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來,李東有點擔心蔓谷的地價,它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飆漲。
而鄭夏擔心的則是,隨着大開發的加速,分基地的估值會水漲船高。
就這樣,雙方都爲了避免夜長夢多,於是在3月5日,兩人匆匆簽署了股權交易協議。
鄭夏代表溙國王室,以260億夏元收購了綠產農業20%的股份。
同時,鄭夏把大王宮遺址以及周邊地區的若干塊土地,一共764畝,作價51億,一次性出售給了李東名下新成立的子公司綠灣地產。
均價差不多是660萬元/畝,這個價格並不算高,相當於末世之前三線城市的水平。
一次性得到了260億元注資的綠產農業,回頭就上馬了二期工程。
而且兩名大股東都提前約定好了,在明後兩年,每年都會依照股份比例,向蔓谷分基地注資150億元,以保證二期工程的順利完工。
簽約完成後,是盛大的慶祝晚會。
不過遺憾的是,李東並沒有參加,他馬不停蹄的返回了廬州,因爲停擺了15年的大夏國會,又要面臨重新大選了。
大夏是中央集權制國家,國會是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享有立法權,同時國家總統和副總統也由它選舉產生。
所以在總統大選之前,一般會先進行國會選舉。
大夏國會分衆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俗稱兩院。
參議院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選出的代表組成,任期與總統任期一致,爲期5年,最多不能超過兩屆。
參議員人數比較固定,每個“省”都是2個人,末世之前一般都是70人。
但是到了今天,有些特別行政區因爲面積太小或者受災太嚴重,在本次大選之前就被撤銷了,例如香江和媽港。
與此同時,國內這這些年又增加了13個新省份,所以這一屆將會選出81名參議員。
要說明的是,根據法律規定,這些候選人的年齡至少要在30歲以上,並且必須要在選舉地居住滿十年。
另外,參議員是專職,擁有固定工資,在國會擁有專門辦公室。
再說衆議院,它也是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行使提案權和監督權。
衆議員同樣由選舉產生,各省級單位在衆議院中擁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爲基準,一般爲1:100萬,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
末世之前,衆議院的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爲1568名,本屆因爲人口銳減的原因,降爲809人。
衆議員任期同樣是5年,無連任限制,一般爲兼職,年齡必須在18週歲以上,來源大都爲社會賢達和
各界代表。
歸納起來,就是參議員限制大,有實權;而衆議員正好相反,限制小,權力同樣也小,從相當程度來說,它有點類似榮譽性質。
李東之所以這麼急着趕回廬州,主要是因爲他早早的就被江北商會,推舉成爲了江北選區的衆議員候選人。
一般候選人的產生有許多方式,如黨組織推薦、政治權勢人物提名、利益集團推舉等等,也有毛遂自薦的,不過機會不大。
李東作爲全國首富,是工商界最大的一張名片,自然也是他們的代表,而且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定,他肯定是要進衆議院的。
末世之前,歷年來的大夏首富幾乎都是如此,除非因爲健康原因,否則極少出現例外。
從3月10日開始,李東不得不跟着其他候選人一起,跑遍了江北的各大城市,雖然結果沒有懸念,但是該做的表面工作還是得做。
本次江北地區的衆議員候選人,包括李東一共是46人,而且全部都是新面孔。之前的那一批議員,不是老的老,就是死的死,參選的寥寥無幾。
江北如今一共有3214.1萬人,所以這一屆的衆議員選舉名額有32個,當選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
在拉票的過程中,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李東的知名度明顯高了其他人一大截。
以至於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是人潮涌動,甚至還有不少人當面和他談起了生意,光是名片就送出了好幾千張。
這一場選舉,轟轟烈烈的持續了一個多月後,終於是結束了,而選舉的結果並沒有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李東也順利成爲了新一屆的衆議員。
2143年4月6日,第三十六屆國會選舉結果正式出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38名議員是新加入地區的原住民。
隨後這近千名議員,立即從全國各地趕赴京城,他們於4月10日,在國會大廈,隆重召開了自大災之後的第一場國會。
國會開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選舉總統和副總統。
4月11日,選舉如期舉行。
實際上,總統選舉並沒有國會選舉那樣吸引目光。
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國會選舉雖然是各地方勢力的你爭我奪,但是總統選舉卻是獨角戲,甚至連第二名候選人都沒有。
當天下午兩時許,總數890名的國會議員以全票贊成的方式,選舉了韓治禮當選爲大夏共和國第十五屆總統,副總統則是由張友權出任。
韓治禮今年56歲,湘南人,2103年12月開始進入政壇,京城大學國際關係與世界經濟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位。
曾歷任寶來縣第一書記、太源市第一書記和晉西省第一書記,在發展經濟方面頗有建樹。
總統選舉並沒有懸念,甚至都沒有引起一絲波瀾,韓治禮的當選,甚至還不如他提交給國會的內閣成員名單引人注目。
在韓總統提交的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中,政務院院長一職由原發改委的黃宣俊擔任,副院長一職由江北的錢書記接任。
民政部部長一職由劉永江擔任、外交部部長由孫培樑擔任,財政部部長由趙樹仁擔任,交通部部長爲胡東……
另外,還有無黨派人士陳銜城爲監察部部長,遠山久信出任生態環境部部長,蘇明繼續擔任工商部部長一職。
而在教育部,前任教育部部長沈洪波再次留任,這是他的第六屆任期,可謂是衆望所歸。
細看這份內閣名單中,就可以發現內閣的很多成員都是以發展經濟著稱,但是也有像劉永江、胡東這些在邊疆地區,表現突出的成員。
除了以上各部部長一職外,實際上政府當中還有其他幾個機構也是極爲重要的,甚至比一些邊緣部門更加重要。
比如政務院的發改委、以及總統府下轄的“南遷工作組”,它們是公認的可以和各部相提並論的要害部門。
尤其是南遷工作組,別看名字很挫,但是總統府給它定下的工作範圍是負責遷民南下。
只要是和南遷有關的事情,它都能插上一腳,權勢變的極爲龐大,例如推進東南亞地區的開發進程,干預鐵路運輸,甚至是直接調動海軍。
……
國會選舉、總統選舉和組建內閣,亂哄哄的夾雜着爭議,讓大夏度過了2143年的四月份。
而這個時候,拖延了許久的43年的財政預算案也是終於被提上了曰程。
在財政部提交的年度財政預算當中,42年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7.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7.1萬億元,同比增長17%。
相對於末世之前的2127年,也就是當年的41.8萬億元的收入預算,大約銳減了56%。
而在支出方面,去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9萬億元,同比增長48.7%。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8.4萬億元,同比增長68.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6.7%。
具體到科目,交通運輸支出6.4萬億,增長285.2%;國防支出4.8萬億,增長38
%;醫療衛生與鼓勵生育支出1.7萬億元,增長8.5%;
糧油物資儲備支出3.2萬億元,增長11.2%;教育支出2.8萬億元,增長6.7%;科學技術支出2.3萬億元,增長5.5%……
總的來說,42年的財政收入並沒能達到財政部預計的正常收入,因爲大夏剛剛吞併了東南亞和奧洲地區,這些地方不僅收不上來稅,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一些邊疆地區。
預計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都不會有太多的增加,反而是支出方面,依然是增速驚人。
可以預見的是,東南亞大開發,今後幾年的政府財政都會入不敷出,赤字嚴重,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嚴重拖累整個國民經濟。
即便是李東,他這個不懂經濟學的門外漢,也知道,大夏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就要來了。
對此,他是既喜也憂。
喜的是長河集團去年一整年都在積極擴張,手上並沒有多少流動資金,相應的,也不會承受太多的損失。
憂的是企業的經營風險無疑會增加很多,尤其是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影響,恐怕不是什麼好消息。
在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對民間企業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即使是長河集團這種巨無霸,政府只要在物資供應上稍微動一下手指頭,它也絕對活不到明天。
對於李東來說,世界和社會變化的太快,他要做的就是跟上時代和國家的步伐,不讓自己被政府所拋棄,然後儘可能的壯大自己。
(PS:二更,求收藏啊,真的是慘不忍睹,每天都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