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的一年

一秒記住,

至於經濟方面,這一年中,只是軍中的產業麪粉廠已經擴建了三個,至於棉紡織廠也有四個了,整個渦陽和利辛地區在韓爭的減負政策下,經濟慢慢的復甦並高速的發展着。

尤其是最近兩年來歐洲地區開始出現局勢緊張以後,由於韓爭這邊比較安定,韓爭自己有鼓勵發展私人工業,這邊的麪粉廠和棉紡織廠紛紛建立,爲了能讓這些生產的產品迅速的運出去打進市場,韓爭又購置了兩艘小火輪,用來爲商人提供護航和運輸,普通商船已經達到了六搜。

同時,韓爭開始開始嘗試成立了第一個渦陽本土的商會“興業商會”,這也是整個皖北地區第一個由軍閥勢力掌控的商會!

由於當前主要是農業以及棉紡織業的發展,韓爭的這個不大的商會只要就是從事渦陽一地的農產品和輕工業產品的外銷,同時,從外面採購一些機械用於農業的生產,整個渦陽地區的經濟,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着。

甚至是周邊幾地,也開始受到韓爭政策的影響,首先是阜陽地區的一些商人暗地裡加入商會,接着是亳州、宿州、徐州等地。

在亂世,沒有一個強力的後盾,商人就是被權勢者宰割的對象,而韓爭方面的政策,卻是給了他們一些最基本的保障。

不過,“興業商會”並沒有向更廣的範圍推廣,整個交易的範圍,被韓爭死死的控制在了皖北渦陽和周邊的幾個縣區,外界之中,“興業商會”不過是一個民間自發組織起來的地方性的小商會罷了,絲毫提不起外人的重視

這倒不是韓爭不想擴大商會影響,而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大風吹倒的往往就是那些率先冒頭的大樹!

商會的會長由孫仲武擔任,同時,又從加入的會員之中選取少數幾人,作爲日常管理者,韓爭要把自己的力量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孫仲武充分發揮了自己從事商業的天賦,在這期間,不但按照韓爭的要求,發展商會的實力,而且明面上很好的掩蓋了商會的本來面目。

同時,孫仲武在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對軍中所擁有的幾家工廠進行了有力的整頓和改革,把工廠的整個生產程序重新調整,其中在廠子裡有偷奸耍滑之人也被踢出工廠,加強了對工廠的管理。

在嚴格制定規矩之後,又實行了好幾種鼓勵生產的措施,把廠內分成不同的機組,表現優異的會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等措施,甚至還想出了,每週輪流的兩日休假制度,在短短的時間內,軍中產業能夠發展的這麼快,孫仲武功不可沒。

韓爭看到孫仲武的表現之後,韓爭這才徹底放心的把商會交到對方的手中,把本地區對外經濟談判和開拓商業渠道,尋找市場等一些事情都交給了他。

孫仲武並沒有讓韓爭失望,爲了增強經濟的發展勢頭,爲韓爭的軍隊建設發展蓄力,甚至親自坐船去過上海多次,找到李瑩的父親李逸如,在他的幫助下,孫仲武把渦陽和利辛一帶生產出來的產品源源不斷的輸送出去,同時又從上海等地不停的運送一些設備回來,而民情處也趁着這個機會緩緩的滲入上海這個遠東的大都市。

就這樣,一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螞蟻,慢慢的伸出了它的觸角,鑽出一個有一個的蟻穴,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將會徹底爆發出它應有的威力!

而軍工業的發展更是讓韓爭欣喜不已,這也是韓爭能夠大力擴軍而又不擔心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韓爭戰勝白合之後,不久就有人找到自己,說是願意幫助自己建立一條步槍生產線,幷包教會,並不要什麼報酬,只是希望將來雙方有一個更好的合作基礎。

這人是李逸如帶過來的,韓爭並不知道這人是誰,或者說有什麼意圖,但看對方滿臉神秘,並且穿着體面,似乎很有來頭。

於是,韓爭在徵求李逸如和孫仲武等人意見之後,又安排民情處聯繫上海地方,調查對方的來歷,幾經轉折之後,這才慢慢的大致的弄出個模糊的概念

原來來人這個三十多歲,滿臉幹練之人,卻是美國駐上海一個的一個銀行產業的買辦,也就是美國在中國的代理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察覺到了韓爭這邊活躍的經濟動態,又或者說是看出了什麼利益,就找到李逸如,這纔來到了渦陽。

對方的身份看起來似乎很明瞭,但來自後世的韓爭,卻是知道這時候的所謂買辦們,身後總是若隱若無的藏着一個個帝國主義的身影。如果韓爭所料不差,此人身後很有可能就是美國方面,向中國滲透的其中一個代表者。

尤其是最近幾年,美國曾多次提出希望與各國達成門戶開放政策的提議,但是並沒有取的什麼進展,眼看着各國在中國賺的腦滿腸肥,自己卻是連湯都喝不上,爲了擴大自己在揚子江上的利益,開始四處尋找新的可以作爲投資的勢力。

至於韓爭這一段短短的時間迅速的擴張,自然沒有逃過美國人靈敏的嗅覺,現在對方的投資也有想要探探路的意思在裡面,美國這時候似乎執行的是一種廣撒網的政策,用最小的代價,不斷的尋求一個個有潛力的被投資者,只要一個成功,佔據中國的政壇一足之地,那之前的投資,就變成了最大的回報。

這也就是對方所說的善緣。

因此,美國藏身在後面的投資,看起來有些唐突,但是卻也能說得過去。

這些事情並不難理解,想通了這些的韓爭,他敏銳的看到了裡面的機會,反而沒有了心裡負擔,既然你要結善緣,那咱就結唄,至於後來的事情,誰能說的清呢。

所以,在後面的幾天,韓爭親自和對方進行了一次不算深入,只能算是淺嘗輒止的談話,然後就把事情交給了孫仲武,以商會的名義開始展開商談。

商談的結果似乎很理想,不過在對方離別時,卻是告訴韓爭一方,對方準備在這裡再次增加投資,至於得到韓爭支持的砝碼,是在不加上這條送給韓爭的槍支生產線外,還要以半價的價格把一個子彈生產線賣給韓爭。

而且這半價還真是“半價”,價格低的可憐,簡直白送一般,韓爭順勢答應下來,似乎,這就成了渦陽本地的第一批外資···

當然,韓爭依然是全力扶持本地商業的發展,和投資者的利益,至於對方的投資,在未來幾年內,是別想影響到本地經濟的增長

而且,韓爭似乎有些摸透了對方的心思,估計是在這段時間中,是看出了一些自己的野心,那些帝國主義者,不怕自己的投資對象沒有野心,就怕沒有野心,有野心,他們的投資纔有可能得到無數倍的回報!

因此,韓爭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則,欣然接受下來,至於對方反覆說的什麼善緣,韓爭對此也樂意,畢竟將來自己要是和北方鬧翻了,和南方又不和,要想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下去,在一戰到來之前總是要找一個靠山的。

但到時候對方想要佔什麼便宜的時候,估計也是有心無力了,不是因爲其他,而是因爲韓爭清楚的記得,在將要到來的一戰期間,美國卻是奉行的是在東亞地區的收縮政策,緊守着自己中立原則,大發戰爭財,這樣一來,美國爲了儘量轉移個帝國主義的視線,很快就會收斂對外擴張的觸角!

之後,韓爭的軍工廠初具規模,一個步槍生產線,兩個子彈生產線源源不斷的爲韓爭的擴軍輸送着血液,更令韓爭高興的是,在最初放進去的自己一些人,都已經慢慢的能夠操作生產了,甚至一些簡單的故障維修都能夠自己修理。

這種變化,讓韓爭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只此一項,每月能從走私中省下的錢財就有幾千塊的大洋。

而對於韓爭的發展,並不是只有美國一個國家看到,就連英國、德國和日本都曾注意到韓爭,但看到韓爭僅僅是兩縣之地,這又讓幾國不屑一顧,就是在中國四處尋求代理人的日本都沒有向美國那樣四處撒網,在自己的情報人員送上來韓爭的一些情報之後,日本使館的人也只是看了一眼,道聲知道了而已。

就在這一年,袁世凱忙着鞏固權勢,清掃忠於滿清勢力,掃除障礙,南方忙着守權,歐洲各國關注各國局勢的時候,而韓爭就在一個角落中快速的成長着,待到所有人發覺之時,不知道還有幾人能阻止韓爭的前進。

當然,韓爭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全都一帆風順,在軍制改革不久,北方就曾發過來一張訓令,斥責了韓爭擅自改編部隊的舉動。

不過卻因爲韓爭的勢力小到不能再小,再加上韓爭處於安徽北部,作爲北方釘在這裡的一根小刺,這道訓令在發出去之後,就沒有了後續,讓韓爭虛驚了一場,不過卻也讓韓爭在接下來的軍隊建設中,越發的小心起來

另外,在渦陽地區影響比較大的一件事情,卻是發生在一九一三年秋收的時候,韓爭的局部農業減稅政策,觸動了那些守舊地主的利益,他們不屑於從事商業和開辦工廠,在經過長時間的串聯之後,終於在秋收時發動起來。

擅自增加佃戶的繳納糧款,抵制韓爭的農業方面的政策,甚至有不服的佃戶被生生打死!

韓爭知道後,大怒,親自率軍抓捕那些守舊地主,守舊地主也開始反抗,最終造成數百人的死亡事件,在渦陽一地影響甚大,不過渦陽地區這時候已經沒有了強力的地主勢力,在韓爭的大軍面前,他們的反抗最終被撲滅。

也趁此機會,韓爭重新清洗了自己政策的反對者抵制者,渦陽徹底形成了一個聲音,不過韓爭也看到自己的改革似乎有些急功近利,開始緩慢的調整。

時間緩緩的流過,一年的時間就在渦陽風風雨雨的一路前行中流逝,一九一三年的春節終於來臨了···

這一個年,對於渦陽和利辛地區的百姓來說,是一個值得高興的一年,也是他們自從南北亂戰以來,再次嚐到了新年的快樂,對於給了他們快樂的韓爭軍,則更是心懷感激。

而對於韓爭來說,這也是一個值得慶祝的一年,在一三年的年節到來之前,新兵經過一年的訓練,已經正式編入正規軍,當經歷過戰爭之後,很快就會成長成真正的士兵!

這一年糧食豐收,武器大量生產,輕工業大力發展,一切的一切都向着韓爭預定的目標出發,所有他高興,當聽到民情處的報告,自己控制的地區這一年百姓安定,幾乎沒有餓死現象的時候,韓爭就不僅僅是高興,而是有些自豪了。

他的確值得自豪,在自己的來到這個地方只有一年不到的時間裡,把這個地區緊緊的團結在自己周圍,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社會的安定,都值得驕傲。

年三十之前,縣城在張老的帶領下,向當地駐軍送來了慰勞品,有食物棉被等物。

現在張林羽長老彷彿又煥發了第二春,在十月份韓爭正式成立縣政府之後,把縣長之職交給了張林羽,在張老的帶領下,政府班子很快組建起來,爲韓爭承擔了很大的負擔,至於其他各地,卻是還沒有建立政府,韓爭準備在穩定一年之後,若是縣取得了好效果,再推廣不遲

當然,這次任命韓爭已經通過電報形式發向北方,獲得了北方袁世凱政府的認可。

年三十這天,韓爭早早的起來,洗漱之後,又來到自己的舅父舅母的房間拜個早年,和他們在一起吃了兩碗舅母包的熱騰騰的餃子。

飯後,韓爭和舅父舅母聊了一會天之後,這才離開,不過下午卻是不能回來陪着舅父舅母,軍中還有一個安排需要韓爭在場,待到晚上再和家裡人在一起守歲。

舅父舅母二人自是同意,讓韓爭只管幹自己的事情就行,不要擔心家裡。

韓爭的舅父舅母是在過年的一個月前,韓爭安排人回河北把兩人接過來的。

兩人在韓爭走後,這才知道南北之間的戰爭,擔心不已的兩人又託人在城裡打聽韓爭部隊的下落,卻是得知韓爭已經被派往南方戰場,可把兩人給嚇壞了。

整日的在家裡擔驚受怕的,就是害怕韓爭要是在外面當兵出了什麼意外,就連天天只關注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舅舅徐錦也會不時的來到城中茶樓的一些地方聽着消息,希望能從這些消息中聽到一點半絲的關於韓爭的事情,但韓爭此時已經來到渦陽地區,哪裡還會有什麼消息讓他聽到?

反而聽到了卻是南北戰場中的慘烈景象,讓徐錦更是心驚肉跳,一會不是這個打起來了,就是那個地方打起來啦,甚至徐錦整夜的睡不着覺。

後來,直到韓爭在渦陽安穩下來之後,這纔有時間寫信通知自己的舅父舅母,差人把信送到徐錦夫妻二人手中,這兩人才知道韓爭現在的所在。

兩人本想過來找韓爭,但想到韓爭在心中所說這一陣子很忙時,害怕自己兩人去給韓爭添麻煩,再加上兩人從沒有出過遠門,想起那麼遠的路,一路之上又不是很太平,心裡不自覺的也有些膽怯,這件事情也就擱置了下來。

雖然沒有成行,但韓爭的舅父舅母兩人卻是接到韓爭的消息之後就開始忙着打理家裡的一些田地和帶不走的財物,準備賣掉給韓爭帶些娶媳婦的彩禮錢

而且韓爭在信中談及過李瑩的事情,兩人敏銳的感覺到這裡面似乎有些事情,因此,很早就一直準備着這件事,對他們兩人來說,最大的事情,不是韓爭又多大官職,而是韓家的香火能否傳承下去。

兩人雖然是農村人,但是農村人更實在,兩人生怕在韓爭結婚的時候,自己這邊不能拿出像樣的彩禮,讓人家女方笑話,當在韓爭安排人接兩人過來的時候,兩人已經把手中所有的田產變賣完,只留下一處祖宅沒捨得賣出去,交給了鄉下沾點親戚關係的一戶老實的農家住着,也算是看着家宅了。

當兩人來到這裡之後,看到迎接自己的外甥韓爭,兩人幾乎沒有認出來,待到韓爭來到兩人面前滿臉激動的喊自己舅父舅母的時候,兩人才反應過來。

面前這個滿臉威嚴,身材挺拔的年輕人,就是自己的那個大外甥了,韓爭身上那種成熟和威勢讓兩人又是高興又是心酸,尤其是徐錦想到自己的妹妹,又想到韓爭現在的出息,一個農村出來的硬漢子硬是忍不住眼淚沾溼了眼角。

待到看到許多人都在看着,這纔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韓爭陪着兩人,在衛兵的護衛下,往韓爭事先買好的宅子裡行去。

對於陪着韓爭旁邊的韓強兩人倒是認識,沒有多少陌生,但其他的護衛大多數都不認識,但看到他們對自己發自內心的尊重,並沒有因爲自己是農村來的而輕視自己時,兩人這才放鬆的下來。

韓爭一路走來,向兩人敘說了一些別後的情形,此時兩人這才注意到韓爭每走一處,遇見的人總會向韓爭喊一聲:“長官好!”或者“司令好!”之類的,那些人表現出來的擁戴和維護,讓他們兩人有些吃驚,這才知道韓爭在這個地方地位和威望。

漸漸的隨着韓爭介紹的越多,兩人越是心驚,沒想到自己這位年紀尚幼的外甥,竟然做到了這個地方的最高長官,再也不是他們那個眼中的孩子了,也不是需要他們操心婚事的外甥了。

第157章 劫持第88章 狹路相逢第112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71章 夜戰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73章 夜色第92章 再戰第43章 初具氣象第65章 外快第11章 明心見性第101章 圖取亳州第156章 撲朔迷離第70章 就食皖北第140章 上海來人第21章 婉拒第23章 選擇與領兵第175章 出動第137章 故人第58章 搶劫與捐獻第21章 婉拒第144章 屠村事件第144章 屠村事件第65章 外快第82章 初步的發展第16章 新時代第46章 陳鋒、段年第128章 十八里鋪的初戰第16章 新時代第117章 謝幕(3)第37章 舊人傳消息第140章 上海來人第75章 小勝!第22章 再見蔣百里第65章 外快第112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69章 事定第106章 亳州之戰(3)第174章 小酒館第64章 向傑的臨別最後一把第7章 新的征程第137章 故人第6章 初見蔣百里第69章 事定第211章 勇冠三軍錢狗兒第94章 逃竄第8章 言歸於好第49章 不相忘第22章 再見蔣百里第32章 決定!第37章 舊人傳消息第163章 韓爭的計劃第19章 論革命第2章 小隊長第209章 亂匪的暗戰第50章 終於來了!第149章 爆發第3章 靶場射擊第90章 慘烈的戰爭第55章 相托第127章 潁上攻略第160章 永固鎮城下第34章 小人嘴臉!第63章 秦強的半張大餅第151章 野心!第58章 搶劫與捐獻第29章 曹德彪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64章 入城第126章 一路向南!第123章 巡閱皖北!第13章 一九一零年第67章 火車上多出來的人第144章 屠村事件第139章 一夜下一城第129章 兵臨阜南城下第130章 城頭變故第84章 招兵規劃第19章 論革命第22章 再見蔣百里第19章 論革命第54章 招兵第10章 話別第20章 來自革命陣營的拉攏第134章 定皖北第99章 新的一年第169章 點破第64章 向傑的臨別最後一把第171章 陸建章第14章 後方的潛伏者第34章 小人嘴臉!第122章 子彈上膛第41章 衆心歡第45章 蔣百里離校第21章 婉拒第33章 戰事將起第138章 城上城下第76章 前線第24章 過年第23章 選擇與領兵
第157章 劫持第88章 狹路相逢第112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71章 夜戰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73章 夜色第92章 再戰第43章 初具氣象第65章 外快第11章 明心見性第101章 圖取亳州第156章 撲朔迷離第70章 就食皖北第140章 上海來人第21章 婉拒第23章 選擇與領兵第175章 出動第137章 故人第58章 搶劫與捐獻第21章 婉拒第144章 屠村事件第144章 屠村事件第65章 外快第82章 初步的發展第16章 新時代第46章 陳鋒、段年第128章 十八里鋪的初戰第16章 新時代第117章 謝幕(3)第37章 舊人傳消息第140章 上海來人第75章 小勝!第22章 再見蔣百里第65章 外快第112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69章 事定第106章 亳州之戰(3)第174章 小酒館第64章 向傑的臨別最後一把第7章 新的征程第137章 故人第6章 初見蔣百里第69章 事定第211章 勇冠三軍錢狗兒第94章 逃竄第8章 言歸於好第49章 不相忘第22章 再見蔣百里第32章 決定!第37章 舊人傳消息第163章 韓爭的計劃第19章 論革命第2章 小隊長第209章 亂匪的暗戰第50章 終於來了!第149章 爆發第3章 靶場射擊第90章 慘烈的戰爭第55章 相托第127章 潁上攻略第160章 永固鎮城下第34章 小人嘴臉!第63章 秦強的半張大餅第151章 野心!第58章 搶劫與捐獻第29章 曹德彪第43章 初具氣象第164章 入城第126章 一路向南!第123章 巡閱皖北!第13章 一九一零年第67章 火車上多出來的人第144章 屠村事件第139章 一夜下一城第129章 兵臨阜南城下第130章 城頭變故第84章 招兵規劃第19章 論革命第22章 再見蔣百里第19章 論革命第54章 招兵第10章 話別第20章 來自革命陣營的拉攏第134章 定皖北第99章 新的一年第169章 點破第64章 向傑的臨別最後一把第171章 陸建章第14章 後方的潛伏者第34章 小人嘴臉!第122章 子彈上膛第41章 衆心歡第45章 蔣百里離校第21章 婉拒第33章 戰事將起第138章 城上城下第76章 前線第24章 過年第23章 選擇與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