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執魏

衆人又寒暄片刻,互問其事,而秦無殤見時日不早了,忙起身對打斷五人間的敘舊,開口言道:

“諸位,邊關苦寒之地,無甚美酒佳餚,我唯有請託柳娘爲諸位做些糙食,還請就坐,我這便讓柳娘爲諸位奉上,爲唐伊吾與李使君接風洗塵!”

言罷,秦無殤便喚來一人,對其耳語一番,那人點頭應是,緩緩而退。

待諸人入座,唐契深看秦無殤一眼,便又欲試探,而秦無殤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毫不上套,往來幾番,柳瓶兒便帶着些大漢託着木盤而來。

一個時辰前,柳瓶兒得秦無殤囑託,伊吾王唐契快至戌城,然戌城邊關之地並無甚好吃食,便令將士前往陰山打了些野味,爲求口感好些,便求到她的身上了,因她自平城而來,烹飪之法遠非軍中火夫可比,想着伊吾王畢竟是一位王爺,這戌城乃是她郎主的,若是失了顏面,也便是郎主失了顏面,也便應下了。

待柳瓶兒帶着一衆大漢將菜餚奉上,一衆大漢強忍着食慾,喉嚨蠕動,吞嚥一番,便魚貫而出,唯留下柳瓶兒爲其擺好碗碟。

李寶見其模樣,不禁問道:“秦使君,不知這位娘子當如何稱呼?又爲何人?”

秦無殤聞此一愣,看了眼直愣愣看着柳瓶兒的李寶,收起笑容,對其言道:“此乃我家將軍身邊人,李使君姑且稱之柳娘便可!”

聞秦無殤的話語,將碗碟擺放好的柳瓶兒翹首望了眼李寶,盈盈一笑,欠身一番便欲退下,主位的秦無殤看了眼桌上,忙將其喚回,苦笑道:“柳娘,殤之酒也?”

柳瓶兒輕笑道:“軍師大病未愈,豈可飲酒?”

秦無殤身子一提,故作驚異,言道:“柳娘怎如此吶?客來當傾酒,無酒算甚洗塵?當與殤,當與殤!”

柳瓶兒聞之,躊躇片刻,李寶與唐契楞了一眼,但見旁邊的唐和對二人言語一番,點了點頭,知曉秦無殤身染病疾,當下也是連忙出言勸阻,然秦無殤好似鐵了心一般非要飲酒,見此,柳瓶兒心有所想,只好爲其再置酒水。

待與其置上酒水,心有擔憂的她轉身入了堂後,卻不曾離去,她知秦無殤大病未愈,醫官有言不可飲酒,如若不然將會加重病情。

但她一介女子,又不懂得男人酒場之禮,生怕誤了事,丟了郎主的臉面,見秦無殤極爲堅定,在她想來,應是禮也,也便爲其置上了酒水,她又生怕秦無殤出了事,也便在後候着了,若秦無殤一旦有異狀,她也好幫襯一番。

隨着柳瓶兒入了堂內,諸人推杯換盞,傾酒而言,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但聞稍有醉意的秦無殤言道:“唐伊吾,殤有一言,不知當言否?”

正夾菜入喉的唐契聞言嚥下口中食,對其言道:“秦使君但講無妨!”

秦無殤輕嘆一聲,擡起酒杯飲酒入喉,飲罷,將酒杯置於桌上,言道:“那殤便姑且說之,諸君姑且聽之,若有言錯,諸君笑過便是。”

聽此一言,唐契與李寶互視一眼,只感秦無殤接下來的言語應當頗爲重要,忙正襟而坐,側耳聽聞。

秦無殤將身子轉過,正對身側的唐契,帶着一嘴酒氣開口言道:“唐伊吾,當今世道如何?”

唐契眼珠下翻,輕嗯一聲,擡頭言道:“亂世也!”

“戰亂遍地,此乃亂世,卻也是大爭之世,諸君同否?”

聞此言,諸人點頭。

秦無殤又言:“值此之際,當有豪雄出世,朔州日前曾有天變之象,殤斗膽,那日曾爲官家卜卦,然卦象有二,一曰師,二曰大有。”

話言一半,秦無殤面露笑意的看着唐契三人。

聞秦無殤所言,李寶不待如何,唐契便倒吸一口冷氣,乍驚起身言道:“當真?”

秦無殤點頭笑道:“卦卦皆如此,無錯也!”

“呼~”

唐契聞言深出一口氣,竟有些呆滯,一股坐在椅上,失去了往昔的風度。

他如此失態,皆因魏晉玄學之風甚盛,而他唐契也是一位談玄(清談)高手,又怎會不知這二卦是爲何?便是其弟唐和也是發出了一聲驚呼。

兄弟二人如此模樣,讓得全旭一頭霧水,便是李寶也是如此,李寶雖常年伴隨兄弟二人身側,但玄學卻未精也,至於兄弟二人爲何如此驚訝,皆因那卦:師,地火師,爲易經第四卦,本卦是異卦相疊(坎下坤上)。

本卦下卦爲坎,坎爲水;上卦爲坤,坤爲地。地下有水,數量無窮,水流所向,隨勢而行。正是軍旅之象,所以卦名曰師。

‘師。貞丈人吉,無咎。《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兇。《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無咎。《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兇。《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此卦是說:占卜總指揮的軍情,沒有災禍,若總指揮能夠使衆多人歸於正道,就可以成就王業,(重點王業)。但性格中剛(比較剛烈),行險事而順,以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哪有什麼災禍呢?又容納江河的大地,同義異文(重點)也收容並畜養大衆。

初六之爻:整軍出戰全憑紀律,失去紀律的約束就會帶來兇險。

九二之爻: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爲得到上天的寵愛。君王三次頒命嘉獎,因爲主帥能懷徠萬國。

六三之爻:軍隊出征,有人載屍而歸,這是兇險之兆。

六四之爻: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因爲軍隊駐紮或左或右,唯視地理環境、敵我形勢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六五之爻:以長子指揮軍隊,這是依正道行事。次子戰敗陣亡,這是因爲差遣不當。

上六之爻:國君頒發封賞功臣的命令,這是論功行賞。不要重用無才無德的小人,因爲小人必定覆國亂邦。

而此番卦之六爻,劉盛已歷初六之爻:軍隊紀律(全旭破柔然先鋒之戰);九二之爻:‘上天之寵’、軍中指揮(中道之戰),嘉獎之事更是已有二,一爲繼位朔州酋長,二是中道大戰,他更是官爵各升一級,只待第三次嘉獎便全驗之;只是宮中行險之事也不知算不算行險而待順?

但見秦無殤見兄弟失態的模樣不禁笑了笑,略顯激動的開口言道:“官家治軍紀、得天寵,與八日前以萬餘將士力阻柔然五萬兵馬,也不妨告知諸君,官家此去,乃是平城,此乃行險之事,若卦象之中所指此事,已驗其三,官家當成王業也。”

說到此處,秦無殤不禁加大聲音說道:“然,卦至六四,便轉大有。”

說着,秦無殤更是無比激動,“啪~”,狠狠的往桌子上一拍,只拍得碗、碟、筷都跳將起來。

大喝一聲:“官家當是明君也!坐擁神器,執魏之處,唯我官家,唐伊吾何不與我官家共謀之?”

擲地有聲的秦無殤怒瞪雙眼,渾身顫抖,那是激動的,然,不待片刻,臉上竟露出些痛苦之色,忙不迭的抖了抖手。

原來,他將自己的手給拍得生疼,但見其手已是通紅,想想也是,他一介書生能將桌上的碗碟給拍將而起,可見用力之大,細看去,隱約可見血痕點點......

待得片刻,秦無殤見唐契尚是一臉呆滯,便又開口言道:“若唐伊吾心有他疑,以鵬程之姿,也當得一善。待官家君臨天下,爾輩卻也有從龍之功,豈不美哉?”

呆滯的唐契聞言覷將一眼,並未作答,而是回神望向李鵬程與李銀屏,但李鵬程可不曾學過玄學,哪懂得其中之意?李銀屏一介女子更是不談。但兄妹二人卻是很吃驚秦無殤口中的從龍之功,以秦無殤之言,劉盛當君臨天下,豈不是皇帝也?聽此言語的兄妹二人無不驚訝的望着秦無殤,完全沒注意舅舅的神色。

見兄妹二人如此,唐契只好望向其弟唐和,秦無殤的言語對他衝擊太大,竟是讓他失去了方寸。

而一旁的全旭更是不堪,嘴巴張的老大,一臉懵色,臉上掛着:我是誰?我在哪兒?

唐和倒是見着大兄投來的目光,但他在此卻不能言說,極力表現出平靜的一面,讓大兄安穩一些,但內心卻是掀起滔天巨浪,不是因爲師卦,而是大有之卦。

大有卦象;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無咎。《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辯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此般卦曰:可知有,既豐收。火燭高舉,明鏡高懸,彰美忠善,洞察奸邪,如此則政治清明,國運昌盛,處尊貴之位得貞正之道,人臣居極位,行事貞正,羣僚和洽,事業有成,曰:“昌隆通泰”。

初九之爻:火在天上,明燭四方,取法於火,洞察善惡,抑惡揚善,從而順應天命,祈獲好運。不要彼此侵害,即沒有災禍,既使處於艱難之中,也沒有災禍。

九二之爻:用大車裝物載人,有明確的目的地,物積於車中不會散失。

九三之爻:天子宴請公侯,(小人不能參與)因爲小人蔘與國政,將是國家的禍害。

九四之爻:用曝曬男巫來求雨,旱情嚴重,並反對壞人壞事沒有災禍,因爲明於考察辨析。

六五之爻:來犯之敵被緊緊捆綁,嚴厲懲罰,吉利。其人誠信坦白,因爲他以誠信來表現自己的志向。威服衆人之所以吉利,因爲衆人敬畏,則能平安而不困憊。

上九之爻:上天保祐,大吉大利,無所不順利。

簡而言之,此卦,象徵君子高高在上,擁有天下,但擁有天下就必須虛若懷谷,不可驕傲傷人,否則不吉。當是人臣極位,歷代此卦之人無不是皇帝也,兄弟二人能不吃驚乎?而秦無殤所言君臨天下,坐擁神器,執魏之處,便是此卦。

良久,平復心情的唐契扭頭望了眼秦無殤,見其一臉激動之色,不禁心道:“大有,大有啊,極位之人!若真如此,鵬程當留在此地,我伊吾,也當與其結交一番,但此事重大,卻也得從長計議,先觀其人如何再行另說,若真有大有之象,屆時再與其共謀不遲。”

想罷,唐契起身對秦無殤作輯訕笑,口是心非的說道:“秦使君言笑了,卦象也,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雖言及於此,然心中卻是深信不疑的,因他就是談玄高手啊,如若不信,又何來清談?又爲何對秦無殤作輯?秦無殤見他此般模樣,微微一笑,他豈能不看出唐契的失態?

但他卻也要顧及唐契的顏面,便違心而言:“唐伊吾既是不信,那便作罷,諸君姑且聽之,笑過便是,笑過便是。”

見其面色,諸人皆知此乃秦無殤違心之言,卻也懂得人情世故不曾揭穿。

PS:嗯哼,宮中是行險而待順嗎?

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心思第十章 移民第六十一章,北魏遊俠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婚妻不是十三歲?上架前的一封感謝信!第二百三十八章 蛟龍出水虎相爭第二百三十六章 狄那欲戰魏主現第二百三十六章 狄那欲戰魏主現第二十七章 劉盛第一將,畏將軍如虎王慧龍事蹟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婚妻不是十三歲?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石、弩手!攻第六十五章,值大錢第四十章,長孫突第一百一十二章,先鋒軍第四十九章 劉盛欲往戌城第八十章,褲褶第二十三章,打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庫仁直襲中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睡個妃子壓壓驚第五十八章,師在天地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士、陳嵐第九章 羅潔第一百二十三章,柔然可汗至漠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攻第一百三十章 戌城之危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進椒房宮第一百六十八章 村民劫匪第一百零九章,疏雲竹影腿腳慢第一百一十九章,白鷺第二百七十七章 六叔之言第十七章,明光鎧第十三章 李書城第十五章,鐵血隊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遇第二百八十章 雍州之位第五十五章 夜中行第十章,大周村互市第六十九章,’持節雲中’第二百零六章 此乃陰陽相合之機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和第三十七章,祭祀處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和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第六十七章,邑落主楚河第二百四十四章 入得狄那全旭危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第二十六章 治中從事史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壯光華之色第二百一十九章 三隊迎戰第七十二章,胡漢之別第十九章,人如榛櫸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書十二卷(萬字求票)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頭子不好惹第一百五十二章 罷兵言和第一百一十二章,先鋒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檀欲撤白道城第六章 還欠東風第一百八十二章 士、陳嵐第一百四十五章 逾越第二百一十章 兵至塞水,載屍而歸第一百八十六章 內行阿幹第一百六十章 客館話南朝感謝從我稚嫩之時陪伴至今的諸君!第九十六章,戰前—聚兵鼓第一百零六章,呼盧喝雉第四十六章 劉盛欲要分殘羹第二百八十六章 今沃陽事在我第十二章,北魏故都盛樂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逐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壯光華之色第三十一章,戰事已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赫連勃勃胡夏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地獄之聲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色向旗令軍行第四十七章 朔州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殿下第九十四章,戰前—家屬營2(求收藏)一封歉/感謝書(月總結)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和第四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三十章 六處戰場腹背敵(求訂閱、求票票!)第一百三十章 戌城之危第三百一十章 西秦關於稱呼等,文中不在註釋!全在此處說明第二十七章 劉盛第一將,畏將軍如虎王慧龍事蹟第九章,大周村第六十八章,后土在上、持節開府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第五十四章,立纛旗第一百四十章 滿陣皆敵第七十三章,上上之頭第八十二章,全旭(謝賞!!)第一百九十六章 崔驤第八章 劉潔第十九章 蘇安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朝狠人劉義隆第二百五十九章 玄甲渡河中溪水第二百三十六章 狄那欲戰魏主現
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心思第十章 移民第六十一章,北魏遊俠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婚妻不是十三歲?上架前的一封感謝信!第二百三十八章 蛟龍出水虎相爭第二百三十六章 狄那欲戰魏主現第二百三十六章 狄那欲戰魏主現第二十七章 劉盛第一將,畏將軍如虎王慧龍事蹟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婚妻不是十三歲?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石、弩手!攻第六十五章,值大錢第四十章,長孫突第一百一十二章,先鋒軍第四十九章 劉盛欲往戌城第八十章,褲褶第二十三章,打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逐第二百二十五章 庫仁直襲中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睡個妃子壓壓驚第五十八章,師在天地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士、陳嵐第九章 羅潔第一百二十三章,柔然可汗至漠南第二百二十六章 攻第一百三十章 戌城之危第一百九十二章 摸進椒房宮第一百六十八章 村民劫匪第一百零九章,疏雲竹影腿腳慢第一百一十九章,白鷺第二百七十七章 六叔之言第十七章,明光鎧第十三章 李書城第十五章,鐵血隊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遇第二百八十章 雍州之位第五十五章 夜中行第十章,大周村互市第六十九章,’持節雲中’第二百零六章 此乃陰陽相合之機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和第三十七章,祭祀處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和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第六十七章,邑落主楚河第二百四十四章 入得狄那全旭危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第二十六章 治中從事史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壯光華之色第二百一十九章 三隊迎戰第七十二章,胡漢之別第十九章,人如榛櫸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書十二卷(萬字求票)第一百八十一章 老頭子不好惹第一百五十二章 罷兵言和第一百一十二章,先鋒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檀欲撤白道城第六章 還欠東風第一百八十二章 士、陳嵐第一百四十五章 逾越第二百一十章 兵至塞水,載屍而歸第一百八十六章 內行阿幹第一百六十章 客館話南朝感謝從我稚嫩之時陪伴至今的諸君!第九十六章,戰前—聚兵鼓第一百零六章,呼盧喝雉第四十六章 劉盛欲要分殘羹第二百八十六章 今沃陽事在我第十二章,北魏故都盛樂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逐第二百四十三章 以壯光華之色第三十一章,戰事已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赫連勃勃胡夏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地獄之聲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色向旗令軍行第四十七章 朔州事第一百七十五章 殿下第九十四章,戰前—家屬營2(求收藏)一封歉/感謝書(月總結)第一百七十一章 佛第一百二十九章 唐和第四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二百三十章 六處戰場腹背敵(求訂閱、求票票!)第一百三十章 戌城之危第三百一十章 西秦關於稱呼等,文中不在註釋!全在此處說明第二十七章 劉盛第一將,畏將軍如虎王慧龍事蹟第九章,大周村第六十八章,后土在上、持節開府第八十六章,戰前—坑道第五十四章,立纛旗第一百四十章 滿陣皆敵第七十三章,上上之頭第八十二章,全旭(謝賞!!)第一百九十六章 崔驤第八章 劉潔第十九章 蘇安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朝狠人劉義隆第二百五十九章 玄甲渡河中溪水第二百三十六章 狄那欲戰魏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