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

興安擔心於謙和陛下因爲江淵的問題產生衝突,不是沒有理由的。

當初太宗文皇帝要北伐,夏元吉激烈反對,並且和太宗文皇帝因爲糧餉的問題,產生了衝突,最後以夏元吉被抓進了詔獄,以文皇帝完勝而告終。

戶部尚書夏元吉反對的理由,不是心疼那點糧餉,該打仗的時候,夏元吉六年造了三十萬輛武剛車,讓文皇帝放心北伐。

夏元吉反對太宗文皇帝親征,是因爲那時候太宗文皇帝的身體,已經撐不起再次親征北伐了。

果然和夏元吉的預料一樣,文皇帝在北伐的路上龍馭上賓,臨到走的時候,文皇帝還在感慨,夏元吉愛我。

所以,皇帝和肱骨之臣會發生衝突,這在大明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兒。

興安害怕發生這種衝突,無論是于謙被罷黜,還是于謙和陛下出現間隙,都不是興安想要看到的結果。。

連興安都明白的道理,于謙能不明白嗎?

于謙一大早在聚賢閣等候,其實就是上諫,陛下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陛下不聽,一意孤行,于謙也不會因爲一個江淵是否被處罰和皇帝發生衝突。

因爲江淵不值當。

“賜婚的事兒,就有勞胡尚書了,李燧這婚配之事,都快成他的心魔了,這次是鎮江趙氏,下次呢?還是把他這個弱點給他堵上好了。”朱祁鈺贊成了胡濙賜婚提議。

胡濙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這怎麼就是英明瞭?”朱祁鈺卻對賜婚有些心裡牴觸。

做媒這種事,家宅安寧,是人家經營有方,舉案齊眉;家宅不寧,是媒人沒說好媒。

這也就是朱祁鈺對李燧有期望,才願意受這個忙,否則他的性格,決計不會摻這個閒。

胡濙立刻說道:“人心經不起考驗,這是陛下教給臣的道理。”

“這次是鎮江趙氏,李燧勉強經受住了考驗,那下次呢?”

“陛下不打算考驗人心,自然是英明。”

朱祁鈺、于謙、興安都看着胡濙,朱祁鈺也就是隨口一說,這胡濙居然也能圓的有理有據?!

這就是四十年份的禮部尚書的能力嗎?

胡濙是禮部尚書,他會對自己說的每句話負責,既然說陛下英明,那陛下就是真的英明。

“咳咳,李燧賜婚之事,應當找個門當戶對的人。”朱祁鈺對賜婚之事,做出了指示。

門當戶對,才能天造地設,才能婚姻和睦。

門當是門前放的石墩或者石鼓,而戶對是門楣上的磚雕、木雕,三品以下有兩對,三品有四對,二品有六對,一品有八對,只有皇帝纔有九對。

比如李賓言的家宅就有四對戶對,江淵門前有六對,于謙、胡濙、金濂、石亨等都有八対,泰安宮有九對。

江淵被降職,就得把自己家的六對戶對,拆成四對,還得他親自動手拆。

降職,絕對不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那麼簡單,離開了兵部尚書的那個位置,多少人會爲了那個位置殺紅眼。

朱祁鈺對江淵進行降職,對李燧進行了嚴辭申斥,又對李燧進行了賜婚,算是將這些日子的事兒,做了一個了結。

于謙說的有道理,處罰也是保護,防止有人藉機擴大罪名和打擊範圍。

朱祁鈺拿出了一封奏疏遞給了兩人說道:“四川來的劄子,練綱在四川九死一生,倒是把他逼得不得不爲,戥頭案終於要塵埃落定了。”

“送解刳院的就有四人,他們知情不報,裡通番夷。”

練綱把四川這顆雷徹底點爆了,四川和川藏接壤,本身川藏地區就有許多未曾開懷的苗民,而四川巡撫李貴安,四川三司使居然勾結苗民,鎮壓四川百姓反對徵收戥頭。

這種行爲,按照大明律,理應千刀萬剮,在景泰年間,都得送進解刳院。

“戥頭案之事,臣以爲,不能讓案子僅僅是案子那麼簡單。”于謙看完了奏疏,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如何防止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問題,也是我們亟待解決之事。”

胡濙也深表贊同的說道:“這是禮法。”

這的確是禮法。

朝廷命官,不聽命於朝廷,而是聽命於地方士紳,與朝廷的政令背道而馳的現象,在大明尤爲嚴重。

在四川是官員和生苗勾結,在大明各地方,則是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在一起。

悲劇已經發生,如何讓悲劇不再重複上演,這的確是禮法的部分。

于謙喝了杯茶繼續說道:“臣想起一件舊事,當初李賢立劉玉娘爲繼室,被羣臣嘲弄。”

朱祁鈺當然記得此事,他還給李賢和劉玉孃的兒子十銀幣的喜錢,這才讓朝中的嘲弄,從明面上高談闊論,到了背後嚼舌頭根兒。

“而這次的四川戥頭案之中,臣注意到,他們做事極爲隱蔽,聯繫是通過他們的夫人燒香拜佛的時候接觸。”于謙注意到了四川戥頭案的細節。

地方士紳和官員勾結的聯繫方式,並不是直接登門拜訪,而是藉着禮佛的名義,在清淨之地商談腌臢事兒。

本身地方士紳和朝廷命官相互勾結這種事,就很難查,他們還在朝廷的監察盲區進行,這就讓監察更加困難。

“子不語怪力亂神,應當禁止朝廷命官及家眷禮佛。都是儒生,至聖先師的話還是要聽的。”胡濙立刻表態,爲陛下遇到的問題排憂解難,而且有理有據。

孔子是至聖先師,總不能說孔子的話是錯的吧。

朱祁鈺不住的點頭,胡尚書實在是太懂禮法了,但是他很快面露爲難的說道:“胡尚書,宮裡孫太后也喜禮佛。”

胡濙想起了陛下殺掉稽戾王之後,孫太后禮佛的模樣,當今陛下雖然不住皇宮,但是陛下可是對皇宮裡的事兒,知道的一清二楚。

胡濙想了想說道:“陛下,禮佛在心不在行,心誠則靈。”

朱祁鈺久久沒有說話,聚賢閣裡極爲安靜。

幾個人的心思,可謂是百轉千回。

胡濙已經準備好了爲陛下血洗稽王府洗地了。

在陛下登基之後,太廟殺掉稽戾王后,爲了朝局,皇帝受了不少的委屈。

比如那個住在皇宮裡的孫太后。

孫太后住在皇宮之內,陛下就不住皇宮,甚至把吳太后從宮裡接到了泰安宮居住,時至今日,陛下不進宮內水食,即便是殿試監考,陛下也是從泰安宮帶食盒。

比如稽王府上下所有人。

陛下殺了稽戾王,爲了安撫天下宗室躁動,不得不留下了稽王府這塊遮羞布。

陛下說孫太后喜禮佛,到底是說禮佛這件事,還是說孫太后這個人呢?孫太后留不得,那稽王府上下呢?

孫太后和稽王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陛下要動孫太后,那稽王府必然要遭大難。

這件事並不是很難洗地。

陛下要辦的慢一點,那就先借着江淵案把稽戾王指示朝臣貪腐拿出來說事,將稽王府降爲稽庶人,然後送去高牆之內。

孫太后這邊也簡單,廢太后沒必要,直接三尺白綾,對外就說暴疾而亡。

稍微等些時日,陛下爲了表示親親之誼,去高牆之內看望稽庶人,無論是稽王妃錢氏和陛下起了衝突,還是稽王世子朱見深出言不遜,都是理由。

畢竟之前稽王妃錢氏就惹惱過一次陛下,陛下差點就把錢氏給賜死了。

當年宣宗皇帝殺親叔叔漢王朱高煦,就是這麼一套流程。

胡濙是當年的當事人,對這種事兒,門清兒。

陛下要辦的不那麼體面,那就直接杖殺,至於講故事的事兒,自然交給胡濙便是。

胡濙想到了,于謙自然也想到了。

于謙幾度想要開口,但是最終都選擇了閉嘴,朝臣的事兒,他這執百官牛耳者當然可以說話,可孫太后、稽王府,就不是朝臣們能夠置喙的事兒了。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不讓孫太后禮佛,那總得讓孫太后做點什麼,朕本來打算讓孫太后帶下稽戾王那幾個子嗣,但是稽王妃肯定不樂意。”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朕也想不出來,有什麼能讓孫太后寄所託之事。”

胡濙愣了愣,他看了于謙一眼,有點不理解聖意了。

陛下把孫忠、孫繼宗一家子全殺了,這是陛下和孫太后的滅門之仇。

陛下把稽戾王的皇位篡了,把稽戾王給殺了,這對稽王府而言,是殺父之仇。

滅門、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現在的奏對,每一句都要小心謹慎,胡濙試探的說道:“既然孫太后喜歡禮佛,那直接讓孫太后去白馬寺禮佛,這樣便可兩全了。”

胡濙在試探皇帝的真實意圖,把孫太后送去白馬寺,就是處置稽王府的第一步,廢太后位。

當然這件事胡濙不會辦得那麼糙,他會先把孫忠附逆作亂的舊案拿出來說事,一步步的把孫太后送進白馬寺內,或者乾脆點,直接暴疾而亡。

最關鍵的還是看陛下的態度。

朱祁鈺看着胡濙,才知道自己剛纔的思忖,讓胡濙誤會了。

他十分嚴肅的說道:“胡尚書想差了,朕從來不喜歡含含糊糊的說話,若是朕要做什麼,自然會明確知會胡尚書。”

“孫太后乃是先帝宣德皇帝欽定孝恭皇后,行無差錯,朕不欲因爲家事,而誤大明事。”

于謙、興安和胡濙面面相覷,別說胡濙想歪了,就連興安這個近臣,都已經想好了用藥還是用毒。

陛下可是太廟殺了兄長的亡國之君,駙馬都尉趙輝可是陛下的姑老太爺,不是說殺就殺了嗎?

親親之誼在陛下這裡,壓根就不存在。

稽戾王這個過去的皇帝都殺了,黃泉路上多一個孫太后,多稽王府一門的冤魂,又算什麼大事呢?

“殺稽戾王是因爲稽戾王失道,是國事。殺會昌伯孫忠,將孫氏成丁滿門抄斬,是因爲孫忠附逆作亂,是國事。”

“大明眼下蒸蒸日上,朕無意因爲家事,禍及大明國事。”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

朱祁鈺眼看着不說清楚,怕是胡濙要把孫太后請到白馬寺,興安要把孫太后給勒死了,到那時候,朱祁鈺不殺稽王府滿門都不行。

殺太后是一件大事,會弄的滿城風雨,會弄的天下人人心惶惶,大明剛剛從正統年間的冬序完全走出來,正在高歌猛進之中。

東西方向,大明都在擴張,大明的財經事務,在大踏步的向前,大明的吏治,正在逐步的恢復清明,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機勃勃。

大明正在從春序走向夏序,蒸蒸日上的國事,要是因爲他朱祁鈺一念之私,戛然而止,那不是朱祁鈺想看到的局面。

他作爲大明的皇帝,會害怕一個孤寡的女人和滿門的婦孺?

付出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小了。

朱祁鈺對當年孫太后臨朝稱制垂簾聽政,非常的不滿,但是那也是他私人的不滿。

他這個皇帝帶頭因私廢公,那不是大道之行。

于謙猶豫了下說道:“陛下這事兒不難。”

“說胡話!”朱祁鈺立刻搖頭,高聲說道。

他太清楚于謙在想什麼了。

于謙的意思是,孫太后死,誅稽王府滿門,天下罪之,陛下可以把于謙推出去當替罪羊。

這也不是于謙第一次如此表態了,陛下真的想做什麼,于謙願意做那個背鍋的人。

對朱祁鈺而言,對大明而言,于謙真的很重要。

孫太后和稽王府滿門才幾斤幾兩,也配換于謙的命或者于謙的政治生涯?

就連稽戾王都不配。

“於少保曾經跟朕講經,說國家之制,求榮得辱,乃是亡國之兆。”朱祁鈺看着于謙說道:“讓臣子求榮得辱,那是皇帝失道,失道者失天下也。”

大明經歷過兩次求榮得辱的歷史進程,于謙爲大明守住了天下,死在了明英宗的手中,張居正爲了大明夙夜哀嘆,死後差點被萬曆給挖墳掘墓。

這都是求榮得辱,兩次求榮得辱的歷史進程,給大明帶來了巨大的危機。

“好了,這件事就到這裡,孫太后那邊禮佛的事兒,朕親自去便是。”朱祁鈺停下了這個話題,這種事聊得越多越讓人誤會。

于謙這才明白,陛下真的沒有動手的意思,俯首說道:“陛下聖明,就是委屈陛下了。”

朱祁鈺笑着說道:“這算什麼什麼委屈,都是爲了大明罷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30章 無題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推薦幾本書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八章 有內鬼!
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30章 無題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推薦幾本書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八章 有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