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裡,我們看不見死神,但又無時無刻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每一個死亡情節被安排的合情合理,可看過後又覺得毛骨悚然。
在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人類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可能是浴室的一根繩子,也可能是一根通電的電線,然後生命就那麼無聲無息地消亡了。
生命是偉大的,也是不堪一擊的,看過電影之後,每一個人都應該深思自己是否珍惜了自己的生命。
導演莫蘭將前兩部作品的精華融合在了一起,創造出如今登峰造極的新片。
在死神裡,我們可以看到和女巫布萊爾一樣的未知恐怖。同樣是看不到的藏身於暗處的“存在”,同樣至始自終都沒見到傷害了我們的是誰。可那種如影隨形並且深達骨髓的恐懼被狠狠地揭露了出來。
在死神裡,我們又看到和saw的機關一樣精妙絕倫的死亡創意,也感受到直接面對死亡時,那種無法逃脫的絕望和無力。”
在誇完死神後,評論文章接着舉了一個希區柯克曾說過的例子。
希區柯克是影史上最偉大的懸疑驚悚導演,他的作品直到幾十年後仍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
他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說三個人在椅子上聊天,椅子下有一枚會在五分鐘後爆炸的炸彈,怎麼才能把這個故事講的一波三折,更加精彩呢?
第一種,在鏡頭裡什麼都不提,直接讓炸彈爆開。這樣一來在爆炸的瞬間會讓觀衆感受到衝擊。
第二種,告訴觀衆椅子下藏着炸彈,三人繼續聊天,然後炸彈爆炸。這是一種顯然沒有任何激情,最差的講述方式。
第三種,告訴觀衆椅子下有炸彈,然後渾然未覺的三人聊了三分鐘準備要走,其中一人說不行,要再聊一會。一分鐘後又有人提出離開,結果另外的人還說不行,還沒有聊過癮。
這樣一來,清楚知道炸彈還有一分鐘就要爆炸的觀衆們就會被情節吸引。無論炸彈最後是否炸了,在等待的這一段時間內觀衆們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在了電影之中。
這就是希區柯克著名的“炸彈理論”。
娛樂家報的評論文章認爲萊拉在拍攝時也運用了這種手法。
“《死神來了》的關鍵不是人物各種新奇的死亡方式,而是死亡前的慢性折磨。在莫蘭導演充滿引導和暗示的懸念下,人物在日常的環境中,每一步都可能造成死亡。觀衆的心也緊跟着懸在高處,心驚肉跳地等待死亡的最終來臨。
死神裡一共有四男三女,七個人物。電影裡死的人不多,但營造出來的恐怖效果卻是卓絕的。就因爲導演用了特殊的手法將他們的死亡延長,讓每一個人都死很長一段時間。在這種慢性的死亡時間中,觀衆享受到了恐怖帶來興奮觀感。”
萊拉看着報紙,對自家報紙的評論也有些眼前一亮的感覺。她覺得寫這篇報道的人說的很對,那正死神來了成爲影史恐怖片經典的關鍵之處。
其他報紙雖然也有讚美之詞,可要說分析最透徹的還得是娛樂家報的這篇。
要說還是自己人好辦事呀!萊拉感慨着將看完的報紙放到一旁。
死神萊拉在週五上映,三天時間順利拿下4000萬美元,毫無挑戰地拿下一週票房冠軍。而電影的口碑也在影迷口耳相傳下燃遍整個美國。
不少人爲了探清電影裡到底都出現了哪些死亡暗示,一次又一次地走進了電影院。而在影迷活動最活躍的網絡上,死神的影迷們也興致高昂地談論着電影中出現的場景,有時還會因爲意見分歧乾脆組團再去刷電影院的副本。
這種瘋狂的觀影狂潮讓衆多好萊塢的片商們紅了眼。爲什麼造成熱潮的不是他們的電影?爲什麼又是幸運的萊拉把大筆的鈔票抓在了手中?爲什麼她每次都能打造出戳到觀衆興奮點的片子?爲什麼這樣的創意他們就想不出來?
於是在打聽到死神的劇本創意來自x檔案的備用劇本後,不少人也開始把視線集中在了那裡,在不久後還真的推出一批質量還不錯的恐怖電影。雖然不能像死神那樣大賺,小賺一些也足夠讓片商和投資商們笑成一朵花了。
“聽說新電影上映了?”
難得湊在一起的家庭晚餐聚會前,老爺子把剛回到紐約家中的萊拉拎進了書房。
“是的,上映一週了。”在老爺子面前,萊拉總會做出乖巧的模樣。
奧斯維德喝了口茶,好像隨口一問似的:“票房還不錯?”
“還好吧,到昨天爲止拿下了7000多萬的票房。”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以一部恐怖片來說簡直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成績。但對未來早就見慣幾億十幾億票房的萊拉,卻沒讓她感覺到特別興奮。
而她的這份淡然看在老爺子眼裡就成了能“成大事”的表現。她將來可是要做集團老闆的人,若是連這點氣度都沒有可怎麼行?
“這次的宣傳挺不錯。”奧斯維德想板起臉來擺出長輩的架勢,這是揚起的嘴角怎麼也平復不下去,最後只能乾咳了一聲,裝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樣。“記着一點,很多時候話從別人嘴裡說出來,比從我們自己嘴裡說出來更有用。這次你做的就很好。”
萊拉知道《死神來了》利用約翰·丹佛的去世炒作的事瞞不過外公這種老狐狸,所以也不否認:“一些小手段而已。票房纔是一切。”
“沒錯!只要能賺錢,手段什麼的不重要。”奧斯維德大手一揮:“需要幫忙儘管去找安東尼那個小子,我看他還不錯,以後留給你當個副手也夠格。”
如果安東尼聽到這句話,估計會開心地找不到北。萊拉的副手代表什麼?怎麼也是未來集團副總級的高層領導。從一個報紙的廣告部經理,到一個傳媒集團的副總,簡直可以說是傳奇一般的上升經歷。
萊拉對他的能力也認可,只是現在提那些還太早了:“這事以後再說吧。不急。”
老爺子身體健康的很,再做個幾十年老闆也沒問題。她還有自己的理想要去完成,哪有時間被那些瑣事給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