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高屋建瓴

?聽到劉東這麼說,張亞平也回答到:“的確,要論到這些造船廠的地皮,是很不少,因爲我們當初規劃的時候,就是要把造船廠連成一片,成爲一個大型造船廠的基地。?所以當初我選擇收購造船廠的時候,就是有目的的,十五家造船廠,其實都是在同一個區域。雖然這些收購下來的造船廠實力不行,也沒有什麼潛力,但當初他們劃地的時候,可是沒少撈好處。一整塊區域,都讓他們拿了過來。”?

對於國企的一些做爲,劉東比起張亞平來更加的清楚。當年大搞工業,讓這些工廠個個都是幹勁十足,也不管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那麼多的地盤,反正先把地圈下來就行。?

這點,不光是造船廠,任何一個國有工廠,都有這樣的習慣。想想現在做爲將來環亞京城總部的老紅星廠那一塊地皮。在別的地方,三千畝地可能算不得什麼,但是紅星廠可是在京城那邊,都能弄到一連塊的三千目地。而紅星廠以前劃歸於輕工廳,要說權利,並不是多大。?

但就是這麼一個下轄的企業,都敢嚷嚷三千畝,發展那麼多年,就算把家屬區也算上,總共也沒有用到一千畝地。從這點就能看出,國企圈地的瘋狂。在他們看來,地用不用得完這個問題不用考慮,關鍵就在於會不會丟面子。?

大家都是一樣的企業,你敢要兩千畝地,我就敢要三千畝地。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再加上那特殊的年月,地皮什麼的,還不是可勁兒的往自己懷裡摟。?

對於十五家造船廠就能拿下一大塊適合造船的地皮,劉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就算這些地,多年來都是荒的,對於那些工廠來說,都算不上事兒。也就只有在後世用地緊缺的時候,纔會有人想起地皮的價值,纔會把這些地看得十分重要。而現在,還沒有幾個人能看到地皮的前景。?

“我知道這十五家造船廠的地皮很多,但是否真的能滿足我們環亞的需要?雖然我們環亞船業,也不是一定要超越江南造船廠那樣的巨無霸。但未來我們環亞主打船隻,應該是至少萬噸級的貨輪,二十年後,甚至不排除我們公司會上三十萬噸級貨船的項目。”劉東說到。?

“三十萬噸級貨船?國內能弄出來麼?”聽到劉東說這話,饒是知道劉東志向遠大的張亞平,一時間也難以平靜。?

如果不瞭解國內的造船歷史,可能不會對於這個數字那麼敏感,但在劉東還沒到閩省分部值錢,張亞平對於環亞船業的關注就沒少過。自然,對環亞船業關注,他肯定不能漏掉國內現有的造船實力。?

雖然在華夏,曾經有很長一段歷史,華夏的船都是最棒的,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達過紅海。這樣的奇蹟,足以讓人自豪。但真正明白華夏船業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雖然鄭和下西洋名氣大,大福船讓人津津樂道。?

但實際上,明朝的造船能力,在華夏曆史當中,並不能算是很強。因爲明朝的造船能力,也不過是在撿元朝的漏。當年元朝遠征日本,如果沒有該死的颱風,現如今也基本上沒有日本什麼事兒了。?

如果有人說元朝的船很牛叉,那也的確是事實。可實際上,元朝的船也不是最牛叉的,因爲元朝的船業,也是在撿宋朝的漏。你想想,一個馬背上的民族,連鐵都不怎麼造得出來,要靠他們自己把船業發展到那樣的程度,這純粹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華夏的船就能去很多地方,雖然沒有多少明確的史料可以證明宋朝的船能開到紅海那邊去,但根據考古方面的資料,紅海那邊也不是沒有宋代的沉船。?

可以說,在歐洲那邊還沒有開始大航海時代的時候,華夏的船業在世界都是頂尖的。就算大航海開始的時候,也不見得比華夏船業牛叉。?

但自從歐洲開始大航海以後,華夏又實行禁海政策。慢慢的,華夏的船業就像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等康熙把臺灣給打下來以後,華夏的船業算是徹底的死了。再之後,那就是一片黯淡,直到現在,華夏的船業依舊沒有恢復元氣。?

而這個時候,劉東老闆卻一張嘴就是造三十萬噸級的貨輪,這對於張亞平來說,都覺得老闆是在天方夜譚。三十萬噸級的貨輪技術含量,肯定沒有那些萬噸級的軍艦技術含量高,但好歹也是三十萬噸級別的,單單這個級別,就能壓死任何一片人。?

老闆開始的時候,還說沒有想過和江南造船廠這些大型國企造船廠別苗頭。但聽到劉東說要建三十萬噸級的貨輪以後,張亞平覺得,老闆哪裡是不和江南造船廠爭雄啊,這完全是沒把江南造船廠看在眼裡啊。別說三十萬噸級的貨船,就算是十萬噸級的貨船,張亞平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江南造船廠有這樣大的魄力。?

就算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能建造這樣的大型貨船的船廠也不能算多,甚至僅僅只有寥寥幾家。雖然劉東說是在二十年後,希望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明白造船難度的張亞平知道,就算環亞船業在二十年後能造出這麼大的船,那環亞船業也能屹立於世界船業的上游。?

甚至稍微改進一下,環亞船業,都能直接建造大型的軍艦。?

聽到張亞平帶着質疑的口氣,劉東並沒有覺得自己被屬下挑釁了。因爲對於現在的華夏人來說,建造這麼大的船,那簡直不可思議。別說華夏人,就算是美國人,如果聽到劉東這樣的言論,那也只會覺得劉東在發瘋,不會認爲這能成爲現實。?

但從後世過來的劉東眼中看來,這樣類似於天方夜譚的事情,是真的被華夏人給完成了。二十年的時間,讓華夏從僅僅能建造幾萬噸貨輪的實力,一下就躍升到三十萬噸,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確是成爲了現實。改革開放之後的華夏,的確做出了很多耀眼的成績,雖然有這樣那樣的詆譭和黑暗,但卻改變不了本來就創造的奇蹟。?

“一切皆有可能,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誰能夠明白用鐵做的東西,都能飛上天?用鐵做的船,能夠下到水裡?但這些不一樣被人做到了麼?用二十年的時間,把現在基本上等於從零開始的環亞船業,發展到能建造三十萬噸貨輪的高度,看起來是不可能。但如果我們認真去做,未必不會成爲現實。”劉東說到。?

“希望吧,如果真能做到,那我們環亞算是又弄出一個奇蹟來。”雖然對這事兒不是那麼看好,但做爲下屬,肯定不能直接反駁老闆的意見。?

聽出了張亞平口氣上的敷衍,劉東笑了笑,沒有接着說這個話題,而是開始說到他對環亞船業的規劃:“現在的環亞船業,能用的就是那些地皮和現有的熟練工人,但這些東西都需要改造。而改造也需要花費時間,單靠國內的力量,很難把高度提高,畢竟,國內的造船水平,本就不怎麼高,就算把國內的經驗全都學完了,那離着世界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環亞有時間,我們可以慢慢的把這個差距拉進,但問題是我們環亞船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我們就需要走捷徑,直接學習國際先進水平。這點,就需要我們去國外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我決定在環亞船業兼併改造建設的同時,讓那些熟練工人們開始接受新的知識,能夠儘快的讓環亞船業,形成戰鬥力。我們雖然規劃很大,但規劃再大,也需要地基的支持。所以我們環亞船業最開始建造的,肯定不會是那些萬噸級,十萬噸級,三十萬噸級那樣的龐然大物。如果真那麼做,就算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是白費,中間缺失那麼多的經驗積累,並不是僅僅依靠錢就能解決的。?

那些龐然大物一時半會兒我們弄不出來,但我們可以先把他們原有的技術經驗給吸收,不是有人建造過三千噸的貨船麼?那我們就先從三千噸貨船開始,如果三千噸貨船現在也沒有實力建造,那我們就建造兩千噸,甚至一千噸。反正無論如何,先要把大家的手藝給弄回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談之後的事情。”?

聽到劉東並不是一下就好高騖遠的弄什麼五千噸貨船,八千噸貨船,張亞平算是鬆了一口氣。他就怕老闆把目標定得太高,讓現有的技術力量做不出來,那樣即便是最後能弄出成果來,也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這事情就好像學習一樣,本來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人,卻有人把小學六年級的知識拿給他學習,中間缺失了四年級和五年級,雖然最終可能這個三年級的人,能夠把六年級的知識給吃透,但這其中花費的心力,絕對要比循序漸進的要多很多。

第619章 合縱連橫3第358章 四方雲動第632章 會談葉利欽4第621章 霸氣測漏第193章 打土豪第538章 年末也有麻煩事兒第503章 錯綜複雜的關係第206章 考察第593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3第90章 遠方的蘇聯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89章 近期目標 宏偉藍第366章 推動產學研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446章 金陵分部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619章 合縱連橫3第214章 殺手鐗(下)第51章 獨斷專行第75章 廣場協定第17章 傲慢的大衆和謙遜的豐田(下)第594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4第418章 環亞銀行貸款業務的前景第9章 首長關注第167章 大衆的底牌第620章 老家來的客人第300章 產業選址第22章 絕密級會議第396章 劉家的敗類第25章 團隊初成第421章 羅伯特的業務第579章 王鵬成的辛酸淚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奪食第128章 重返華夏第462章 可能出現的情況第300章 產業選址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257章 美國財團的動作第298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386章 第二次產業調整(下)第290章 胡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強第345章 北瓦里耶甘第502章 日本房地產行業當中的具體情況第512章 都是一肚子壞水第670章 隱憂第248章 解決貨源缺口第474章 你確定這地方是船廠?第425章 產品和廠商的關係第482章 又回香港了第585章 大話題第66章 積壓貨物第417章 聯袂而來的人第499章 路途上的思考第212章 殺手鐗(上)第222章 見公婆?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206章 考察第523章 到大伯家做客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408章 拉更多的人進來第379章 火熱的討論第248章 解決貨源缺口第354章 悽慘的央視廣告部第123章 科技資料的分別第280章 和南巡首長談判(下)第194章 分田地第六白三十章 會談葉利欽2第76章 磨刀霍霍向牛羊第486章 遙望日本第497章 提拔新高層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663章 被放在火上烤第600章 劉東的構想第241章 視察民情第660章 給劉家的長輩們提提神第456章 對吳坤的最終決定第111章 要賣什麼設備給劉東?第267章 啓動礦業計劃第641章 清閒不下來第306章 緣由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55章 坐地分贓第24章 成功的買賣第101章 商業考察團第441章 省委大院第560章 日本人認慫第210章 固執的謝洛夫第100章 給點甜頭第396章 劉家的敗類第42章 美味的蛋糕第459章 內部高層會議的基調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412章 這下大家滿意了吧?第587章 國退民進第538章 年末也有麻煩事兒第555章 摟草打兔子第652章 劉東的補償第57章 回大陸前的準備工作第119章 讓人流口水的大買賣(上)第399章 兩個人的對話
第619章 合縱連橫3第358章 四方雲動第632章 會談葉利欽4第621章 霸氣測漏第193章 打土豪第538章 年末也有麻煩事兒第503章 錯綜複雜的關係第206章 考察第593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3第90章 遠方的蘇聯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89章 近期目標 宏偉藍第366章 推動產學研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446章 金陵分部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619章 合縱連橫3第214章 殺手鐗(下)第51章 獨斷專行第75章 廣場協定第17章 傲慢的大衆和謙遜的豐田(下)第594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4第418章 環亞銀行貸款業務的前景第9章 首長關注第167章 大衆的底牌第620章 老家來的客人第300章 產業選址第22章 絕密級會議第396章 劉家的敗類第25章 團隊初成第421章 羅伯特的業務第579章 王鵬成的辛酸淚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奪食第128章 重返華夏第462章 可能出現的情況第300章 產業選址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257章 美國財團的動作第298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386章 第二次產業調整(下)第290章 胡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強第345章 北瓦里耶甘第502章 日本房地產行業當中的具體情況第512章 都是一肚子壞水第670章 隱憂第248章 解決貨源缺口第474章 你確定這地方是船廠?第425章 產品和廠商的關係第482章 又回香港了第585章 大話題第66章 積壓貨物第417章 聯袂而來的人第499章 路途上的思考第212章 殺手鐗(上)第222章 見公婆?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206章 考察第523章 到大伯家做客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408章 拉更多的人進來第379章 火熱的討論第248章 解決貨源缺口第354章 悽慘的央視廣告部第123章 科技資料的分別第280章 和南巡首長談判(下)第194章 分田地第六白三十章 會談葉利欽2第76章 磨刀霍霍向牛羊第486章 遙望日本第497章 提拔新高層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663章 被放在火上烤第600章 劉東的構想第241章 視察民情第660章 給劉家的長輩們提提神第456章 對吳坤的最終決定第111章 要賣什麼設備給劉東?第267章 啓動礦業計劃第641章 清閒不下來第306章 緣由第213章 解決麻煩第55章 坐地分贓第24章 成功的買賣第101章 商業考察團第441章 省委大院第560章 日本人認慫第210章 固執的謝洛夫第100章 給點甜頭第396章 劉家的敗類第42章 美味的蛋糕第459章 內部高層會議的基調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412章 這下大家滿意了吧?第587章 國退民進第538章 年末也有麻煩事兒第555章 摟草打兔子第652章 劉東的補償第57章 回大陸前的準備工作第119章 讓人流口水的大買賣(上)第399章 兩個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