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大片時代(三)

“小剛,恭喜《唐山》大火了!”即使是王啓年,也對馮小剛豎起大拇指,進行恭賀。

“王老闆開玩笑,您的電影票房,比我高多了!”馮小剛話雖如此,但卻是流露出一絲野心。

是的,王啓年的電影票房雖然超過馮小剛,但一部《四大名捕》居然燒錢1億美元,投資預算是《唐山大地震》的五倍。

如果不是王啓年是小夥伴公司是老闆,小夥伴是國內院線龍頭,並且,在互聯網售票,以及宣傳方面擁有別的導演不可能擁有的優勢,國內票房也根本不可能達到10億元。

即使是商業片的導演,也覺得王啓年更多是做生意成功,而不是電影水平真的獨步天下,無人可比。

換做是其他一線導演,擁有跟王啓年差不多的資源,也應該可以複製他的成功!某種意義上講,金字塔最頂尖的導演,已經不純粹是個人的能力比較,而是資本和資源的對壘。

當然了,《唐山大地震》的光環,也給馮小剛今後的電影增加了不少的優勢。達到了一個臺階之後,即使今後出現暫時性的起伏和倒退,票房號召力也比地震之前,要強的多。

若是說地震之前,馮小剛一部電影保底可以做到1億元以上。地震出爐之後,馮小剛的保底票房至少是兩三億元。即使電影讓觀衆失望,票房也很難低於兩三億元。

當然了,這段時間華誼兄弟公司也是乘熱打鐵。

《唐山大地震》之後,《非誠勿擾2》已經殺青。《非誠勿擾》系列商業上比較成功,光靠同名電視節目植入廣告,就很難虧本。

而在《非誠勿擾》殺青,計劃在年底上映時。馮小剛已經開始製作《一九四二》。顯然,《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讓他誤判了觀衆的喜好。以爲寫實,模仿紀錄片風格的題材,在國內會有很大的市場。

但實際上,《一九四二》即使是馮小剛的票房號召力。最多隻能做到不虧本。想要賺錢是很難的,畢竟,這類題材並不是觀衆喜歡的主流題材。

隨着《唐山大地震》獨領,獨霸大半個暑期檔之後。電影市場的亢奮狀態並未停歇。

因爲,大量的電影因爲畏懼《地震》所以延遲了上映的時間,大家一起“避震”,震後扎堆上映,競爭之慘烈,跟《唐代大地震》同一檔期的電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震後大多數的電影,都沒有取得預期中的高票房。

一直到9月份,《盜夢空間》上映,纔再度點燃了電影票房的熱潮。

《盜夢空間》這部電影無論電影的構思創意,還是拍攝手法,王啓年都得豎起大拇指——完美!

這是站在商業電影的角度來看!

商業電影每一輪的熱潮,都是由創新開始。

創新既有技術上的創新。比如《阿凡達》大規模採用了imax3d技術,對電影市場起到了良性的刺激。

也有題材上的創新。比如,當年香港新浪潮武俠片出爐,一個新題材的問世,不僅僅給華語電影市場帶來了一條新路線,甚至,現如今很多好萊塢的大片。也有不少借鑑香港新浪潮武俠片的地方。

而《盜夢空間》典型就是一個電影題材的創新。

作爲重生者,王啓年也確實想過自己提前拍一部《盜夢空間》。最終放棄,主要是因爲這部電影的製片成本太過於昂貴。爲了表達好這個故事,需要1.6億美元的製作成本。

也許,王啓年可以做到更省錢一點。但預計成本是不會低於1億美元。而好萊塢的電影巨頭,因爲北美市場的肥沃,所以敢玩這種大手筆。再加上好萊塢的全球發行能力,超過了中國影視同行太多。

因此,同樣預算的電影,美國的電影巨頭是可以投資的,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的電影公司,則是不敢玩這種大手筆。

作爲國內的電影寡頭,王啓年可以肯定的說,目前中國電影市場體格而言,投資超過2億人民幣的電影,都屬於玩火。

絕大多數的電影投資,投資這麼大的規模,都是很難保證能夠收回成本的。目前的環境下,華語電影投資1億元人民幣冒的風險,跟好萊塢巨頭投資1億美元的大片,冒的風險是差不多的。

正是因此出於成本的考量,王啓年還是放棄了自己拍《盜夢空間》。但這部電影,王啓年知道它不可能虧,所以,小夥伴公司也參與了電影的投資,總共投資了2000萬美元,換取了《盜夢空間》的中國地區的版權和發行權,另外,《盜夢空間》在中國地區的改編權,也被王啓年拿下。

在《盜夢空間》全球市場上,引發了一陣狂瀾。雖然,票房數據上跟《阿凡達》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口碑方面,卻是出奇的好。

在《盜夢空間》電影上映期間,全球互聯網上的影迷,大多數多餘這部創新的電影讚不絕口。

票房數據上,全球累計票房已經接近7億多美元。隨着中國電影電影市場上映,再加上其他一些票房彙總,這部電影破8億美元應該是沒有懸念的。

當然了,海外的票房跟小夥伴公司沒有關係,小夥伴僅拿到了中國地區的發行權和出品分成。

不過,中國地區的票房,也沒有讓小夥伴公司失望。首映日票房破3000萬,首周票房1.8億元。

直到9月尾,《盜夢空間》中國地區的票房已經破了5億元人民幣。小夥伴公司自然是賺了一大筆,發行、院線、投資分成等等各大環境的利益都充分賺取,最後拿到手的收入高達3億元。扣除1.3億元的投資,以及2000萬元的宣傳預算之外,淨賺1.5億元。

當然了,淨賺還不止這點點利潤。實際上,ip改編權也是利潤的一部分。小夥伴公司已經計劃投資5000萬元開發《盜夢空間》的精品手機遊戲。另外,投資1億元拍攝電視劇。

這裡面,電視劇版權還未拍攝,連劇本都沒有的情況下。已經有超過10家電視斥資1.8億元採購。可以說,電視劇還未開機。已經賺了8000萬元。

更別說遊戲版權的開發,按照小夥伴公司的遊戲運營和發行能力,應該可以取得不亞於電視劇的利潤。

當然了,真正賺大頭的還是華納兄弟集團,作爲這部電影的主要投資方。華納擁有這部電影的全球主要的權益。不僅僅投資回本,賺了不菲的利潤。另外,小夥伴公司都知道開發ip,華納自然也不蠢。

實際上,這幾年來。華納在遊戲市場的利潤,早就超過了影視業務。很多人以爲華納是一家影視公司,但實際上,華納早就是綜合的娛樂傳媒巨頭,業務自然是包括新興的遊戲產業。

華納在遊戲改編業務上,雖然發力比較晚。但卻是異軍突起,靠着熱門的影視劇改編遊戲,其悄然之間。成爲了不亞於任天堂、索尼的遊戲巨頭。

……

隨着《盜夢空間》即將下畫,徐克也攜其新作《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進行首映宣傳。

狄仁傑雖然是唐朝的一個名人。但在過去其知名度是很一般的。前幾年大熱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系列,狄仁傑和李元芳等人的大名,纔開始逐漸升溫。

當然,徐克是《狄仁傑》跟“元芳,你怎麼看?”一點關係也沒有。

徐克拍《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雖然也帶有一點懸疑和破案元素,但本質上。更是一部徐克式武俠片。早幾年徐克拍了幾部非武俠題材的電影,撲的一塌糊塗之後,《狄仁傑》是其重新迴歸武俠的號角。

當然了,目前的武俠片確實不如以前那麼火,這也是前幾年徐克不斷探索新的題材的原因。

而回歸武俠。也必要需要創新。

《狄仁傑》的創新之處,在於雖然有武俠的動作和打鬥,但卻是沒有出現武俠片裡面的江湖或武林。

雖然,《狄仁傑》距離神作還是有一段差距。但是,徐克創新和誠意,是看得見的。

同一時期上映的兩部電影《劍雨》和《狄仁傑》票房的差距,很明顯說明了這個性質。

《劍雨》雖然拍的很認真,充滿了古龍味的武俠片。但畢竟還是傳統武俠電影,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僅有6000多萬元。

《狄仁傑》靠着歷史朝代元素,吸引了一些非武俠題材的愛好者。於是,《狄仁傑》的票房上,遠遠比《劍雨》優異。

國慶檔期《狄仁傑》首映票房雖僅僅1500萬元。三天內票房破4000萬。但之後卻呈現了非常平穩的態勢,電影最終票房達2.9億元人民幣。另外,香港地區的票房達1000多萬元出頭,預計可以排在年度票房前十名以內。

對此,徐老怪卻有點不好受。這主要是跟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對比。兩部電影投資預算差不多。

但是《唐山大地震》內地的票房超過7.3億元,香港票房也達到1500萬元。

兩地票房來看,《唐山大地震》都是完爆《狄仁傑》!

當然了,《狄仁傑》這部電影的投資,小夥伴公司也沒有虧。整部電影投資達1.3億元。

內地和香港的票房,大致上已經讓小夥伴公司回本。這主要是小夥伴公司的全產業鏈佈局,上下游通吃。《狄仁傑》的發行、院線和電影投資分成,小夥伴公司都可以吃掉。比純粹的電影出品投資獲得的利潤,自然是高的多。

此外,就是《狄仁傑》電影出售給電視臺和網絡上的版權收益,至少也可以增加500萬元的收益。

海外票房剛面《狄仁傑》大致上還可以貢獻2000多萬元的分成。

總的來說,這個投資是可以賺錢的,只不過利潤率不是很高而已。

在徐克情緒有點低落的時候,王啓年安慰道:“《唐山大地震》只賺到了電影本身的收益。其ip改編賺不到錢,試想,《唐山大地震》能做成遊戲嗎?即使做出來,也僅僅是教育意義的,沒有什麼利潤。《狄仁傑》改編遊戲,卻是可以額外增加一些收入!嗯,《龍門飛甲》也同樣如此!”

“《龍門飛甲》的投資,是徐克電影工作室全額投資。遊戲版權,應該歸徐克電影工作室所有吧?”徐克說道。

即使徐克電影工作室是嘉禾的子公司,但是,獨立經營,財務上也是相對獨立的。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間,也是要分清楚權益的。不能母公司一句話,就把子公司的改編權拿走。

王啓年表示理解笑道:“《龍門飛甲》的遊戲開發,徐克電影工作室可以在電影在拍的時候同步開發。屆時,電影上映之後,也可以給同名遊戲導流量。遊戲開發方面,你可以外包,小夥伴旗下有不少優秀的遊戲開發團隊,足以讓熱門版權的遊戲改編價值最大化!”

一部投資巨大的電影,純粹的賺電影票房的錢,那肯定是浪費了ip價值。像《狄仁傑》這部電影,也是有上千萬人次的觀衆在電影院看正版。再把更多的盜版觀衆算進去,估計,看過這部電影的即使沒有一億,保守估計也不會低於四五千萬人。聽過《狄仁傑》電影,或者是對於《狄仁傑》感興趣的互聯網用戶,怎麼算也不會低於1億!

這1億用戶都會是遊戲的潛在用戶,不說全部能轉化,假設能轉化1000萬用戶到遊戲裡面,1000萬用戶裡面可以留下10萬活躍用戶,也是能夠大賺一筆的。如果有百萬活躍用戶,那已經是一線熱門遊戲,每月流水幾個億的那種!

目前的電影市場預計今年破百億元,而遊戲市場很多年前已經是百億元規模,2010年的中國遊戲產業的規模大約是三四百億元左右。而遊戲產業的毛利潤非常高,這三四百億元的收入裡面,至少有一半是利潤。

正是因此,遊戲公司可以財大氣粗的投廣告。互聯網上各大網站,砸錢打廣告最多的就是遊戲公司的廣告,由此可見,遊戲的利潤是多麼的龐大。

但王啓年看來,胡亂砸錢投廣告,這是很低效的辦法。投資一部電影給遊戲ip造勢和預熱,這種做法,顯然錢多了燒得慌,給遊戲砸錢打廣告,起到的效果更顯著。

未來的遊戲公司,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很多遊戲公司開始買ip!購買熱門的ip,其效率比打硬砸錢打廣告的效率更佳。

比買ip更高的水準,就是自己造ip!

小夥伴公司顯然就是能自己造ip的公司!

影視、動畫、音樂、小說等等不同的領域,熱門ip互相轉化改編。這種協同作戰的優勢,明顯比很多公司在某個領域孤軍作戰的優勢要大的多了。(。

第328章 龍鳳鬥第5章 複試第148章 父母來京第99章 父母的意見第601章 亞視股東矛盾(一)第85章 慶功宴第179章 試鏡選角(二)第431章 風行香江第586章 良好的銷售勢頭第432章 奧運和劉翔第492章 《四大名捕》上映(一)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638章 劇本和選角第315章 坐而論道第461章 虛擬現實和恐怖谷理論第433章 劉翔的退役和轉型第101章 拉投資(一)第346章 編寫劇本第56章 配音和看片第391章 小玩意(二)第162章 BJ大學生電影節第446章 戰略投資第6章 三試第20章 我們拍一部真正的電影吧!第206章 網遊收穫期(二)第263章 選角(二)第184章 小夥伴特效工作室第141章 跟風潮出現了第331章 網文江湖(二)第278章 人們爲什麼要自相殘殺第571章 《鬼吹燈》電影改編計劃第550章 因爲我是活在二次元的女孩第76章 井噴的票房第334章 熱鬧的賀歲檔第267章 戲裡戲外第583章 合格的資本家(二)第604章 股權紛爭塵埃落定第221章 酒吧和搖滾第45章 化妝師是很重要的第22章 開始寫劇本第367章 《薔薇少女》電影版第176章 四千萬大投資第521章 躋身世界五百強第392章 佈局A股市場(一)第137章 王啓年心目中的好遊戲第556章 手遊,手遊!(二)第430章 痛點第324章 投資唐人第632章 重操舊業第489章 王思聰第526章 餘額寶(二)第73章 首日票房第478章 《FATE》電影第二彈第343章 風水輪流轉第353章 免費遊戲第62章 少東家第473章 各方反響(一)第106章 招兵買馬(二)第22章 開始寫劇本第519章 收購天弘基金第357章 《重生》熱潮第589章 網絡劇時代第114章 探班第151章 春晚現場(一)第375章 收購嘉禾(三)第349章 挖角黃聖依第303章 入股VinaGame第532章 小夥伴嘉禾影視樂園(二)第272章 殺青第475章 各方反響(三)第591章 影視投資金融化(二)第217章 鋪墊第399章 科技園竣工第577章 Netflix(一)第38章 柏林電影節第124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二)第100章 千萬預算第534章 要把逼格體現出來第205章 網遊收穫期(一)第636章 籌備(一)第365章 合作上影第18章 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第395章 嘉禾新動作第10章 北影我來了第246章 電影發行業務第30章 元旦晚會和《小蘋果》第377章 嘉禾新氣象第543章 日本之行(一)第311章 價值投機(三)第611章 小成本神票房第507章 步步驚心第2章 青梅竹馬第577章 Netflix(一)第117章 大鬧天宮(一)第139章 新人加盟第149章 按揭買房第457章 夭壽啦,無情居然是女的第329章 腦洞大開的科幻劇本第359章 重生流大熱第433章 劉翔的退役和轉型
第328章 龍鳳鬥第5章 複試第148章 父母來京第99章 父母的意見第601章 亞視股東矛盾(一)第85章 慶功宴第179章 試鏡選角(二)第431章 風行香江第586章 良好的銷售勢頭第432章 奧運和劉翔第492章 《四大名捕》上映(一)第633章 輕小說(一)第638章 劇本和選角第315章 坐而論道第461章 虛擬現實和恐怖谷理論第433章 劉翔的退役和轉型第101章 拉投資(一)第346章 編寫劇本第56章 配音和看片第391章 小玩意(二)第162章 BJ大學生電影節第446章 戰略投資第6章 三試第20章 我們拍一部真正的電影吧!第206章 網遊收穫期(二)第263章 選角(二)第184章 小夥伴特效工作室第141章 跟風潮出現了第331章 網文江湖(二)第278章 人們爲什麼要自相殘殺第571章 《鬼吹燈》電影改編計劃第550章 因爲我是活在二次元的女孩第76章 井噴的票房第334章 熱鬧的賀歲檔第267章 戲裡戲外第583章 合格的資本家(二)第604章 股權紛爭塵埃落定第221章 酒吧和搖滾第45章 化妝師是很重要的第22章 開始寫劇本第367章 《薔薇少女》電影版第176章 四千萬大投資第521章 躋身世界五百強第392章 佈局A股市場(一)第137章 王啓年心目中的好遊戲第556章 手遊,手遊!(二)第430章 痛點第324章 投資唐人第632章 重操舊業第489章 王思聰第526章 餘額寶(二)第73章 首日票房第478章 《FATE》電影第二彈第343章 風水輪流轉第353章 免費遊戲第62章 少東家第473章 各方反響(一)第106章 招兵買馬(二)第22章 開始寫劇本第519章 收購天弘基金第357章 《重生》熱潮第589章 網絡劇時代第114章 探班第151章 春晚現場(一)第375章 收購嘉禾(三)第349章 挖角黃聖依第303章 入股VinaGame第532章 小夥伴嘉禾影視樂園(二)第272章 殺青第475章 各方反響(三)第591章 影視投資金融化(二)第217章 鋪墊第399章 科技園竣工第577章 Netflix(一)第38章 柏林電影節第124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二)第100章 千萬預算第534章 要把逼格體現出來第205章 網遊收穫期(一)第636章 籌備(一)第365章 合作上影第18章 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第395章 嘉禾新動作第10章 北影我來了第246章 電影發行業務第30章 元旦晚會和《小蘋果》第377章 嘉禾新氣象第543章 日本之行(一)第311章 價值投機(三)第611章 小成本神票房第507章 步步驚心第2章 青梅竹馬第577章 Netflix(一)第117章 大鬧天宮(一)第139章 新人加盟第149章 按揭買房第457章 夭壽啦,無情居然是女的第329章 腦洞大開的科幻劇本第359章 重生流大熱第433章 劉翔的退役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