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止是魏東傑,現如今像夏侯長纓、歐陽秀秀,還有唸完李悠揚兩詩便從舞臺上下來的秦濤聲身邊都圍滿了人,或者說圍滿了各路媒體的英雄好漢。
這次歇場,舞臺上的大屏幕已經打出了時間,足有十五分鐘,並且十九八七的在逐秒遞減中,十五分鐘說短不短,說長更不長,就這麼幾句話過去,眼看着這倒數的時間就到了十分鐘左右,一旦燈光再次亮起,那麼包括人們,甚至包括自己在內,在李悠揚和席霜的歌聲裡狂呼吶喊,激情四射還來不及呢,又哪有時間再去問詢有關李悠揚寫這些歌的方方面面?
要知道這種機會真心不多,平常的時候就別說一直宅着,不斷創作新歌的李悠揚和女神樂隊的女孩兒了,就連和李悠揚相關的這些人,也不是說見就見的,一個個神龍見不見尾,就是偶爾一見,也甭想從他們嘴裡打聽到任何關於李悠揚和女神樂隊的消息。
最好的例子就是季若琳,這個獨一無二的李悠揚和女神樂隊的經紀人,當然在外界看來,一切有關李悠揚和樂隊的大小事務,都由她來打理,同時,在女神樂隊這個團隊裡,也只有季若琳會時不時的在公衆面前露一面,公佈一些李悠揚和女神樂隊的消息。但是露面歸露面,公佈消息歸公佈消息,季若琳卻從來也不接受採訪,也就是公佈一下,比如今天這般,李悠揚和女神樂隊將作爲助唱嘉賓出席席霜的告別演唱會,然後說一句大概全場總共25歌曲,在都工體正點開唱外,就再無其他消息了。至於會唱什麼歌,李悠揚寫這些歌時的狀況,這些歌的成歌原因,就一概無可奉告了。
所以,這麼幾次下來,各路媒體也都悟出了一個道理,或者說現了一個真理,平常的時候別想採訪到任何獨門消息,唯有這演唱會場歇的時候,從李悠揚身邊這些人的議論裡才能得到可靠的消息,才能知道一些李悠揚一些經典成歌的前因後果。
今天也不例外,魏東傑環顧左右,看到幾家主流媒體的老面孔都已經集中了,於是想了想,終於又說了一個比較實質性的問題,同時,也是外界個樂評人一直樂此不疲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悠揚的這些歌究竟是怎樣來的,是什麼造就了李悠揚這樣非凡的創作力。
“後半場一定還是李悠揚配合霜姐唱滿全場,同時也一定是李悠揚一系列我們聽都沒有聽過的新歌。但是,大家此時一定好奇爲什麼李悠揚會有這麼妖孽的創造力,曲曲新歌句句經典!這個問題,不止是你們,就連我自己都一直在好奇。”
“所以平時我要是有機會見到他的時候,我就會問李悠揚,你怎麼做到的,這簡直不可能!你怎麼可以在這短短几個月裡面就拿出如此多的好歌來!而往往這個時候,李悠揚都會指指他的腦袋,像這樣。”
話到這裡,魏東傑也舉起手來,好像回憶李悠揚的樣子然後指向自己的腦袋繼續說道:“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李悠揚說由於對音樂的熱愛,他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有習慣將腦袋中的一些旋律一遍一遍的哼出來,然後錄在手機裡,錄完之後在琢磨着怎樣去填詞。而今年他26歲,馬上27歲,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十年中寫出這麼多的歌,或者儲存了這麼多的音樂靈感,厚積薄,一旦出世,那必然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效果。”
“所以,李悠揚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新歌來,也是先有量的積累,然後纔有這樣一種華麗的讓整個世界都爲之驚歎的爆!而至於爲什麼曲曲經典,讓人無法抵禦,那麼就不得不說,這實在是李悠揚對音樂甚至對人生的感覺太對了!實在是天縱奇才,古往今來再無人可以模仿!”
這番話,其實是李悠揚當初在公開個人郵箱,全世界徵集音樂素材的時候,就籠統的說過,而如今又藉着魏東傑的口又說了一遍,其實也是李悠揚的有意爲之,一方面的確是魏東傑只要見到李悠揚,總會驚訝於他的神奇,另一方面更是爲了席霜這次告別演唱會,要知道這場告別演唱會可是實打實的25歌的排量啊!
而在這25歌中,除了席霜的成名作《紅莓花兒開》和接下來的《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再去掉秦濤聲妙手偶得之爲席霜打造的《飛鳥與魚》和《女人花》,再加上後面的一《千千闕歌》以及一同樣很是玄妙的歌,這樣六歌不是新歌,或者不是李悠揚創作的!剩下的十九,可都是嶄新嶄新又經典的不行的曲目!
一下子又要拿出這麼多的新歌,別說其他人,就連李悠揚自己都覺得,要不拿出一番能解釋通的說辭,在這短短的imcs季前賽的間隙內,一個月內十九寫給席霜的,再加上前面《脫掉》、《護花使者》、《onthef1oor》、《愛拼纔會贏》這四歌,一共二十三!
一個月二十三新歌!
實在是真的太妖孽了,妖孽的根本以常理解釋不了。
所以,既然無法把理由推給明天,那麼李悠揚只好往前拉時間軸,一下子拖開了十年的週期,並授意對此深信不疑的魏東傑可以在這樣的場歇裡面,告訴周圍的記者或者歌迷,將這些歌的成因徹徹底底的再講明白一點。
特別是,這些話李悠揚真真假假,有很多也真的是屬實的。就像,無論是在這個世界,還是在地球上的李悠揚,二者都有一個出奇相似的習慣,那就是真的喜歡將腦中偶然想到的旋律或者歌詞錄在手機中,或者記在本子上。且不說這麼多年有沒有真正的寫出了一歌,但是這個習慣卻是真的。
這一點,李依依就能證明,就像當初那《今天你要嫁給我》,在這個世界上,李悠揚就已經寫完了半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