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唐王和百官面前,李治可不會傻到承認自己的罪行。35即便是狄仁傑說是呈上證據,他依舊沉穩不亂,面帶着從容。
不多時,狄仁傑所說的證據被人拿了上來,蓋在一塊紅布之下,包括唐王在內的衆人,皆不知佈下爲何物?瞧其神色中帶着一種疑惑。
狄仁傑親自走下堂來,將紅布揭開後,印入衆人眼眸的是一把寒光閃閃,不可逼視的寶劍。
“工布劍!!”
不少人都識得這把寶劍,張鴉九鍛造的神兵利刃,與太祖皇帝所佩之龍泉劍齊名,而三年前,吳王和楊妃正是慘死此劍下。
唐王則是一口叫出了它的名字。
見此劍,李治心中猛然一驚,牢獄之中,李牧塵曾經與他說過,工布劍藏有一個秘密,起初,他根本不信,今此看來,難道真有貓膩?
三年前,李治爲防止張鴉九搗鬼,故意對比了兩把劍工布劍的區別,沒有發現異同的地方。
“狄仁傑!你取來這把殺人兇器是爲何用啊?”李世民問道。
狄仁傑恭敬地回道:“陛下莫急,且聽微臣細細道來。”
隨後,狄仁傑看着在場的人,眼神從他們身上略過,僅是驚鴻一瞥,說道:“諸位大人,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把劍可有什麼不同之處?”
他派人將工布劍於衆人面前仔細端量,包括李世民在內的君臣們,皆是沒有發現其中蘊含的貓膩。
不過是一件塵封三年的舊物?他們哪裡知道劍本身存在的問題。
唐王帶着如此的疑惑,靜靜地狄仁傑繼續說,此時,狄仁傑回道主審座,再次拍向驚堂木,道:“來人呢,將那件東西拿來。”
說完後,有人又拿來一樣不明所以的東西,同樣蓋着紅布,這一次,狄仁傑命人將紅布揭開,而非親自動手。
自始至終,狄仁傑不曾詢問晉王半個問題,他則保持着沉默,面無表情,實則內心憤怒無比。閃舞小說網35
待揭曉的那一刻起,衙門中傳來一陣陣譁然聲。
因爲出現了另一把工布劍,乍一看,兩把劍一模一樣,就連劍刃上的紋路都不差分毫。只不過,與第一把劍不同的是,這把劍沾滿了灰塵。
於刑部檔案庫中塵封了三年之久,落滿了灰塵本就是再合理不過的。
李世民不是傻子,對比兩把劍,他頓時想明白了,說道:“難道……第二把劍纔是殺害吳王和楊妃的兇器?!”
“陛下英明,這第二把劍正是微臣從刑部取來的兇器,三年前,殺害吳王和楊妃的就是這把劍?”
李世民又問道:“那第一把劍是……?”
狄仁傑淡然一笑:“這就需要詢問晉王殿下了?”
此時,唐王轉而問道:“晉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爲什麼會有兩把一模一樣的劍?朕要你如實說來,不準有半點隱瞞。”
“父皇,兒臣亦覺惶恐不解,不知狄大人爲什麼會有兩把劍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李治說道。
李治裝瘋賣傻,死不承認,狄仁傑不會覺得任何驚訝,若是他就此承認罪行,反而令自己費解。
“既然晉王殿下不知爲何?那便由臣來詳述。”
說着話,狄仁傑與李治二人目光進行了短暫的碰撞,從李治的眼神之中看出了一絲陰冷與威脅。
“想必大家也已經猜到了,面前的這兩把劍,無論從外觀形態,還是鋒利程度近乎相當,即便是放在一起,大家也難辨真假。”狄仁傑說道,“事情的結果已然明顯,三年前,殺害吳王和楊妃的兇器乃是我左手邊的這把,至於右邊的這把劍到底是怎麼回事?”
“晉王殿下!!”,狄仁傑忽地將話鋒轉至他的身上,“這把劍可是從你府上搜出來的,你不需要當面解釋一下嗎?”
“胡說八道,本王怎會有此寶劍?莫要誣陷好人。閃舞小說網35”李治反駁道。
他不承認也不要緊,在場之人,其他人相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唐王相信就行,至於讓他相信的方法很簡單。
“傳證人!!”狄仁傑喊道。
說罷,從外面走來一個人,至堂前,那人說道:“末將糜毅,參見陛下!!”
李世民擺了擺手,示意他站起身來說話。糜毅的身份很特殊,他既是中郎將,又是‘不良人’,乃是唐王之心腹,他的話,李世民深信不疑。
“請將軍告訴陛下及在場的大人們,這把工布劍到底從何處得來?”狄仁傑問道。
糜毅的眼神掃了一圈,最後落在晉王身上,不敢有任何隱瞞地說:“此劍乃是末將從晉王府的密室之中得來。”
隨後,糜毅將前後因果細數說來,不敢有着任何隱瞞。
此話一出,唐王大爲驚訝,對於糜毅的話,他深信不疑,身爲‘不良人’第一任不良帥,他們的話從來都是完全的信任。
今此,糜毅直指晉王,不由得使唐王感到吃驚。他最爲信任的皇子,竟然欺騙了自己,在驚訝之餘,更多的是憤怒。
“殿下!如今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人證物證俱在,就算是李治有着一百張嘴也難以辯解。
“本王乃是好劍之人,喜得此等寶劍,於密室中存放又如何?難道僅憑一把劍便可斷定本王是殺人兇手嗎?”李治反問道。“若是持此佩劍之人便是兇手的話?你這‘神探’之名也不過如此嗎。”
兩把一模一樣的劍,只能說是存在嫌疑,卻無法就此斷定結果。
“殿下說得對,僅憑如此的確無法妄下結論,可若是能夠證明這把劍不是您的佩劍,那把劍纔是,不知殿下又該如何解釋呢?”
“狄仁傑,你這話什麼意思?”詢問之人,不是李治,而是唐王李世民。
狄仁傑回道:“陛下有所不知,當年,張鴉九大師共鍛造了兩把工布劍,其中一把由牧王所持有;另一把則被晉王得到。” щщщ◆TTKдN◆Сo
話已至此,李世民若還是想不明白的話,那麼他大唐天子的名號也是白叫了。
狄仁傑的話已經很清楚了,三年前,殺死吳王和楊妃的劍,根本不是李牧塵所持佩劍,而是晉王的佩劍。
“狄仁傑,說出此話可是要付出代價的,誣陷當朝親王乃是不可饒恕之大罪,休要於此說出大話來。”李世民說道。
“陛下,臣之所以敢這麼說,自然是有着足夠的證據證明臣之證言不虛。”狄仁傑說道。
李世民問道:“是何證據?”
狄仁傑走上前來,將兩把劍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道:“陛下請看,於兩柄劍的劍端末處可否發現異同?”
李世民來此,仔細端量之,皺着眉頭,露出異樣的神情,他盯着兩把劍看了好久好久,根本沒有察覺出自己二者有什麼不同。
完全一模一樣,好似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似的。
不僅僅是唐王沒有看出來,所有人圍觀上來的大臣們,也沒有發現其中有什麼不同地方。
“狄仁傑,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這兩把劍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又如何證據殺人者是晉王,而非牧王呢?”
狄仁傑淡然一笑,解釋道:“大家請看,兩把劍劍刃的紋路一模一樣,並無異同的地方,只不過再次末端,有着細小的不同。”
若非狄仁傑刻意提醒,很多人都沒有過於留意太多,的確,在末梢出,兩把劍刻印有不同的標誌。
那標誌細小不起眼,很容易讓人忽略。
“不過是兩個不起眼的符號嗎?這難道就是證據?”李世民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這兩個不起眼的符號,其來意可大有講究。”
“什麼講究?”
“這兩個符號乃是張鴉九故意爲之,其絕不是隨手而做,乃爲兩個字。”狄仁傑說道。
“字?爲何朕瞧不出它是字來?”
狄仁傑笑着說道:“陛下當然看不出來,因爲這兩個字不是中原文字。”
“不是中原文字?狄仁傑,有話你就直說,別繞來繞去,朕都讓你給說糊塗了。”李世民說道。
“是是是,臣知錯,這便說來。”狄仁傑說道,“工布劍上兩個符號非華夏的文字,而是東瀛古文字。”
“爲了破解兩個符號的秘密,朕找到了一位熟知東瀛古文字的東瀛人,後才得知此符號的真正意思。”狄仁傑說道。 Wωω✿тTk ān✿C〇
李世民靜靜地聽着他說,他不相信,區區的兩個符號便可證明誰是殺人兇手?未免有些滑天下之大稽。
看着衆人都不相信的表情,狄仁傑不予理會,繼續說道:“這兩個符號所代表的意思分別是:九和十五。”
“九和十五?!!”唐王唸叨着,忽然,腦海裡面閃過一道白光,驚愕道:“難道是……”
“看來陛下已經猜到了,沒錯,九和十五,分別代表着晉王和牧王。”
此二人,於衆皇子之中,分別行九和十五,而兩把劍中所代表的便是他們各自的身份,以及佩劍之中。
很顯然,殺死吳王和楊妃的那把劍,是代表“九”的工布劍。
“晉王殿下,這些你還有什麼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