厥一戰。
以往的各朝各代哪有把俘虜當作貨物買賣滴?就是這個年紀輕輕的關三郎,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把俘虜當作奴隸賣給了商人。
聽這傢伙的意思,好像又把注意打到了吐谷渾的身上。
李道宗不得不爲吐谷渾感到悲哀,好好滴招惹大唐作甚?大帥可能不會爲難吐谷渾的官吏和將士,關志義就難說了。
“哪有什麼俘虜,不是戰死就是逃出去了。”李道宗也有些憤憤不平的說道。
關志義發現這次戰果還沒有歷史記載的大。
一個原因是記載中的交戰是雙方對攻,無論唐軍還是吐谷渾人死傷人數都遠遠的超過這一次。而這一次是吐谷渾突圍,他們並沒有打下去的意思,逃命纔是關鍵。
第二個願意就是時機不對。
歷史記載中的交戰是數天的交鋒,如今卻是夜裡發動的短暫交鋒。能留下吐谷渾人一萬人馬,還是戰壕的作用,不然能有幾千傷亡就不錯了。
當然,歷史上沒有記載唐軍的傷亡,按照華夏的習慣,應該是有所隱瞞纔是。據關志義推測,擊殺吐谷渾人數萬,唐軍的傷亡也在萬人以上。畢竟吐谷渾的戰鬥力不弱,被幹掉了那麼多人,難道還抓不了墊背滴麼?
關志義知道了原因,卻沒有辦法說出來。
再說了這個時代的俘虜可是累贅。這次與吐谷渾作戰,商人雖然也有行動,卻並不像上次那樣直接跟着軍隊。因此,關志義說道:“沒有俘虜也好,免得浪費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