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69年四月,桓溫親率步騎五萬,與江州刺史桓衝、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燕國,率軍攻湖陸,擒獲燕將慕容忠,進逼金鄉。
七月,燕國大將慕容垂、傅末波等人率八萬大軍前來抵抗晉軍,兩軍對峙於枋頭。桓溫命袁真進攻譙、樑,並打開石門水道。可袁真始終無法開通石門,最終晉軍軍糧耗盡。九月,桓溫焚燬戰船,退軍而去。慕容垂率八千騎軍追趕,與晉軍戰於襄邑。
是役,北伐名將桓溫大敗,死傷三萬人,慕容垂來往衝突,所當者破,桓溫深以爲恥。
十一月,燕國內訌,史詩名將慕容垂西投大秦,爲大秦天王苻堅所賞識,甚至被派作秦滅燕之戰的前導,算是信任重用有加。
然而慕容垂騙得過苻堅,又怎麼騙得過以智計著稱的另一名史詩級歷史人物王猛?數次苦諫苻堅擊殺慕容垂不成的王猛決定自己親自出手,謀劃了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反間計——“金刀計”。
論治國,王猛是王佐之才,甚至有人認爲不在諸葛亮之下;論計謀,王猛的毒計要麼不出,出手則必然成功。
在完美的“金刀計”之下,慕容垂最得意的兒子慕容令再次反叛秦國投向於燕,最後慘死於無名小卒之手;慕容垂連爭辯都不敢,倉促之間就出逃,可惜被早有準備的王猛堵在了藍田。
唯一讓王猛沒有想到的是,有十二年天命在身的慕容垂居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沒被苻堅怪罪,反而溫言勸慰待之如初。
所謂人力有時而窮,大概就是指這種情況了。
吃過一次大虧的慕容垂再也沒有給王猛第二次機會,直到幾年后王猛病死才重新復出。
“金刀計”的成功與否在歷史上也很難給出一個評價。它雖然沒能殺死慕容垂,卻也成功坑死了慕容垂最厲害的兒子慕容令,這直接造成了慕容垂建國後嫡子只剩下了活寶“慕容寶”。慕容垂一手建立的強盛一時的燕國,就這麼二代就敗亡掉了。
這是370年的北方,此時的南方也同樣精彩。
慕容垂大破桓溫,兵敗後的桓溫惱羞成怒,將兵敗的原因歸結於“廬江太守、龍驤將軍,官至假節、西中郎將、豫州刺史”袁真,以權勢強逼晉帝司馬奕廢袁真爲庶人。
袁真出身於陳郡袁氏,家世顯赫已有數百年,當然不會束手待斃,一方面佔據壽春自立,另一方面同時交接燕帝慕容暐,秦王苻堅以爲外援。
二月,袁真死,陳郡太守朱輔立袁真之子袁瑾嗣事,爲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固守壽陽。
六月,來援的燕軍在武丘被桓溫部將竺瑤伏擊,大敗而歸。
八月,桓溫率步騎兩萬攻打壽春,並築起長圍,將城池團團圍困。
沒人認爲袁瑾會是桓溫的對手,桓溫這麼做,就是想要引誘燕軍和秦軍救援,然後一雪前恥。
事實上秦燕兩國也在交戰之中,王猛率軍滅燕的戰爭一直在持續,整個北方都處於混戰的狀態,趙高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桓溫一紙軍令,招募到了軍中。
他隨身所帶的,還有這半年精心積攢下來的三千“農民壯丁”!
帶這麼垃圾的兵種,任誰都要低看一眼。說難聽一點,這些等階只有F的“農民壯丁”連當炮灰的資格都沒有。桓溫麾下的兵員就不說了,哪怕他部將的部將所帶的輔兵,估計也不止這個等級。
在行家眼裡,這壓根就和剛剛徵募用來做作點雜役的民夫沒有任何區別。
至於趙高“貝城縣子、貝郡太守”這種爵位官職,大概勉強也就是桓溫部將的部將水準,除了稍有一點名望,其餘的東西根本不可能在桓溫的眼裡。
當然還有“五石散”。
接風的宴席桓溫沒有出席,至少目前的趙高身份還不值得他去這麼做。
接待趙高的是桓溫的謀主,出身於高平郗氏,太尉郗鑑之孫,會稽內史郗愔之子的郗超!
A-級的歷史人物!
所謂“江東獨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賓”,前者講的是和謝安齊名的王坦之,後者就是一直隱藏在桓溫身後的“入幕之賓”郗超。
這個後來力諫桓溫廢黜司馬奕,改立簡文帝司馬昱以立威,政局上能和史詩級歷史人物謝安正面扳手腕而不落下風的主兒,趙高又怎麼敢有一絲一毫的小視?
如果說有他有什麼缺憾,大概就是這個時代的名士通病,自視甚高又看不起寒門出身的人罷了。
此時郗超的官職的“大司馬參軍”,桓溫對他又極其信任,軍營之中大小事務基本都要過他之手。趙高雖然帶了一支貽笑大方的民兵,可他的身份是獨立的太守,並不直接從屬於桓溫的麾下,又貴爲皇室的駙馬都尉,該有的禮遇還是要有的。
軍營,糧草,這些都需要同時兼任着“長史”的他來撥付,唯一不好安排的,就是這些“農民壯丁”到底能幹嘛。或者說,趙高帶這些搞笑的玩意兒來到底想幹嘛!
用數據化的方式來說,就是一羣單項屬性不滿十,四維屬性和不滿三十的渣渣們,在這個普通士卒單項屬性超過三十,四維屬性都在一百以上的戰爭中,到底能去做點什麼?
這個問題連以智謀著稱的郗超都一時懵逼了。
當初徵召趙高的目的,直白點說就是桓溫用了孟府版的“五石散”覺得效果好,夜御數女不費力而已。然而桓溫和王氏的關係擺在那兒,想要穩定地獲得“五石散”當然直接找正主兒比較合算,這才通過皇室直接發了徵召孟氏參戰的軍令。
可不知道孟氏是別有所圖還是真傻,居然把這個徵召令當成了正事,巴巴地帶着麾下所有的軍事力量趕了過來,這TMD就尷尬了啊。
如果待遇給得太低,讓這些軍卒去做他們本來該做的雜役,那讓其他人該怎麼想?力求獲得禪位的桓溫正是籠絡人心的時候,在這時這麼對待誠心來援的友軍,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冷別人的心麼?
可如果待遇給得太高,哪怕就和其他士卒一樣,啊呸,他們也配?就算不說這些看着就生氣的垃圾們配不配的問題,給了相同的待遇就得給出相應的任務,可這些垃圾能上正面戰場麼?擺到哪兒哪兒就是弱點吧!
最倒黴的是還不能讓這些垃圾被滅了,不然別人會這麼看這件事?友軍來援就被當炮灰用?以後還有誰敢帶兵來支援他?
這簡直就是一堆讓人甩也甩不掉,粘着又嫌髒的濃鼻涕。多了這三千人,本來就只有兩萬餘人的桓溫大軍還得分出一千人來專門保護他們,這叫什麼事兒!
得出了結論的郗超簡直就想吐血。
PS:老書友知道,本章說越多我更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