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達封,在華夏這個名字可能非常的陌生。
在全球範圍來講,也依舊沒有任何媒體報道過。
但是這個人在西亞,只要上點層次的人聞之甚恐!
黑白兩道,當之無愧的王。
曾經有過一個傳聞,有一次他車子在一個戈壁灘上被k佈分子車撞了。
這羣人發起過多次爆亂,西亞臭名昭著,屬於那種不給錢直接突突了事的人。
當時就有人在遠處看到,這些人端着ak,直接把他車子包圍。
他司機把後車窗打開,這羣人看到是他後,竟然嚇的直接把ak舉過了頭頂,跪在地上各種求饒。
輸達封下車後,挨個一個一個耳光的來,這事情流傳了很久很久。
他不但是黑道的王,甚至西亞那些小國家政府,還有很多都有他的影子。
這個人在西亞人人聞之色變,但他又是個非常矛盾的人,每年都要各種捐贈,一旦哪裡有天災了,他絕對第一時間捐款。
當時有很多媒體想要拜訪他,但是被他全部給封殺了,所以媒體上很少有他的傳聞。
哪怕是有,也絕對不會有很詳細的介紹,一般就是某某領導,接待某某財團負責人,一句話概括的那種,名字都不會提。
但是在西亞民間,他有着沙塵暴的稱呼。
只是最近幾年來,他越來越少出現在別人的視野當中,彷彿跟人間消失了一樣。
楊西鳳怎麼都沒有想到,他竟然在這裡看到了輸達封。
而通過輸達封的語言來判斷,這個人竟然是華夏人。
他心情怎麼不會激動。
輸達封淺笑了下說“什麼首富不首富的,在我眼裡是一個笑話。”
“這個世界有太多人超乎你們的想象,那些西方資本家,他們在殖民時代,到處收刮錢財。”
“一輪船一輪船的金銀從全世界各國,送往他們的家族,數百年的沉澱,不是你所能想象,你的首富,在他們眼中,可能就是一小部分的家產。”
“所以我不喜歡別人用這個詞來形容我。”
楊西鳳小心翼翼的說“對不起,封總。”
輸達封搖了搖頭“這茶喝的沒意思了。”
然後望着蘇啓輕描淡寫的樣子,他心裡稍微稍有些吃驚。
他見過無數人在自己面前卑躬屈膝,在西亞,他就是王,但是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一個年輕人,在自己面前如此淡定。
心裡不由的起了一些讚許之心,給蘇啓滿了下茶。
蘇啓手指在桌子上輕輕的敲了下,說“前輩,你是華夏人嗎?”
輸達封苦笑了下“三十年的記憶喪失,但我會華夏話,應該是華夏人。”
“而且有人說我的口音像是華夏中部一代的,具體哪裡我也不是很清楚了。”
蘇啓心生同情之心,縱然傲世一方又如何,自己依舊是無主浮萍,找不到自己的根在何處。
如果自己貧窮一世倒無所謂,因爲生活的壓力讓你根本無法去考慮自己生世的問題。
問題是自己擁有了一切,那種尋根的想法越加吞噬自己的心靈,而越是如此,越找不到方向。
這種感覺才更加讓人抓狂,也終於明白麪前這個人爲何會坐在這裡清修了,其實就是爲了靜心。
不至於被自己尋根之心給吞噬。
現場沉默了一會後,輸達封笑着說“你很不錯,我聽說過你的名頭,說你是華夏當今最狂的年輕人。”
“三年多的時間,你創造了一般人根本無法達到的商業帝國,如果這個進度下去,或許哪一天,你會有與歐洲那些老牌資本家博弈的能力。”
“我長你不少,叫我封叔吧。”
蘇啓不知道爲何,聽到這話的時候心裡突然暖了一下。
笑了下說“封叔,我叫蘇啓。”
輸達封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站起來望着寺院說“這個世界已經是金錢衡量的世界了,想要找一塊這樣信仰的樂土,太難太難。”
“小蘇啊,以後你哪一天迷茫了,也可以來大班寺,這裡真的很不錯。”
“塵歸塵,土規土,沉澱了千年塵埃,能讓你的心回到當初。”
“當年,這裡也差點被商業機構給商業化,我每年都要花數千萬,來維持這裡原來的樣子,算是給世人留一塊淨土吧。”
蘇啓終於明白了,爲何這裡所有的僧人對他非常的恭敬。
每年花數千萬來維持這裡不爲商業化侵染,不求任何回報,這種人是值得讓別人尊敬。
蘇啓也站了起來,與這個氣場十分強大的男人肩並肩,一起望着諾大的寺院,說“封叔,哪天我有時間一定要去西亞哪邊拜訪你,可惜的是,我這次是過來辦事的,並不會停留太長的時間。”
輸達封笑了下說“沒關係,延着古絲綢之路,一路走到底,見到帶封字的產業,酒店也好,工廠也罷。”
“只要帶封字的,全部都是我的產業,你進去跟別人說,跟我在大班寺結緣,他們就會聯繫我。”
蘇啓想了下,然後說“萬一我看到了帶封字的理髮店呢?”
後面楊西鳳差點栽了一個跟頭。
輸達封哈哈大笑“理髮店?我也不知道我產業下面有沒有,太多了,我自己也不知道下面產業有多少。”
“當然了,可以確認的是,在西亞,任何一個國度,敢掛封字產業的,絕對沒有一個。”
“沒人會冒犯於我,除非他自己覺得此生無望,想要解脫自己的人生。”
輸達封的話語輕巧,但是也充滿了無比的霸氣!
封字是輸達封的代表,也是商界衆神退避的忌諱所在,這樣的霸氣,華夏人當中,只怕無人能夠做到。
所以心中當下對輸達封身上的這種氣勢,有了敬佩之心。
笑着說“封叔,今天能在這裡跟你認識是我的榮幸,我堅信有一天,我可以跟你肩並肩。一起站在世界的舞臺上,與那些歐洲老牌資本家博弈。”
輸達封哈哈大笑“我等你成長到那個地步,人不到絕頂,就永遠別想信步遊庭在自家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