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年前

鞠躬感謝“zjun971210”大大打賞支持!

————————————————————

關於禁摩的調研由於是陸政東親自交代的,所以下面的人動作很快,幾天之後,調研形成的案頭就出現在了他的案頭,調研的結論依然是沒有必要延期,並且已經把詳細材料呈報了政府辦。

負責牽頭的是政研室的副主任何志林,參加的有運政、交警、城管等部門,何志林又問:“書記,要不要我去市長那兒作個詳細彙報?”

陸政東笑道:“不必了。市長親自找你談話時再說。總之現在一切按程序走。”

現在去找羅浮黎解釋,顯得似乎真有些問題一般。

何志林恩了一聲,退出了陸政東的辦公室。

同時間地市長辦公室。

羅浮黎仔細翻着政研室剛剛送來地材料,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隨即就嘆口氣。靠在寬大的皮椅上,點起了一顆煙,他知道。在這份材料裡是根本看不出什麼的。

陸政東在安新的影響力他有所耳聞,身在官場,就算再怎麼排斥,又怎可能不碰觸這些?羅浮黎更知道,自己就是因爲碰觸了一個不能碰觸的東西,才被放到了安新。

來安新意味着什麼?或許有人會認爲從省經委主任調任一市之長是一種晉升的途徑,但對於羅浮黎來說,被調到書記一手遮天的副省級城市任市長,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做一個老黃牛。省委將他調來的意思也不外如是。

因爲在陸政東的籠罩下。他不可能有機會組建自己的人事網同書記爭些什麼。何況贏了又如何?他身上已經打上了技術型官僚的烙印。出任一方大員的市委書記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羅浮黎是不甘於這樣,他不算年輕,但也不算老,他還有幹一番事業的激情,從另一個角度講,雖然安新市委書記的職務是一個奢望,但去省政府還是有希望的,能夠幹一屆。再去政協或者人大,也算是得償所願。

對於陸政東,說是如雷貫耳也不爲過,不說省委省政府,就是全國,級別稍微高一點的又哪裡有不知道陸政東,這個全國最年輕的縣委書記。最年輕的廳級幹部,最年輕的副部級幹部,現在。更是最年輕的副省級城市的市委書記,一些喜歡牢騷的幹部將陸政東貶得一無是處。羅浮黎當然不會相信,他一向深信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但對陸政東這個人,他是說不上有什麼好感的,組織部與他談過話後,他就找了陸政東的資料詳細研究,對這位年輕的書記第一觀感就是,抓經濟是一把能手,但火箭般躥升的度,更將在貝湖曾經以強勢著稱的詹繼東請走,其強勢可見一斑。

到安新沒幾天,羅浮黎已經深刻的感受了陸政東在安新的影響,更聽一些人說起了陸書記的一些傳聞:追求政績,急功近利。

而現在禁摩的事情,又有人來向自己哭訴,一羣大老爺們紅着眼圈請自己作主。

想到這兒,羅浮黎心情又沉重起來,陸書記,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自己又如何處理現今的局面呢?……

陸政東準備去幾家企業看看,奧迪駛出市委大院的時候,路過市政府的門口的時候就見大院門口,幾名門衛正死死拉着拉着幾個人不讓進,幾個人紅着眼睛大吵大嚷,外面,稀稀疏疏站了一些看熱鬧的人。

“又是那些跑摩的的人。”

坐在副駕駛的小鄧輕聲說道。

陸政東微微蹙眉,心知這些人見到羅市長告狀,估計也就那麼一次機會,底下人收到風,哪還敢放他進來?這些事都不用人打招呼,門衛怕是早被相關各部門頭頭腦腦們輪番訓斥了。

陸政東輕輕嘆口氣,也怨不得羅浮黎對自己有偏見,可不,自己在安新,卻是真的隻手遮天。

陸政東淡淡的說了一句:

“走吧……”

小鄧遲疑了一下道:

“聽說那些人在市長那兒,說話可難聽了,說市裡有家出租車公司是您……是您……”

小鄧從後視鏡偷偷看了陸政東一眼,就沒再說下去。

“別吞吞吐吐的,有什麼就說。”

“說有家出租車公司的老闆是您堂兄,所以才這麼狠的查摩的……”

陸政東愕然,他們老陸家幾代單傳,哪來的堂兄,而且還跑到安新來發財了。

“市悅達出租車公司的老闆叫陸政高……”

一邊的安俊義一聽不禁笑了起來:

“這陸政高是地地道道的安新人,以前在下面縣裡跑公交線路,最近纔到市裡來發展,如果說和書記五百年前是一家還靠譜,硬要當書記的大哥,這就離譜了。”

陸政東隨即恍然,原來是這麼一出,怨不得羅浮黎戴有色眼鏡看自己。可不是,陸政東、陸政高一字之差,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那些人再添油加醋的訴委屈,先入爲主的羅浮黎自然會產生疑慮。是以才認定禁摩有問題。

陸政東淡淡笑了一下道:

“既然他自認是我堂兄,那就更應該守規矩!”

這個叫陸政高的傢伙自然是沒膽量和別人真的說是他堂兄,但肯定是若有若無的暗示的,他這麼說,安俊義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陸政東到了開發區,幾處正在建設地工廠區更是人聲沸騰,一眼望過去,全是密密麻麻地工人。

在公路上下了車,遠遠看着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陸政東慢慢點上了一顆煙,看着一座城市在自己的藍圖下茁壯成長,實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手機音樂響起。小鄧忙從手包裡拿出手機。遞了過去。

“陸書記,是我。羅浮黎。”

陸政東應了一句。不用想她也也知道羅浮黎打這個電話的意圖。

“陸書記。關於禁摩的事情……”

陸政東恩了一聲,“我已經看過相關報道了。”

陸政東想了想,緩聲道:

“市長。很多事,耳聽未必爲虛,眼見未必爲實,用心去看,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質,關於這個問題。市長如果認爲有什麼問題那就親自下去看看再說。”

羅浮黎滯了一下。想來想不到陸政東說得這麼直白。

陸政東頓了一下道:

“春運即將開始,這方面的工作重心要轉移到確保春運安全上來。”

時間一踏進臘月,交通運輸就開始緊張起來,也預示着一年一度全國性的大春運即將到來。

每年一到春運,火車站、汽車站天天是人滿爲患,報紙和電視臺在每天的報道中,都會公佈消息,說今天的火車站、汽車站發送旅客多少多少萬人。從電視上看那畫面,真是人山人海的,不大的車站廣場上。到處是人,有的拖家帶口。全家出動;更多的是青壯年勞力,一個人帶着簡單的行李,在廣場上轉悠,焦急地等車。東亭火車站不是國內大站,每天只有不多的幾趟過路車經過,始發的火車也只是短途,把人拉到省城的火車站,丟下完事。就那還是擁擠得不得了,人都成了罐頭裡的沙丁魚了,每年春節,都會出一兩起擁擠踩踏的事故,擠傷的就更不用提了。

火車還是相對安全的,最關鍵的是汽車,因爲可以點對點地開,更受民工青睞,而爲了節省開支,多賺些錢,車老闆幾乎都想盡辦法,像拉豬崽一樣地往裡面塞人,超載到令人簡直無法想象的地步。

本來是覈定乘坐二十人的汽車,可以拉一百多號人,人擠得前胸貼後背,連挪動一下都不可能。每輛車一般配兩個司機,換着開,人歇車不歇,這樣跑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不出事便罷,一旦出事,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而貝湖就在年初的春運中出了大問題。

開年的正月初八,按照貝湖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風俗,這一天出門的人很多,而就在這一天,貝湖下面縣裡的一輛發往南方的客車還沒出貝湖境就出了大事故,一輛超載客車傾覆,導致重大傷亡,從事後的調查這輛覈定載客應爲二十三人的臥鋪大客車,竟然擠進一百二十六人!

而就在其後不久幾天,從貝湖開出的一班長途汽車同樣因爲嚴重超載,導致剎車失靈,司機長期疲勞駕駛,判斷失誤,撞過隔離欄杆,和迎面行駛的一輛大貨車發生激烈碰撞,客車被撞出後衝下十幾米高的高架橋,翻滾到幾乎解體。

一次全國性的特大交通事故,就讓貝湖省處於空前的壓力之下,這或許有偶然,但在出現事故之後不久又出現同類事情,這性質一下就變了,不但被中*央點名批評,省委和省政府都做了檢討,處分了一大批人。

也促使貝湖各級政府才把民工的出行當做一件大事來抓,形成了交通部門牽頭,勞動、公安、衛生部門配合,全社會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機制,確保不死人,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性越來越大,春運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貝湖由於年初出了大問題,所以就格外重視,所以儘管距離國家規定的節前十五天的春運還沒有開始,全省已經提前開始佈置春運的工作,並且這樣的事情不僅僅是市長的事情,而是各地的一把手爲第一責任人,誰出了問題掛了電話,陸政東搖了搖頭,自己地表現應該同羅浮黎對自己的初步印象很相符吧?霸道而強勢。

陸政東也知道,羅浮黎剛到的表現雖然有些絮絮叨叨,但那是因爲他剛剛到任,摸不清情況,本着保護幫助年輕幹部的原則,才苦口婆心的勸自己,但看羅浮黎這樣子,今後會如何可遠不會是像現在所表現的一個慈祥長輩形象,在省城得罪一大批人。仍能被晉升調來安新作市長。就知道羅浮黎並不像外界所評價的那樣完全是個直知道衝鋒的角色。很有些手腕,和現在上面的三號人物那種風格頗爲相似,真的將自己看死的話,怕是也不好對付,自己,還沒有與這種對手交手地經驗呢。

當然,陸政東還是希望最後誤會冰釋,和則兩利。他現在的地位不一樣,安新發展得越好,他也越好,這道理同樣適合羅浮黎,羅浮黎說不定真能延長其政治生命……

市委辦公樓三樓會議室,羅浮黎到任後的第二次常委會議正在進行,第一次常委會市委秘書長安俊義、副市長唐中凱、林天華的任職,黨委悉數到位也是爲了年後人大會上政府口的調整。

至於常委們的分工陸政東並沒有進行調整,安俊義接手的是章可欽的那些事情,唐中凱還是管他的事情。林天華兼任市總工會的主席,主要負責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科協、殘聯的工作。總工會主席入常逐漸成爲常態,實際上也是因爲國企改制而形成的下崗工人的問題。

而這一次常委除了軍分區司令員之外,市委秘書長安俊義、副市長唐中凱、林天華等三位新晉常委是第一次參加,列席會議的還有人大主任,政協主席。

現在安新常委會可以說完全是走過場,貫徹了陸政東意志的議題一項項的通過,陸政東不同意的,早就在碰頭會被否決了下去。

會議最主要議題是春節之前的工作安排和春節之後的工作計劃,陸政東沒有怎麼說話,只是聆聽常委們的發言,或者說,在觀察比較靠攏自己的常委,完全控制了安新大局後,這些常委的表現更能體現他們的能力,高低優劣,一目瞭然,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的本事,就看你怎麼用,怎麼發揮他的能力,用人之道,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可堪大用和庸庸碌碌,也不過是一線之間。

議程一個一個的過,唐中凱突然拿出一份資料,道:

“書記,市長,昨晚幾個經濟部門剛剛送來,我看了看,覺得沒什麼問題,大家都看看。”

陸政東微怔,接過資料看了看,是經濟部門春節前擬組團赴新加坡考察的提案。

陸政東就轉頭看了眼羅浮黎,羅浮黎面無表情,而是接過唐中凱遞來的文件翻看。

很明顯這個提案唐中凱沒同羅浮黎進行溝通,而是自己作主拿到常委會上討論。

常委大多低着頭,翻閱文件的有,喝茶水地有,在本子上作記錄狀的也有,誰都看得出唐中凱是在給羅浮黎下馬威,不清楚陸書記意向的情況下,就沒有人主動發言。

陸政東低頭翻閱一遍文件,就擡頭笑道:“對這份提案。大家都怎麼看?”

陸政東開口問,統戰部長楊冰就第一個發言:“我認爲可行,歐美的很多經驗還是很值得我們借鑑的,經濟部門的同志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開闊下視野,是好事。”

楊冰自不是真心支持唐中凱,他是緊跟陸政東步伐,陸書記雖然在年初沒有對常委的分工進行調整,但年後肯定是要調整的,唐中凱同羅浮黎較勁,如果是書記授意,他的發言自然是擁護書記,如果被書記否決,則就幫書記送了市長一個人情,怎麼盤算都是有益無害。

陸政東就看向了羅浮黎:

“市長。你怎麼看?”

羅浮黎吸了口煙,微微點頭:

“我同意中凱市長的意見。”

陸政東就拿起茶杯喝水,喝了幾口,放下茶杯道:

“楊冰同志說得有道理,不僅僅是經濟部門,咱們很多行政部門都應該出去見識一下,歐美的很多管理體制還是有值得咱們借鑑之處的,說句不客氣地吧,出國考察。現在很爲人詬病,幾乎是公費旅遊的代名詞,當然,我們是不應該被社會上的一些誤解就嚇得謹小慎微,就束手束腳,那也是一種形而上學。但我們安新現在的主要外資來源是香港,或許瞭解香港更能瞭解港商的想法,更能爲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陸政東說着頓了一下道:

“每年春節之後,安新到香港都有一次招商會,是不是就安排在一起?”

會場裡響起一片輕笑。

這兩年連續到香港招商,市裡很多部門的領導都去過香港了,誰還樂意專門去香港考察一趟?

陸政東看到衆人的眼神,微微一笑道: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要先解決現有企業的困難,很多企業的老總都曾給我抱怨,現在想要找到合適的技術工人實在很難,而這些新來的企業想要培訓也需要有一定基礎的人員才行,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問題,隨着安新的發展,這方面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對了,關於加強全市職業教育的事情大家考慮得怎麼樣了?”

安新原來的職業教育主要就是各區縣的技校,但隨着包分配的政策結束和高校擴招,現在的技校幾乎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陸政東的想法是將其整合成高等職業院校——至於中等職業學校本來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重文憑的大背景下,恐怕願意報名的甚少。

市裡也已經有一些和正規大學掛鉤的社會辦學職業學院,這樣形成社會和市裡共同發展職業教育的局面。

安俊義就知道唐中凱要吃排頭,關於職業教育的問題,陸政東很重視,是把其當做安新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加以考慮的。

而且實際上也是爲唐中凱排憂解難,分管財政的常務副市長安金山都還是很積極的配合,反倒是唐中凱不上心,他也提醒過唐中凱,但看樣子唐中凱並沒有往心裡去,認爲這事根本就沒有什麼值得做的,在陸政東成功入主市委後,辦學的事唐中凱就更不再那麼上心,令陸政東有些惱火,也就借常委會敲打敲打他。

第52章 怪夢第119章 東窗事發(二)第98章 分歧初現第96章 年輕的市委書記第197章 漸入佳境第47章 印象深刻第200章 暗流(二)第73章 再上層樓第35章 積極應對(二)第64章 波瀾再起第21章 雄心勃勃(三)第181章 調查組第225章 人事微調(二)第20章 手腕第125章 走得太遠了(三)第37章 我把市長睡了?!第78章 朋友第93章 不敢置信第202章 暗流(四)第42章 酒後亂第25章 年前第84章 頓悟第211章 一日一夜(二)第8章 搭班子第30章 借東風第15章 修路第67章 逆襲成功第8章 梅開二度第226章 後院第53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二)第38章 主動出擊第69章 迎面反擊第28章 入界宜緩第29章 陪同考察(二)第77章 調研驚魂第66章 絕地反擊第74章 層層推進第45章 忐忑第185章 巡視第228章 暖腳大丫頭第27章 沒賊膽的女人第9章 得適應地位的變化第124章 風波第168章 年末第67章 和魔鬼跳舞第27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134章 敢伸手過來,就打手!第190章 風口浪尖(四)第33章 變數第85章 奇妙無比的感覺第20章 春雷即將響起第70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14章 冤枉省領導第208章 傾談(二)第8章 梅開二度第75章 一物降一物第61章 巧路通幽第184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2章 困獸猶鬥(下)第223章 看望老幹部(四)第97章 磨合伊始第136章 冰火兩重天(二)第21章 釣魚與愛好第63章 暗流洶涌第108章 再次攔車告狀第82章 衝突第94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21章 春雷即將響起(二)第11章 慶功第175章 思慮第52章 怪夢第182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六)第110章 走一步看三步第115章 不同的表演第14章 堵槍眼第111章 省長也得睡地上第185章 巡視第8章 梅開二度第14章 風雲變幻第158章 登門送禮第26章 抓捕行動第38章 你攔路,我斷水!第75章 逐漸成型第29章 捅了馬蜂窩第122章 座談會第63章 暗流洶涌第28章 都聽你的(三)第21章 釣魚與愛好第57章 分歧初現第27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213章 波瀾(二)第80章 天大的喜訊第10章 前倨後恭第76章 逼出來!第70章 龐雜(二)第167章 最高規格的畢業典禮第135章 敢伸手過來,就打手!(二)第131章 “和親”第4章 朋友越多越好第122章 高手過招(三)
第52章 怪夢第119章 東窗事發(二)第98章 分歧初現第96章 年輕的市委書記第197章 漸入佳境第47章 印象深刻第200章 暗流(二)第73章 再上層樓第35章 積極應對(二)第64章 波瀾再起第21章 雄心勃勃(三)第181章 調查組第225章 人事微調(二)第20章 手腕第125章 走得太遠了(三)第37章 我把市長睡了?!第78章 朋友第93章 不敢置信第202章 暗流(四)第42章 酒後亂第25章 年前第84章 頓悟第211章 一日一夜(二)第8章 搭班子第30章 借東風第15章 修路第67章 逆襲成功第8章 梅開二度第226章 後院第53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二)第38章 主動出擊第69章 迎面反擊第28章 入界宜緩第29章 陪同考察(二)第77章 調研驚魂第66章 絕地反擊第74章 層層推進第45章 忐忑第185章 巡視第228章 暖腳大丫頭第27章 沒賊膽的女人第9章 得適應地位的變化第124章 風波第168章 年末第67章 和魔鬼跳舞第27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134章 敢伸手過來,就打手!第190章 風口浪尖(四)第33章 變數第85章 奇妙無比的感覺第20章 春雷即將響起第70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14章 冤枉省領導第208章 傾談(二)第8章 梅開二度第75章 一物降一物第61章 巧路通幽第184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2章 困獸猶鬥(下)第223章 看望老幹部(四)第97章 磨合伊始第136章 冰火兩重天(二)第21章 釣魚與愛好第63章 暗流洶涌第108章 再次攔車告狀第82章 衝突第94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21章 春雷即將響起(二)第11章 慶功第175章 思慮第52章 怪夢第182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六)第110章 走一步看三步第115章 不同的表演第14章 堵槍眼第111章 省長也得睡地上第185章 巡視第8章 梅開二度第14章 風雲變幻第158章 登門送禮第26章 抓捕行動第38章 你攔路,我斷水!第75章 逐漸成型第29章 捅了馬蜂窩第122章 座談會第63章 暗流洶涌第28章 都聽你的(三)第21章 釣魚與愛好第57章 分歧初現第27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213章 波瀾(二)第80章 天大的喜訊第10章 前倨後恭第76章 逼出來!第70章 龐雜(二)第167章 最高規格的畢業典禮第135章 敢伸手過來,就打手!(二)第131章 “和親”第4章 朋友越多越好第122章 高手過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