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最昂貴的遮羞布

之後就是最爲重要的一個朝代了。

周朝。

妲己和紂王的故事,就是商周交替。

到了周朝,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經歷了整整1000年的發展。

發展成爲了一套非常穩定的等級制度,官僚制度,禮儀制度,已經累積了一整套的王朝管理經驗,三宮六院,世子王孫,天子諸侯,丞相,將軍,伯爵,侯爵,分封領土,公主王子,詩書禮儀,祭天司命,等一系列完備的文官和武官的規則。

更發展起了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

周禮,對中國的文化影響深遠。

自從周朝之後,進入春秋時期,戰國時期,中國這邊有個好處是什麼?無論朝代怎麼更迭,包括遊牧民族建立的幾個王朝,都是完全照搬的周禮制度,所以纔會出現戰國時期的這種狀況。

出現了專業的政治人士。

不論中國領土上出現多少國家,例如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這7個國家,最多的時候上百個國家,他喵的制度一模一樣,都是繼承自周朝的諸侯國概念,稱王稱霸,宰相,尚書,將軍,縣令,巡查,所以纔出現了精研軍事,政治的傑出人士,例如蘇秦,張儀這等合縱連橫,身佩戴六國相印的存在。

哪怕到了三國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文武制度都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一旦建立新的統一政權,很快就能重新的強大起來。

而反觀歐洲大陸,因爲沒有像周禮一樣完備的管理經驗,王朝制度,所以在封建時期,是很難和中國相提並論的。

像秦始皇時期,中國的軍隊打仗,動輒百萬之衆。

而歐洲呢?

還大規模的處在城邦時期,城堡時期,軍事和政治制度,都是散而亂。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裡,國王、貴族和騎士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上上下下都是附庸關係,打起仗來都是不管別人死活,自私自利,這種複雜的等級關係和所謂的騎士精神,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和東方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權,大不一樣。

即便強如東羅馬,拜占庭這樣的強大帝國,也從未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歐洲大陸。

這時候的中國,無論哪個朝代,只要打到歐洲,都是完全碾壓的局面。

包括中世紀的歐洲,在軍事上也以騎士爲主,騎士擁有封地,自己訓練農民兵,根本就凝聚不起來。

等到元朝成吉思汗大舉西征,完全就是砍瓜切菜的局面。

雙方在兵力和組織能力上,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古代中國,能夠世界稱雄的原因,很大程度歸結於周禮的建立,分裂過後一旦得到統一,就是強大而鼎盛的王朝。

又說回厄羅斯,在公元15世紀,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帝國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就是後來的意大利。

厄羅斯的領土上,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公國,國王稱大公。

都是附庸的關係。

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持續千年,國運強勁,在歐洲大陸推行東正教,信仰上帝,羅馬教皇不可一世,獲得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支持。

當時厄羅斯領土的公國們,例如烏克蘭,和現在的捷克,羅馬尼亞,波蘭等等國家,都信仰東正教,信仰上帝,極度崇拜拜占庭國王,稱呼拜占庭君主爲沙皇。

而中東地區呢,另外一支勢力發展了起來,來自伊斯藍世界,中東,沙特地區,包括伊朗等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展了起來,是唯一能正面對抗拜占庭的國家。

兩國征戰百年,世仇。

進入中世紀後期,1453年,奧斯曼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土耳其,這些沙特人,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將拜占庭滅了,建立新一輪的秩序,統治力削弱,東歐大陸的各個公國紛紛獨立。

誓要爲拜占庭帝國討回公道。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國的大公伊凡雷帝,覺得時機成熟了,宣佈自己成爲沙皇,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帶領着東歐大大小小的公國們,也就是後來前蘇連的雛形,對抗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

對抗了幾百年,各種你爭我打,把整個歐洲都捲入了進去。

而這幾百年,又是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最關鍵的幾百年。

從封建時代,正式步入了工業時代。

打來打去,順便把大清王朝給滅了。

最終在1914年,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國,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結合體),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是一邊的,4個國家,組成同盟國陣營。

英國,法國,俄國,米國,當然還有之前的拜占庭,也就是意大利,這5個國家聯合一氣,組成協約國陣營。

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死1000多萬人,6500萬人參戰,最後捲入了三十多個國家,波及人數達到15個億,打得個昏天黑地。

這個時期,各種飛機,坦克,大炮,就在這個時期發展了起來。

當時的德國有多強?

駭人聽聞。

德國一直是進攻方,而英法美聯軍是防守方。

最終俄國,英國,米國,法國,還有意大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勉強打贏了。

所以就知道,爲什麼會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吧。

仇恨太深刻了。

德國一心想要報仇,由於德國是進攻方,當時的德國本土並未傷及元氣,在西特勒的主持下,舉全國之力,拼了命的生產武器。

英法聯軍雖然打贏了這場戰爭,可由於本土受挫嚴重,反而岌岌可危。

當時的英法兩國被徹底打怕了,爲了防止德軍捲土重來,再次入侵,耗資50億法郎,在法國邊境修建了一條馬其頓防線,(法國和德國是交界國家),這是一條長達390公里的永固工事,戰略防禦縱深達到了6-14公里,英法兩國花費鉅額資金,修建了24年才建成,耗資50億法郎,相當於1940年的350億人民幣。

按照如今的生產力和購買力,翻10倍。

實際的建造價值,應該是超過5000億人民幣。

修建了一條馬奇諾防線,防線類似於長城這樣的結構,可比長城大太多了,390公里長,裡面有好幾道鐵軌,長城裡面可以開火車,還有地鐵這樣的深層結構。

當時的英法自信滿滿,德軍不可能打得過來。

卻沒想到,德國居然放棄兩國邊境,發動閃電戰,根本就不從馬奇諾防線過,先閃擊波蘭,繞了一個大圈,沿途攻下7個小國,長途奔襲數千公里,最後從比利時登陸法國。

英法聯軍徹底懵逼。

囤積在馬奇諾防線的幾十萬英法聯軍措不及手,根本無法抵抗。

而馬奇諾防線徹底淪爲世界上最昂貴的遮羞布。

最終導致了敦克爾大撤退,幾十萬英法聯軍丟盔卸甲,跑了。

德國完全佔領法國,將英國軍隊逐出歐洲,才調過頭去打的蘇連。

第八十六章:定軍山第一百八十九章:雀巢危機(爲方菲萬賞厚賜加更)第五百零六章:小型工業區第一百九十九章:管理儲備第五十四章:嚇大的第一百六十章:大島原商事株式會社第一百五十三章:姿態很低第三百零二章:一年一場風第三百二十一章:一般貿易方式第四百五十三章:滬鎳白天第四百七十一章:首發幣第四百九十七章:聊過就丟第三百三十三章:安德里之子第一百五十章:一絲波瀾第六章:嚴格要求第五百章:海拔基準點第一百三十八章:用地規劃第二百零二章:國際巴扎第一百三十八章:商業地理第四百三十九章:現代營銷第四十五章:黃膠鞋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自拜訪第四十八章:蘋果商第三百八十八章:他是誰?第四百二十六章:魄力非凡第二百零五章:作死第三百四十八章:艱苦抗戰的準備第十三章:恕不講價第三十七章:山溝裡的縣城第一百六十四章:帶路黨第一百六十四章:帶路黨第一百四十五章:外貿一條街第六十二章:古法淘金第二百七十一章:斯皮爾伯格第三百七十九章:中國街第四百六十二章:莎莎舞廳第四百零九章:方便麼?第二百零二章:國際巴扎第一百二十五章:銷往英國(爲尼瑪喊你回家吃萬賞加更)第十六章:我不同意第八十六章:巧遇第七十章:深山小屋第四十八章:這麼快又回來了第二百零七章:山流水第一百八十三章:廣場協議第四百七十一章:首發幣第一百九十章:輕奢第二百零三章:靛藍染料第一百二十六章:戰略高度第一百一十四章:出乎意料第二百四十二章:西歐請不要舉報章節謝謝第三十六章:貿易重鎮第一百四十章:單片機第三百九十八章:天下第一樓第三百五十八章:心思縝密第一百七十四章:ABCD四大糧商第九十九章:產品包裝第二百四十七章:品牌植入第二百一十八章:崑崙山中玉第三十七章:水產品第四十章:向陽批發部第四百零一章:遷都決議第四百零九章:方便麼?第三百二十八章:友誼商店第四百一十二章:禮賢下士第三十六章:貿易重鎮第二十二章:長江三角洲第四百六十章:高級接見第四百八十六章: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十八章:電子電器第二百九十三章:潮流風第一百二十二章:河牀礦脈單章推薦一本書第四百八十四章:返程第一百二十七章:可還滿意?第三百一十七章:歷史與神話第二百六十一章:賭徒第三百二十九章:代可可脂第四百六十二章:莎莎舞廳第二百四十五章:現代三大儲藏技術第四百三十章:獨聯體方向第十四章:香港第一百五十七章:發散思維第二百四十四章:放射性殺菌第一百零四章:商務調查第九十四章:熱情待客第二百六十七章:圍獵(1)第四百六十一章:內閣智庫第一百九十九章:管理儲備第八十三章:原產地認證第三十二章:藏區野狗第七十七章:開礦第二百七十二章:大家庭第四百八十六章: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十八章:擔心第四百三十章:獨聯體方向第一百零四章:獨力承擔第三十五章:線民第九十四章:什麼都不管用
第八十六章:定軍山第一百八十九章:雀巢危機(爲方菲萬賞厚賜加更)第五百零六章:小型工業區第一百九十九章:管理儲備第五十四章:嚇大的第一百六十章:大島原商事株式會社第一百五十三章:姿態很低第三百零二章:一年一場風第三百二十一章:一般貿易方式第四百五十三章:滬鎳白天第四百七十一章:首發幣第四百九十七章:聊過就丟第三百三十三章:安德里之子第一百五十章:一絲波瀾第六章:嚴格要求第五百章:海拔基準點第一百三十八章:用地規劃第二百零二章:國際巴扎第一百三十八章:商業地理第四百三十九章:現代營銷第四十五章:黃膠鞋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自拜訪第四十八章:蘋果商第三百八十八章:他是誰?第四百二十六章:魄力非凡第二百零五章:作死第三百四十八章:艱苦抗戰的準備第十三章:恕不講價第三十七章:山溝裡的縣城第一百六十四章:帶路黨第一百六十四章:帶路黨第一百四十五章:外貿一條街第六十二章:古法淘金第二百七十一章:斯皮爾伯格第三百七十九章:中國街第四百六十二章:莎莎舞廳第四百零九章:方便麼?第二百零二章:國際巴扎第一百二十五章:銷往英國(爲尼瑪喊你回家吃萬賞加更)第十六章:我不同意第八十六章:巧遇第七十章:深山小屋第四十八章:這麼快又回來了第二百零七章:山流水第一百八十三章:廣場協議第四百七十一章:首發幣第一百九十章:輕奢第二百零三章:靛藍染料第一百二十六章:戰略高度第一百一十四章:出乎意料第二百四十二章:西歐請不要舉報章節謝謝第三十六章:貿易重鎮第一百四十章:單片機第三百九十八章:天下第一樓第三百五十八章:心思縝密第一百七十四章:ABCD四大糧商第九十九章:產品包裝第二百四十七章:品牌植入第二百一十八章:崑崙山中玉第三十七章:水產品第四十章:向陽批發部第四百零一章:遷都決議第四百零九章:方便麼?第三百二十八章:友誼商店第四百一十二章:禮賢下士第三十六章:貿易重鎮第二十二章:長江三角洲第四百六十章:高級接見第四百八十六章: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十八章:電子電器第二百九十三章:潮流風第一百二十二章:河牀礦脈單章推薦一本書第四百八十四章:返程第一百二十七章:可還滿意?第三百一十七章:歷史與神話第二百六十一章:賭徒第三百二十九章:代可可脂第四百六十二章:莎莎舞廳第二百四十五章:現代三大儲藏技術第四百三十章:獨聯體方向第十四章:香港第一百五十七章:發散思維第二百四十四章:放射性殺菌第一百零四章:商務調查第九十四章:熱情待客第二百六十七章:圍獵(1)第四百六十一章:內閣智庫第一百九十九章:管理儲備第八十三章:原產地認證第三十二章:藏區野狗第七十七章:開礦第二百七十二章:大家庭第四百八十六章: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十八章:擔心第四百三十章:獨聯體方向第一百零四章:獨力承擔第三十五章:線民第九十四章:什麼都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