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最後,自然是各種的表演,以及設宴答謝大臣與來賓。
儘管王思銳並不喜歡這樣的形式,可這種事情又是慣例,不是他想省就能省的,雖然他是皇帝,所有的一切還是他說的算,但若是一味的節省,而不顧及大臣們的感受的話,怕是後面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設宴這一環節,王思銳並未在這裡待的太久,他還是不喜歡住在這種深宮院牆之內,相比較於這裡,王思銳更加喜歡軍營那裡的環境。
至於這座曾經代表着華夏數百年曆史的權力最高之地,王思銳是打算將這裡開發成爲景區的,儘管這個時代因爲交通加上經濟等等原因,能夠給國家帶來的收入並不算多,但本着有一點是一點的原則,王思銳還是打算這麼幹了。
只等遷都之後,這座紫禁城便會被正式的向民衆開放。
次日,王思銳再一次的來到了紫禁城,與昨日不同的是,那些大臣們今日並沒有前來,來的全部都是軍隊裡的人。
這些人,都是即將被王思銳親自授予將軍軍銜的軍人。
人數不多,因爲各個集團軍都有各自的備戰任務,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將軍抽調過來,所以只能先授銜一批,然後將每個人的軍銜先發給他們,等日後在找時間集中授銜。
武羊,被王思銳親自帶上了象徵着上將的金色麥穗加三顆金星的上將,一個年僅二十多歲的上將,怕是古往今來,歷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了。
不對,歷史上西漢時期的霍去病要比武羊更年輕,但不管怎麼說,武羊也算是華夏曆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之一。
餘下的三十多位當中,有三人被授予中將,二十多人被授予了少將。
按照軍銜相對應的職位,少將對應的是師長,中將則是軍長,上將則是集團軍司令,當然,再往上的四星大將,基本上對應的是集團軍羣總司令,是擁有獨立指揮數個集團軍進行作戰的資格的。
至於元帥,這個更多的還是象徵性的意義,實際上的職責,其實與四星大將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了,以後的集團軍自然不會像現在這樣龐大,動則幾十萬人的規模。在王思銳的計劃中,一個集團軍最合適的人數應該是二十萬人,這樣集團軍司令的指揮壓力不會太大。
就像現在這樣,兵力最多的是第一集團軍,王樹起也算是一名老人了,可對於軍隊迅速的擴張,還是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在沒有戰事的時候,工作上就已經出現了漏洞,這要是等到了戰爭來臨以後,又該出現多大的漏洞?
這也就是王思銳沒有足夠的人才,所以才只能讓這些人勉強的兼任着這個職位,隨着時間的推移,部隊經歷的戰爭也會越來越多,各級軍官也會有更多的經驗,到時候便會有足夠的人才去讓王思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組建軍隊。
授銜儀式很簡單,不像是後世有電視可以直播,主持人宣佈流程,王思銳親自爲每一位參與授銜的將軍帶上肩章,然後對其說上兩句鼓勵的話,身旁有負責宣傳的部門進行拍照。
日後這些照片會單獨的發給他們每一個人,最後是集體的合照,王思銳站在人羣的正中間,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些剛剛完成授銜儀式的將軍們,便連夜返回了各自的駐地。
按照昨天登基大典上的反應來看,近期內洋人應該不會挑起戰事,但洋人不挑起戰事,並不代表着軍隊就可以放鬆下來。
要知道,國內的領土還沒有完全收復呢,而且剩下的又全部都是難啃的骨頭,即便是漢軍,也必須要做足了充足的準備纔敢對剩下的地區發起攻擊。
想想剩下的都是些什麼地方就知道了,西藏,物資什麼的就不說了,就是士兵都很難走進去,所以,進軍西藏的第一個步驟便是囤積物資,用步步爲營的方式一點點的去推進。
青海那邊也差不太多,蒙古這邊則是需要面對大量的騎兵,在機動方面,漢軍完全處於劣勢,儘管有着大量的先進裝備,可人家打不過你還不會跑嗎?只是帶着你兜圈子,然後打你的補給線就能拖死你。
就連滿清都只能靠着招安這種方式來維持蒙古的局勢,王思銳的頭腦很清醒,所以他並不認爲在這方面,他們有什麼優勢。
所以,如何進攻蒙古,成爲了王思銳最頭疼的一件事。
最後就是新疆,這個就不說了,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同樣只是物資就能拖死他們,加上需要穿越戈壁灘,派出去的部隊能夠一人不失的走到那裡就算是不錯的了。
儘管那些地區的軍隊戰鬥力都不怎麼樣,可天然的地理優勢卻成爲了他們最大的屏障,而且王思銳也很清楚,他們必須要儘快的去對那些地區實施佔領計劃,否則時間拖的越久,再去進攻那些地區的時候,所遇到的阻力便會越大。
俄國人可是一直都在慫恿着蒙古和***獨立的,西藏那邊的情況也沒好到哪去,英國人則是想着將西藏的一部分劃歸到印度,然後剩餘的讓他們獨立。
智囊團給出的建議是,大力發展工業,特別是汽車工業,給軍隊裝備大量的卡車用來運輸物資,同時大力的修建公路,以確保後勤補給線的暢通。
同時,派遣部隊以步步爲營的方式向這幾個地區逼近,逼迫他們出來與漢軍決戰,盡最大可能的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爲日後的佔領創造最好的條件。
交通不便,這便是最大的問題。
殊不見後世新中國收復西藏的時候,到底死了多少人?很多部隊進去之後,因爲大雪封山,再加上當時攜帶的物資不足,又得不到補給而成建制的被凍死餓死。
這樣的事情,王思銳自然是要竭力制止的。
唯一讓王思銳欣慰的是,華北華中華南平原地區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而這些地區便於工業發展,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只要發展的好,十年內便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問題是他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去準備,雖然王思銳並不想在一戰爆發的時候還在忙着收復國內的那些省份,但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問題卻很嚴峻。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國家積弱已久,想要在短時間內崛起,又談何容易?
在這個工業大爆發的年代,沒有基礎,想要幹什麼都無疑是難上加難,或許唯一的優勢,便是王思銳腦子裡那些關於後世的記憶,他可以避免在某些方面走彎路,利用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去趕超歐美列強。
陸軍方面倒是好說,現在已經有了03式突擊步槍以及狙擊步槍,接下來只需要大力的去研發半自動步槍以及機槍就可以了。
裝備了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狙擊步槍,以及機槍的陸軍,至少可以保證增在未來二十年內在武器方面不會被列強超越,再加上迫擊炮,手榴彈等近距離火力支援,陸軍的火力,已經無人可及。
但是在海軍方面,王思銳可就是徹頭徹尾的愣頭青了,他只知道,在後世,戰列艦這種鉅艦大炮會被迅速的淘汰,航母戰鬥羣將會瞬間崛起。
中華帝國若是想在海軍方面超越歐美列強,唯一能走的路,便是發展航母戰鬥羣。
可中華帝國並沒有製造大型戰艦的經驗,飛機目前纔剛剛出現,萊特兄弟製造的動力飛機去年十二月份才試飛成功,但是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有很長的時間。
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海上的主力還是戰列艦,即便是有了航母,沒有足夠先進的飛機,也無法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
沒有海軍,這也就意味着中華帝國只能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發展岸防工事,以此來抵抗列強的軍艦,而軍隊也只能執行本土防禦戰略,根本沒有攻出去的機會。
“難道真的要錯過一戰嗎?”王思銳不由的暗暗嘀咕道。
要知道,美國之所以崛起,靠的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積累。而沒有一支能夠保障陸軍的海軍,美國人是不可能崛起的。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發展速度,可是令全世界都聞之驚歎的,一艘航母從開始建造到下水,只需要一年的時間,不到兩年便能夠組建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況且美國還不是一艘艘的建造,而是批量的建造。
平均一年便會服役一個艦隊的海軍,這種製造能力,的確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美國人的製造方法王思銳倒是知道,分段製造,流水分工嘛,這個他也會,可是沒有足夠的人才,一切都是白搭。
雖然王思銳已經秘密的派出了不少人前往歐美各國學習艦船製造,但因爲身份原因,他們並未進入到核心的部門,大多數不是在學校裡學習,就是在船廠打工,只能靠着一些閒餘時間去偷偷的學習製造經驗,學習進展很是緩慢。
“不行,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面。”王思銳再次下定了決心,旋即朝着門外喊道:“來人,去通知美國使臣柔克義,就說我要見他。”
ps:感謝大軍2016的打賞支持,感謝書城書友輝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13080915075148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