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陪同考察(二)

貝湖省的副省級城市安新市是這一次洪水的重災區,幾次比較危險的潰堤都發生在此市,特別是幹堤曾經也發生決口,讓整個安新市都危在旦夕,榮總理曾經親臨指揮堵住決口。

榮總理眼睛是容不得半點沙子的,安新市出現這樣的情況,自然是逃不過批評的,安新也因此處理了一批貪*瀆的官員。

而這一次榮總理到了安新市,安新市配套的災後重建資金遲遲到不了位,就更讓他受不了,在安新發了火。

安新作爲副省級城市,曾經經歷過輝煌,但這些年困難國有企業越來越多,下崗失業人數劇增、經濟絲毫未見起色,已經被原來和安新市差不多的其他副省級城市拉開或超越,作爲安新市的主要領導,需要好好想想是怎麼一回事……

這批評不但讓安新市的領導如芒在背,就是貝湖省的領導也是眉頭緊鎖。

安新的情況確實不好,在安新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一羣羣載客的兩輪摩托和三輪摩托車在路邊等待着拉客或在警察、城管嚴厲的注視下倉皇逃竄,像受驚的鳥。

陸政東對於副省級城市一直都是特別的關注,安新自然也在此列。

當然榮總理是看不到這樣的場景的,因爲總理車隊所經過之處,都進行了清場,但即便是如此,等到總理車隊一過,這些載客的摩托車就會如雨後春筍一般不知從上面地方冒出來。

作爲一個大都市,警察城管就是它們的天敵。從一個城市管理者的眼光看過去,絕對是城市交通、市容建

設中的一大公害,它們就像氾濫成災的蝗蟲,讓這座大都市都市爲之難堪。

但安新市卻沒辦法下定決心進行封殺,或許常年工作的部委機關的人不明白其中的緣由,陸政東作爲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深知其中的原因,無他,因爲對衆多生活困難的家庭來講。這是他們賴以維持微弱的家庭生計的一項重要來源,要是斷了這樣的來源,問題會更大。

作爲一個特定羣體,這樣的載客摩托車註定要揹負起其特定時期的艱難生存,由此也可以管中窺豹。看到安新市目前的困境。

陸政東對於副省級城市一直都是特別的關注。安新自然也在此列。

本來安新市是連接東西部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是中部一個重要的支點城市,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南方以及東部大發展中受到嚴重衝擊。

經濟發展阻力很大,經濟增長緩慢,財政收入乏力,接着隨之而來的就是失業的陰影籠罩着這座城市,近年來安新市下崗人員和城鎮待業人員呈逐年上升態勢。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增大。

特別是安新市賴以爲支柱的大型國有企業陷入嚴重困境,不但起不到支柱的作用,更是變成了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難以支撐的企業爲了維持勉強的運行,不得不大量減員減員,也就意味下崗在所難免,對於很多“以廠爲家”幾乎全家都在這些企業的家庭來講,下崗失業的重挫幾乎也是災難性的。失去飯碗的恐慌和再就業難的殘酷現實,使長期置身於體制保障內的人們失去了安全感,難以適應市場化的勞動力競爭。

而安新市的集體企業經濟效益連年下滑的態勢更是遠遠超過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下降厲害。而集體企業的下崗失業狀況比例也遠比國有企業要嚴重得多。

集體企業大面積的倒閉、破產和半破產,又兼地方財政困難,使得管理集體企業的行業辦、集體企業辦基

本陷入癱瘓狀態。

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失業救濟政策主要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傾斜,集體企業職工家庭很難納入低保範圍,成爲被政策遺忘的羣體。只能在生存夾縫中艱難地求着生存。

而就算是納入低保範圍的,也非常有限,從九六年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旨在建立一個欲將全民納入的制度。但是在計算申請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時,其家庭成員中凡能與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下崗工人最低生活補助標準等社會保障政策掛上鉤的。都按最低標準計算收入,如在職職工按最低工資標準線,爲三百元;下崗工人按最低生活補助線,爲一百元等等,有不足的再補充其差額部分。按照這種政策設計,結果把相當一部分救助對象又推了出去,實際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很少,這種補助金額十分有限,且覆蓋面極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這是當下幾乎每個城市在發展中呈現出的共同表徵,只是程度的嚴重與否罷了,在一個由艱難謀生的下崗失業者和遊手好閒者聚居的羣落裡,生活保持着低水平的有序,但在這種脆弱的秩序底下潛伏的是不安定的破壞因子。

被擠壓的、凋敝的國有經濟,和大批行走在貧困邊緣的下崗失業羣體,對於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着極爲可怕的殺傷力和破壞力,這誰都清楚,但是想要找到一個良方卻不是那麼容易。

而現在洪水又給安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是雪上加霜,雖然省裡中央是要給予安新支持,但度過難關,主要還是要靠自身……

而現在的安新又不是很太平,情況是錯綜複雜,陸政東看着苦着臉的安新市委書記張澤高和市長李萌圖,

張澤高是貝湖省省委常委委,年紀即將到站,下屆換屆是肯定退的,李萌圖本來大有希望接任。但因爲這場洪水,李萌圖的日子是相當難過,不僅僅是安新市在抗洪中受到批評,更重要的是有人藉機大做文章。

省委常委副部或者省委副書記副部,其含金量自然和普通副部不可同日而語,而逼走李萌圖,如果能順利接任市長的話,則兩年後的換屆,也就有很大把握成爲市委書記、省委常委,無疑,這是一條很快捷的通道。

陸政東能看到這一點。其他人也能看到這一點,李萌圖在安新經濟上無所建樹,加上安新決堤,所以有人就想利用這次機會把李萌圖逼走,只是看樣子高層還是沒下定決心……

在安新考察完畢之後。一行人乘船沿江而上。在船上,榮總理也站在甲板上一邊觀察着江邊的風景,一邊聽着介紹。

“安新的情況你們也都比較瞭解,安新經濟上不去。你們能夠拿出什麼好的藥方出來?”

顯然安新的事情是他的一塊心病,即便是離開了安新,心裡依然還是掛牽着安新的事情。

陪同的經委和發改委的領導先後也對安新的經濟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見。榮總理不置可否,沉思了一下朝他看來,道:

“小陸。你也說說看……”

陸政東一愣,他這一路陪同考察也就是做些基礎性的工作,陪同考察的人員多是部級幹部,他一個廳級幹部離得遠遠的,連和榮總理說話的機會都沒有,榮總理卻是突然問起了他。

“我對安新的情況只是略有了解,總理既然點了名,那我就只有斗膽說說……”

雖然是突然問起,但陸政東一直都關注着這些副省級城市。還是有些心得的:

“安新曾經輝煌過,但現在確實落後於其他同等城市,特別是安新的兩大支柱產業輕工業和機械製造業,已經在競爭中處於落後地位了,安新市一直希望重振這兩個支柱產業。但事實上希望不大,首先從輕工業來講,安新的紡織、製革等由於在體制上的桎梏和人們思想意識的差異,在企業發展思路、經營理念等方面無法和其東部近鄰相提並論;而在機械製造業上。整體缺乏足夠的創新精神,也就限制了整體的成長性。

這兩個支柱產業不能起到支柱的作用。也就導致了安新如今的困難局面,現在安新還是希望能夠重振其曾經的優勢的輕工業,在這上面投入不少,但是不是能夠收到效果,這就很難講了。”

陸政東斟酌了一下才繼續道:

“安新的發展得建立在客觀現實之上,在客觀現實之上重新對其整體發展進行定位,客觀準確的定位,也才能找到突出重圍的方向,困難國有企制也才真正業的改能夠分出輕重緩急,從安新目前的情況看,機械製造業比較發達,這可以作爲一個方向,加大其在創新性上的投入,發力集聚一批參與全國、全球競爭的企業和產業集羣,把安新打造成爲一個創新型機械製造業中心,以工業構築基礎經濟實力,壯大經濟實力;其二,安新地理位置優越,可以大力發展商貿,打造國家級商貿物流中心,發展一些新型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方面的從業人員門檻不高,可以作爲解決下崗人員再就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其三,安新高校和科研機構不少,可以以此爲依託,大力發展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爲基礎的新型高科技產業羣……

兼顧解決安新現實存在的困難,又要立足長遠發展,敢爲人先,敢於去碰一些新事物,新產業,培養創新人才、創新資本、創新企業,以老產業帶動新產業,以新產業促進老產業,以求度過眼前的難關,然後厚積薄發……”

陸政東的意思很明確。安新要想改變眼下的困難局面,必須要有所捨棄,放棄一些看着優勢實際已經無優勢可言的產業,破而後立,發展一些新產業,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在幾個主要發展方向……

陸政東的話很平實,也沒有多講眼下最熱門的企業改制問題,因爲企業改制從國家層面已經明確了下來,重要的是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就是如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吸納這些下崗者再就業以及新的就業者,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證社會的基本穩定,這纔是根本……

第10章 折服第75章 卯上了第198章 女人之間第18章 市長的聲音第58章 理智節節敗退第8章 梅開二度第137章 定心丸第202章 暗流(四)第59章 分歧初現(三)第20章 等於是天塌下來了!第13章 碰撞博弈第99章 故人來第18章 撲朔迷離(二)第231章 緊急應對(二)第62章 鬥智鬥勇第118章 東窗事發第61章 合縱連橫第39章 反客爲主第52章 幸福纔剛起步第132章 前瞻性第9章 殺手鐗第40章 不速之客第191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第51章 心若磐石第17章 大戰前夜第64章 浦江之行第52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第6章 合縱連橫第192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10章 誰弄死誰第75章 突發情況(六)第92章 首長召見第103章 表姨?第155章 人事從來是敏感事第96章 對手的重視就是最大的肯定第29章 面授機宜第149章 紈絝第54章 最後考察第147章 放鬆第43章 女副省長第63章 惡人第106章 褻瀆第197章 別意(三)第40章 找上門來第74章 扶貧辦主任第36章 同處一室第128章 走得太遠(六)第126章 漸明五十四章 再續前緣第61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二)第78章 誰套誰的話?第17章 傲慢與偏見第188章 世事無常第120章 無聲的引誘第47章 省城再相逢第80章 順勢而爲第79章 一小步與一大步第136章 說服(二)第226章 後院第57章 送母入京(下)第130章 一把手的妥協第185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九)第2章 突破口第12章 靠攏第一百兩百章 風頭二第8章 心思迥異第127章 走得太遠了(五)第38章 逐鹿之始第189章 風口浪尖(三)第39章 嚇一大跳第15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159章 登門送禮(二)第94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99章 一起拖下水第68章 棋局纔剛剛開始第26章 局面初定第80章 順勢而爲第70章 糖衣炮彈?第191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第209章 瘋狂第63章 石破驚天(下)第162章 文火慢熬第135章 敢伸手過來,就打手!(二)第65章 第一把火第49章 策略體現水平第26章 局面初定第68章 逆襲成功(二)第173章 新秘書第120章 無聲的引誘第8章 心思迥異第26章 局面初定第84章 頓悟第211章 聚第47章 老謀深算第105章 ”欽定”第41章 越墮*落的東西越誘*惑第25章 掀起你的蓋子來(二)第26章 誰看誰的笑話(二)第144章 找準位置第89章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第10章 折服第75章 卯上了第198章 女人之間第18章 市長的聲音第58章 理智節節敗退第8章 梅開二度第137章 定心丸第202章 暗流(四)第59章 分歧初現(三)第20章 等於是天塌下來了!第13章 碰撞博弈第99章 故人來第18章 撲朔迷離(二)第231章 緊急應對(二)第62章 鬥智鬥勇第118章 東窗事發第61章 合縱連橫第39章 反客爲主第52章 幸福纔剛起步第132章 前瞻性第9章 殺手鐗第40章 不速之客第191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第51章 心若磐石第17章 大戰前夜第64章 浦江之行第52章 人事總是最敏感第6章 合縱連橫第192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10章 誰弄死誰第75章 突發情況(六)第92章 首長召見第103章 表姨?第155章 人事從來是敏感事第96章 對手的重視就是最大的肯定第29章 面授機宜第149章 紈絝第54章 最後考察第147章 放鬆第43章 女副省長第63章 惡人第106章 褻瀆第197章 別意(三)第40章 找上門來第74章 扶貧辦主任第36章 同處一室第128章 走得太遠(六)第126章 漸明五十四章 再續前緣第61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二)第78章 誰套誰的話?第17章 傲慢與偏見第188章 世事無常第120章 無聲的引誘第47章 省城再相逢第80章 順勢而爲第79章 一小步與一大步第136章 說服(二)第226章 後院第57章 送母入京(下)第130章 一把手的妥協第185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九)第2章 突破口第12章 靠攏第一百兩百章 風頭二第8章 心思迥異第127章 走得太遠了(五)第38章 逐鹿之始第189章 風口浪尖(三)第39章 嚇一大跳第15章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第159章 登門送禮(二)第94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99章 一起拖下水第68章 棋局纔剛剛開始第26章 局面初定第80章 順勢而爲第70章 糖衣炮彈?第191章 曾經戰鬥生活得地方第209章 瘋狂第63章 石破驚天(下)第162章 文火慢熬第135章 敢伸手過來,就打手!(二)第65章 第一把火第49章 策略體現水平第26章 局面初定第68章 逆襲成功(二)第173章 新秘書第120章 無聲的引誘第8章 心思迥異第26章 局面初定第84章 頓悟第211章 聚第47章 老謀深算第105章 ”欽定”第41章 越墮*落的東西越誘*惑第25章 掀起你的蓋子來(二)第26章 誰看誰的笑話(二)第144章 找準位置第89章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