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春闈取才,因材施教(二)

卻說酒過三巡,席間幾人卻是相談甚歡。.

而就在此時,朱建卻是出言道。

“聽聞當今聖上改革變法,今年的春闈更是罷黜八股一家獨大,乃是舉世創舉,卻是不知幾位以爲如何啊!”

聞聽朱建所言,李巖一臉醉薰,卻是道。

“牛兄所言甚是,當今陛下行新政,整頓吏治,改革機制,編練新軍,此間種種都是前無古人之盛世曠舉!今年春闈聽聞興起的有時政、經文、考據、金融之屬,所謂天下之大事,浩浩湯湯,李某不才,卻也是多方遊歷,頗有些知曉這世界之奇聞,更是聽聞洋人將其歐羅巴政治、經濟之學,故而在李某看來當今聖上之舉卻是我帝國放眼看世界之開端啊!”

對於李巖一番言論,朱建卻是不覺暗自有些稱奇,原來李巖此人,不僅僅是謀略過人,那更是頗有見識,此等人才,那卻正是當今革新所急需的。

然而就在李巖此話剛一落地,一旁的道士宋獻策卻是一聲冷哼,引起了一旁朱建的好奇。

“康年仙道爲何此般啊!”

面對朱建一臉笑意,那宋獻策卻是故意咳嗽了聲,正襟危坐道。

“二位所言,雖是在理,卻是表面之像。”

“哦,那敢問康年先生,這何爲表面之像?”

對於宋獻策這席話,朱建卻是愈發的有些好奇。

“這表面之像卻是隻看到取士的表面因素,而看不到更深層面,所謂取士,不過是爲帝國,爲掌權者服務,而既然是爲掌權者服務,這才就不單單是能盡其用,而是知孝悌,效忠義!”

宋獻策的話,雖說說的有些露骨,但卻也是大實話,所謂取士,不夠是爲統治者所服務的。

過去是,今天是,將來也是!

“還請先生不膩賜教!”

對於朱建一臉誠懇,老道卻是道。

“也罷,今日把酒言歡,卻是好不快意!即是此般,老道也不多做遮掩,卻道是縱觀中華歷史數千年來,爲官者,每逢改朝換代,爲帝王殉葬者卻是少數,多數則是改頭換面,成爲新的王朝的臣子,何以國家有事,報效之人不能多見也,卻是爲何?老道卻是以爲,自古國政,誤在重製科,循資格。

是以國破君亡,鮮見忠義。滿朝公卿誰不享朝廷高爵厚祿?一旦君父有難,皆各思自保。其新進者蓋日:‘我功名實非容易,二十年燈窗辛苦,才博得一紗帽上頭。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此制科之不得人也。

其舊任老臣又日:‘我官居極品,亦非容易。二十年仕途小心,方得到這地位,大臣非止一人,我即獨死無益。’ 此資格之不得人也。

二者皆謂功名是自家掙來的,所以全無感戴朝廷之意,無怪其棄舊事新,而漫不相關也。可見如此用人,原不顯朝廷待士之恩,乃欲責其報效,不亦愚哉!其間更有權勢之家,循情而進者,養成驕慢,一味貪癡,不知孝弟,焉能忠烈?又有富豪之族,從夤緣而進者,既費白鏹,思權子母,未習文章,焉知忠義?”

而就在聞聽宋獻策一番言論之後,朱建頓時卻是不覺一陣大笑。

反倒是引得宋獻策有些費解。

而見衆人此刻皆是面帶惑色,朱建卻是笑道。

“剛剛卻是有些失禮了!只不過突聞康年先生一席話,卻是有種茅塞頓開之感啊!不知幾位卻是以爲如何?”

對於朱建問及,一旁的李巖卻是道。

“康年仙道雖是方外之人,卻是一語中的,頗有入木三分之力啊!”

“文弱,你以爲如何?”

“鍼砭時政,卻是一針見血,康年先生此般大才,若是不入廟堂之中,卻是帝國的損失啊!”

楊嗣昌說這話,卻是也明白,此刻皇帝言語之中隱約的一種批評。

身爲內閣首輔,竟是不能將此等人才收爲大用,卻也是一份失責!

楊嗣昌的話,朱建聞之卻是笑道。

“文弱所言,當非虛言,康年先生若是有心入那廟堂之中,在下到時可以爲先生寫一份推薦信,先生可持此封信件前去吏部,想來定會謀上一份好差事!”

對於朱建所言,宋獻策卻是起身拱了拱手道。

“貧道久居方外,閒散慣了,怕是這廟堂之事頗有些力不從心,公子的好意貧道卻是心領了!”

宋獻策的拒絕,卻是有些出乎朱建的意料之外,不過一向來但凡是有些能耐之人,那多絕非是那般輕易出山之人,至少請的那人應表現出讓蟄伏之人動心的資本纔是。

至少這價碼應該標出!

思量此間,朱建卻也不惱。

“康年先生,即是這般,在下也不好勉強,對了之前先生所言一席話,雖是入木三分,但在下卻是覺得有些偏頗之意。”

“哦!”

對於朱建所言,宋獻策明顯是有了興趣。

“康年先生以爲士人之所以國家有事,報效之人不能多見,卻是因爲士人多是以爲功名自在自己奮鬥所得,每逢國家更替,私心之存在乃是病因所在,不過在下以爲,士人之所以改朝換代之際,投靠新主,卻是因爲士人心中根本就沒有國家之概念,他們所需要效忠的不過只是一個皇帝,所謂到哪不是吃上一碗飯,便是這個道理,故而在下卻是以爲要想士人忠於國家,那必須得首先確立國家之定義,何所謂國家,想來宋先生一時間卻是也難以說的明吧!”

對於朱建這席話,宋獻策卻是沒有言語,顯然剛剛朱建所問的何謂國家,他一時間卻真是難以回答。

至於另外二人,卻同樣是處於沉思之中。

“諸位,何所謂國家,在下卻是有一個結論,所謂國家,乃是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羣體,而我們則是屬於漢文化的一個大圈,同屬於漢民族,同屬於大明王朝,這就是國家,它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追求!”

朱建的話擲地有聲,卻是讓人感觸頗多,尤其是李巖,此刻竟是掏出隨身攜帶之筆墨,緩緩將其記錄了下來。

而見到李巖拿筆記下皇帝所講的話,一時間一旁的楊嗣昌卻是有些心急了。

“李賢弟,不知可否與在下也寫上一份?”

聞聽於此,朱建卻是有些好笑。

只不過這一刻,他更多關心的卻還是宋獻策的去留,宋獻策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絕不可能就此輕易放棄。

然而就在此刻,宋獻策似乎是認定了什麼一般,卻是突然起身徑直跪倒在地。

“陛下大才,草民佩服,若是陛下不嫌棄草民出身,草民願意侍奉陛下之左右!”

而面對宋獻策這一舉動,朱建卻是有了愣了愣,卻是立馬喚及一旁的楊嗣昌將其扶起。

至於此家所發生的一切,一來此處僻靜,而來有錦衣衛把守,卻是也沒有閒雜人等打擾,最爲重要的是此間正是熱鬧時分,自然是沒人會顧忌的到此間所發生的一切。

“先生此般卻是何意?”

扶起宋獻策之後,朱建忙是一種驚訝狀。

見到朱建不願承認自己身份,宋獻策卻是立馬明白過來,皇帝此刻卻是不願表露出來。

不過這一聲稱呼,以及之後眼前之人所表現出來的驚訝而不是驚恐,宋獻策依照多年給人看相的經歷,卻是更加的肯定,這眼前之人那便是當今聖上無疑。

只不過皇帝此刻不願承認,宋獻策卻是立馬意識到自己的草率,忙是道。

“老道糊塗,老道糊塗!”

之後卻是不再言語其他,而見此狀,朱建卻是事宜一旁的楊嗣昌與其一番安撫。

而有了皇帝的保證,此間的宋獻策明顯的淡定了許多。

因爲皇帝已是決定任命其爲帝國宣傳部大臣!

第8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一)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6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五)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68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六)第18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二)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6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五)第3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三)第34章 尾聲!平遼之戰(一)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66章 終戰,耀州之殤(一)第12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二)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44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四)第17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一)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1章 斯生何地?我爲崇禎第7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三)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19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三)第12章 口誅筆伐,聲名狼藉第25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83章 落幕,新的征程!第11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一)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81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六)第31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5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二)第37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六)第8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二)第14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一)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第7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五)第7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九)第7章 皇莊何路,朱建之憂第31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二)第36章 尾聲,平遼之戰(三)第55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四)第49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九)第7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三)第13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三)第20章 廢苛稅,罷王田(一)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3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三)第98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三)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54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第66章 終戰,耀州之殤(一)第4章 謀劃陝西,剿與撫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36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四)第41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一)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32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一)第93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八)第2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二)第64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三)第48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八)第68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六)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34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五)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23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一)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42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一)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7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一)第5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一)第45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五)第12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二)第28章 欲振雄風,利刃在手第36章 尾聲,平遼之戰(三)第7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第31章 鐵幕!平遼之戰(五)第7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一)第49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九)第41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一)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32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一)第20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三)第38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六)第7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三)第18章 貝勒身隕,風雲起!(一)第16章 鐵壁!平遼之戰(一)第75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第66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14)第6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一)第5章 黨規立,定官制!(一)
第8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一)第20章 鐵壁!平遼之戰(五)第6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五)第60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八)第68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六)第18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二)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67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五)第3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三)第34章 尾聲!平遼之戰(一)第8章 八方風雨,戰事起(二)第66章 終戰,耀州之殤(一)第12章 君臣之約,五年爲期(二)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44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四)第17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一)第30章 新法練軍,龍虎軍團(二)第1章 斯生何地?我爲崇禎第7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三)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52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三)第19章 裁撤監軍,國營農場(三)第12章 口誅筆伐,聲名狼藉第25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33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二)第83章 落幕,新的征程!第11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一)第10章 舌戰羣臣,登州開港(三)第81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六)第31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第82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七)第5章 君臣交心,風雨同舟(二)第37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六)第87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二)第14章 張家覆滅,重新洗牌(一)第27章 廢苛稅,罷王田(八)第70章 終戰,耀州之殤(五)第71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九)第7章 皇莊何路,朱建之憂第31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二)第36章 尾聲,平遼之戰(三)第55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四)第49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九)第7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三)第13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三)第20章 廢苛稅,罷王田(一)第79章 明金議和,邊事暫寧(一)第3章 蒙古來使,煌煌帝國(三)第98章 賊首伏誅,東江新局(三)第76章 以戰促和,水到渠成(一)第54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第66章 終戰,耀州之殤(一)第4章 謀劃陝西,剿與撫第5章 榆林新軍,登州海師(一)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44章 市井之間,初聞鄭家第36章 鏖戰京師,大戰降臨(四)第41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一)第86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一)第46章 覆滅,四面楚歌(八)第32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一)第93章 終戰,耀州之殤(二十八)第2章 陝西大旱,遼東行(二)第64章 慘烈!耀州之戰(四十三)第48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八)第68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六)第14章 宣傳變法,京營之變(四)第27章 鐵幕!平遼之戰(一)第34章 廢苛稅,罷王田(十五)第50章 科場佈局,新式機械(一)第26章 遣使蒙古,縱橫闔閭第23章 諸將齊聚,商戰局(一)第35章 尾聲,平遼之戰(二)第15章 圍魏救趙,空城現!(一)第42章 慘烈!耀州之戰(二十一)第5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三)第7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一)第52章 慘烈!耀州之戰(三十一)第45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五)第12章 宣傳變法,京營兵變(二)第28章 欲振雄風,利刃在手第36章 尾聲,平遼之戰(三)第72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第31章 鐵幕!平遼之戰(五)第7章 八方勢力,風起雲涌(一)第49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九)第41章 後金出兵,城下之戰(一)第55章 覆滅,四面楚歌(十六)第32章 慘烈!耀州之戰(十一)第20章 步步爲營,遼東戰起(三)第38章 鏖戰京師,大戰來臨(六)第75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二十三)第18章 貝勒身隕,風雲起!(一)第16章 鐵壁!平遼之戰(一)第75章 終戰,耀州之殤(十)第66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14)第63章 大戰來臨,鏖戰京師(十一)第5章 黨規立,定官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