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

2-1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參觀紅色景點,感受紅色精神

7月2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有幸同王書記以及一些老黨員共同參觀新疆阿拉爾市的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我們懷着無限的崇敬與嚮往奔赴這個記載了老一輩們無數艱難歲月的地方。

在王書記的精彩解說下我們對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有了十分清晰的瞭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館內的實物陳列、動態模型等藝術表現再加以王書記得到的講解使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正是有了賀龍、王震、王樹生等老一代無產階級的無私,纔有了今天新疆農業和工業的基礎。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正是他們那一代軍墾人的無私奉獻。

在參觀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時以及在和這些老黨員們的深切攀談中我們看到了兵團的昨天,我們的老一輩人吃的是粗糧穿的是粗布軍裝住的是地窩子,他們爲兵團的事業做出的貢獻是我們這些00後無法想象與體會到的 。“身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裡,屯墾在天山”。短短四句話卻是老一輩們當初屯墾戍邊的真實寫照。他們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在戈壁上開墾出了綠洲,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座的城市。

作爲新一代的兵團人,雖然我們沒有先輩們艱苦卓絕的經歷,但我們仍然會盡自己的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着自己的光與熱。我們握着先輩們傳遞給我們的交接棒,全力以赴的奔跑在這屬於我們的賽場上,盡情揮灑着我們的淚與汗,創造着屬我們自己的傳奇。

我們汲取着千年不朽的胡楊精髓,繼承着先輩們的堅定意志和紅色精神披荊斬棘一路高歌繼續紮根建設在這片熱土中。不忘初心,追溯紅色,尋根逐夢 !我們一直在路上。

2-2 阿拉爾隨機採訪

(1)“平凡中的可貴”--張淑華

2021年7月2日清早,我們與胡楊社區的居民們一同前去參觀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胡楊社區的謝主任提議一起在紀念館前拍張合影,我十分欣喜,因爲我內心也很期盼能和胡楊社區的人們留影以作紀念,只是我害怕突然的請求會打亂了他們的行程節奏,但現在,有了謝主任的提議,我便可以欣然的實現期盼。謝主任從人羣中站出來爲我們排位置,我們的採訪團被排在了前面,站在最前面的需要蹲下來,我就是其中一位。於是我快步走到位置迅速蹲下不想耽誤大家的時間,但是底盤沒有扎穩,有些左右搖晃,可是馬上就要拍照了,左右搖晃的我怕影響照片質量,急得只好心裡祈求此刻地心引力能夠小些。突然一個溫暖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將我扶住了,肩膀上溫熱的感覺讓我原本忐忑的心沉靜了下來。拍照的人說着:“好了嗎,要開始了哦。”咔嚓,照片就定格在我們所有人的笑顏上。

合影結束,我立馬站起身來回頭去尋找那位幫助了我的好心人,但我身後的人早已走向紀念館,她是一位奶奶,留着花白的頭髮,穿着潔白的襯衣。因爲我們的採訪團需要成隊進入紀念館爲了不擾亂紀念館的秩序,所以我沒能前去向奶奶道謝,我看着她的身影,向她說了聲謝謝。

館內我們跟隨衆人一起參觀,很快參觀結束到了我們隨機採訪的階段,我立馬想到了那位奶奶,於是我立馬加速腳步去尋找那位奶奶,不一會我就找到了。我走上前去,詢問奶奶是否可以接受我們的紅色採訪,奶奶依然是溫柔的,她答應了。

張淑華,今年是她入黨的第26年。奶奶一直是一位勤勤懇懇的當地居民,她工作一直認真踏實,她告訴我在她的生活中她經常看到許許多多的黨員幹活十分積極前赴後繼,他被他們的精神感染。後來她的工作態度以及待人的和善受到老闆的賞識,老闆問她:“你想要入黨嗎?”奶奶想了想後來對他說:“好啊。”

我想那時的她或許在回想着出現在她生活中的黨員們熱血奮鬥爲大家做好事的片段吧,或許她在想這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組織,無論怎樣,她看到的都是這是一個爲了大家爲了祖國無私奉獻的好組織,所以她答應了。奶奶也想爲大家做貢獻,也想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採訪過程中,奶奶總是說她不會說話。其實,採訪的實質就是反映真實的情況,奶奶的真情流露便是我們最想要的,奶奶的話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慷慨激昂的敘述,還是一句話“平平淡淡纔是真”。採訪結束,我十分的慶幸能夠採訪到這位奶奶,因爲它代表了一類人,一類在黨員中並沒有爲國家進行過血的犧牲,並沒有在抗戰初期做出過令人聲淚俱下地偉大奉獻,他們就是一類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負責做好每一件事,願意在人們困難時刻伸出援助之手的那羣人。他們像是花園裡的蜜蜂,一直勤勤懇懇,一直默默無聞。國家不能沒有他們,他們在平凡中偉大。

其實,當代社會下有許許多多的黨員,有的是在年輕時就爲祖國做過偉大的貢獻,有的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成爲一個黨員,但無論什麼的樣的契機、無論誰做過什麼樣的貢獻,大家都是一條心,都是爲了祖國能夠繁榮昌盛,人民能夠安居樂業。“一切真正的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遜的。”別林斯基的名言正是我們青少年要學習的。

注:被採訪人:張淑華,現居住於阿拉爾市胡楊社區。採訪人:“追溯紅色,尋根逐夢”採訪隊。

(2)“紅色傳播者”---王玉寶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這個特殊時期,爲了慶祝祖國建黨百年,我隊組織進行了三下鄉紅色採訪活動。7月3日,塔里木大學“追溯紅色,尋根逐夢”採訪隊與胡楊社區黨總支部全體黨員共同參觀了新疆阿拉爾市的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同學們都懷着無限的崇敬與嚮往奔赴這個記載了老一輩們無數艱難歲月的地方。

胡楊社區黨總支部下屬富苑小區離退休幹部職工黨支部書記王玉寶同志帶領大家參觀了館內各個區域,並詳細的講解每一件物品的歷史,介紹了許多英雄人物,訴說了它們的故事。採訪隊隊員們都無比認真的聽着並感受着。

在王書記的精彩解說下他們對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有了十分清晰的瞭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館內的實物陳列、動態模型等藝術表現再加以王書記得到的講解令人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正是有了賀龍、王震、王樹生等老一代無產階級的無私,纔有了今天新疆農業和工業的基礎。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正是他們那一代軍墾人的無私奉獻。

王書記說:“以前的兵團,雖然地方遠,但人們的心卻很近。”一代代的兵團人們,紮根邊疆,互幫互助,把人民的力量發揮到最大,堅定不移的搞建設,堅持不懈的求發展,這纔有了現在邊疆繁盛的景象,就是他們用雙手把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變得充滿生機。

在參觀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時以及在和這些老黨員們的深切攀談中塔里木大學的同學們以及在場所有黨員都看到了兵團的昨天,看到了老一輩人吃的是粗糧,穿的是粗布軍裝,住的是地窩子,這些平民英雄爲兵團的事業做出的貢獻是人們無法想象與體會到的。

“身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裡,屯墾在天山”。短短四句話卻是老一輩們當初屯墾戍邊的真實寫照。他們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在戈壁上開墾出了綠洲,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座的城市。

參觀結束後,採訪隊各隊員對在場的老黨員們進行了簡單的採訪,他們描述了他們記憶中的兵團和他們與共產黨之間的故事,並對着鏡頭向當代大學生們表達了他們的期許。王書記更是懷着希望對着我們說到:“中國共產黨不僅有一百歲,以後還會有兩百歲三百歲等,中國和共產黨的未來是屬於你們新一代的,你們就是祖國的希望!”

結束採訪後,採訪隊隊員們向在場的遊客們分發了有關紅色精神及兵團歷史的調查問卷,遊客們都很樂意參與並認真的填寫了問卷。

作爲新一代的兵團人,雖然沒有先輩們艱苦卓絕的經歷,但也仍然會盡自己的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發揮自己的光與熱。握着先輩們傳遞給我們的交接棒,全力以赴的奔跑在這屬於我們的賽場上,盡情揮灑着我們的淚與汗,締造着屬於我們自己的傳奇。

我們汲取着千年不朽的胡楊精髓,繼承着先輩們的堅定意志和紅色精神披荊斬棘一路高歌繼續紮根建設在這片熱土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溯紅色,尋根逐夢,我們一直在路上!

2-3 阿拉爾專訪人物

(1)“巾幗英雄 ”--曹書蘭

2021年7月4日中午,是與曹書蘭奶奶約定好去她家中進行採訪的那一天。第一次遇見曹書蘭奶奶是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中,當時我們的採訪團身穿一襲紅衣在館內跟隨着胡楊社區的居民一同參觀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在人羣中我們總是被一個身影所吸引。

那是一位總是滿面笑容的奶奶,她穿着一件潔白的乾淨襯衣,衣服上佩戴着鮮豔的黨徽,雖然上了年紀但依然身板硬朗,在參觀過程中,奶奶也時不時用她那清脆的聲音向周圍的人們描述館內那些陳列的農具曾經也是它曾用過的工具。在我們眼中,鶴髮童顏的她一定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共產黨員。於是我們走上前去,禮貌詢問是否可以到老人家中進行紅色精神采訪,她和善的對我們說:“可以啊,沒關係的。”於是,這段美好的紅色精神采訪回憶就被拉開了帷幕。

我們與奶奶約定在了下午四點。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的活動結束後,我們從館內離開。那時,外面的太陽已經悄悄的跑到了我們的頭頂上,炙熱的陽光從天而降像是傾盆大雨將我們的每寸肌膚、每根髮絲、每張稿紙都用陽光“淋”了個徹底。不過,實踐團成員楚金萍、水麗敏、吳量、張浩奇選擇在這個像是被“烤”着的中午不回學校休息了。因爲他們想在採訪奶奶前爲奶奶準備一些慰問禮物。

三點,採訪團已經在富苑小區門口集合完畢,採訪團一共六位成員,大包小包的東西在手上拎着。有的中午沒休息好蹲在地上打一會噸,有的百無聊賴靠着旁邊的自行車玩着手機,有的因爲手中的東西太重而堅持不下找了張紙墊在地下坐了起來。頭頂的太陽也開始睡起了午覺,陽光顯然沒有中午的炙熱了,懶懶散散的鋪落在地上,周圍的知了在附近的樹上叫個不停,這一切都是那麼的平淡與平常。然而就在這個不值一提的時間檔口,卻發生了一段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我本是在那發呆,突然看見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小區門口出來,然後一個轉彎走向大門的左側。“奶奶!”身邊的成員逐個擡起頭朝那個方向看去,然後一個個都站起了身迅速整理了一下之後朝哪個方向跑去。我一邊向那跑去一邊心中想着:奶奶是去幹嘛呢?於是我往她走的方向往前看了一下,“水果店!奶奶可能想去給我們買禮物!”實踐團成員水麗敏楚金萍早早跑到奶奶身邊,跟奶奶問好後便詢問奶奶是去哪裡,奶奶果然對我們說:“我去水果店爲你們買一點水果,你們來我家裡做客我特別的開心。”聽到這句話,我們的心裡都感受到了一陣溫暖。成員水麗敏趕忙向奶奶解釋我們已經買好水果與牛奶,不用奶奶破費。但奶奶卻執意要爲我們買些禮物,我們一行人在奶奶的身邊手足無措熱熱鬧鬧的說着:“哎呀,不用,奶奶真的不用。”奶奶卻在認認真真的挑選水果還詢問我們的意見,只見奶奶拿起蟠桃放進袋子裡,一個、兩個、三個、四個······袋子裡的蟠桃越來越多,實踐團成員水麗敏趕緊將手放在袋子上對奶奶說不用不用,兩個人你勸你的我放我的場面好不熱鬧!

最後我們主動接過奶奶手中的蟠桃,與奶奶一同前往家中。一切就緒之後,我們便開始正式採訪奶奶。奶奶名叫曹書蘭,1955年她15歲,那年她入了團,19歲,她入了黨。今年是她入黨的第62年。

採訪過程中奶奶將她一生許多深刻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奶奶有她的可惜,過去,國家處於一窮二白時期,人們的許多老舊觀念還仍然根深蒂固,“重男輕女”毒害了許多人,奶奶也是其中的一位。奶奶上到小學二年級時,便被輟學,因爲當地的人們都認爲女孩終將會被送到別人家去,那她終將是別人家的人。不過奶奶沒有就此屈服仍然相信自己,積極爲人民做貢獻,很快奶奶開始工作,那年她才13歲。當時奶奶所在的村裡有一千多人,所有女性工作者有五個人,而像奶奶那個年紀的只有3人,很大部分的女生一出生就被扔掉了。曹奶奶向我們說她的生命是奶奶留下來的,當初奶奶不聽別人的勸阻,執意要留下她,還對別人說:“這是一條生命!就是當狗也要養下她!”聽到這裡,我不經感嘆,這是多麼偉大的一位女性啊。在當時的舊社會,這樣的思想無疑是超前並且受多數人質疑的,但真理往往是在質疑後顯得無比可貴。

長大後的曹書蘭奶奶形成了堅韌並且淳樸善良的品格,她積極投身於國家建設。1962年,她來到新疆,來到這裡的人們基本上都是團員和黨員,他們的心中有一個很大的夢想,所以他們工作是十分的賣力且負責,他們經常認真工作忘記了吃飯,有的甚至高燒40度卻絲毫沒有發現直到暈倒在田地裡,在爲他掛完吊水之後他還是回到田裡繼續默默工作。當時這裡的情況就是這般,人人沒有私心,人人不願偷懶,人人都是真心實意爲了祖國的未來。“幹活十天休息半天,兩頓飯都是在地裡吃,兩頭都見不到太陽”這是她的原話。奶奶還告訴我們,她們吃飯用的筷子是紅柳根,一天會工作13個小時。

新疆的鹽鹼水在當時也是一個大問題,當時單位裡的水有許多的鹼,12個人去挑水供一個連的人,因爲水質,奶奶告訴我們當時在用水洗頭時,洗着洗着頭髮就硬了梳不動了,衣服穿着就硬邦邦的,拍一拍還會掉下鹼塊,之後他們就和回民一樣喝冰塊融化後的水。有時候大家正在田裡幹活,地裡的玉米已經長的有30多公分,結果沙塵暴突然來襲,一陣風沙過吹過,水渠、玉米全不見了全都被埋住了。老連長會讓他們三人站起抱團,因爲蹲下去沙子就把你全部圍住了。

單位每個月會向人們發放2兩油和一些大肉,糧食並不多很多人都十分節省的去用。但曹書蘭奶奶總是會將自己的二兩油分給許多回族人民。“他們的孩子多,回族人也不吃大肉,這裡養羊的又很少,他們也很辛苦。”奶奶對我們說,在奶奶的工作期間她幫助了許許多多的回族人民。在這裡,奶奶也邂逅了愛情,1956年奶奶結婚了,奶奶開心的和我們說在她懷孕期間一個月吃了7個雞蛋都是回族人民送給她的。奶奶一直把愛放在心中將民族團結砥礪踐行,我深深的佩服她。

其實,當時回族人民的生活是十分苦的。回族爲牧民,他們居無定所,夜晚走到那裡便在那裡夜宿。他們也沒有被子,只有兩個毛氈,一個鋪在地上一個蓋在身上,懷孕的時候也只能在樹下分娩。曹書蘭奶奶看見不忍憐惜,就將自己的家分給回族人民,他們住一半,奶奶住一半。多年後,回族那一家人見到奶奶後熱情的與奶奶打招呼,她感激的向奶奶道謝還對奶奶說自己家的孩子也當上了兵。這段緣分是多麼的讓人感動,我感受到這正是老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將名族團結的力量發揚,也看到每一個名族都渴望成爲一個爲國家做貢獻的人民。在這種精神面前,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對老黨員的崇敬,對一段歷史的緬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神聖使命的召喚。

此次採訪活動受益頗深,作爲一名當代大學生,我深知慶賀黨的一百週年紀念日,不僅僅是祝福,更重要的是要在新時期把他的精神發揚光大。如今,我更加體會到了自己肩上的那份責任。只要我們充滿執着的信念,就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困難;只要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腳步,不論前方多遠我們都不能退縮,相信總有一天,中國必將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實現偉大復興!

注:被採訪人:曹書蘭,現居住於阿拉爾市富苑小區。採訪人:“追溯紅色,尋根逐夢”採訪隊

(2)“邊疆戰士”---唐祖明

每當我讀到紅色故事,感到敬佩的同時又常常帶了點距離,就如同在看水中的映月,美麗卻又無法觸及。感覺那種艱苦的歲月離我太過遙遠,我已無法感同身受。只能淺顯的感覺到先輩們是很偉大的,而他們偉大背後所隱匿的巨大精神世界我卻無法窺探到其中一角。而直到和唐爺爺的相遇我纔有幸窺得其中一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第一百週年,作爲中國人一股自豪之情從我的內心迸發而出,感覺到豪情壯志的同時又躍躍欲試想着大顯身手。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裡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於是我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三下鄉”活動,榮幸的進入了命名爲“追溯紅色,尋根逐夢”的隊伍,同隊友們開啓一場令人難忘的尋夢之旅。

7月3日,我早早起牀,看看被陽光擠滿的樓道,一股雀躍之情涌上心頭,今天一定是個好日子我愉快的想着。簡單收拾一番後,我便開始踏上了我們尋夢之旅的第一程—新疆阿拉爾市的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這個記載了先輩們無數艱難歲月的地方。

到達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時,望着眼前瑰麗雄偉的建築,一股莊嚴肅穆之感迎面撲來。我不禁挺直腰背,眼神逐漸肅穆起來。此時任何一點嬉戲之情都是對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的褻瀆都是對先輩們的不敬。

我懷着無限的崇敬之情在王書記的帶領下同一批老黨員有序地進入館內,管內格局佈列十分嚴謹,建築模型栩栩如生。整個館內的實物陳列、動態模型等藝術表現生動形象的向我們展示了新疆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進程。而我也第一次清楚地感知到“艱苦歲月”這四個字背後所蘊含的艱苦。

當我跟隨王書記的腳步參觀館內時,我突然注意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爺爺,他身材不高,雙手背在身後,頭上戴着一頂黑色的帽子,微微佝僂着後背,獨自站在人羣的身後,一個人安靜的看着館內的各種模型,眼神似懷念似悲憫,最後又歸於平靜。這位爺爺給我一種滿經滄桑後的平靜。我忍不住走上前與他交談,試圖瞭解他背後的滄桑。

爺爺脾氣很好,沒有對我這個不知名的冒昧上前打擾的晚輩表現出任何反感,反而和顏悅色的和我交談起來,爲此我受寵若驚。鼓足勇氣的問出了一些我想問的,但可能有些幼稚的問題,不過爺爺並沒有因爲我的疑問太過淺顯而敷衍我,反而真爲我答疑解惑。在通過和爺爺的交談中,我瞭解到爺爺名叫唐祖明,曾就職於13團,是一名職工。且1982年入黨,是一位真正的老黨員。在瞭解到唐爺爺的事蹟時,最令我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的是每一件事他都清楚地記得準確的時間和日期。例如,1978年12月30號,由於對越南進行自衛還擊,唐爺爺被委派任務,開車前往前線送軍需物資,並向連長保證堅決完成任務。我竟忍不住的思考,該是一種怎樣的信仰,在支撐着唐爺爺,使他能夠在過去幾十年後的今天,對這些日期仍然可以不加思索的直接脫口而出。

在唐爺爺身上,我看到那種獨屬於共產黨員的風骨,那種始終把黨的任務放在第一位,始終奉獻自己的精神。這種風骨與精神,是我單憑看書所不能真正感悟出來的。在和唐爺爺的交談中,我還發現我和唐爺爺有一個共同的愛好,便是打羽毛球。於是在交談的最後,我和唐爺爺一拍即合的約好晚上一起去體育館打羽毛球。

可能是心裡有了盼頭,夜晚很快便如約而至,我興奮地揹着我的羽毛球拍,踩着黃昏去赴約了。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和唐爺爺也沒打幾個回合,我便敗下陣來,氣喘吁吁反看唐爺爺,他似乎纔剛熱完身。瞬間我就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想當初我還自信滿滿的想着要不要讓着唐爺爺一點,畢竟他是“老人家”。可現在我覺得他應該讓我一下。畢竟我是“小孩子家家”。唐爺打球着實厲害,拿着球拍的唐爺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陳暮之氣一掃而空,渾身上下散發着青春的氣息,令人熱血沸騰。他逐漸腐朽的軀殼下是一顆永葆活力的心。

夜色如水,我和唐爺爺揮手告別,看着他並不高大的背影,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會忘記唐爺爺對我的教導,努力去做一個正直,不計回報且勇敢付出的人,努力散發着自己的光與熱,亦不會忘記他站在如茵的場地上,望着異常絢爛的晚霞告訴我:人這一輩子都要做一個內心乾淨的人,只有心乾淨了,路纔不會走錯。

我很慶幸我在這個容易迷茫的年紀裡遇到了這樣一個可以給我指路的人,他身上那獨屬於中國共產黨黨員的風骨和精神告訴我,我今後該如何抉擇。他讓我真切的體會到是真的有那麼一羣人,一直都是把中國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並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向唐爺爺致敬!向先輩們致敬!向中國共產黨致敬!中國人民萬歲!

注:被採訪人:唐祖明,現居住於阿拉爾市金色家園小區。採訪人:“追溯紅色,尋根逐夢”採訪隊。

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
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三章 英魂寄所---阿克蘇第四章 紅色中的庫車第五章 紅色調查問卷調研報告第二章 重憶阿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