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蔡瑁下套

襄陽,蔡府中,蔡瑁與蒯越聚在一起。

“異度,你可知道南陽傳來消息,劉修竟然偷襲宛城成功了。”蔡瑁陰沉着臉說道。

蒯越也是眉頭緊皺:“已經聽說了,這太不可思議了,宛城城高牆厚,防守嚴密,又有大軍把守,劉修就那麼幾個人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將宛城攻取下來。”

蒯越與蔡瑁一樣,想破腦袋也想不通劉修是如何攻下宛城的。

“而且劉備乘機攻取了湖陽、平氏等五縣,與劉修互爲犄角,守望相助,想要再消滅不容易了,早知道此子有這等本事,就不該放其離開襄陽。”蔡瑁狠狠道。

蒯越眉頭一皺:“德珪,聽你這話是怪我了?畢竟表劉修爲南陽太守也是我一力推動的。”

蒯越也心裡很鬱悶,自己當初支開劉修,便是爲了替劉琮掃清道路,只是他沒想到劉修如此有能耐,不但在南陽混的風生水起,還攻下了宛城,迫使曹軍退守葉縣,難道真是自己當初的柔和政策是錯誤的,放虎歸山,留下了禍患。

蔡瑁一定蒯越語氣不好,立刻明白自己說錯話了,馬上道:“異度誤會了,我並不是這個意思。”

“現在說什麼都爲時尚早,劉修即便攻取了宛城又如何,在曹公大軍面前任然不堪一擊,要不是夏侯惇違背曹公意思,怎麼可能失敗呢。”蒯越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做多糾纏。

“恩,沒錯,夏侯惇真是糊塗,不過劉備也不是什麼好鳥。”

“如今劉景升已經昏迷不醒,看來時日無多了,我們要做好扶持劉琮上位的準備,絕對不能出差錯。”蔡瑁說道,突然蔡瑁的眼睛一亮,“異度,我們何不以此爲契機,徵召劉修、劉琦與劉備前來探望劉景升,他們必然不敢不前來,如此便可趁機將他們斬殺,以除後患,爲曹公掃清道路,可謂一舉兩得。”

蒯越沒有說話,思量着蔡瑁的計策,越想越覺得蔡瑁的計策可行,到時候如果劉修與劉備不來,便能夠輕易給他們安插個罪名,名正言順的攻。

“恩,可以。”

“好,就這麼辦,我即可命人前往南陽和漢津通知他們。”蔡瑁的眼中閃過一絲殺意。

南陽郡,宛城中。

自從劉修下宛城之後,便即刻着手清diǎn糧草、錢糧金帛,爲了能夠快速收復民心,劉修命令從糧庫中拿出三萬石的糧食,十萬貫錢分發與百姓,本來還膽戰心驚的百姓,看到官府主動開倉發錢糧之後,對劉脩敬畏變成了愛戴,百姓其實都很單純,只要你對他好,他也會對你好,就這樣劉修很快就收穫了民心。

劉修的仁政很快傳開,傳至周圍各縣之後,有數縣的縣令派人前來表示歸降,這劉修萬萬沒想到的,就這樣劉修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博望、西鄂、稚縣等地。

同時招兵買馬的事情也在進行中,有了錢糧的支持,招兵買馬的事情也很順利,短短的半個月的時間,就招募了三千人馬,其中還包括周圍各縣的青壯年也是慕名而來,好看的:。

在攻破宛城之後,不但獲得了大量的錢財與糧草,同時在兵器庫中獲得了大量的兵器,這些兵器足夠劉修裝備數千人馬。

此時加上新招募的三千人,投降的一千曹兵,還有自身的一千步兵和五百狼牙營的弩兵,劉修的人馬達到了四千五百人,雖然與曹操等人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讓劉修再次看到了曙光。

這段時間,黃忠負責操練軍馬,忙的不亦樂乎。

同時劉修派人將馬良從穰縣調到宛城,政務的事情全權交給了馬良來處理。 ωwш.Tтkǎ n.¢ 〇

已經進入七月了,如果歷史記載不錯的話,曹操就會在這個月集結十五萬大軍,號稱八十萬大軍開始南征,劉修站在宛城城樓上,望向遠方,腦海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主公,在想什麼呢?”不知道什麼時候龐統與馬良走到了劉修的身後。

劉修回過頭來,笑道:“錢糧可曾都運送到穰縣了?”

“啓稟主公,三萬石糧食,以及所有的錢財金帛已經全部運送到穰縣了。”馬良拱手道。

“恩。”劉修diǎn了diǎn頭。

“不過,良任有疑問不解。”

“季常但說無妨。”

“如今已經攻取了宛城,主公爲何還要捨棄宛城,將治所放在穰縣,穰縣人口少,城池防禦不牢固,根本不是治所的理想之選。”

“呵呵,宛城距離許都太近,曹操隨時可以調遣大軍攻,時常處在曹操的威脅之下,我睡覺都不安穩。”劉修呵呵笑道。

“對了,你們此時找我,可是有什麼事?”劉修問道。

龐統與馬良相視一眼,都是苦笑不已,片刻之後馬良從袖中拿出一封書信來,遞給劉修道:“襄陽傳來消息,劉荊州病危,請主公即可啓程前往襄陽探望,州牧大人想要見你一面。”

“哦?”劉修從馬良的手中接過書信,攤開認真看了一遍,書信中並無其他特別的,大體就是說劉表希望見自己一面,交代一些事情。

“你們以爲如何?”劉修問道,他總感覺此事有些蹊蹺。

馬良拱手道:“古人云忠孝節廉,既然州牧大人急召主公,主公應即可啓程,以全孝道。”

“士元認爲呢?”

龐統想了想,笑道:“主公不可前往。”

“哦?這是爲何,季常可是認爲我應該前往。”劉修問道。

馬良也是說道:“士元爲何如此說,主公成全孝道,實乃人之常情,如果主公不去,讓天下人知道,主公必失節於天下,到時候天下有才能之人,誰還會來投奔主公。”

劉修聽完馬良之言,覺得很有道理,因爲這個時代的人,很注重孝道,所爲百事孝爲先,如果是不孝之人,是會受到天下人唾棄的,而且還不允許做官,漢朝選拔官員的方式叫舉孝廉,其中的孝便是孝敬父母的意思,一個不孝之人是不允許做官的。

如果劉修不回去,傳出去肯定會有損劉修的名聲,成爲天下人的笑柄,而蔡瑁等人也可以趁機以劉修不孝爲名,罷免劉修太守的職位。

第73章 龐統士元第198章 血債血償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62章 流言四起第77章 大軍開拔第49章 一反常態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27章 賣主求榮第169章 各有打算第199章 復仇怒火第27章 大獲全勝第80章 夏侯元讓第33章 病子黃敘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93章 奔襲宛城第136章 虎豹之殤第55章 黃敘治病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66章 置狼牙營第129章 曹操追擊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119章 鄧艾消息第205章 徐庶剛烈第17章 三軍成立第63章 促膝長談第237章 孫權下落第115章 蔡瑁下套第100章 淯水對峙第199章 復仇怒火第46章 知己知彼第50章 說服高儀第116章 三思而行第67章 授格鬥術第107章 合兵一處第168章 曹操撤軍第225章 一夜七次第234章 詐取柴桑第202章 蠻人之殤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31章 作壁上觀第2章 白眉最良第77章 大軍開拔第55章 黃敘治病第94章 背水一戰第220章 馬良笑意第212章 洞庭大捷第179章 進駐宜城第228章 指東打西第63章 促膝長談第73章 龐統士元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227章 潼關對峙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40章 混進城內第71章 桃花美女第57章 甘寧水軍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16章 精悍強兵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38章 江東來人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65章 諸葛孔明第19章 貪生怕死第131章 劉備敗退第88章 峰迴路轉第62章 大浪淘沙第5章 奸雄英雄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114章 曹操大怒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27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湍水設防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63章 促膝長談第55章 黃敘治病第159章 天助我也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175章 頒佈政策第205章 徐庶剛烈第52章 韓玄發怒第92章 孔明來訪第228章 指東打西第200章 給你送禮第134章 火燒曹軍第120章 曹操南征第196章 徐庶跑了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174章 爭奪州牧第211章 洞庭水戰第242章 士燮歸附第45章 最後一戰第74章 鳳雛三策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151章 曹操督戰第138章 江東來人第105章 圍三缺一第47章 黃蓋撤軍
第73章 龐統士元第198章 血債血償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62章 流言四起第77章 大軍開拔第49章 一反常態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27章 賣主求榮第169章 各有打算第199章 復仇怒火第27章 大獲全勝第80章 夏侯元讓第33章 病子黃敘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93章 奔襲宛城第136章 虎豹之殤第55章 黃敘治病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66章 置狼牙營第129章 曹操追擊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119章 鄧艾消息第205章 徐庶剛烈第17章 三軍成立第63章 促膝長談第237章 孫權下落第115章 蔡瑁下套第100章 淯水對峙第199章 復仇怒火第46章 知己知彼第50章 說服高儀第116章 三思而行第67章 授格鬥術第107章 合兵一處第168章 曹操撤軍第225章 一夜七次第234章 詐取柴桑第202章 蠻人之殤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31章 作壁上觀第2章 白眉最良第77章 大軍開拔第55章 黃敘治病第94章 背水一戰第220章 馬良笑意第212章 洞庭大捷第179章 進駐宜城第228章 指東打西第63章 促膝長談第73章 龐統士元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227章 潼關對峙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40章 混進城內第71章 桃花美女第57章 甘寧水軍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16章 精悍強兵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38章 江東來人第137章 人命草芥第65章 諸葛孔明第19章 貪生怕死第131章 劉備敗退第88章 峰迴路轉第62章 大浪淘沙第5章 奸雄英雄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114章 曹操大怒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27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湍水設防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63章 促膝長談第55章 黃敘治病第159章 天助我也第217章 湘州入手第175章 頒佈政策第205章 徐庶剛烈第52章 韓玄發怒第92章 孔明來訪第228章 指東打西第200章 給你送禮第134章 火燒曹軍第120章 曹操南征第196章 徐庶跑了第221章 騎虎難下第174章 爭奪州牧第211章 洞庭水戰第242章 士燮歸附第45章 最後一戰第74章 鳳雛三策第229章 圍攻西陵第102章 沒卵閹人第151章 曹操督戰第138章 江東來人第105章 圍三缺一第47章 黃蓋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