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卷

【唐紀七十二】 起閼逢執徐六月,盡強圉協洽三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公元八八四年)

六月,壬辰,東川留後高仁厚奏鄭君雄斬楊師立出降。仁厚圍梓州久不下,乃爲書射城中,道其將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爲諸君緩師十日,使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師立首,當分見兵爲五番,番分晝夜以攻之,於此甚逸,於彼必困矣。五日不下,四面俱進,克之必矣。諸君圖之!”數日,君雄大呼於衆曰:“天子所誅者元惡耳,他人無預也!”衆呼萬歲,大噪,突入府中,師立自殺,君雄挈其首出降。仁厚獻其首及妻子於行在,陳敬-釘其子於城北,敬-三子出觀之,釘者呼曰:“茲事行及汝曹,汝曹於後努力領取!”三子走馬而返。以高仁厚爲東川節度使。

甲辰,武寧將李師悅與尚讓追黃巢至瑕丘,敗之。巢衆殆盡,走至狼虎谷,丙午,巢甥林言斬巢兄弟妻子首,將詣時溥,遇沙陀博野軍,奪之,並斬言首以獻於溥。

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縱兵四出,侵噬鄰道。天平節度使——,有衆三萬,從父弟瑾,勇冠軍中。宣武節度使-全忠爲宗權所攻,勢甚窘,求救於-,-遣瑾將兵救之,敗宗權於合鄉。全忠德之,與-約爲兄弟。

秋,七月,壬午,時溥遣使獻黃巢及家人首並姬妾,上御大玄樓受之。宣問姬妾:“汝曹皆勳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爲從賊?”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衆,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人爭與之酒,其餘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獨不飲不泣,至於就刑,神色肅然-

全忠擊秦宗權,敗示權於-水。

李克用至晉陽,大治甲兵,遣榆次鎮將雁門李承嗣奉表詣行在,自陳:“有破黃巢大功,爲-全忠所圖,僅能自免,將佐已下從行者三百餘人,並牌印皆沒不返。全忠仍榜東都、陝、孟,雲臣已死,行營兵潰,令所在邀遮屠翦,勿令潮失,將士皆號泣冤訴,請復仇讎。臣以朝廷至公,當俟詔命,拊循抑止,復歸本道。乞遣使按問,發兵誅討,臣遣弟克勤將萬騎在河中俟命。”時朝廷以大寇初平,方務姑息,得克用表,大恐,但遣中使賜優詔和解之。克用前後凡八表,稱:“全忠妒功疾能,陰狡禍賊,異日必爲國患。惟乞下詔削其官爵,臣自帥本道兵討之,不用度支糧餉。”上累遣楊復恭等諭指,稱:“吾深知卿冤,方事之殷,姑存大體。”克用終鬱鬱不平。時-鎮相攻者,朝廷不復爲之辨曲直。由是互相吞噬,惟力是視,皆無所稟畏矣。

八月,李克用奏請割麟州隸河東,又奏請以弟克修爲昭義節度使,皆許之。由是昭義分爲二鎮,進克用爵隴西郡王。克用奏罷雲蔚防禦使,依舊隸河東,從之。

九月,己未,加-全忠同平章事。

以右僕射、大明宮留守王徽知京兆尹事。上以長安宮室焚燬,故久留蜀未歸。徽招撫流散,戶口稍歸,復繕治宮室,百司粗有緒。冬,十月,關東-表請車駕還京師-

全忠之降也,義成節度使王-爲都統,承製除官。全忠初鎮大梁,事-禮甚恭,-依以爲援。而全忠兵浸強,益驕倨,-知不足恃,表請還朝,徙-爲義昌節度使。

鹿晏弘之去河中,王建、韓建、張造、晉暉、李師泰各帥其衆與之俱;及據興元,以建等爲巡內刺史,不遣之官。晏弘猜忌,衆心不附,王建、韓建素相親善,晏弘尤忌之,數引入臥內,待之加厚。二建密相謂曰:“僕射甘言厚意,疑我也,禍將至矣!”田令孜密遣人以厚利誘之,十一月,二建與張造、晉暉、李師泰帥衆數千逃奔行在,令孜皆養爲假子,賜與鉅萬,拜諸衛將軍,使各將其衆,號隨駕五都。又遣禁兵討晏弘,晏弘率衆棄興元走。

初,宦者曹知愨,本華原富家子,有膽略。黃巢陷長安,知愨歸鄉里,集壯士,據嵯峨山南,爲堡自固,巢黨不敢近。知愨數遣壯士變衣服語言,效巢黨,夜入長安攻賊營,賊驚以爲鬼神;又疑其下有叛者,由是心不自安。朝廷聞而嘉之,就除內常侍,賜金紫。知愨聞車駕將還,謂人曰:“吾施小術,使諸軍得成大功,從駕羣臣但平步往來,俟至大散關,當閱其可歸者納之。”行在聞之,恐其爲變;田令孜尤惡之,密以敕旨諭-寧節度使王行瑜,使誅之。行瑜潛師自嵯峨山北乘高攻之,知愨不爲備,舉營盡殪。令孜益驕橫,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斷。上患其專,時語左右而流涕。

鹿晏弘引兵東出襄州,秦宗權遣其將秦誥、趙德-將兵會之,共攻襄州,陷之;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臣容奔成都。德-,蔡州人也。晏弘引兵轉掠襄、鄧、均、房、廬、壽,復還許州。忠武節度使周岌聞其至,棄鎮走,晏弘遂據許州,自稱留後,朝廷不能討,因以爲忠武節度使。

十二月,己丑,陳敬-表辭三川都指揮、招討、制置、安撫等使,從之。

初,黃巢轉掠福建,建州人陳巖聚衆數千保鄉里,號九龍軍,福建觀察使鄭鎰奏爲團練副使。泉州刺史、左廂都虞候李連有罪,亡入溪洞,合衆攻福州,巖擊敗之。鎰畏巖之逼,表巖自代,壬寅,以巖爲福建觀察使。巖爲治有威惠,閩人安之。

義昌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厚於奉養,過魏州,侍妾成列,服御鮮華,如承平之態。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從訓,伏卒數百人於漳南高雞泊,圍而殺之,及賓僚從者三百餘人皆死,掠其資裝侍妾而還。彥禎奏云爲盜所殺,朝廷不能詰。

賜-寧軍號曰靜難。

是歲,餘杭鎮使陳晟逐睦州刺史柳超,潁州都知兵馬使汝陰王敬蕘逐其刺史,各領州事,朝廷因命爲刺史。

均州賊帥孫喜聚衆數千人,謀攻州城,刺史呂燁不知所爲。都將武當馮行襲伏兵江南,自乘小舟迎喜,謂曰:“州人得良牧,無不歸心,然公所從之卒大多,州人懼於剽掠,尚以爲疑。不若置軍江北,獨與腹心輕騎俱進,行襲請爲前道,告諭州人,無不服者矣。”喜以爲然,從之;既渡江,軍吏迎謁,伏兵發,行襲手擊喜,斬之,從喜者皆死,江北軍望之俱潰。山南東道節度使上其功,詔以行襲爲均州刺史。州西有長山,當襄、鄧入蜀之道,羣盜據之,抄掠貢賦,行襲討誅之,蜀道以通。

鳳翔節度使李昌言病,表弟昌符知留後。昌言薨,制以昌符爲鳳翔節度使。

時黃巢雖平,秦宗權復熾,命將出兵,寇掠鄰道,陳彥侵淮南,秦賢侵江南,秦誥陷襄、唐、鄧,孫儒陷東都、孟、陝、虢,張-陷汝、鄭,盧瑭攻汴、宋,所至屠翦焚蕩,殆無孑遺。其殘暴又甚於巢,軍行未始轉糧,車載鹽屍以從。北至衛、滑,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出江、淮,州鎮存者僅保一城,極目千里,無復煙火。上將還長安、畏宗權爲患。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下之上光啓元年(乙巳,公元八八五年)

春,正月,戊午,下詔招撫之。

己卯,車駕發成都,陳敬-送至漢州而還。

荊南監軍-敬玫所募忠勇軍暴橫,節度使陳儒患之。鄭紹業之鎮荊南也,遣大將申屠琮將兵五千擊黃巢於長安。軍還,儒告琮,使除之。忠勇將程君之聞之,帥其衆奔朗州,琮追擊之,殺百餘人,餘衆皆潰,自是琮復專軍政。

雷滿屢攻掠荊南,儒重賂以卻之。淮南將張瑰、韓師德叛高駢,據復、嶽二州,自稱刺史,儒請瑰攝行軍司馬,師德攝節度副使,將兵擊雷滿。師德引兵上峽大掠,歸於嶽州,瑰還兵逐儒而代之。儒將奔行在,瑰劫還,囚之。瑰,渭州人,性貪暴,荊南舊將夷滅殆盡。

先是,-敬玫屢殺大將及富商以致富,朝廷遣中使楊玄晦代之。敬玫留居荊南,嘗曝衣。瑰見而欲之,遣卒夜攻之,殺敬玫,盡取其財。瑰惡牙將郭禹-悍,欲殺之,禹結黨千人亡去,庚申,襲歸州,據之,自稱刺史。禹,青州人成-也,因殺人亡命,更其姓名。

南康賊帥盧光稠陷虔州,自稱刺史,以其里人譚全播爲謀主。

秦宗權責租賦於光州刺史王緒,緒不能給,宗權怒,發兵擊之。緒懼,悉舉光、壽兵五千人,驅吏民渡江,以劉行全爲前鋒,轉掠江、洪、虔州,是月,陷汀、漳二州,然皆不能守也。

秦宗權寇潁、亳,-全忠敗之於焦夷。

二月,丙申,車駕至鳳翔。三月,丁卯,至京師;荊棘滿城,狐兔縱橫,上悽然不樂。己巳,赦天下,改元。時朝廷號令所在,惟河西、山南、劍南、嶺南數十州而已。

秦宗權稱帝,置百官,詔以武寧節度使時溥爲蔡州四面行營兵馬都統以討之。

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成德節度使王-惡李克用之強,而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與克用親善,爲侄-娶克用女。又,河北諸鎮,惟義武尚屬朝廷,可舉等恐其窺伺山東,終爲己患,乃相與謀曰:“易、定,燕、趙之餘也。”約共滅處存而分其地。又說雲中節度使赫連-使攻克用之背。可舉遣其將李全忠將兵六萬攻易州,-遣將將兵攻無極。處存告急於克用,克用遣其將康君立等將兵救之。

閏月,秦宗權遣其弟宗言寇荊南。初,田令孜在蜀募新軍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分隸兩神策,爲十軍以統之,又南牙、北司官共萬餘員。是時-鎮各專租稅,河南、北、江、淮無覆上供,三司轉運無調發之所,度支惟收京畿、同、華、鳳翔等數州租稅,不能贍,賞賚不時,士卒有怨言。令孜患之,不知所出。先是,安邑、解縣兩池鹽皆隸鹽鐵,置官榷之。中和以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專之,歲獻三千車以供國用,令孜奏復如舊制隸鹽鐵。夏,四月,令孜自兼兩池榷鹽使,收其利以贍軍。重榮上章論訴不已,遣中使往諭之,重榮不可。時令孜多遣親信覘-鎮,有不附己者,輒圖之。令孜養子匡-使河中,重榮待之甚厚,而匡-傲甚,舉軍皆憤怒。重榮乃數令敢罪惡,責其無禮,監軍爲講解,僅得脫去。匡-歸,以告令孜,勸圖之。五月,令孜徙重榮爲泰寧節度使,以泰寧節度使齊克讓爲義武節度使,以義武節度使王處存爲河中節度使,仍詔李克用以河東軍援處存赴鎮。

盧龍兵攻易州,裨將劉仁恭穴地入城,遂克之。仁恭,深州人也。李克用自將救無極,敗成德兵。成德兵退保新城,克用復進擊,大破之,拔新城,成德兵走,追至九門,斬首萬餘級。盧龍兵既得易州,驕怠,王處存夜遣卒三千蒙羊皮造城下,盧龍兵以爲羊也,爭出掠之,處存奮擊,大破之,復取易州,李全忠走。

加陝虢節度使王重盈同平章事。

李全忠既喪師,恐獲罪,收餘衆還襲幽州。六月,李可舉窘急,舉族登樓死,全忠自爲留後。

東都留守李罕之與秦宗權將孫儒相拒數月,罕之兵少食盡,棄城,西保澠池,宗權陷東都。

秋,七月,以李全忠爲盧龍留後。

乙巳,右補闕常浚上疏,以爲:“陛下姑息-鎮太甚,是非功過,駢首並足,致天下紛紛若此,猶未之寤,豈可不念駱谷之艱危,復懷西顧之計乎!宜稍振典刑以威四方。”田令孜之黨言於上曰:“此疏傳於-鎮,豈不致其猜忿!”庚戌,貶浚萬州司戶,尋賜死。

滄州軍亂,逐節度使楊全玫,立牙將盧彥威爲留後,全玫奔幽州。以保鑾都將曹誠爲義昌節度使,以彥威爲德州刺史。

孫儒據東都月餘,燒宮室、官寺、民居,大掠席捲而去,城中寂無雞犬。李罕之復引其衆入東都,築壘於市西而居之。

王重榮自以有復京城功,爲田令孜所擯,不肯之-州,累表論令孜離間君臣,數令孜十罪,令孜結-寧節充使-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以抗之。王處存亦上言:“幽、鎮兵新退,臣未敢離易、定。且王重榮無罪,有大功於國,不宜輕有改易,搖-鎮心。”詔趣其上道。八月,處存引軍至晉州,刺史冀君武閉城不內而還-

州刺史馬爽,與昭義行軍司馬奚忠信不葉,起兵屯邢州南,脅孟方立請誅忠信。既而衆潰,爽奔魏州,忠信使人賂樂彥禎而殺之。

秦宗權攻鄰道二十餘州,陷之;唯陳州距蔡百餘裡,兵力甚弱,刺史趙-日與宗權戰,宗權不能屈。詔以-爲蔡州節度使-德-全忠之援,與全忠結婚,凡全忠所調發,無不立至。

王緒至漳州,以道險糧少,令軍中“無得以老弱自隨,犯者斬!”唯王潮兄弟扶其母董氏崎嶇從軍,緒召潮等責之曰:“軍皆有法,未有無法之軍。汝違吾令而不誅,是無法也。”三子曰:“人皆有母,未有無母之人;將軍奈何使人棄其母!”緒怒,命斬其母。三子曰:“潮等事母如事將軍,既殺其母,安用其子!請先母死。”將士皆爲之請,乃舍之。有望氣者謂緒曰:“軍中有王者氣。”於是緒見將卒有勇略逾己及氣質魁岸者皆殺之。劉行全亦死,衆皆自危,曰:“行全親也,且軍鋒之冠,猶不免,況吾屬乎!”行至南安,王潮說其前鋒將曰:“吾屬違墳墓,捐妻子,羈旅外鄉爲羣盜,豈所欲哉!乃爲緒所迫脅故也。今緒猜刻不仁,妄殺無辜,軍中孑孑者受誅且盡。子鬚眉若神,騎射絕倫,又爲前鋒,吾竊爲子危之!”前鋒將執潮手泣,問計安出。潮爲之謀,伏壯士數十人於篁竹中,伺緒至,挺劍大呼躍出,就馬上擒之,反縛以徇,軍中皆呼萬歲。潮推前鋒將爲主,前鋒將曰:“吾屬今日不爲魚肉,皆王君力也。天以王君爲主,誰敢先之!”相推讓數四,卒奉潮爲將軍。緒嘆曰:“此子在吾網中不能殺,豈非天哉!”潮引兵將還光州,約其屬,所過秋豪無犯。行及沙縣,泉州人張延魯等以刺史廖彥若貪暴,帥耆老奉牛酒遮道,請潮留爲州將,潮乃引兵圍泉州。

九月,戊申,以陳敬-爲三川及峽內諸州指揮、制置等使。

蔡軍圍荊南,馬步使趙匡謀奉前節度使陳儒以出,留後張瑰覺之,殺匡及儒。

冬,十月,癸丑,秦宗權敗-全忠於八角。

王重榮求救於李克用,克用方怨朝廷不罪-全忠,選兵市馬,聚結諸胡,議攻汴州,報曰:“待吾先滅全忠,還掃鼠輩如秋葉耳!”重榮曰:“待公自關東還,吾爲虜矣。不若先除君側之惡,退擒全忠易矣。”時-玫、李昌符亦陰附-全忠,克用乃上言:“玫、昌符與全忠相表裡,欲共滅臣,臣不得不自救,已集蕃、漢兵十五萬,決以來年濟河,自謂北討二鎮;不近京城,保無掠擾。既誅二鎮,乃旋師滅全忠以雪仇恥。”上遣使者諭釋,冠蓋相望-玫欲朝廷討克用,數遣人潛入京城,燒積聚,或刺殺近侍,聲雲克用所爲。於是京師震恐,日有訛言。令孜遣玫、昌符將本軍及神策-、延、靈、夏等軍各三萬人屯沙苑,以討王重榮。重榮發兵拒之,告急於李克用,克用引兵赴之。十一月,重榮遣兵攻同州,刺史郭璋出戰,敗死。重榮與玫等相守月餘,克用兵至,與重榮俱壁沙苑,表請誅令孜及玫、昌符。詔和解之,克用不聽。十二月,癸酉,合戰,玫、昌符大敗,各走還本鎮,潰軍所過焚掠。克用進逼京城,乙亥夜,令孜奉天子自開遠門出幸鳳翔。

初,黃巢焚長安宮室而去,諸道兵入城縱掠,焚府寺民居什六七,王徽累年補葺,僅完一二,至是復爲亂兵焚掠,無孑遺矣。

www▲ttkan▲¢O

是歲,賜河中軍號護國。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下之上光啓二年(丙午,公元八八六年)

春,正月,鎮海牙將張鬱作亂,攻陷常州。

李克用還軍河中,與王重榮同表請大駕還宮,因罪狀田令孜,請誅之。上覆以飛龍使楊復恭爲樞密使。

戊子,令孜請上幸興元,上不從。是夜,令孜引兵入宮,劫上幸寶雞,黃門衛士從者才數百人,宰相朝臣皆不知。翰林學士承旨杜讓能宿直禁中,聞之,步追乘輿,出城十餘裡,得人所遺馬,無羈勒,解帶繫頸而乘之,獨追及上於寶雞。明日,乃有太子少保孔緯等數人繼至。讓能,審權之子;緯,-之孫也。宗正奉太廟神主至-,遇盜,皆失之。朝士追乘輿者至——,爲亂兵所掠,衣裝殆盡。庚寅,上以孔緯爲御史大夫,使還召百官,上留寶雞以待之。時田令孜弄權,再致播遷,天下共忿疾之-玫、李昌符亦恥爲之用,且憚李克用、王重榮之強,更與之合。

蕭遘因-寧奏事判官李鬆年至鳳翔,遣召-玫亟迎車駕,癸巳,玫引步騎五千至鳳翔。孔緯詣宰相,欲宣詔召之,蕭遘、裴澈以令孜在上側,不欲往,辭疾不見。緯令臺吏趣百官詣行在,皆辭以無袍笏,緯召三院御史,泣謂:“布衣親舊有急,猶當赴之。豈有天子蒙塵,爲人臣子,累召而不往者!”御史請辦裝數日而行,緯拂衣起曰:“吾妻病垂死且不顧,諸君善自爲謀,請從此辭!”乃詣李昌符,請騎衛送至行在,昌符義之,贈裝錢,遣騎送之-

寧、鳳翔兵追逼乘輿,敗神策指揮使楊晟於潘氏,鉦鼓之聲聞於行宮。田令孜奉上發寶雞,留禁軍守石鼻爲後拒。置感義軍於興、鳳二州,以楊晟爲節度使,守散關。

時軍民雜糅,鋒鏑縱橫,以神策軍使王建、晉暉爲清道斬斫使,建以長劍五百前驅奮擊,乘輿乃得前。上以傳國寶授建使負之以從,登大散嶺。李昌符焚閣道丈餘,將摧折,王建扶掖上自煙焰中躍過。夜,宿板下,上枕建膝而寢,既覺,始進食,解御袍賜建曰:“以其有淚痕故也。”車駕才入散關,-玫已圍寶雞。石鼻軍潰,玫長驅攻散關,不克。嗣襄王-,肅宗之玄孫也,有疾,從上不及,留遵塗驛,爲玫所得,與俱還鳳翔。

庚戌,李克用還太原。

二月,王重榮、-政、李昌符覆上表請誅田令孜。

以前東都留守鄭從讜爲守太傅兼侍中-

玫、李昌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石君涉柵絕險要,燒郵驛,上由它道以進。山谷崎嶇,-軍迫其後,危殆者數四,僅得達山南。三月,壬午,石君涉棄鎮逃歸-玫。

癸未,鳳翔百官蕭遘等罪狀田令孜及其黨韋昭度,請誅之。初,昭度因供奉僧澈結宦官,得爲相。澈師知玄鄙澈所爲,昭度每與同列詣知玄,皆拜之,知玄揖使詣澈啜茶。

山南西道監軍馮翊嚴遵美迎上於西縣,丙申,車駕至興元。

戊戌,以御史大夫孔緯、翰林學士承旨、兵部尚書杜讓能併爲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保鑾都將李-等敗-軍於鳳州。

詔加王重榮應接糧料使,使調本道谷十五萬斛以濟國用。重榮表稱令孜未誅,不奉詔。

以尚書左丞盧渥爲戶部尚書,充山南西道留後。以嚴遵美爲內樞密使,遣王建帥部兵戍三泉,晉暉及神策使張造帥四都兵屯黑水,修棧道以通往來。以建遙領壁州刺史。將帥遙領州鎮自此始。

陳敬-疑東川節度使高仁厚,欲去之。遂州刺史鄭君立起兵攻陷漢州,進向成都。敬-遣其將李順之逆戰,君立敗死。敬-又發維、茂羌軍擊仁厚,殺之-

玫以田令孜在天子左右,終不可去,言於蕭遘曰:“主上播遷六年,中原將士冒矢石,百姓供饋餉,戰死餓死,什減七八,僅得復京城。天下方喜車駕還宮,主上更以勤王之功爲敕使之榮,委以大權,使墮綱紀,騷擾-鎮,召亂生禍。玫昨奉尊命來迎大駕,不蒙信察,反類脅君。吾輩報國之心極矣,戰賊之力殫矣,安能垂頭弭耳,受制於閽寺之手哉!李氏孫尚多,相公盍改圖以利社稷乎?”遘曰:“主上踐阼十餘年,無大過惡。正以令孜專權肘腋,致坐不安席,上每言之,流涕不已。近日上初無行意,令孜陳兵帳前,迫脅以行,不容俟旦。罪皆在令孜,人誰不知!足下盡心王室,正有引兵還鎮,拜表迎鑾。廢立重事,伊、霍所難,遘不敢聞命!”玫出,宣言曰:“我立李氏一王,敢異議者斬!”

夏,四月,壬子,玫逼鳳翔百官奉襄王-權監軍國事,承製封拜指揮,仍遣大臣入蜀迎駕,盟百官於石鼻驛。玫使蕭遘爲冊文,遘辭以文思荒落;乃使兵部侍郎判戶部鄭昌圖爲之。乙卯,-受冊,玫自兼左、右神策十軍使,帥百官奉-還京師;以鄭昌圖同平章事、判度支、鹽鐵、戶部,各置副使,三司之事一以委焉。河中百官崔安潛等上襄王箋,賀受冊。

田令孜自知不爲天下所容,乃薦樞密使使楊復恭爲左神策中尉、觀軍容使,自除西川監軍使,往依陳敬。復恭斥令孜之黨,出王建爲利州刺史,晉暉爲集州刺史,張造爲萬州刺史,李師泰爲忠州刺史。

五月,-玫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蕭遘爲太子太保,自加侍中、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加裴澈判度支,鄭昌圖判戶部;以淮南節度使高駢兼中書令,充江、淮鹽鐵、轉運等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淮南右都押牙、和州刺史呂用之爲嶺南東道節度使;大行封拜以悅-鎮。遣吏部侍郎夏侯潭宣諭河北,戶部侍郎楊陟宣諭江、淮,諸-鎮受其命者什六七,高駢仍奉箋勸進。

呂用之建牙開幕,一與駢同;凡駢之腹心,及將校能任事者,皆逼以從己,諸所施爲,不復諮稟。駢頗疑之,陰欲奪其權,而根蒂已固,無如之何。用之知之,甚懼,訪於其黨前度支巡官鄭杞、前知廬州事董瑾,杞曰:“此固爲晚矣!”用之問策安出,杞曰:“曹孟德有言:‘寧我負人,無人負我。’”明日,與瑾共爲書一緘授用之,其語秘,人莫有知者。

蕭遘稱疾歸永樂。

初,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與-玫同謀立襄王,既而玫自爲宰相專權,昌符怒,不受其官,更通表興元。詔加昌符檢校司徒-玫遣其將王行瑜將-寧、河西兵五萬追乘輿,感義節度使楊晟戰數卻,棄散關走,行瑜進屯鳳州。

是時,諸道貢賦多之長安,不之興元,從官衛士皆乏食,上涕泣,不知爲計。杜讓能言於上曰:“楊復光與王重榮同破黃巢,復京城,相親善;復恭其兄也。若遣重臣往諭以大義,且致復恭之意,宜有回慮歸國之理。”上從之,遣右諫議大夫劉崇望使於河中,齎詔諭重榮,重榮既聽命,遣使表獻絹十萬匹,且請討-玫以自贖。

戊戌,襄王-遣使至晉陽賜李克用詔,言:“上至半塗,六軍變擾,蒼黃晏駕,吾爲-鎮所推,今已受冊。”-玫亦與克用書,克用聞其謀皆出於玫,大怒。大將蓋寓說克用曰:“鑾輿播遷,天下皆歸咎於我,今不誅玫,黜李-,無以自湔洗。”克用從之,燔詔書,囚使者,移檄鄰道,稱:“玫敢欺-方,明言晏駕。當道已發蕃、漢三萬兵進討凶逆,當共立大功。”寓,蔚州人也。

秦賢寇宋汴,-全忠敗之於尉氏南;癸巳,遣都將郭言將步騎三萬擊蔡州。

六月,以扈蹕都將楊守亮爲金商節度、京畿制置使,將兵二萬出金州,與王重榮、李克用共討-玫,守亮本姓訾,名亮,曹州人,與弟信皆爲楊復光假子,更名守亮、守信。

李克用遣使奉表稱:“方發兵濟河,除逆黨,迎車駕,願詔諸道與臣協力。”先是,山南之人皆言克用與-玫合,人情-懼;表至,上出示從官,並諭山南諸鎮,由是帖然。然克用表猶以-全忠爲言,上使楊復恭以書諭之雲:“俟三輔事寧,別有進止。”

衡州刺史周嶽發兵攻潭州,欽化節度使閔勖招淮西將黃皓入城共守,皓遂殺勖。嶽攻拔州城,擒皓,殺之。

鎮海節度使周寶遣牙將丁從實襲常州,逐張鬱。鬱奔海陵,依鎮遏使南昌高霸。霸,高駢將也,鎮海陵,有民五萬戶,兵三萬人。

秋,七月,秦宗權陷許州,殺節度使鹿晏弘。

王行瑜進攻興州,感義節度使楊晟棄鎮走,據文州,詔保鑾都將李-、扈蹕都將李茂貞、陳佩屯大唐峰以拒之。茂貞,博野人,本姓宋,名文通,以功賜姓名。

要命欽化軍曰武安,以衡州刺史周嶽爲節度使。

八月,盧龍節度使李忠薨,以其子匡威爲留後。

王潮拔泉州,殺廖彥若。潮聞福建觀察陳巖威名,不敢犯福州境,遣使降之,巖表潮爲泉州刺史。潮沈勇有智略,既得泉州,招懷離散,均賦繕兵,吏民悅服。幽王緒於別館,緒慚,自殺。

九月,-玫將張行實攻大唐峰,李-等擊卻之。金吾將軍滿存與-軍戰,破之,復取興州,進守萬仞寨。

李克修攻孟方立,甲午,擒其將呂臻於焦岡,拔故鎮、武安、臨-、邯鄲、沙河,以大將安金俊爲邢州刺史。

長安百官太子太師裴璩等勸進於襄王。冬,十月,-即皇帝位,改元建貞,遙尊上爲太上元皇帝。

董昌謂錢-曰:“汝能取越州,吾以杭州授汝。”-曰:“然,不取終爲後患。”遂將兵自諸暨趨平水,鑿山開道五百里,出曹娥埭,浙東將鮑君福帥衆降之-與浙東軍戰,屢破之,進屯豐山。

感化牙將張雄、馮弘-得罪於節度使時溥,聚衆三百,走渡江,襲蘇州,據之。雄自稱刺史,稍聚兵至五萬,戰艦千餘,自號天成軍。

河陽節度使諸葛爽薨,大將劉經、張全義立爽子仲方爲留後。全義,臨濮人也。

李克修攻邢州,不克而還。

十一月,丙戌,錢-克越州,劉漢宏奔台州。

義成節度使安師儒委政於兩廂都虞候夏侯晏、杜標,二人驕恣,軍中忿之。小校張驍潛出,聚衆二千攻州城,師儒斬晏、標首諭之,軍中稍息。天平節度使——謀取滑州,遣濮州刺史-裕將兵誘張驍,殺之-全忠先遣其將-珍、李唐賓襲滑州,入境,遇大雪。珍等一夕馳至壁下,百梯並升,遂克之。虜師儒以歸。全忠以牙將江陵胡真知義成留後。

田令孜至成都請尋醫,許之。

十二月,戊寅,諸軍拔鳳州,以滿存爲鳳州防禦使。

楊復恭傳檄關中,稱“得-玫首者,以靜難節度使賞之。”王行瑜戰數敗,恐獲罪於玫,與其下謀曰:“今無功,歸亦死;曷若與汝曹斬玫首,定京城,迎大駕,取-寧節鉞乎?”衆從之。甲寅,行瑜自鳳州擅兵引歸京師,玫方視事,聞之,怒,召行諭,責之曰:“汝擅歸,欲反邪?”行瑜曰:“吾不反,欲誅反者-玫耳!”遂擒斬之,並殺其黨數百人。諸軍大亂,焚掠京城,士民無衣凍死者蔽地。裴澈、鄭昌圖帥百官二百餘人奉襄王奔河中,王重榮詐爲迎奉,執-,殺之,囚澈、昌圖;百官死者殆半。

台州刺史杜雄誘劉漢宏,執送董昌,斬之。昌徙鎮越州,自稱知浙東軍府事,以錢-知杭州事。

王重榮函襄王-首送行在,刑部請御興元城南門獻馘,百官畢賀。太常博士殷盈孫議,以爲:“-爲賊臣所逼,正以不能死節罪耳。禮,公族罪在大辟,君爲之素服不舉。今-已就誅,宜廢爲庶人,令所在葬其首。其獻馘稱賀之禮,請俟-玫首至而行之。”從之。盈孫,侑之孫也。

河陽大將劉經,畏李罕之難制,自引兵鎮洛陽,襲罕之於澠池,爲罕之所敗,經棄洛陽走,罕之追殺殆盡。罕之軍於鞏,將渡河,經遣張全義將兵拒之。時諸葛仲方幼弱,政在劉經,諸將多不附。全義遂與罕之合兵攻河陽,爲經所敗,罕之、全義走保懷州。

初,忠武決勝指揮使孫儒與龍驤指揮使朗山劉建鋒戍蔡州,拒黃巢,扶溝馬殷隸軍中,以材勇聞。及秦宗權叛,儒等皆屬焉。宗權遣儒將兵攻陷鄭州,刺史李-奔大梁。儒進陷河陽,留後諸葛仲方奔大梁。儒自稱節度使,張全義據懷州,李罕之據澤州以拒之。初,長安人張佶爲宣州幕僚,惡觀察使秦彥之爲人,棄官去,過蔡州,宗權留以爲行軍司馬。佶謂劉建鋒曰:“秦公剛鷙而猜忌,亡無日矣,吾屬何以自免!”建鋒方自危,遂與佶善。

壽州刺史張翱遣其將魏虔將萬人寇廬州,廬州刺史楊行愍遣其將田-、李神福、張訓拒之,敗虔於褚城。滁州刺史許-襲舒州,刺史陶雅奔廬州。高駢命行愍更名行密。

是歲,天平牙將-瑾逐泰寧節度使齊克讓,自稱留後。瑾將襲袞州,求婚於克讓,乃自鄆盛飾車服,私藏兵甲以赴之。親迎之夕,甲士竊發,逐克讓而代之。朝廷因以瑾爲泰寧節度使。

安陸賊帥周通攻鄂州,路審中亡去。嶽州刺史杜洪乘虛入鄂,自稱武昌留後,朝廷因以授之。湘陰賊帥鄧進思復乘虛陷嶽州。

秦宗言圍荊南二年,張環嬰城自守,城中米鬥直錢四十緡,食甲鼓皆盡,擊門扉以警夜,死者相枕。宗言竟不能克而去。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下之上光啓三年(丁未,公元八八七年)

春,正月,以-州都將王行瑜爲靜難軍節度使,扈蹕都頭李茂貞領武定節度使,扈蹕都頭楊守宗爲金商節度使,右衛大將軍顧彥朗爲東川節度使,金商節度使楊守亮爲山南西道節度使。彥朗,豐縣人也。

辛巳,以董昌爲浙東觀察使,錢-爲杭州刺史。

秦宗權自以兵力十倍於-全忠,而數爲全忠所敗,恥之,欲悉力以攻汴州。全忠患兵少,二月,以諸軍都指揮使-珍爲淄州刺史,募兵於東道,期以初夏而還。

戊辰,削奪三川都監田令孜官爵,長流端州。然令孜依陳敬-,竟不行。

代北節度使李國昌薨。

三月,癸未,詔僞宰相蕭遘、鄭昌圖、裴澈,於所在集衆斬之,皆死於岐山。時朝士受-官者甚衆,法司皆處以極法。杜讓能力爭之,免者什七八。

壬辰,車駕至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恐車駕還京雖不治前過,恩賞必疏,乃以宮室未完,固請駐驊府舍,從之。

太傅兼侍中鄭從讜罷爲太子太保。

鎮海節度使周寶募親軍千人,號後樓兵,稟給倍於鎮海軍,鎮海軍皆怨,而後樓兵浸驕不可制。寶溺於聲色,不親政事,築羅城二十餘裡,建東第,人苦其役。寶與僚屬宴後樓,有言鎮海軍怨望者,寶曰:“亂則殺之!”度支催勤使薛朗以其言告所善鎮海軍將劉浩,戒之使戢士卒,浩曰:“惟反可以免死耳!”是夕,寶醉,方寢,浩帥其黨作亂,攻府舍而焚之。寶驚起,徒跣叩芙蓉門呼後樓兵,後樓兵亦反矣。寶帥家人步走出青陽門,遂奔常州,依刺史丁從實。浩殺諸僚佐,癸巳,迎薛朗入府,推爲留後。寶先兼租庸副使,城中貨財山積,是日,盡於亂兵之手。高駢聞寶敗,列牙受賀,遣使饋以齏粉。寶怒,擲之地曰:“汝有呂用之在,他日未可知也!”揚州連歲飢,城中餒死者日數千人,坊巷爲之寥落,妖異數見,駢悉以爲周寶當之。

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忌利州刺史王建驍勇,屢召之。建懼,不往。前龍州司倉周庠說建曰:“唐祚將終,-鎮互相吞噬,皆無雄才遠略,不能戡濟多難。公勇而有謀,得士卒心,立大功者非公而誰!然葭萌四戰之地,難以久安。閬州地僻人富,楊茂實,陳、田之腹心,不修職貢,若表其罪,興兵討之,可一戰而擒也。”建從之,召募溪洞酋豪,有衆八千,沿嘉陵江而下,襲閬州,逐其刺史楊茂實而據之,自稱防禦使,招納亡命,軍勢益盛,守亮不能制。部將張虔裕說建曰:“公乘天子微弱,專據方州,若唐室復興,公無種矣。宜遣使奉表天子,杖大義以行師,蔑不濟矣。”部將綦毋諫復說建養士愛民,以觀天下之變,建皆從之。庠、虔裕、諫,皆許州人也。初,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朗俱在神策軍,同討賊。建既據閬州,彥朗畏其侵暴,數遣使問遺,饋以軍食,建由是不犯東川。

初,周寶聞淮南鎮遏使徐約兵精,誘之使擊蘇州——

國學網站推出

第238卷第189卷第119卷第089卷第281卷第016卷第242卷第260卷第139卷第200卷第059卷第034卷第231卷第068卷第170卷第049卷第100卷第155卷第232卷第019卷第021卷第085卷第023卷第071卷第135卷第166卷第169卷第011卷第234卷第046卷第160卷第266卷第040卷第157卷第230卷第238卷第185卷第273卷第208卷第096卷第223卷第052卷第228卷第029卷第137卷第135卷第161卷第015卷第215卷第151卷第124卷第196卷第261卷第128卷第056卷第091卷第072卷第070卷第234卷第010卷第233卷第201卷第003卷第201卷第253卷第012卷第064卷第225卷第146卷第237卷第033卷第293卷第257卷第147卷第039卷第137卷第253卷第228卷第094卷第024卷第170卷第269卷第230卷第281卷第121卷第234卷第259卷第202卷第039卷第151卷第093卷第145卷第027卷第093卷第200卷第240卷第290卷第089卷第193卷第226卷
第238卷第189卷第119卷第089卷第281卷第016卷第242卷第260卷第139卷第200卷第059卷第034卷第231卷第068卷第170卷第049卷第100卷第155卷第232卷第019卷第021卷第085卷第023卷第071卷第135卷第166卷第169卷第011卷第234卷第046卷第160卷第266卷第040卷第157卷第230卷第238卷第185卷第273卷第208卷第096卷第223卷第052卷第228卷第029卷第137卷第135卷第161卷第015卷第215卷第151卷第124卷第196卷第261卷第128卷第056卷第091卷第072卷第070卷第234卷第010卷第233卷第201卷第003卷第201卷第253卷第012卷第064卷第225卷第146卷第237卷第033卷第293卷第257卷第147卷第039卷第137卷第253卷第228卷第094卷第024卷第170卷第269卷第230卷第281卷第121卷第234卷第259卷第202卷第039卷第151卷第093卷第145卷第027卷第093卷第200卷第240卷第290卷第089卷第193卷第2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