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尼古拉山的路上,兩口子終究是做了點兒正事,在各個小鎮弄了些山上缺乏的材料,材料種類方面尼古拉山上很齊全,但有幾樣劑量不足,尼古拉的病不適合被人知道,斯芬妮之前也沒確認改進治療方案,也就沒有用官方渠道蒐集材料。
回山後,繼續之前的工作。斯芬妮負責每天檢查斯圖亞特的狀態,進行治療的同時,還要逐步訂製一整套可以長期有效並且斯圖亞特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治療方案。雷雲自然還是弄他的機器人。
履帶型機器人在結構方面是沒有難度可言的,即便是隻用斯圖亞特家裡這些手工打造的傢伙,也能拼出個能動起來的。比較重要的是關於苦力機器人系統的整體規劃,其中包括基礎作業系統、作戰系統的快速切換,模塊化升級需求,以及今後有可能需要進行的超能改造。
科技側的東西好是好,能讓很弱的人變得霸氣四溢,可是其缺陷也不可忽視——巨大的後勤壓力。這後勤壓力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科技型武器所造成的消耗,另一個是損毀後的維修。
消耗方面,首先是彈藥。只有採用粒子武器和光束類武器才能免除彈藥消耗的部分,就算是雷雲發了瘋給機器人整上空間型彈夾,彈藥還是要買,可是粒子武器是屬於b級武器,而光束武器中c級的部分在大氣層內威力和射程都有待考慮。
同時考量製造或購買成本以及對抗中等烈度戰鬥的性能,最好的武器反而是魔能型武器,魔能型武器一般都只要給魔能部充能,大多數沒有彈藥消耗,製造時所需的精度對雷雲來說也幾乎是沒有要求,更舒坦的是雷雲已經有鍊金傀儡和魔動知識庫,只需要學習相應的法術激發符文就能造魔能武器,而不用再投入大量點數去學習多個知識庫和購買新設備去造粒子武器。
當然魔能武器也並非是毫無缺陷,即使雷雲通過設備製造提升精度,魔能武器本身還是個炸藥!而且魔能武器的彈道速度與科技類也無法相比,對抗強力敵人時命中率也會因此大幅度下降。完全沒有彈道的法術自然是有,比如地刺之類的,可惜這些法術能對付的敵人種類少了點,不能當成批量裝備的標準,而短時間內雷雲還沒能力弄出b級無彈道的魔能武器。
最後的決定還是造標準魔炮,一種以輸出元素基本力量爲攻擊手段的武器。標準魔炮能量消耗較大,優點是彈道速度在法術中屬於第二階梯,僅慢於光擊型法術,跟之前魔界裡那些騎士用的魔炮差不多,只是魔族騎士的魔炮是人爲操作可以隨意變更攻擊元素,而機器人要做到那樣成本幾乎就是同時造好幾種炮一樣。
按照光暗地火水風來分,元素的基本力量就分別是恢復、腐蝕、遲緩、燃燒、中和、切割,另外還有變種的衍生力量雷、冰等。光暗就不想了,兩者互相剋制的針對性太強,變相的減弱了環境適應能力,其他的,火系和水系隊伍裡已經有較強的力量,阿爾忒彌斯有土系限制,之後只能學習土系能力,給弄成土系要不了多久就要重新設計。至於衍生元素……是沒有相應的魔晶魔石的,也就是說這些力量只能由生物實現。
剩下的只有風系魔炮,風系魔炮的效果類似射程較遠的高壓空氣炮,之前雷雲在魔界豐收祭上就是被那玩意打的。從輸出效果上看似乎很爛,其實不然,因爲不可能每個敵人都跟雷雲穿一樣的裝備,他裝備時的重量可不輕,換到個穿普通重量鎧甲的對手身上,可就不是那效果了。另外風系魔炮還有個源自於風元素的好處,風元素是四系元素分法中擁有最好兼容性的力量,它可以簡單的與任何其他元素構成基礎複合法術,而且對施法者的危險度幾乎爲零。利用風元素的特點,雷雲可以試着遠程放火,斯芬妮可以試着在彈道區提前使用法術讓魔炮來做瞄準和射擊動作。
斯圖亞特就能造出基礎魔炮來,只是由於這個世界裡魔石和龍晶一樣都屬於珍惜收藏品級別,其中絕大多數都在龍、法師、鍊金師手裡,所以沒辦法普及。雷雲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魔石,所以武器就算他撿了便宜了,這也是他選擇和斯圖亞特一起倒騰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耗的另一方面自然是能源,別看武器選擇了魔炮,能源似乎就用魔動就好。可這裡面也牽涉到成本和行動限制問題,雷雲造機器人不可能只造一隻兩隻的,那樣整連個知識產權費都撈不回來。
通用武器部分選擇使用魔炮,成本本就已經直線上升,魔炮被法術擊中還有可能爆炸,若再多個魔動核心,那苦力機器人作戰時還不得滾的遠遠的?更大的問題是根本沒可能單純依靠這種程度的機器人對付b級甚至更強的敵人,它們滾遠了啥也幹不了,或者說只能稍微做下掩護就可能被全滅,這絕對不是雷雲造一整個系統化機器人的目的。
即使不考慮成本沒可能在這種大小的機械裡裝安全核能能源,而之前蟲子區那邊人類軍使用的能源包實際上也屬於魔能體系。剩下真正能以較低成本實現的只有燃油和電池,燃油就不說了,那氣味有條狗隔着幾十公里都能跟來,電池的關鍵還在於續航能力實在是弱了點,尤其是機器人進入苦力模式後肯定需要驅動較高強度的液壓系統,會很吃力。
不過雷雲已經想到怎麼整了,他兩口子兜裡還有個巨大邪神出產的增強型暴風魔石呢!
一個暴風魔石足夠了,在學習二級魔動知識庫後,雷雲已經知道這玩意有多少厲害了。和它的說明一樣,這是用於製造中小型魔動戰艦動力源的石頭,作爲魔動戰艦,不止是動力源,低強度作戰所需的力量也全部由核心部提供!對於幾個小型機器人而言,這樣的能量已經是爆表了。利用方式他都想好了——無線充電唄,只要把暴風魔石造的魔動核心作爲無線充電端子的電源就好。
無線充電有幾個階段,最初級的微波無線充電,缺點是隨距離增加能量衰減非常快,200米基本爲零;然後是屬於二級科技的激光無線充電,光腦就是用的這種技術,二級科技的一些高端產品已經十分好用,激光也是非可視狀態,稍微有點缺點是需要比較準的方向定向;接着三級科技使用的衛星能量傳導技術,這個技術可以在衛星能對準的方向進行任意距離的高效充能,是由武器衛星技術發展出來的,一般用於給一些因自然災害而斷電的重要機構和外太空衛星供能。
能用的就是這三種,更高端的基於成本和知識的關係就不用想了。
要說雷雲最想用的自然是衛星充能技術,可是衛星的發射和回收都是問題。源空間有微型衛星發射系統購買,也就是三千點,體積不過是面商務車大小,能運載一顆兩百公斤以下的衛星進軌道。成本和體積都在他們小隊能接受的範圍內,反正一次性道具肯定是用臨時點購買的,體積比中型裝甲車小就能裝下。可是發射衛星這麼大個事,等於是通知方圓數百公里的終端使用者,這裡有一堆人。另外需要另購的衛星如果也用臨時點購買,會比發射系統還貴四五倍,實在太多了點,直接買的話,現在沒錢不說回收又是個問題。
暫時先用激光充能的吧,正好手邊就有一個光腦用的激光充能器,不過他也沒完全放棄衛星充能的想法。等他們有一大堆各種各樣機器人時,衛星能讓他們把三分之一個星球都監視起來。而且充能衛星本身就是武器衛星,也能把別人亂丟到上面的各種東西打擊一下,那一顆衛星就能同時做充能、間諜、武器三種衛星的活。因此就算往裡面投兩萬點,只要找到隱藏衛星發射軌跡和回收的辦法,其實也是值得的。
雷雲考慮着是否可以利用假衛星的方式進行高空充能,也就是用無人機在高空充當充能衛星。以魔能作爲無人機的動力,它在高空的停留時間撐過整個任務並非不可能,在回收方面幾乎沒有難度。當然若要這麼幹,他就得自己掌握超遠程充能的知識才行,這事兒只能暫時預定下來,等有閒錢再說。
框架、武器、動力、能源都ok,苦力模式需要的液壓執行系統更是簡單,雷雲在地球造過“建築家”系列機器人,把接口改成模塊化後照搬就行,都不帶多想的。
正準備完成最後的規劃,也就是機器人、武器模塊、苦力模塊數量如何配比和進階模塊構思,一個長着尖耳朵的平胸女人帶着個火紅色的小胖子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