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駭人聽聞

由不得劉老爺子不流冷汗,實在是劉東說的這些東西太過駭人。國內不是沒有分析過蘇聯的情況,相反,對於蘇聯的情況,國內研究得非常多。

沒辦法,東北那邊陳兵百萬,指不定什麼時候蘇聯腦子犯抽,就要來搞點什麼摩擦。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所以,對於蘇聯,華夏是相當警惕的。

既然警惕,就不可能不研究。劉東說的這些東西,華夏高層都有一個淺顯的認知。但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報告過,蘇聯目前面臨的危險會如此之大。雖然那些資料可能比劉東說的東西更加深入,但國內的人對於蘇聯人能不能挺過這樣的難關,表現出很樂觀的態度。

可劉東這麼一說,那意思可是相當的明顯。比起國內那些樂觀的態度,劉東可是全都在潑冷水。如果按照劉東這樣的說法,那蘇聯可就太危險了,這簡直就是在危言聳聽!

“小東,這些話可不能亂說啊!蘇聯就算再怎麼困難,他們的工業實力不是作假的吧?而且蘇聯的軍隊也沒有亂,還在蘇共的領導下,只要軍隊不亂,就算有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當年他們可是隻有半塊麪包,就頂住了德國的攻勢啊!戈爾巴喬夫也不是一般人,他本就是從農業部部長上去的,又怎麼會不明白農業的重要性?他這兩年對農業的支撐力度,可是很大的啊!”老爺子強作鎮定的說到。

“是啊,戈爾巴喬夫的確是從農業部部長上去的,而且他也確實重視農業。但是,老爺子,不知道國內的人有沒有注意到,他的政治傾向性?”劉東也很嚴肅的問道。

“你的意思是說,他的政治思想有問題?不可能吧!”老爺子覺得劉東這話實在是太過荒謬。

做爲一個能走到蘇聯最高領導人地位的政治家,卻被一個外國的黃口小兒說他的政治思想有問題。這樣的話還好僅僅是在劉家小院裡面說出來的,能聽到這個論斷的也就僅僅只有兩個人。要是這樣的話傳出去,不知道會掀起多大的喧囂。

看到老爺子那表情,劉東依舊沉穩的說到:“我們華夏和他們蘇聯,雖然都在改革,但我們之間走的路線卻不一樣。我們走的是先經濟後政治的路線,而他們蘇聯卻走的是先政治後經濟的路線。兩條路,現在爲止,還看不到哪一條路是最爲正確的。但是,從我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就算蘇聯走的路線是正確的,他們也一樣走不到終點!”

劉東這話的爆炸性,比起之前那些系統的分析還要駭人聽聞,老爺子也保持不住他的鎮定了,有些慌亂的說到:“這是爲什麼?說說你的理由!”

這世界上,能讓老爺子都慌亂的事情,並不多。但是真正能讓他慌亂的事情,件件都是天大的事情。就好似劉東現在說的這個話題,要劉東說得對,那就是全世界的政治力量洗牌的時候。這樣的事情,老爺子又怎麼能保持鎮定?

雖然他並不管這一塊的事情,但這樣的大事,就算他不管,也會身不由己的捲進去。與其到時候準備工作不夠充分,一敗塗地,倒不如現在就弄個明白,提前做好準備。

老爺子不是沒想過劉東在胡說八道,但劉東這幾年的所作所爲,卻並不是一個胡說八道的人能夠做得出來了。無論是八三年那會兒給劉家的未來定下發展的基調,還是這幾年劉東在國外闖蕩所收穫的成果。

一件件一樁樁的事實擺在老爺子的面前,劉東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是不會胡亂開口的。雖然老爺子也不知道劉東爲什麼會對這樣的大勢有着那麼精確的判斷,但卻不妨礙老爺子相信劉東的話,這份信任,就算是老大劉長征都得不到。因爲劉東這些年來所做的事情,還有提醒過的東西,沒有一樣是沒有應驗的。

正是因爲劉東這妖孽的天賦,老爺子就算聽到這猶如天方夜譚的消息,第一個反應並不是駁斥劉東胡說八道,而是想要聽一聽劉東具體的意見。有了劉東具體的意見,依靠老爺子的政治智慧,自然是能夠分清楚這其中的真假。

能得到老爺子的信任,對於劉東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要是老爺子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聽劉東的長篇大論,那就算劉東有無數個點子,說不出去也是白搭,就算說出去了,老爺子沒有放在心上,也是白費。還好,目前爲止,老爺子雖然對於劉東的話很是懷疑,但依舊給了他一個機會。

而這個機會,劉東必須要抓緊。不能讓老爺子失去興趣,那樣對於劉家,對於劉東,都是有很大的損失。

“首先,我們先不管改革的路線到底是先政治後經濟,還是先經濟後政治。單單就說剛纔我說的那一點,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思想有問題。這並不是我在信口開河,而是有事實證明的東西。戈爾巴喬夫雖然是蘇共的領導人,但實際上,戈爾巴喬夫對於蘇共並不信任!”劉東開口又放了一個大炸彈。

如果不是歷史證明了這一觀點,打死劉東都不會相信,一個蘇共的最高領導人,他最不信任的卻是自己的黨。準確的說,是並不信任蘇共的那些黨員。

蘇聯爲什麼要改革,在後世那資料氾濫的年代,對於這些資料的研究並不少。雖然那個時候劉家早已完蛋,而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劉東並沒有太大的用處,但劉東在用蘇聯弄過來的材料科學資料的時候,無聊中也翻看了一下。

當時戈爾巴喬夫之所以要改革,完全是因爲他認爲當時的蘇聯處於危險前狀態。幾十年的歷史並沒有完全發揮出社會主優越制度的“優越性和極大潛力”;生產粗放式經營、高消耗、浪費嚴重,生產成本遠高於美、日;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採與揮霍,不計後果,不顧環境;經濟結構畸型、輕工產品等日用消費品嚴重短缺。

主要表現在,資金、外匯大量損失、得不償失,民風進一步渙散,出現信用危機。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大跌,1986―1987年,石油外匯收入減少三分之一,政府黃金儲備從1985年的2500噸,降至1991年的240噸。

重大事故連接不斷:列林那坎市大地震;“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沉沒,200多名旅客喪生;核潛艇沉沒,全體官兵遇難;1986年4月,“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重大事故,殃及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波蘭等,危害人口達10萬之衆,直接間接損失達1000億美元。

國庫空虛、大發紙幣、預算出現黑洞、隱性通膨嚴重、官方統計虛僞,1985年蘇財政赤字已達170-180億盧布。1986年,形勢更加惡化,預算已無法完成,赤字已超過500億盧布。然而社會上卻遊蕩着鉅額盧布,構成“雪崩”之兆。

正是因爲這些問題,才照成了戈爾巴喬夫不得不改革的主要因素。而這些問題深究到根底,其實都離不開一件事情,那就是蘇共的班底爛完掉了,已經沒有當初和法西斯對抗的英勇了。剩下的僅僅只有源自斯拉夫人種本能的貪婪。而蘇共當中的大部分高層,都是斯拉夫人種,也就是說,大家都趴在蘇聯這頭北極熊身上吸血。

對於一個理想主義者,戈爾巴喬夫自然不會對蘇共有太多的好感,雖然他是依靠蘇共才能上位的。但是要改革,就必定要觸及到蘇共那些高層的利益。正是因爲這樣的原因,他很不願意和蘇共的人打交到。甚至到後來,蘇共的政權都可以拱手讓給別人,只爲了讓他理想當中的蘇聯出現。

這麼一個理想主義者上臺,改革又是以先政治後經濟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這樣蘇聯都還不出現問題,那列林同志都能從水晶棺裡面嚇得跳出來。

改革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政治穩定,其他的東西就算再困難也可以克服。可戈爾巴喬夫卻沒想過要穩定政局,而是想要把蘇共給清洗掉,把那些該死的蛀蟲全都弄下臺。

而他卻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爲那些他認爲該死的蛀蟲們,他才能坐穩蘇聯最高的寶座。把那些人清洗下來,那誰又會支持他?自己的根基都不穩,還談其他的,這比起趙括都還要奇葩。要真能成功,那實在是太不科學了。

劉東的這些證據,讓老爺子越聽眉頭越皺,直到劉東講完了這些情況後,才極度不理解的問道:“這樣的人怎麼就能上到蘇聯的高位去?”

連自己的根基都想幹掉,就這還在那裡大談改革的事情,這樣的人才老爺子這麼多年來還真就沒有見識過。無怪乎老爺子會這樣問,因爲他實在不理解蘇聯人的想法。就像汪星人不懂喵星人爲嘛那麼會賣萌。

雖然老爺子到目前爲止,都還沒有收到關於戈爾巴喬夫不信任蘇共的任何傳聞,但他知道劉東在蘇聯有着自己的人脈,這樣的事情不可能會信口開河。

之所以沒有收到關於這方面的報告,可能收集情報的同志們,也不會相信會出現這樣另類的問題。偶爾有發現這樣的問題,也不會傻乎乎的上報過來,因爲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過難以想象。要是胡亂的報告上來,不但不會受到任何的嘉獎,還會因此受到處分。只要這樣的問題一天沒有嚴重到全世界人都知道的情況下,情報部門都不會上報這樣離譜的事情。

第260章 崩盤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94章 好霸氣的人物第667章 背後的談判第457章 整風徹查第7章 土匪還是山大王?第125章 完整技術的價值第652章 劉東的補償第348章 要建立新的利益共同體第454章 車中定論第556章 老王加入環亞第378章 企業凝聚力的具象表現形式第124章 低溫鋼資料第426章 八八年的主要工作第349章 還是缺人啊第621章 霸氣測漏第338章 一直被忽視的環亞銀行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637章 靜觀其變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365章 家族政治資源那點事兒第110章 鑽井設備第39章 劉東的大局觀(上)第62章 土資局的地皮也不富裕第84章 二次回京第205章 資料第513章 地產行業也能弄一條龍服務第466章 環亞船業讓人臉紅的現狀第347章 離開蘇聯前的安排第440章 考察第二站第112章 會談結束第232章 被踢開的包廂第141章 嶄新的環亞國際(下)第449章 董事長VS部門經理第227章 新的思路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141章 嶄新的環亞國際(下)第632章 會談葉利欽4第281章 南巡首長的難題第187章 前景可觀第371章 要的是實惠第357章 廣告開播第187章 前景可觀第301章 細分蛋糕第350章 必須解決的問題第463章 利益和政績之間的矛盾第336章 兩億美金換石油公司第26章 小聚會第413章 劉輝的出路第402章 趙建銘的表弟第490章 第一次吃虧的環亞第5章 完美的資料第137章 年內的目標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產業佈局第280章 和南巡首長談判(下)第264章 抄底第500章 大場面,我喜歡第419章 貸款是要賺錢的(上)第223章 警告第677章 蘇聯人用這些東西就行了第96章 自己丟的面子不好撿第317章 掀開宋部長的老底第261章 黑色星期一第105章 梟雄人物第204章 從長計議第340章 美國諜影第225章 爲了妞,我拼了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620章 老家來的客人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346章 肯定的答覆第289章 劉爺的傳說第56章 分公司計劃第165章 論十萬噸鋼材的必要性第46章 國內來電第44章 東方工業公司第385章 第二次產業調整(上)第27章 劉家衰敗的真相之一第263章 二十一億美金和撤退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奪食第479章 打機工部的主意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519章 本島地產新項目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286章 初步達成協議第382章 衆人迴歸第138章 被發現的危機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44章 東方工業公司第501章 本島地產株式會第356章 一百萬就能買標王的時代第210章 固執的謝洛夫第255章 股災始動第552章 制定潛規則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55章 坐地分贓
第260章 崩盤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94章 好霸氣的人物第667章 背後的談判第457章 整風徹查第7章 土匪還是山大王?第125章 完整技術的價值第652章 劉東的補償第348章 要建立新的利益共同體第454章 車中定論第556章 老王加入環亞第378章 企業凝聚力的具象表現形式第124章 低溫鋼資料第426章 八八年的主要工作第349章 還是缺人啊第621章 霸氣測漏第338章 一直被忽視的環亞銀行第395章 劉家也需要用手段第637章 靜觀其變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365章 家族政治資源那點事兒第110章 鑽井設備第39章 劉東的大局觀(上)第62章 土資局的地皮也不富裕第84章 二次回京第205章 資料第513章 地產行業也能弄一條龍服務第466章 環亞船業讓人臉紅的現狀第347章 離開蘇聯前的安排第440章 考察第二站第112章 會談結束第232章 被踢開的包廂第141章 嶄新的環亞國際(下)第449章 董事長VS部門經理第227章 新的思路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141章 嶄新的環亞國際(下)第632章 會談葉利欽4第281章 南巡首長的難題第187章 前景可觀第371章 要的是實惠第357章 廣告開播第187章 前景可觀第301章 細分蛋糕第350章 必須解決的問題第463章 利益和政績之間的矛盾第336章 兩億美金換石油公司第26章 小聚會第413章 劉輝的出路第402章 趙建銘的表弟第490章 第一次吃虧的環亞第5章 完美的資料第137章 年內的目標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428章 九五年之前的產業佈局第280章 和南巡首長談判(下)第264章 抄底第500章 大場面,我喜歡第419章 貸款是要賺錢的(上)第223章 警告第677章 蘇聯人用這些東西就行了第96章 自己丟的面子不好撿第317章 掀開宋部長的老底第261章 黑色星期一第105章 梟雄人物第204章 從長計議第340章 美國諜影第225章 爲了妞,我拼了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620章 老家來的客人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346章 肯定的答覆第289章 劉爺的傳說第56章 分公司計劃第165章 論十萬噸鋼材的必要性第46章 國內來電第44章 東方工業公司第385章 第二次產業調整(上)第27章 劉家衰敗的真相之一第263章 二十一億美金和撤退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奪食第479章 打機工部的主意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519章 本島地產新項目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286章 初步達成協議第382章 衆人迴歸第138章 被發現的危機第574章 準備走人第44章 東方工業公司第501章 本島地產株式會第356章 一百萬就能買標王的時代第210章 固執的謝洛夫第255章 股災始動第552章 制定潛規則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55章 坐地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