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義對魏徵嚷道:“鎮壓了山羌,其他山民會牴觸大唐?哪他們就躲進山裡去好了!你只想到鎮壓了山羌他們會有想法,但你想過不鎮壓山羌會有什麼後果麼?”
“會什麼後果?”別說是他魏徵,就連杜如晦、蕭瑀他們都沒有考慮過這些。
在諸位大臣看來,只要官吏對百姓好,百姓就會感恩戴德。這不知道是哪個傢伙說的,但是在儒學經典上卻處處可見。就算新世紀,也由不少人認同這種觀點。
實際上呢?
人是自私的,無論哪個都只會記得別人對他的傷害。有些人善良,會記得別人對他的好。但是更多的人,只記仇不記恩。
關志義鄙夷的掃了一眼諸位大臣,高聲說道:“什麼後果?但凡是我大唐的官吏,都生活在心驚膽戰之中。那些有忤逆思想的人,會不但的冒出來,針對刺史、閣老下手。”
在那個時代,制裁過輕都會造成壞人模仿,只是關志義的說法明顯有些誇張。
比如:一個搶劫犯被受害人無意中殺死了。
受害人該不該受罰?受罰與不受罰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先說罰吧!
這一判定一出,那些搶劫犯就可以肆無忌憚了。你反抗的時候還要顧忌是否違法,可是他們這些亂來的會在乎法律?要是在乎法律他們就不會犯罪了。他們的家屬竟然還有臉上訴,要受害人負責,老關真相對他們說:“不要臉,天下無敵。”
當然,這種影響不一定會實際體現出來。
敢反抗的人,的確太少了。而且就算反抗,能夠把對方致死、致殘的機率很小。但是他妹的。一想到事情發生了會有這樣的結果,那個還願意當好人,全他妹的去犯罪好了。
你說不受罰。
哪被搶的人就算有制服搶劫犯的能力,他也可能直接把對方往死裡整。更不用說,那些故意製造對方搶劫的假象之徒。
山羌之亂也是如此。
你出兵,其他山民有想法。你不出兵,他們也會有想法。但是無論你是否出兵,山民們都沒有大臣們想的那樣激動。
說穿了,除了頭領之外,哪個平民百姓會在乎其他人的死活。
他們連自己的溫飽都沒有解決,誰有這個心思去爭名份。
“嘶!”
除了關志義,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大殿裡的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李世民簡直不敢想象,關志義說的事情真要發生了,他的王朝要如何存在下去。其他人尤其是現代人,肯定不會上當。可是想一想,大唐初年的人,哪個不是從背叛與被背叛中過來滴。
蕭瑀本是皇族,可是卻被人推翻了。他姐姐好不容易混上皇后的寶座,結果隋朝被推翻了。關志義說有人效仿山羌,不管別人信不信,他絕逼的會選擇相信。
杜如晦、房玄齡、李靖……哪個不是隋朝的官吏,結果他們做了什麼,跟着某些人推翻大隋。
當然,這裡‘某些人’不是指李世民他們,而是指宇文化及那些刺傷楊廣的傢伙。
李世民更不用說了,他爲什麼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女們,就是怕有人效仿他,搞兄弟自殘。只是越怕啥,就越來啥。不僅他的兒女們效仿他,就連武媚娘都……
魏徵說道:“關三郎,你誇大其詞。”
關志義輕蔑的一笑,說道:“玄成呀!某買通你的一個家僕,讓他刺殺你,你不要處罰他可好?”
不等魏徵說話,老關又把矛頭指向和他一直不對付的蕭瑀。
“蕭閣老,某家凌雲才6歲。這個年紀的小孩子啥都不懂,需要教化,這個你是知道滴。要是某家凌雲殺個把子人,你應該不會說什麼吧!?”關志義帶着一臉賊笑,盯着蕭瑀說道。
蕭瑀不幹了,說道:“小子,某現在認同你的說法了,你可不能亂來。”
李世民制止了關志義,他說道:“關三郎,你給朕閉嘴!”
關志義看李世民生氣了,悻悻的退到一邊。
皇帝發火,千萬不能硬抗,這可是老關的想法。要委婉,要迂迴,這是老關的基本策略。但是有時候他也會衝動,逞一回匹夫之勇。
這邊把關志義鎮壓了,李世民並沒有否定關志義的建議。他問道:“克明,這個事情,你怎麼看?”
杜如晦搖搖頭說:“陛下,關三郎來之前,某認爲玄成他們說得對。吐谷渾和山羌,都應該用溫和的手段對待。三郎一番言論讓臣有些擔憂,要真如他所說,哪大唐真是國將不國了。可臣總覺得,這裡面似乎有些問題。因此,臣不知道該如何。”
“無忌,你認爲呢?”李世民把目光對準了大舅子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可比杜如晦油化多了。他考慮百姓和事情的正確與否較少,考慮家族的時候較多。
思考再三,他說道:“陛下,臣認爲關三郎之言有理。”
李世民意味深長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說道:“哦(升調)!哪你給朕說說。”
“陛下,關三郎說的事,雖然不一定發生,可臣認爲不應該去賭。萬一他說的事情出現了,後果不堪設想。就算大唐兵多將廣,也無法把所有人都……”
雖然長孫無忌沒有把話說完,可是大殿裡,哪個不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
兵部尚書侯君集主動站了出來,說道:“陛下,關三郎說‘可能出現’。但是據臣所知,他每次這麼說的時候,事情就不是可能,而是必定出現地。比如:他說近親結婚,後人可能有問題。後面吾等調查的結果卻是,所有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問題。”
這就是調查的侷限性。
嶽州的調查,是關志義實事求是沒有半點虛假的問卷調查。而朝廷的調查不同,他們是調查的官員先有了會出問題的念頭,再去調查。問話的時候,難免就把一些小毛病或者不是毛病的一些病痛,記錄進去了。因此,造成調查結果不實際情況嚴重多了。
房玄齡和幾位王爺心裡並不認同,他們認爲百姓不可能效仿山羌殺官員叛逃。
可是剛纔關志義連續用兩個可怕的假設打擊了蕭瑀和魏徵。房玄齡擔心關志義真的慫恿一些人,做出這種事來。因此,他們寧肯啥都不說,也不願意得罪關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