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3章 老虎傷人乃懲惡揚善

吳人敵和那些人絮絮叨叨談論一些作人道理,不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良好期望。

反正也沒有什麼大錯,雖然說不到點子上,百里良騮和麥軻也就聽之任之了。

人有善惡之分,總比沒有的要好,更比那些善惡顛倒的人要好過千倍。

顛倒善惡,就是存心作惡,最爲可惡。

吳人敵有意考較少十一公,說道:“俺有一個親戚,做人甚好,時常吃齋唸佛。

一日,同朋友上山進香,竟被老虎吃了。

“難道這樣行善,他的頭上反無靈光麼?”

少十一公道:“如果真是行善,此等人豈無靈光?

“但恐此人素日外面雖然吃齋唸佛,或者一時把持不定,一念之差,害人性命。

“或忤逆父毋,忘了根本;或亂人妻女,壞人名節!

“這樣的惡,都是大惡,其惡過重,即使平日有些小小靈光,陡然大惡包身,也沒有用處。

“就如杯水車薪一般,那裡抵得住!

“所以那種大惡登時把靈光消盡,虎不見靈光,才吃了他。

“只是不知此人除了吃齋唸佛,別的行爲若何?”

吳人敵想了想說道:”這人諸般都好,就只忤逆父母,聞得還有甚麼‘桑間月下’之事。

“這是一個文雅說法,用來稱這些都是狗那女才作的傷風敗俗之舉。

“除了這兩樣,總是吃齋行善,並無惡處,所以衆人說他是善人,他自己也以善人自居。”

少十一公嘿嘿冷笑道:“你不知道‘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嗎?

“此人既忤逆父母,又有‘桑間月下’損人名節之事,乃罪之魁,惡之首。

“就讓他整天吃齋唸佛,又有何益。”

吳人敵道:“據十一公這話,世人如作了孽,就是極力修爲,也不中用了?”

少十一公有些生氣地說道:“吳兄這是甚話!善惡也有大小。

“以善抵惡,就如將功贖罪,其中輕重.大有區別,豈能一概而論?

“即如剛纔你提到這人,他忤逆父母,***女,乃罪大惡極,不能寬宥的!

“你卻將他吃齋唸佛那些小善,就要抵他兩樁大惡,豈非拿了杯水要救車薪之火麼?

“何況吃齋唸佛不過外面向善,究竟不知其心如何,要聽其言觀其行。”

看着少十一公說得氣憤填膺,百里良騮就知道此人心中甚爲正直。

否則實在沒有必要在他們面前如此做作,他也不認識他們是誰。

就聽老先生繼續說:“若外面造作行善虛名,心裡卻杯著兇惡,如此險詐,其罪尤重!

“總之,爲人心地最是要緊。若謂吃齋唸佛都是善人,恐未盡然。”

吳人敵拱手道:“小子受教了!”

話說間,離船不遠,忽見路旁林內飛出一隻大鳥。

定睛一看,只見大鳥其形如人,滿口豬牙,渾身長毛,四肢五官,與人無異。

唯獨肋下舒展着兩個肉翅,頂上兩個人頭,一頭象男,一頭象女。

那鳥額上似乎還有文字,細細看去,卻是“不孝”二字。

少十一公道:“我們剛說不孝,就有‘不孝鳥’出來。”

吳人敵聽見‘不孝’二字,舉起湯姆式,單發放了一槍。

他的槍法精準,如果一梭子都打出去,那隻大鳥落地的時候,就不是鳥,而是碎肉了。

此鳥受傷墜地,仍要展翅飛騰,吳人敵趕去,一連幾拳,早巳打倒。

幾個人進前細看,不但那鳥額頭上有“不孝”二字,並且鳥嘴上也有“不慈”二字。

又見其臂下,亦有“不道”二字,更在兩肋都有字跡,右脅是“愛夫”二字,左脅是“憐婦’二字。

張保嘆道:“當日老夫雖聞古人有此傳說,此地有這種怪鳥,以爲未必實有其事。

“今親目所睹,果真不錯。可見天地之大,何所不有。

“據老夫看來,這是世間那些不孝之人,行爲近於禽獸。

“死後不能復投人身,戾氣凝結,因而變爲此鳥。

“那些字跡,就是他們的罪狀。

如同死刑犯人的頭上標誌,昭示他的罪狀一樣。

“十一公,老夫說的可對?”

少十一公點頭道:“張兄高見,真是格物至論。

“當日老夫瞥見此鳥,雖是兩個人頭,卻都是男像,並無‘愛夫’二字。

“因天下並無不孝婦女,所以都是男像。

“它這人頭時常變幻,還有兩個女頭之時。

“聞得此鳥最通靈性,善能修真悟道。

“起初身上雖有文字,每每修到後來竟會一字全無。

“及至文字脫落,再加靜修,不上幾年,脫了皮毛,登時成仙去了。”

張保道:“這不就是‘放下屠刀,立刻成佛’麼!可見上天原許衆生迴心向善的。”

與此同時,船上衆水手因在山泉取水,也來觀看。

問知洋細,都鼓譟道:“它既不孝,我們就要得罪了!趕緊弄死它!

“這樣一身好翎毛,就是帶些回去做個掃帚,也是好的。”

說罷上前這個一把,那個一把,只見拔的翎毛滿地飛舞。

張保道:“他額上雖有‘不孝’二字,都是戾氣所錘,與他何干?”

衆人道:“我們此時只算替他除戾氣,把戾氣除淨,將來少不得要做好人。

“況它身上翎毛着實富厚,可見他生前吝嗇,是一毛不拔的。

“如今我們將這一字換個無字。

“它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它拔的一乾二淨,看它如何!”

張保說不過衆人,只得憑衆人所爲。

翎毛拔完,正要回船,忽見林內噴出許多膠水,腥臭異常。

衆人連忙跑開,躲避那些怪異的汁液。

又見林內飛出一隻怪鳥,其形如鼠,身長五尺,一隻紅腳,兩個大翅。

那鳥飛到不孝鳥跟前,隨即抱住,騰空而起。

吳人敵趕緊舉槍,對準此鳥。

正要放時,誰知一扣扳機,沒有扣動,轉眼間,那鳥去遠。

衆水手道:“我們常在海外,這樣怪鳥,倒也少見。

“向來十一公最是知古知今,大約今日也要難住了。”

少十一公笑道道:“老夫雖然學識淺薄,這個還難不住!

“此鳥海外犬封國最多,名叫‘飛涎鳥’。

“口中有涎如膠,如遇飢時,以涎灑在樹上、別的鳥兒飛過,沾了此涎,就被粘進。

“今日大約還未得食,所以口內垂涎依然積存,知道剛纔拋灑而出。

“此時飛涎鳥得了不孝鳥,必是將它飽餐。可見這股戾氣,是犯萬物所忌的。

“不但人要拔它的毛,禽獸還要吃它的肉哩!”

說罷,大家一齊回船,沒有停留,立刻就繼續揚帆遠航。

不多幾日,前面到了一個地界,就是有名的君子國。

聽張保講,君子國雖然名稱裡有個國字,實質上是張莊的一個轄區,也是循行海盜法典。

只不過他們的風俗習慣,如果他們願意保留的話,全憑他們自主。

衆人聽罷,就心中有數,這個君子國大概就是一個村落或者一個家族,有一定的自主權。

大家將船泊岸。吳人敵就上去賣貨,心道自己帶了若干好貨,知道現在還沒有開張。

щшш ☢ttκa n ☢¢ ○

聽說這個君子國的人好讓不爭,想來必是禮樂之邦,所以約了少十一公上岸,要去瞻仰。

百里良騮、麥軻、麥公明等人都去,一個不少。

大家都認爲自己是君子,衆君子拜訪君子國,名正言順,理所當然,似乎不去就不是君子。

走了數裡,離城不遠,只見城門上寫著“唯善爲寶”四個大字。

大家看了那個匾,覺得也沒有什麼出奇,這是與他們的主張相符,告訴大家他們到了什麼地方。

衆人看了一樣,沒有多想,隨即進城。

城裡十分繁華,只見人煙輳集,作買作賣,接連不斷。

裡面的人,衣冠言談,都與中華上國天朝一樣,恰似那裡的一箇中型城市,當然頂多三線。

吳人敵見言語可通,因向一位老翁問其何以“好讓不爭”之故。

誰知老翁聽了,一毫不懂。

又問國以“君子”爲名是何緣故,老翁也回不知。

一連問了幾個,都是如此。

少十一公道:“據老夫看來,他們這國名以及‘好讓不爭’四字,大約都是鄰邦替他們取的。

“他們自己一無所知,所以他們都回不知,都是實話實說而已。

“剛纔我們一路看來,那些‘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光景,已是不爭之意。

“而且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也不愧‘君子’二字。”

張保道:“話雖如此,仍須慢慢觀玩,方能得其詳細。”

說話間,來到鬧市。只見一隸卒在那裡買物,正在和賣家爭論着什麼。

衆人奇怪,不是君子不爭嗎?怎麼爭論不休?

大家興趣大增,趨向前去聽他們說些什麼。

只聽那買者手中拿著貨物道:“老兄如此高貨,卻討恁般賤價,教小弟買去,如何能安心!

“這絕對不行!務求將價加增,方好遵教,若再過謙,那是有意不肯賞光交易了。”

張保聽了,暗暗對十一公說道:“十一公,凡買物,只有賣者討價,買者還價。

“今賣者雖討過價,那買者並不還價,卻要添價,此等言談,倒也罕聞。

“據此看來,那‘好讓不爭’四字,競有幾分意思了。

“如此看來,不是不爭,而是爲了對方的好處而爭,和外面的世界正好相反。”

只聽賣貨人答道:“既承照顧,敢不仰體!但適才妄討大價,已覺厚顏。

“不意老兄反說貨高價賤,豈不更教小弟慚愧?

“況敝貨並非‘言無二價’,其中頗有虛頭,俗雲:‘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今老兄不但不減,反要加增,如此克已,只好請到別家交易,小弟實難遵命。”

張保道:“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原是買物之人向來俗談。

“至於‘並非言無二價,其中頗有虛頭’,亦是買者之話。

“不意今皆出於賣者之口,倒也有趣。”

只聽隸卒又說道:“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說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恕之道’?

“凡事總要彼此無欺,方爲公允。試問哪個腹中無算盤,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

二人談之許久,賣貨人執意不增價格。

隸卒賭氣,照數付價,卻只是拿了一半貨物,算是給賣方提了一倍價格。

可是他剛要舉步,就被賣貨人拉住。

賣貨人那裡肯依,只說“價多貨少”,攔住不放。

路旁走過兩個老翁,作好作歹,從公評定,令隸卒照價拿了八折貨物,這才交易而去。

張保、少十一公二人不覺暗暗點頭。

麥軻、百里良騮繼續觀察。

走未數步,市中有個小軍,也在那裡買物。

小軍道:“剛纔請教貴价若干,老兄執意吝教,命我酌量付給。

“及至尊命付價,老兄又怪過多!

“其實小弟所付業已刻減。若說過多,不獨太偏,竟是違心之論了。”

賣貨人道:“小弟不敢言價,聽兄自討者,因敝貨既欠新鮮,而且平常,不如別家之美。

“若論價值,只照老兄所付減半,已屬過分,何敢謬領大價。”

張保道:“‘貨色平常’,原是買者之話。

“‘付價刻減’,本系賣者之話。

“那知此處卻句句相反,另是一種風氣。”

只聽小軍又道:“老兄說那裡話來!

“小弟於買賣雖系外行,至貨之好醜,安有不知,以醜爲好,亦愚不至此。

“以高貨只取半價,不但欺人過甚,亦失公平交易之道了。”

賣貨人道:“老兄如真心照顧,只照前價減半,最爲公平。

“若說價少,小弟也不敢辯。

“唯有請向別處再把價錢談談,才知我家並非相欺哩。”

小軍說之至再,見他執意不賣,只得照前減半付價,將貨略略選擇,拿了就走。

賣貨人忙攔住道:“老兄爲何只將下等貨物選去?難道留下好的給小弟自用麼?

“我看老兄如此討巧,就是走遍天下,也難交易成功的。”

小軍發急道:“小弟因老兄定要減價,只得委曲認命,略將次等貨物拿去,於心庶可稍安。

“不意老兄又要責備,且小弟所買之物,必須次等,方能合用。

“至於上等,雖承美意,其實倒不適用了。”

賣貨人道:“老兄既要低貨方能合用,這也不妨。

“但低貨自有低價,何能付大價而買醜貨呢?”

小軍聽了,也不答言,拿了貨物,只管要走。

那過路人看見,都說小軍欺人不公。

小軍難違衆論,只得將上等貨物,下等貨物,各攜一半而去。

二人看罷,又朝前進,只見那邊又有一個農人買物。

原來物已買妥,將銀付過,攜了貨物要去。

那賣貨的接過銀子仔細一看,用戥秤了一秤。

連忙上前道:“老兄慢走。銀子平水都錯了!

“此地向來買賣都是大市中等銀色,今老兄既將上等銀子付我,自應將色扣去。

“剛纔小弟秤了一秤,不但銀水未扣,而且戥頭過高。

“此等平色小事,老兄有餘之家,原不在此。

“但小弟受之無因。請照例扣去。”

農人道:“些須銀色小事,何必錙銖較量?

“既有多餘,容小弟他日奉買寶貨,再來扣除,也是一樣。”

說罷,又要走。

賣貨人攔住道:“這如何使得!去歲有位老兄照顧小弟,也將多餘銀子存在我處。

“留言後來買貨再算。

“誰知至今不見,各處尋他,無從歸還。

“豈非讓小弟欠了來生債麼?

“今老兄又要如此。

“倘老兄一去不來,到了來生,小弟變驢變馬,歸還先前那位老兄,業已儘夠一忙。

“那裡還有工夫再還老兄,豈非下一世又要變驢變馬歸結老兄?

“據小弟愚見,與其日後買物再算,何不就在今日?

“況多餘若干,日子久了,倒恐難記。”

彼此推讓許久,農人只得將貨拿了兩樣,作抵此銀而去。

賣貨人仍口口聲聲只說“銀多貨少,過於偏枯”。

奈農人業已去遠,無可如何。

忽見有個乞丐走過。

賣貨人自言自語道:“這個花子只怕就是討人便宜的後身,所以今生有這報應。”

一面說著,卻將多餘平色,用戥秤出,盡付乞丐而去。

張保看夠多時,開言道:“如此看來,這幾個交易光景,豈非‘好讓不爭’一幅行樂圖麼?我們還打聽甚麼!且到前面再去暢遊,如此美地,領略領略風景,廣廣識見,也是好的。”

衆人就要前行,還沒有起步,就看到路旁走過兩個老者,都是鶴髮童顏,滿面春風,舉止大雅。

張保等人看罷,知道他們非下等之人,忙侍立一旁。

幾人登時拱手見禮,問了名姓。

原來這兩個老者都姓武,乃同胞弟兄。一名武之和,一名武之祥。

張保道:“不意二位老丈都是先秦王室之後,失敬,失敬!”

武之和道:“請教諸位貴鄉何處?來此有何貴幹?”

少十一公代衆人將鄉貫來意說了。

武之祥躬身道:“原來諸位都是來自貴邦天朝!小子向聞天朝乃聖人之國,各位大賢榮列膠庠,爲天朝清貴,今得幸遇,尤其難得,不知駕到,有失迎迓,尚求海涵!”

聽到膠庠二字,麥公明悄悄地對麥軻表示不同。

麥軻實際也不懂,可是他可以到馭物訣裡去查。

最近他才發現,那個馭物訣不僅僅有駕馭萬物的功能,它還是百科全書。

天下知識,沒有它不懂的。

不但知識豐富,而且絕對準確。

在玄孫面前,他的這位柯祖必須表現出他的博大精深!

於是,麥軻抽出一絲神識,進入馭物訣。

然後對公明說:“膠庠二字,各有特殊意思,其中膠者,大學;庠者,小學,二者合一,膠庠,就是學府,名列膠庠,就是在大學問者之間有一個席位,是誇獎人有學問的的一個文雅的說話,懂了吧?”

麥公明佩服地說:“懂了!柯祖果然學富五車,小子佩服。”

麥軻不由臉紅,制止道:“自家人不要誇自家人,那樣和自己誇自己沒有什麼兩樣,切記!”

張保、少十一公等人顯然知道武之祥的意思,連道:“豈敢!…”

武之和道:“各位大賢由天朝至此,小子誼屬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敘片時,不知可肯枉駕?如蒙賞光,寒舍就在咫尺,敢勞玉趾一行。”

衆人聽了,甚覺欣然,於是隨着武氏弟兄一路行來。

不多時,到了門前,大家全都舉目看去。

只見兩扇柴扉,周圍籬牆,上面盤著許多青藤薜荔,門前一道池塘,塘內俱是菱蓮。

進了柴扉,讓至一間敞廳,衆人重複行禮讓坐。

廳中懸着國王賜的小額,寫著“渭川別墅”。

看着麥公明的腦袋又傾斜過來,麥軻就知道他不動什麼是渭川別墅。

麥軻也不懂。

於是未雨綢繆,他先去查了馭物訣百寶囊。

然後對麥公明講解。

與此同時,另一個腦袋也斜了過來。

那是香女的腦袋,同樣的腦袋,比麥公明的腦袋秀氣多了。

麥軻講解的時候,精神大多了。

“這個‘渭川別墅’中的‘渭川’有兩個意思,別墅就不用說了吧?

“第一個意思,渭川就是渭河,渭河當然不是說渭河,而是說‘渭河千竹’,那是司馬遷的原話,在貨殖列傳中有提到,說擁有渭河千竹者就是千戶侯,所以這裡的第一個意思,說這個別墅的主人是一位千戶侯。

“第二個意思,既然‘渭河千竹’是‘渭河’的來源,那就不是說渭河,而是隱喻‘千竹’,那麼就形容這個別墅的周圍有很多竹子,不見得非得是千竹,999也行,你們看,周圍是不是翠竹青青?”

麥公明道:“果然是,一點不錯!”

香女佩服地說:“懂了!柯祖果然學富五車,小女子佩服。”

麥軻一陣無語。

你們小兩口輪班來,氣我不是?

不過,怎麼心裡還挺舒服的呢?

轉眼一想,啐了自己一口。

你瞎舒服個勺子!又不是你自己解答的問題。

衆人也都聽到了麥軻說的話,再向廳外一看。

四面都是翠竹,把這敞廳團團圍住,甚覺清雅。

不愧是“渭何千竹”。

這時,有小童過來獻茶。

張保於是問起武氏昆仲事業,二人告知他們的根卯,原來都是閒散進士。

少十一公忖道:“他兩個既非公卿大宦,爲何國王卻替他題了匾額?看來此二人也就不凡了。”

張保道:“小弟才同敝友瞻仰貴處民情風景,果然名不虛傳,真不愧‘君子’二字!”

武之和躬身道:“敝鄉僻處海隅,略有知識,莫非天朝文章教化所致,得能不致隕越,已屬草野之幸,何敢遽當‘君子’二字。

“至於天朝乃聖人之邦,自古聖聖相傳,禮樂教化,久爲八荒景仰,無須小子再爲稱頌。

“但貴處向有數事,愚弟兄草野固陋,似多未解。

“今日難得幾位大賢到此。意欲請示,不知可肯賜教?”

吳人敵道:“老丈所問,是國家之事,還是我們世俗之事?”

武之和道:“如今天朝聖人在位,政治純美,中外久被其澤。

“所謂‘巍巍蕩蕩,惟天爲大,惟天朝則之’。

“國家之事,小子僻處海濱,毫無知識,不惟不敢言,亦無可言。

“今日所問,卻是世俗之事。”

吳人敵回答道:“既如此,請道其詳,倘有所知,無不盡言。”

武之和聽罷,隨即說出一番話來。

武之和作爲二兄弟中的大哥,當仁不讓,說先開口說道:“小子向聞貴處世俗,於殯葬一事,作子孫的,並不計及死者以入土爲安,往往因選風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人土,甚至耽延兩代三代之久,相習成風。

“以至庵觀寺院,停柩如山;曠野荒郊,浮厝無數。

“並且當日有力時,因選風水蹉跎;及至後來無力,雖要求其將就殯葬,亦不可得。

“久而久之,竟無入土之期。

“此等情形,死者稍有所知,安能瞑目!

“況善風水之人,豈無父母?若有好地,何不留爲自用?

“如果一得美地,即能發達,那通曉地理的,發達曾有幾人?

“今以父母未曾入土之骸骨,稽遲歲月,求我將來毫無影響之富貴,豈不愚哉?

“爲人子者,於心不安,亦且不忍。

“此皆不明人傑地靈之義,所以如此。

“即如伏羲、文王、孔子之陵,皆生蓍草,卜筮極靈。

“他處雖有,質既不佳,卜亦無效。

“人傑地靈,即此可見。

“今人選擇陰地,無非欲令子孫興旺,怕其衰敗。

“試以興褒而論,如陳氏之昌,則有‘鳳鳴’之卜。

“李氏之興,則有‘同復’之筮。

“此由氣數使然呢,陰地所致呢?

“卜筮既有先兆,可見陰地好醜,又有何用。

“總之,天下事非大善不能轉禍爲福,非大惡亦不能轉福爲禍。

“《易經》‘餘慶餘殃’之言,即是明證。

“今以陰地,意欲挽回造化,別有希冀,豈非‘緣木求魚’?

“與其選擇徒多浪費,何不遵著《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意?

“替父母多做好事,廣積陰功,日後安享餘慶之福?

“較之陰地渺渺茫茫,豈不勝如萬萬?

“據小子愚見,殯葬一事,無力之家,自應急辦,不可蹉跎。

“至有力之家,亦惟擇高阜之處,得免水患,即是美地。

“父母瞑目無恨,人子捫心亦安。

“此海外愚談,不知可合尊意?”

吳人敵、張保、少十一三人正要回答,百里良騮讓他們打住。

他說:“武老伯不要着急,我們這裡有人年紀尚小,對您老所用的典故歷史故事不甚理解。

“我們這裡的麥軻大有學識,他可以先給那些年輕人解釋一番,然後在對您的問題,予以回覆。

“如此安排,不知道在老伯看來,是否妥當?”

百里良騮說完,心中暗叫一聲慚愧。

自己拿年輕人當擋箭牌,其實他自己也是不懂,剛纔聽了麥軻的解釋覺得大有脾益。

不過,轉而一想,自己把自己算在年輕人裡面,也說得過去。

於是臉紅迅速退到正常的顏色。

麥軻呵呵一笑,對百里良騮的安排心志杜明。

這也不奇怪,因爲他自己也是不懂,需要進入馭物訣尋找答案。

百里良騮和他差不多,又哪裡會有現成的答案?

於是問道:“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年輕人,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我來嘗試給你們解答,不過,我不敢保證每一個答案都完全準確。”

麥公明問題最多,馬上就要踊躍發言。

不過吳人敵搶先說道:“我沒有那麼多知識如同麥軻一樣,可是我對天朝的關於葬禮的現狀和歷史變遷了解的比較多,因爲我是商人,我的本職就是爲人提供需要的商品,人嘛,又包括活人和死人,剛纔武老伯所言只是涉及到死人,但是死人的需要又是通過活人操辦的,所以不能截然分開,總之,都是我的經營範圍,故此我知道得比別人略多。

“首先,第一個要說明的,就是武老伯描述的狀況,大體上是如此,但是並不是一貫如此,中華上國近七十年變化很大,有一段時間甚至完全杜絕了土葬,改爲火葬,而如果是火葬的話,就沒有武老伯提道的那些問題;不過世事無常,最近土葬又恢復起來,大概有三人之一的人採用了土葬;凡是採用土葬的人,那些問題,就是和武老伯描述的大同小異了,所以說,那些問題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回頭再和武老伯探討。

“第二個問題,在葬禮這件事情上,呈現了兩極分化,這兩極就是或者極端鋪張浪費、極端缺乏重視;極端鋪張浪費的,就是給那些死人建造陰宅,比活人的住所還要豪華,陪葬品也與時俱進,現代人有什麼,他們的陪葬物品就有什麼!至於極端缺乏重視,就是他們認爲死人人死如燈滅,隨便往哪裡一扔,就不管不顧了。

“第三個問題,就是老伯剛纔說的,如何辦理喪禮,是有一些原則要遵循的,比如活人爲重死人爲輕,對死人要尊重等等,可是現在的中華上國,是沒有一定之規的,雖然有些地方有一些倡導性的原則,可是大家行動起來,還是各行其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這樣就難免出現一些攀比風氣,你建的陰宅好比獨立別墅,那麼我就建造一座高樓大夏。

“各種不同還很多,我就不再一一贅述,總而言之,我是強調,裡面的事情很複雜,不能一概而論,採取行動也不能一刀切,我就從大處着眼說這樣幾條,下面的時間交給麥軻。”

武之和道:“感謝吳老弟告知諸般變化,不是你這樣一說,老夫真的不知道,實在是孤陋寡聞,請恕老夫誇誇其談,文不對題了。”

麥軻道:“武老伯不必抱愧!別說是您了,我都有許多事情不知道,也就吳人敵那樣的奸商到不亂跑,連死人的錢都賺,才知道那些歪門邪道的東西!

“下面我們書歸正傳,你們年輕人誰有問題?”

“我有!”

三個人一同搶答。

一個是麥公明,另一個是香女,還有一個……

竟然是百里良騮。

麥軻笑道:“你湊什麼熱鬧啊?我說老大?亂彈琴!”

百里良騮道:“我也是年輕人,有權利問問題!更重要的是,有渴望獲得知識的自由!”

麥軻笑道:“你是老大,你牛!不過,我要限制你,只准許你問一個問題。”

“三個!”

“不行!”

武之祥悄悄問吳人敵:“那個要問問題的人那個答問題的人管他叫老大,老大是什麼?”

吳人敵心道:“那個大問題你說得頭頭是道,這個你不懂?”

回答道:“老大就是又老又大的意思,也就是人都在他下面,上面沒有一個。”

武之祥恍然大悟:“就是皇上!”

吳人敵:“沒有那麼大權力。”

那邊結束了談判。

百里良騮:“兩個!”

麥軻:“成交!”

武之祥道:“你們的皇帝很民主!”

麥軻道:“既然老大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歸你了;不過,你的第二個問題,就放在最後,你作爲老大,總不能什麼事情都和年輕人搶吧?”

百里良騮笑道:“我說過了,我也是年輕人來着,即使跟年輕人搶,也是自己跟自己搶,有什麼關係?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就按你說的吧。”

麥軻道:“如此,就謝謝老大!你的第一個問題是……”

百里良騮問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到底是什麼意思?”

麥軻現在查找有關信息已經熟練無比,查找的速度已經提高了十倍。

百里良騮的問題一出口,麥軻馬上就有了答案。

麥軻一看那大篇幅的內容,決定給聽衆們一些基礎教育。

他的經驗就是,一旦打下基礎,以後的事情就容易事半功倍。

“你們給我聽清楚!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說完,麥軻滿懷期望地問了一句:“懂了吧?”

衆人一愣,齊聲說:“不懂!”

只有武之祥、武之和說:“似懂非懂!”

麥軻道:“既然你們不懂,我就再多說兩句,這段易經解釋,提供了善惡產生和功能的大背景和大環境!最基本的一條是什麼呢,就是易經基礎的陰陽大道,根據易經,陰和陽是用一大道的兩個方面,各有各的特點和功能,但是二者有不能分開,完全脫離,而且它們還會各自向對方轉化,比如代表陰的坤到了至弱的狀態,就開始向代表陽的乾轉化,而這個轉化的力量異常強大,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

“在這裡,易經的作者說了四句話“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每一句都說它的無比強大,不可或缺;比如第一句,至柔而動也剛,至柔也剛,這不符合常理,柔就軟,軟如何能剛?所以,易經的思想是違背常人的,同時也是超越常人的。

“在這個基礎上,引申出這個結論性的人生準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裡的善,不是平常意義的善,而是處事低姿態,更通俗地說,就是一慣吃虧的意思;而餘慶的意思,就是最後的勝利或者最後的存在的意思。

“如果解字,餘,就是剩餘,餘下的意思,別的都沒有了唯獨一個東西存留的意思;慶,這是一個會意字,既然是易經中使用的字,肯定要追根求源,也許是專門爲了寫已經造出來的呢。

“原來這個字在甲骨文的時候就有,從鹿、從心,表示用鹿皮略表寸心前去祝賀的意思。

“可見,這個慶字的本義爲祝賀,如果加以字義名詞化,慶就表示可慶賀的事情或日子,古代國家或君王有喜慶之事時,都會對臣民有所賞賜,故又由慶賀引申爲獎賞、賞賜,受獎賞固然是幸運和喜樂的事,所以“慶”又指福澤、福氣。

“如此可知,這個餘慶,就是最後的好事,如果在通俗一些,就是笑到最後的意思。

“因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一直吃虧忍讓到底者,就是那個笑到最後者。

“這個意思是不是很有意思?你們年輕好好琢磨去吧!

百里良騮氣憤地說:“笨就一個字!餘殃就是最終的懲罰,哪裡還有翻身的機會!所以,等到那時候才後悔,早就誤了八春了!”

第1016章 蟻王拘蜂后,毒蟻強霸第378章 趙興所長第400章 農本署長第1495章 忠僕見傷疤瞬間恍然第820章 死囚內變第662章 喜當師爺第1253章 海底金字塔第214章 梨花暗香第929章 撒旦一錘定音第279章 各種不服第1398章 人間悲劇死神滅挪庚第242章 悽風苦雨第1685章 好多牛人全來走一遭第349章 東宮西宮第1517章 野草亂飛滿花花世界第762章 一百八十萬人聚餐(爆更03)第649章 地道鏖兵第1317章 紅蛇黑蛇會清泉第1494章 求真相羅佩挪己對應第803章 無邊無際大莽原第1337章 隔屏睹親人攪動真情第1453章 英雄久不回家生內亂第17章 我纔不喝!第262章 進入深坑第681章 招人入夥第1636章 月亮公子被困雙子星第115章 一座骨山第1082章 陳玉成發威,加強版暴雨梨花槍第741章 一點意思第576章 拓跋依人第733章 紛紛攘攘第79章 向我彙報第1372章 對立雙方一戰定輸贏第163章 跟着繞圈第337章 執事僧人第1415章 抵死護挪庚挪醜拼命第25章 師父在上第1455章 衆無賴合夥欺人太甚第1422章 將帥和好並肩絕世雄第1536章 總媒婆發威千對婚盟第1028章 心相繫,萬水千山不斷第71章 手起杴落第980章 婚姻法受阻第1207章 有人笑,有人哭(修改稿)第50章 百探刺豬第1150章 遍地躺野驢,空中鶡鳥飛(爆5)第161章 老當益壯第137章 絕對不行第1094章 假借天子名第174章 坤乾有內第326章 走進叢林第631章 殺手再現第714章 大刀闊斧第1277章 進洞探幽第1600章 試看何人膽敢亂舊宮第546章 欲哭無淚第37章 誰有口福?第385章 一條紅蛇第1693章 百里良騮邂逅古俠女第794章 保羅三世的兩句話第557章 慕容跋扈第838章 地球第六天,創造之皇冠第474章 非要不可第226章 一個冷顫第287章 保羅三世第1502章 賢羅佩謹慎巧試夫君第1555章 出手不留情黑熊喪膽第355章 秘辛迭暴第1038章 一支花蕾,幾多事端第1625章 百里良騮援手麗芙薩第43章 算我一份第72章 都給我上!第1689章 打小出老趙家主失教第1338章 佳苑幣擔保直播成功第798章 百里良騮狗尾續貂第319章 洞裡乾坤第767章 嫉惡如仇極刑伺候(爆更08)第483章 一網打盡第612章 給他希望第564章 養虎爲患第1356章 分道入歧途各顯神通第454章 各逞機謀第36章 流水不腐第523章 大展宏圖第6章 匾裡乾坤第321章 百里幽玲第640章 固所願也第1150章 遍地躺野驢,空中鶡鳥飛(爆5)第1083章 強敵聚壓,暴雨梨花再升級第917 深入拉麥家,行賄進行時第507章 呆若木雞第603章 鮮于神弩第553章 拓跋胡營第566章 悲劇來源第1599章 講道理一腳踢出師侄第1541章 對壞人揮拳以理服人第1033章 斬草除根,天嬰封固第1694章 探幽二點原男女同行第1491章 羅佩見衆人花顏解語第35章 如何復康
第1016章 蟻王拘蜂后,毒蟻強霸第378章 趙興所長第400章 農本署長第1495章 忠僕見傷疤瞬間恍然第820章 死囚內變第662章 喜當師爺第1253章 海底金字塔第214章 梨花暗香第929章 撒旦一錘定音第279章 各種不服第1398章 人間悲劇死神滅挪庚第242章 悽風苦雨第1685章 好多牛人全來走一遭第349章 東宮西宮第1517章 野草亂飛滿花花世界第762章 一百八十萬人聚餐(爆更03)第649章 地道鏖兵第1317章 紅蛇黑蛇會清泉第1494章 求真相羅佩挪己對應第803章 無邊無際大莽原第1337章 隔屏睹親人攪動真情第1453章 英雄久不回家生內亂第17章 我纔不喝!第262章 進入深坑第681章 招人入夥第1636章 月亮公子被困雙子星第115章 一座骨山第1082章 陳玉成發威,加強版暴雨梨花槍第741章 一點意思第576章 拓跋依人第733章 紛紛攘攘第79章 向我彙報第1372章 對立雙方一戰定輸贏第163章 跟着繞圈第337章 執事僧人第1415章 抵死護挪庚挪醜拼命第25章 師父在上第1455章 衆無賴合夥欺人太甚第1422章 將帥和好並肩絕世雄第1536章 總媒婆發威千對婚盟第1028章 心相繫,萬水千山不斷第71章 手起杴落第980章 婚姻法受阻第1207章 有人笑,有人哭(修改稿)第50章 百探刺豬第1150章 遍地躺野驢,空中鶡鳥飛(爆5)第161章 老當益壯第137章 絕對不行第1094章 假借天子名第174章 坤乾有內第326章 走進叢林第631章 殺手再現第714章 大刀闊斧第1277章 進洞探幽第1600章 試看何人膽敢亂舊宮第546章 欲哭無淚第37章 誰有口福?第385章 一條紅蛇第1693章 百里良騮邂逅古俠女第794章 保羅三世的兩句話第557章 慕容跋扈第838章 地球第六天,創造之皇冠第474章 非要不可第226章 一個冷顫第287章 保羅三世第1502章 賢羅佩謹慎巧試夫君第1555章 出手不留情黑熊喪膽第355章 秘辛迭暴第1038章 一支花蕾,幾多事端第1625章 百里良騮援手麗芙薩第43章 算我一份第72章 都給我上!第1689章 打小出老趙家主失教第1338章 佳苑幣擔保直播成功第798章 百里良騮狗尾續貂第319章 洞裡乾坤第767章 嫉惡如仇極刑伺候(爆更08)第483章 一網打盡第612章 給他希望第564章 養虎爲患第1356章 分道入歧途各顯神通第454章 各逞機謀第36章 流水不腐第523章 大展宏圖第6章 匾裡乾坤第321章 百里幽玲第640章 固所願也第1150章 遍地躺野驢,空中鶡鳥飛(爆5)第1083章 強敵聚壓,暴雨梨花再升級第917 深入拉麥家,行賄進行時第507章 呆若木雞第603章 鮮于神弩第553章 拓跋胡營第566章 悲劇來源第1599章 講道理一腳踢出師侄第1541章 對壞人揮拳以理服人第1033章 斬草除根,天嬰封固第1694章 探幽二點原男女同行第1491章 羅佩見衆人花顏解語第35章 如何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