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o月底,第3屆“三星杯”世界職業圍棋大師賽決賽在中國申城打響。〔網[( 經過一年多的等待後,李小強再次迎來最強的挑戰者。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當今世界棋壇最高水平的較量。
李小強和李石佛的對決,到現在自然是毋庸多言,他們的每次相遇,總能吸引衆多眼球,他們的每次碰撞,都能成爲世界棋壇的焦點,更何況是在世界大賽決賽中的舞臺了。
這是李小強參加的第11次場世界大賽決賽,已經9次折冠的他能否讓自己的世界冠軍數量達到兩位數呢?
雖然誰都清楚,以李小強目前的狀態,他的冠軍數量突破兩位數是早晚的事情。但無論怎麼說,“1o”這個數字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有着不同意義,所謂“十全十美”嘛,李小強如果能第1o次奪冠,這將標誌着他和衆人完全拉開距離,標誌着李小強進入新的層次,達到新的境界。
就是在這個節骨眼,李小強遭遇了李石佛。在所有人看來,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對手了。
“李石佛對於李小強,就如同木谷實先生對於吳清源先生啊。在圍棋史上,偉大的棋手常有,但偉大的對手卻並非經常能夠碰到,因此從這個角度說,現在能有一個李石佛,也算是圍棋界的幸事。”
在第1局比賽剛剛開始,研究室衆人還處在閒聊階段的時候,張大記者一個比喻引來大家一片笑聲。當然,出笑聲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韓國人的臉色則不太好看。
必須承認張大記者的這個比喻好像比較貼切,但恰恰是因爲這個“貼切”,才讓韓國人的臉色更加不好看。要知道木谷實先生雖然堪稱偉大,可“偉大”的木谷實先生同樣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劇棋手”啊。
在李小強面前,李石佛難道要向木谷實先生那樣一直悲劇下去嗎?至少在比賽剛開始的時候,擁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很多的,大多數人更看好李小強這次能夠成功衛冕“三星杯”。
“。。。李石佛很強;李石佛對小強的歷史交手記錄不落下風,是少數能和小強抗衡的棋手;李石佛這次心態調整得很好,他把自己擺在挑戰者的位置;李小強在明,李石佛在暗;李石佛會專門研究怎麼對付小強,但現在的小強則不太可能這樣做,因此在備戰方面肯定是李石佛做得更精細,這些都可以看成李石佛的優勢。不過小強也有自己的優勢,其中有一個優勢更是無人能及,我甚至認爲,小強只要有這一個優勢就夠了,他這一個優勢就足夠和李石佛所有優勢抗衡。。。”
在觀戰室內,張大記者正在開展自己的神棍事業,大家見他老神叨叨的模樣連忙追問:“小強的哪個優勢?”
“緣分!,小強和“三星杯”的緣分!”
張大記者洋洋得意的說道:
“大家不要忘了,小強在“三星杯”中的成績一直特別好,今年這是第3屆比賽了,前兩屆比賽小強都奪得冠軍,這次又打入決賽,這就意味着到目前爲止,其實還沒有人在“三星杯”中贏過李明他和“三星杯”特別有緣嗎?”
“你說的原來是“緣分”這個東西啊。。。”
很多人對張大記者的說法不以爲然,很多人心中甚至升起對張大記者的鄙視:
“這樣的人也能稱爲“名記”?你說的緣分不就是所謂的連勝紀錄,你難道不知道競技界有一句話:所有紀錄都是用來打破的。就拿李吧,他在第4屆“富士通杯”第一次奪取世界冠軍的時候,曾經遭遇前面3屆都打入決賽的林海峰先生,如果按照你的“緣分理論”,那麼李小強當時就應該輸。因此從這個角度說,你這個所謂的緣分,到底是李小強的優勢還是劣勢那還真的不好說。”
張大記者可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他把衆人的鄙視之情盡收眼底。張大記者沒有憤怒,大家在鄙視他,他同樣擺出一副鄙視衆人的表情:
“你們這些人啊。。。我就知道,你們從來就沒有真正瞭解過小強。。。”
“這。。。”大家有的跟不上張大記者跳脫的思維,剛纔還在講“緣分”,這和了不瞭解李小強有什麼關係?
“你們不瞭解小強,所以你們永遠不知道他有多麼悶騷。我告訴大家吧,雖然他自己從來不說,但小強這傢伙其實就是一個記錄狂,對於任何能夠創造記錄的事情他都是非常上心。就那這次“三星杯”來說吧,小強這次如果能夠奪冠,他不僅能讓自己的世界冠軍個數達到兩位數,而且能達成世界大賽的個三連冠。因此對於本次決賽,李小強自然會特別在意,特別上心。大家說說,一個特別在意,特別上心的李小強,這算不算他最大的優勢啊?”
大家聽了恍然大悟,張大記者這個理由倒是還真說得過去。不過還有人對此持有異議,比如有一個剛入行不久的菜鳥圍棋記者就說道:
“不是說下棋都要講究平常心嗎?如果小強特別在意的話,那會不會反而影響他的揮。。。”
沒有人理睬他的話,所有人都對這個菜鳥記者嗤之以鼻。李小強多年的職業生涯早就證明:他早就越了普通的“平常心”階段,在重壓之下技術變形神馬的也許適合其他棋手,但絕對不適用於李小強。
壓力越大,李小強的揮就越好,特別上心的李小強是最可怕的李小強,這早就已經成爲圍棋界的共識。
張大記者當神棍只是比賽剛開始時候的一個小花絮。等到比賽正式開始以後,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棋局中。
決賽第一局比賽,李石佛執黑先行。
比賽開始剛剛1個小時左右時間,全局2o多手棋的時候,李石佛下出一步“新手”引大家議論。
在圍棋比賽中,出現一兩步“新手”當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像李小強和李石佛這樣的棋手,由於他們都是當今棋壇的風雲人物,一步棋也許不是他們的“原創”,但只要是他們先在重大比賽中運用出來,那麼這個“創”的名頭多半就會歸到他們名下。
這其實就是圍棋一個有趣的地方,千萬不要去迷信什麼“創新”,什麼“積累”,圍棋的下法看似很自由,很多人都在叫嚷“下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但實際上呢,圍棋又是非常講究權威的。
爲什麼會這樣?這就是由圍棋的模糊性決定,因爲圍棋中有相當一部分下法,根本沒有人分得清這樣下是好是壞?
“你爲什麼要這樣下?”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李小強或者李石佛這樣下,他們用這種下法贏了很多棋,那我當然也跟着這樣下。”
更有趣的是,正是因爲頂尖高手這樣下,大家反而會用各種棋理去論證這種下法的合理性。這其實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所謂“創新”,所謂“進化”了。至於這種下法到底是好是壞?這其中的得失到底如何?其實真的沒有人說得清楚。
範,施二人提出“起手雙飛,不無太緊”,這導致後期的中古棋基本看不到“雙飛燕”的變化。吳清源先生下出“大雪崩內拐”,這讓“大雪崩外拐”在很長一段時間銷聲匿跡。但是話又要說回來,被他們否定的下法真的就不可行嗎?
其中最明顯就是“雙飛燕”的例子了,中古棋不怕對手“雙飛燕”,但現代棋手碰到有“雙飛燕”的機會大多數都會興高采烈。
同樣的道理,你能夠因爲現代棋手喜歡下“雙飛燕”,就認爲這是一種進步?能因此否認範施的“起手雙飛,不無太緊”嗎?恐怕也是不能的,就算棋神可能也分不清這兩種觀點誰對誰錯。
因此千萬不要迷信什麼“創新”,什麼“進化”,這在圍棋中基本上就是一個僞命題。爲什麼曹燕子會認爲圍棋的進步靠的是天才的推動,而不是靠所謂的“技術積累”呢?這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
比如在現在,因爲李小強或者李石佛“創造”了一步新手,就算這步棋未必正確,但因爲他們用這步棋贏了很多盤棋,因此大家都這樣下,並且誤認爲這步棋就是真理。
那麼這步棋什麼時候會消失?只有兩種情況:一是當李小強和李石佛逐漸老去,當他們再也贏不動棋的時候。第二是出現比他們更強的棋手,他們在棋盤上打敗李小強或者李石佛,這樣纔可以證明這種下法錯誤。
除了這兩種情況外,還有第3種情況嗎?沒有的,從來沒有的!
這就是爲什麼說圍棋中的“進化論”不靠譜。如果有“進化論”的話,那你見過圍棋中的那個手段是通過所謂的“理論創新”,通過所謂的“技術積累”而被淘汰?這在其他領域也許非常常見,但是在圍棋中,就從來沒有這種現象。
圍棋的展,靠的是天才的推動,一位資質平庸的棋手,就算你掌握了所謂的“最先進圍棋理論”,該下不贏還是下不贏,該被人家切照樣被人家切。
這就是李小強對待圍棋中所謂“創新”的基本看法,這種看法也不是李小強一開始就有的,這是隨着他的水平越來越高,隨着他對圍棋的理解逐漸加深而產生的新的認識。因此現在的他,已經可以用一直非常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新手”。
但是李石佛今天下出的這步“新手”,卻讓李小強感到一點不同尋常。
李小強是重生者,他自己就是著名的“新手創造者”,可以這樣說,對於“新手”的認識,在當今棋壇無人能出李小強其右。可李小強現在確信,現在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這步“新手”,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自己從來沒有見過!
當然,讓李小強感到不同尋常的還不僅僅是這個,另外一個纔是最主要原因:
“我早就說了,李石佛這次明顯是有備而來呀。。。”在觀戰室中,張大記者是這樣感慨道:
“說到對小強的熟悉程度,那也只能是李石佛了。都說李小強下棋沒有固定套路,但能抓住李小強行棋習慣的也只有李石佛一人而已。大家看到這個棋形沒有?只有看到李石佛這步新手我纔想起來,在最近的對局中,小強確實運用過這種下法。我的水平當然不知道這步新手的好壞,但有一點我敢肯定,這手棋肯定是李石佛精心準備的,它是專門針對小強而來。。。”
對局室內,面對一步專門針對自己而來的“新手”,李小強陷入了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