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按照你們的說法,那我姐姐說的山民,也許並不是單單說是山上那些先民,也許就是跟黑女有關的黑山居民了?”小可插嘴道。
“極有可能,爲什麼這麼說呢,黑山居民,肯定早於白雲山的先民,也許白雲山的先民就是從黑山遷徙過去的,畢竟後來黑山不是被發現地宮了嘛!”艾婷道。
“一切都是猜測,未經證實,都是瞎猜!”陳馬騮道。
“沒錯。想要搞清楚這些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我們看來需要先去一趟海珠寺了。”一直沉默不語的江河說道。
海珠寺坐落在海珠島之上,乾隆年間,沈復來遊,他在《浮生六記》中寫道:“海珠寺(即慈度寺)規模極大,……寺在水中,圍牆若城,四周,離水五尺許,有洞,設大炮以防海寇。”該炮臺設於順治年間,鴉片戰爭時,亦曾發揮過一些作用。
明代李貞創作的一首詩《海珠寺》:
疏鍾度水江雲曉,幾度溪橋飛白鳥。玻璃千頃浸重城,一點孤峰望中小。
竹梧繞寺青蒼蒼,老僧長嘯開鬆房。蓮花燈下傳清梵,十里江流聞妙香。
蜃樓幻出橫煙渚,長日依微飛綠雨。寶地西風下雁王,香臺噀霧來龍女。
五月江頭藕放花,夾溪扶荔蒸紅霞。越女相攜採蓮去,木蘭雙槳載琵琶。
金塘日晚芙蓉醉,簫鼓聲沈島煙翠。此時海上一珠懸,流光照見羣山睡。
公子王孫越布衫,臨風齊唱望江南。摩尼五色原無價,誰賞驪龍頷下探。
海珠島有許多美麗的神話。相傳有一個外國商人,盜竊了他國家的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逃來廣州,準備拿到市場上去拍賣。由於這顆珍珠是無價國寶,所以其國人民知道後,便立即攜鉅款來廣州,堅決把珠贖了下來。然而,當他們帶着這顆珍珠坐船回國,路過海珠島的旁邊時,珠突飛起,墜入江中,鑽進岩石不見了。從此這塊礁石經常熠熠生光,人們便稱它爲海珠石。
故事講的人累了,聽的人也累了,大家逐漸進入夢鄉,三強和陳馬騮鼾聲大作,只有小可,還在沉思。
目前姐姐的線索,在毫無頭緒中,就這麼斷了,按照姐姐信中提到的線索,也就是倖存的山民。但是這個山民,到底是黑山的,還是白雲山的,無從知曉。
當下,也許最要緊的,就是返回廣州之後,讓大家好好休息休息,這個旅程實在是太累了,雖然說並沒有找到姐姐,但是也收穫滿滿,至少知道,姐姐心裡還有自己,還念着自己。
至於說姐姐,爲什麼雙腿無法走路,爲什麼東躲西藏,爲什麼不能親自與自己道別,這一切的一切,似乎也只能等到見到了姐姐,親自去問了。
海珠島那麼大,而且歷史變遷這麼大,當初的黑山早已不存在了,要找一個不存在的地方,談何容易?
但是沒有辦法,目前唯一的線索,也許就是三強故事裡,講到的這個黑山了。
海珠島,必須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