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開中納銀

弘治三年庚戌科會試,一共有十四房,同考官十四人,其中翰林官八人,科部(六科、六部)各三人,其中《易經》三房,《尚書》三房,《詩經》四房,《春秋》二房,《禮記》二房。

每個同考官下面有數名閱卷官,多爲教職人員,舉子的文章先由閱卷官篩選,然後交由同考官審閱,同鄉試一樣去取在同考,而高下參訂在主考,此次時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講學士的李東陽就擔任了同考官,他幼時治《尚書》便頗有心得,明景帝在他七八歲時便兩度召他入宮講讀《尚書》大意。

李傑的試卷正好被分到李東陽的經房,自會試第一場結束後,李東陽連同下屬閱卷官便開始了緊張的閱卷工作,每房約莫三百份考生答卷需要閱讀,會試舉子的三場考試文字加起來大概在5000字左右,三百人便是150萬字。

從第一場結束閱卷到填榜,閱卷時間不過半月,同考官每日的閱讀量在6-8萬字左右,能到同考官手上的試卷都是篩選後的試卷,所以需要一絲不苟逐字逐句的去讀卷,此時的李東陽眼裡已經遍佈血絲,好在剩下的答卷不多了。

強打起精神拿起了下一份答卷,這一份正式李傑的考卷,只見閱卷官的批語寫到。

“局勢通博,一字一句,窮極工巧。”

李東陽看到閱卷官如此評語不由的精神一振,細心的品讀起首場七篇,越看越激動,不由得擊節稱讚,朗聲大笑,同房的閱卷官面面相覷,不明所以,只有張臻笑而不語,他知道必是他推舉的那份試卷被同考官看到了。

李東陽解釋道:“難得看到如此錦繡文章,一時有點失態,三房的經魁非此卷莫屬了。”

衆閱卷官也來了興致,紛紛討要一觀,讀完之後盡皆稱讚。

“題本如此,文卻如彼,離而不出乎宗,所謂意與題相生,不與題相迫,今日見此文方知離字之妙!”

“於題之輕重詳略,字字體貼入細,融貫經史,而以文之疾徐伸縮應之,極變化,極自然!”

李東陽對於衆人的稱讚也極爲滿意,都說到他心裡去了,言罷在試卷上寫到。

“高薦”

“三房經魁”

“筆授天花,胸羅萬卷,一氣寫去,窮工極妍。”

李東陽繼續看向李傑後面兩場的答卷,第二場的答卷水平足夠高但是不像首場七題那般驚豔,看到鹽政、治黃和互市的策問題時,李東陽神色震驚,沒想到會試之中的舉子居然有如此見解。

“國士無雙!”

李東陽越發好奇能寫出如此文章的舉子到底是誰,在政務上眼光如此毒辣,寫出的解決方案條理清晰,切實可行,無一不是關鍵,好在距離填榜也沒有幾日了,到時候就知曉答案了。

等到二十份薦卷全部選好後,又選好十份備卷,三房的所有考生答卷批閱就全部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議定排名後搜檢落卷了,當三十份考卷被送走後,考房裡所有人均鬆了一口氣,接連的高強度閱卷,所有人都快精疲力盡了。

副主考汪諧,浙江仁和縣人,天順四年的進士,其父汪澄官拜監察御史,正統年間巡撫福建,因爲鄧茂七叛亂引發的嚴重後果被賜死,弟弟汪箎,成化八年進士。一門三進士,名聲顯赫。

如今時任詹士府少詹事(正四品),充任任經筵講官,也是才高學博的大宗師,在看到李傑的試卷時,對於考官的評語微微吃驚,讀完之後沉吟半晌,提筆寫道。

“滄海橫流,古氣鬱勃,真凌古鑠今之文也!”

汪諧寫罷繼續看第二場、第三場的文章,看完策問題之後他暗下決心,一定向主考徐尚書力薦此卷爲會元,會試的排名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殿試的話基本上也是這個排名。

汪諧頗爲愛才,這位考生實有狀元之才,實在不忍滄海遺珠,看完桌子上剩下的答卷,汪諧將李傑的試卷親自送往主考官那裡,他要當面舉薦。

徐溥看到汪諧面露喜色匆匆而來,不由說道:“伯諧,有何喜事能讓你親自前來?”

汪諧見完禮將李傑答卷呈上,說道:“徐閣老,請看此卷關於鹽政、治黃、互市的策問,字字珠璣,鍼砭時弊,所言皆爲上上之策,實乃經天緯地之才!”

徐溥聞言神色詫異,他對汪諧頗爲了解,也愛惜其才,正打算近日向聖上舉薦汪諧升任禮部右侍郎,見他對這份答卷如此誇讚不由得好奇,到底這位考生的文章有何魅力,居然讓這位士林宗師推崇至此。

徐溥如今已經六十多歲了,此次聖上讓他任會試主考越發讓他覺得精力不濟,所以這次會試大部分的答卷都是交由汪諧評定,他只要決定前十名的答卷即可。

徐溥沒有如同慣例先看首場七題,而是按照汪諧建議看向策問,歷經四朝,爲官接近四十載,見過了太多棟樑之才,然而在看了李傑的策問後,也不由得暗自喝彩。

其中鹽政中關於如何提高產量的策問,不由讓人拍案叫絕,只此一卷便價值千金。

何況後面關於治黃的言論更是讓人恍然大悟,他的家鄉也時常遇災,天下苦於黃災久矣,治黃是自北宋後,歷朝歷代都邁不過去的坎,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幾年一過又要重來,之前孝宗委任部侍郎白昂前去治理水患時,他便上書建言治黃非一日之功,然漕運之危讓孝宗以及滿朝大臣對於他的建言視而不見。

待看到關於互市的策問時,徐溥再也按捺不住,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激動地說道:“真乃國士!哪怕他經義題寫的狗屁不通我也必取!”

汪諧微微一笑,說道:“徐閣老,你且稍看,這位考生的經義題,猶如韓昌黎復生,其文至大至博,吾自嘆弗如!”

“哦?我倒要看看值不值得你如此誇讚!”

徐溥看完經義題七題,沉默半晌,說道:“真如伯諧你所說的猶如昌黎復生,此生真乃絕世奇才!”

第七十七章 會試結束(求推薦收藏)第四十七章 聞音識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間第一流第四十二章 同行(五更求訂閱!)第十章 你的事,發了第五十九章 失望的馬靈兒第十三章 發配第四十八章 再見老林第四十九章 安排上架感言!第七十九章 心態逐漸崩壞第七十九章 輿論浪潮第一百一十七章 初一和十五第三十三章 高九段第三十九章 滋味難言第十八章 驚嚇!第七十四章 各方動向第八十七章 決斷第107章 爬榜中第二十四章 玉石街第二十二章 空歡喜一場第三十六章 名局的誕生第八十五章 猶豫第三十七章 三卦第八十二章 慶功宴第五十一章 分道揚鑣第三十二章 兩隻小蘿莉第八十一章 拜訪徐溥第74章 棘手第四十六章 玩脫了第一章 新任務第七十八章 閱卷第七十一章 初見二女(第三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請‘龍王’出手第一十四章 天意自古高難測第五十八章 未來打算第六十三章 隨身聽第三十七章 專輯錄制第三十五章 臨近第四十五章 知青紛紛把家還第六十八章 斧王第五十二章 熱議第三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九章 提醒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五章 震動第四十四章 我,我不逃第二十九章 初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漸入佳境第二十七章 買石記第二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回報第五十四章 兄妹相認第二十六章 知青聚會第二十九章 徐福和烏鴉第八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四十五章 震動第八十八章 再相見第九十二章 隱憂第十六章 緊張的吳愛可第六章 約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拔劍起蒿萊下第四十三章 如願以償第84章 厲飛雨傳奇第七十七章 回去查下字典第45章 五行第七十六章 我會出手第三十章 春燕第十九章 夜談第五十五章 鄰村的羨慕第四十三章 小弟在行動第五十二章 家人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發酵第五章 把刀放下第五十四章 疑惑第109章 關於未來第七十四章 統一第二十三章 將行第八十九章 我說的第七十三章 發現第七章 get熊青春第一十五章 姐弟第四十四章 再次登門第一十九章 將離第二十二章 點長第三十章 改變主意第四十二章 出來了,又進去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策論第四十一章 懷疑第四十七章 聞音識人第六章 宴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私刑第十九章 冷小兵的分析第五十四章 懷孕第五十八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章 馮拯致仕第二十三章 尷尬第三十九章 形勢不妙第五十六章 古三通的‘大秘密’第8章 膽怯與降臨第六章 摒牢
第七十七章 會試結束(求推薦收藏)第四十七章 聞音識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世間第一流第四十二章 同行(五更求訂閱!)第十章 你的事,發了第五十九章 失望的馬靈兒第十三章 發配第四十八章 再見老林第四十九章 安排上架感言!第七十九章 心態逐漸崩壞第七十九章 輿論浪潮第一百一十七章 初一和十五第三十三章 高九段第三十九章 滋味難言第十八章 驚嚇!第七十四章 各方動向第八十七章 決斷第107章 爬榜中第二十四章 玉石街第二十二章 空歡喜一場第三十六章 名局的誕生第八十五章 猶豫第三十七章 三卦第八十二章 慶功宴第五十一章 分道揚鑣第三十二章 兩隻小蘿莉第八十一章 拜訪徐溥第74章 棘手第四十六章 玩脫了第一章 新任務第七十八章 閱卷第七十一章 初見二女(第三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 請‘龍王’出手第一十四章 天意自古高難測第五十八章 未來打算第六十三章 隨身聽第三十七章 專輯錄制第三十五章 臨近第四十五章 知青紛紛把家還第六十八章 斧王第五十二章 熱議第三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九章 提醒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五章 震動第四十四章 我,我不逃第二十九章 初見第三百二十三章 漸入佳境第二十七章 買石記第二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回報第五十四章 兄妹相認第二十六章 知青聚會第二十九章 徐福和烏鴉第八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四十五章 震動第八十八章 再相見第九十二章 隱憂第十六章 緊張的吳愛可第六章 約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拔劍起蒿萊下第四十三章 如願以償第84章 厲飛雨傳奇第七十七章 回去查下字典第45章 五行第七十六章 我會出手第三十章 春燕第十九章 夜談第五十五章 鄰村的羨慕第四十三章 小弟在行動第五十二章 家人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發酵第五章 把刀放下第五十四章 疑惑第109章 關於未來第七十四章 統一第二十三章 將行第八十九章 我說的第七十三章 發現第七章 get熊青春第一十五章 姐弟第四十四章 再次登門第一十九章 將離第二十二章 點長第三十章 改變主意第四十二章 出來了,又進去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策論第四十一章 懷疑第四十七章 聞音識人第六章 宴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私刑第十九章 冷小兵的分析第五十四章 懷孕第五十八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章 馮拯致仕第二十三章 尷尬第三十九章 形勢不妙第五十六章 古三通的‘大秘密’第8章 膽怯與降臨第六章 摒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