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異寶

沒等胡亥發表意見,蕭何已經鬆開手,跟兔子一樣蹦……真得是蹦沒有錯,蹦到人羣裡,一邊高喊着,“讓我進去讓我進去,你們這些人,不要亂碰,碰壞了怎麼辦”,一邊開始往裡急。

“呵呵……蕭何真是靜如處子,動如……呵呵……”胡亥甩了甩被蕭何捏得有些發疼的手,看着在人羣裡激動萬分的蕭何,開口說道。

“微臣認識蕭何這麼多年,還是頭一回看見蕭何如此失態,想必是情難自禁,還請公子見諒。”劉季上前一步,爲蕭何向胡亥賠罪。

這個時候就看出文盲的好處了,雖然劉季也對挖出來的東西很好奇,但是他根本沒聽懂那幾個字是什麼意思,而且也沒有那個想像能力,去想像一個他根本就沒概念的東西。

“放心,我不會怪他的。如果真是那樣異寶,蕭何激動也是難免的。”胡亥深吸一口氣,聲音有些忐忑的說道。

他簡直都要爲自己的演技點個讚了,隨口一句話,就把那種想看又不敢看、怕看又想知道的心情,演了個出神入化。

胡亥說完,命令在樊噲在前面帶路,自己緊隨其後,走到被人羣包在中間的土坑邊,只見鼎身已經露出來一小半,旁邊散落着許多竹簡殘片,透過黃色沙土和污漬,胡亥還能隱隱約約看見鼎上刻着山河紋路。

土坑之中,其他人已經走開,只有蕭何一個人正站在裡面,手拿着幾片竹簡殘片,一臉狂熱,神情激動,整個人趴在鼎身上,眼睛和手都牢牢帖在鼎上。看他那模樣,恨不得能鑽到鼎裡面去一般。

“蕭何,你看出什麼了嗎?”胡亥揹着手站在坑邊,以居臨下之姿看着蕭何問道。

蕭何沒回答,胡亥只得又追問了幾聲,蕭何方纔轉過頭,目光似乎還有些呆滯,一副沒回過神的樣子。

看多了蕭何精明的模樣,胡亥發現一副傻氣的蕭何,看着也有幾分呆萌可愛。

漢初三傑啊,就這麼被自己毀掉了,蕭何粉絲不多吧?

胡亥又連聲追問幾句,蕭何方纔如同從夢中醒來一般,看着正淡定自若的笑着,一副“所有的一切,都在本公子的掌握”中的胡亥,心中大爲佩服。

面對如此有可能挖到九鼎,這樣的傳世珍寶的情況,少公子竟然能不急不躁,鎮定自如,相必之下自己真是太不淡定了。

“回稟公子,微臣愚鈍,無法分辨。不過這幾片竹簡殘片上寫着‘宋君卜封口而枚佔巫蒼,蒼佔之曰:吉,鼎之它它,鼎之煫煫,初有吝,後果遂’的字樣。承蒙公子厚愛,願意將珍貴的藏書借與微臣閱讀。微臣曾在《歸德》一書中,見過這段卜詞。這是宋國君主初封之時卜卦,巫師蒼以宋國的鼎爲占卜對象。”蕭何一邊說着,一邊將手裡的竹簡殘片高舉過頭,朗聲說道:“只待寶鼎全部挖出,查看鼎腹就可以知道到底是哪一隻鼎了。”

“嗯……”胡亥用衆人眼中不急不躁,萬分淡定,但淡定中又隱隱透露出那麼幾分急不可耐的表情,點了點頭,伸手接過蕭何手裡的竹簡殘片,看了幾眼之後,開口說道:“周德衰敗,九鼎末於荒野之中,而今……六國畢、四海一、天下定、九鼎出。此乃上天指引,欲興我大秦之意!天佑大秦!”

胡亥一邊說着,一邊高高舉起握着竹簡殘片的右手,連喊幾聲道:“天佑大秦!天佑秦王!”

“天佑大秦!天佑秦王!天佑少公子!”衆人之中,又是劉季第一個先帶頭喊了起來。

聽到劉季的喊話,胡亥簡直都要醉了,他深吸一口氣,用力瞪了劉季一眼,你能不加那句“天佑少公子”嗎?

被胡亥這麼一瞪,劉季先是一愣,接着反應過來,這必須是少公子嫌自己反應太慢,誇獎他的力度也不夠大。少公子,微臣明白的,您自己不好意思誇自己,所以這活只好微臣會給您辦得妥妥帖帖的。

不過……九鼎到底是什麼?等會找老蕭問問。

雖然對於大多數文盲來說,並不知道九鼎是什麼,但不妨礙他們工作的積極性。還不到晚上,九鼎就已經被挖了出來,洗乾淨,然後在重兵的保護下,送到了汾陰的驛站之中——坐來時的船,那是絕對不行的。野史傳說中,有一個鼎就是在運送途中掉河裡,然後始皇命幾千人泅水都沒有找到。

胡亥屏退衆人,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大鼎,其實……也還好吧,看着還沒有後世被稱爲“司母戊鼎”拉風。

司母戊鼎高爲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眼前這個鼎,要比司母戊鼎小許多,看上去還沒有胡亥高大,重量最多也不會超過五百斤。你問胡亥,爲什麼連鼎的重量都知道?

雖然野史傳說裡,每一隻九鼎,要九萬人才能運動,所以周武王一共用了九九八十一萬人,才把九鼎運回都城鎬京。

但是用腦子想想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四千年多年前的夏朝,要造這麼大的鼎,得用掉多少銅材?就算有這些銅材,你又哪來那麼大的鑄造設備?哪來那麼多大起重設備?只靠人力,九萬人要怎麼搬啊?用繩子拉,你確定你的繩子承重夠?夏朝要真有這黑科技,早就一統全球了。

除非九鼎是外星人造的。

反倒是胡亥的家史《大秦諸先王史》中寫得很明白,公元前307年(即周赧王八年、秦武王四年),秦武王力與任鄙、烏獲、孟說三位大力士來到洛陽。見周室所藏傳國之寶九鼎,以雍鼎代表雍州,應屬秦國,思欲取走,乃與大力士孟說比賽舉鼎。當時孟說將鼎舉離地半尺;而秦武王舉時,鼎也是離地半尺。秦武王愛秀,想轉兩步秀給大家看,結果不一小手失了手,被鼎砸斷腿骨,最後得了破傷風死掉。

孟說能舉,秦武王也能舉,考慮到人的力量有限,因此,眼前這個鼎從重量上來說,應該還是比較還原的。

至於,你說史書裡動不動就說“力可舉千斤”?不好意思,現代一斤是五百克;秦代一斤是258克,所以這個鼎用秦朝的說法來應該是千斤。

重量上沒有問題,剩下的就是外觀和工藝了。若是自己沒有穿來,再過上幾十年,項羽一大把大火,把有的資料都燒光了,要造假還說不定有點難度,怕遇見考據黨。但是現在……關於九鼎的資料還安靜的躺在咸陽宮的藏書閣裡,趙高要是連對着資料仿製一個一模一樣的都辦不到,父王早就把他洗吧洗吧當下酒菜吃了。

“哈……不知道父王看到奏摺會怎麼樣?不會高興的暈了過去吧?那我罪過可就大了。”胡亥拍了拍大鼎的鼎腹,這個鼎其實也不是毫無破綻的。應該來說,它不但有破綻,而且還是一個大大的破綻,按照史料上記載,當年夏啓鑄九鼎時,曾在鼎腹上刻上了鼎所對應州的銘文。

但是眼前這隻鼎的鼎腹上什麼都沒有,只有模糊的似乎被人毀壞過的痕跡。

這當然是胡亥故意留下的破綻,爲的就是減少另一隻九鼎被發現時,兩隻鼎銘文撞車的可能性。這樣模糊處理後,除非天下九鼎皆出,否則就算出了八個鼎,就算有碳十四在手,也沒人敢說自己手裡的這只不是真的。

至於銘文被毀的理由嘛,就留給後人去猜測吧,要相信人民羣衆,羣衆的想像力是無窮的。

這時在咸陽宮之中,秦國正在舉行一統天下後的首次大朝會。

本來,以太史令領銜的太廟、太祝、太卜與博士學宮組成的大朝禮儀專署,是想將這次大朝當成“新朝開闢,天子即位”兩大慶典一起來籌劃的。結果嬴政在聽了蒙毅的詢問後,一言不發,只是瞪了蒙毅一眼,然後轉身走出書房,留下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猶自一臉搞不清楚狀況的蒙毅。

“蒙大人,諸位大臣都還沒回來呢。”最重要的是,少公子還沒有回來。寶貝兒砸見不到自己的風光大典,當父王的心情怎麼會好?

趙高飛快跟蒙毅說了一句,跟着嬴政走了出去。

因此,諸般盛大禮儀一律終止,最終還是按照秦人的本色,隆重喜慶,但卻無一絲豪闊奢靡之風。整個大朝會瀰漫出一片肅穆莊重的氣息,大臣們衣冠整齊,端坐於正殿之中。殿內各處皆放着冰盆,以防衆大臣因爲流汗而失態。

嬴政一襲冕服端坐於朝堂之上,看了一眼坐在左首的長子扶蘇,身材修挺,冠帶束髮,顧盼之間英氣勃勃,充滿着青春和活力,正是最美好的年華。

看着長子,嬴政不由又想起數年未見的幼子,雖然每天都能收到幼子的家書,每十天還能收到密探送來的情報以及畫像,但終究沒有親眼所見,不知道自家萌萌噠,現在有沒有更萌萌噠了呢?

算算日子,胡亥現在應該已經走到函谷關,過不了幾天,自家萌萌噠應該就能到家了吧?半個月前,讓趙高給胡亥收拾屋子,也不知道他收拾好沒有?等下下完朝,自己要再去檢查一次,免得他不體貼不細心遺漏了什麼;也不知道胡亥現在身高几何,新衣服早按照密探送來的尺寸備好,但終究沒有親眼所見,不知道合不合身?

嬴政一邊心不在焉的,聽着蒙毅念着早已準備好的王書,一邊滿腦子胡思亂想,盤算着自己應該怎麼收拾這個離家多年,還盡在外面給自己惹事,害自己給他收拾爛攤子的熊孩子,忽然看見竟有一個宦官,手持一本奏摺,不顧正殿之上,此時正在開朝會,就匆匆跑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將手中的奏摺高舉過頭,大叫道:“陛下,少公子急報!”

少公子急報?熊孩子又幹了什麼?這回的事,竟然大到要打斷大朝會了?

大朝會,一般情況下是不能打斷的;但二般情況下,國內發生非常嚴重的大事,比如東方六國兵臨函谷關這種大事,是可以打斷大朝會的。

所以在聽到“少公子急報”這三……不,五個大字之後,嬴政只覺得耳邊傳來“嗡”的一聲巨響,心臟像被人揪住一般,只覺心口痛得難受。

這樣的大事,不會是熊孩子變成死孩子,自己出事了吧?否則……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事能大到值得打斷大朝會,還是這樣重要的大朝會。

要不是一絲理智尚存,嬴政真想捂住心口,直接暈過去算了。

“呈上來!”嬴政的聲音有些發抖,心跳加速,拿過奏摺的手,也不自覺的抖了起來。

嬴政用略爲有些顫抖的手打開奏摺,沒看內容,先看字跡,是自家小熊的字,頓時心中大定,還能寫信,看來熊孩子還沒有變成死孩子。既然人沒死,那剩下的事就不會是什麼大事啦,說的好像熊孩子惹得麻煩還少了,最多等熊孩子回來吊打一頓就是了。

定下心神,嬴政開始閱讀奏摺上的書信,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接着又再看了一遍,然後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三遍。他閱讀奏摺時那種難以形容、無法用言語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表情,將朝下衆臣、扶蘇、趙高的胃口釣得足足的,正殿之上一片死寂,所有的人都盯着嬴政,恨得不一把搶過他手裡的奏摺自己看。

良久,心情複雜的嬴政,隨手將奏摺遞給一旁的趙高,開口說道:“趙高,你幫寡人看看,寡人有沒有看錯?你看到內容,是寡人所看到的內容嗎?”

見嬴政這樣難得的失態,對此事早有了解的趙高,在心裡估了估時間,也終於鬆了一口氣,接過奏摺,回答道:“喏!”

趁着趙高在看奏摺,嬴政心情十分複雜的看了扶蘇一眼。

雖然自己一直十分疼愛胡亥,但不代表自己不疼愛扶蘇;雖然胡亥給自己帶了許多的快樂,但扶蘇是自己的長子,他出生的時候,同樣給當時尚未親政,且被呂不韋、嫪毐的自己,帶來極大的快樂;雖然胡亥比扶蘇更像自己,也更加貼心乖巧聰明懂事,但嬴政對胡亥的定位一直是,就像自己少時的夢想——當一個有人愛有人寵,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無憂無慮,想幹嘛就幹嘛,想買啥就買啥,幹了壞事也有人兜着的快樂熊孩子,所以他從未想過會是扶蘇之外的人,來繼承自己的王位。

最重要的是,扶蘇仁慈善良,繼位後必會好好對自己的兄弟;而胡亥嘛……雖然在大多數事上,他比扶蘇還要更爲仁慈善良,但在某些事方面,他也很像自己。

身爲一個父親,嬴政知道自己偏心偏得沒邊了,但這不代表他喜歡手足相殘,相反他更希望每個兒子都能過得好好的。

但是今天……一個能親眼見到異象,然後挖出九鼎的孩子,這難道是上蒼在指點自己嗎?

見嬴政用這麼奇怪的眼神打量自己,還一打量就打量了這麼久,扶蘇心裡難免有些毛毛的,莫非是胡亥出事了?可胡亥出事了,又關他什麼事?值得讓父王看自己這麼久?又不是他乾的。說實話,胡亥要是真出事,那仇家只有可能是……名單太長了,想想他在楚國殺了多少人吧——男丁全殺掉,十二歲以上的女人全部配於秦軍中有功之臣爲妻,十二歲以下的沒入宮中爲奴。

雖然項羽刺殺胡亥時,胡亥那席絕不妥協的話流傳出來後,嚇得不少楚人爲免遭連累,自動自覺的給胡亥當眼睛,不但一旦發現可疑人物就積極舉報,而且還開始奮勇保護大秦少公子,但想刺殺胡亥的人從來就沒有少過。

“趙高,看完了嗎?”嬴政收回心緒,開口問道。

“看完了。”趙高合上奏摺,身體前傾,伏在地上說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見趙高這般模樣,衆臣以及扶蘇心中疑惑之情更深。大王還有他身邊的趙高這麼激動這麼高興,上次看見還是滅國之戰的時候,但現在天下已定,宇內安寧,又哪來的國可以滅?

“那你把消息告訴他們吧。”嬴政暗耐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口說道。

“喏!”趙高直起身體,攤開手裡的奏摺,大聲的念道:“兒臣胡亥啓父王……”

胡亥的奏摺和他的囉囉嗦嗦,路邊看見一株小草,也能寫上半天的家書不同,歷來都是言簡意賅,而且寫得都是白得不能再白的大白話,所以羣臣們一聽就明白了,原來這次打斷大朝會,不是什麼大事,沒準備殺人也沒打算誅人全家,就是少公子在汾陰發現了一個九鼎而……慢着?發現了什麼?九鼎?

羣臣們激動了,丞相王綰狠狠揪了揪他下巴下的鬍子,疼,看來不是作夢。

“大王說的……說的是可是昔日夏啓所制之九鼎?”王綰一臉震驚的看着嬴政,昔日文信侯呂不韋滅周之後,欲取九鼎歸秦,可呂不韋遍尋周國都城卻找不到九鼎的下落,反而聽說九鼎已經被不甘心亡國的周室遺臣熔成了兵器。

“正是此鼎。”嬴政點了點頭,一臉淡定的說道。

“若真如此,那真是天命所昭,恭喜大王!”王綰鬆開鬍子,率先說道。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六國畢、四海一、天下定、九鼎出!大吉!大吉啊!”李斯毫無節操的從未來孫女婿的奏摺裡,剽竊了幾句他覺得很帶感的話過來。

這個孫女婿,雖然傳聞裡挺淘……好吧,他真得就是一個挺淘氣的熊孩子,但從小運氣都是出人意料的好,而且天賦極爲出衆。別人不知道,李斯可知道的清清楚楚,大王最近幾年忽然拿出來的紙啊、印刷術啊、標點啊,雖然說是說墨家所獻。但過去那麼長時間,就算是墨子活着的時候,都沒見墨家有什麼舉世震驚的發明,怎麼這短短一兩年裡,忽然就開始爆發了?

這個孫女婿,還是挺不……李斯忽然瞅了一眼扶蘇。

“兒臣恭喜父王!賀喜父王!”扶蘇臉上含着笑,笑得特別純潔,完全看不出來是真純真,完全想不到“弟弟挖出九鼎”代表着什麼,還是心機太深沉,所以讓人猜不透。

嬴政覺得應該是前者,但就是因爲是前者,他才更心塞,這麼純良的兒子,到底是誰教出來的?

丞相、廷尉、長公子,都一口咬定這是真鼎,並且齊齊向大王道喜。正殿上其他大臣,甭管他們心裡怎麼想,甭管他們想到什麼,都只能伏□體跪在地上,齊聲恭賀嬴政。

“哈哈哈哈!九鼎乃是國之重寶,寡人決定親往汾陰迎接九鼎。”嬴政哈哈大笑,開口說道。

聽到嬴政的笑聲,又想起嬴政這些年來對胡亥的寵愛,心計淺的還沒想到,心計深的卻已經是皺緊了眉頭。

扶蘇公子雖然是長公子,從小也頗得大王的喜愛和重視。可長公子只是長子,並不是嫡子,並不是大秦王位最合法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雖然從目前來看,大王娶正妻的可能性很小,但小也還是有的。而且隨着年歲漸長,扶蘇公子心底善良,又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和崇信法家的大王,那是經常性的習慣性的意見相異,尤其在楚國一事上,聽聞大王和扶蘇公子,更是沒少因爲少公子爭執。

但胡亥公子就不同了,從來老父最愛幼子,幼子最爲可愛乖巧,幼子不但和自己長得像,脾氣性情也像,幼子還天姿聰穎,總能幫爹解決問題,堪稱世間少有之神童。

將心比心之下,自己的小兒子要有這麼聰明可愛,自己也不忍心自己嬌寵一生的寶貝,在自己死後,要看大哥的臉色,靠大哥吃飯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當勿之急只有兩個辦法:

一是封太子,趁早解決奪位的糾紛;二是封王,封個又遠又富裕的地方,將少公子趕出咸陽去。

有些自以爲是忠臣,或者是各有心思的大臣,已經解決過幾日找個機會,跟嬴政聊一聊這個事。

這時,離汾陰發現宋室的九鼎的消息,已經過了三天。由於當時天降異象,方圓數十里內,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見,再加上胡亥也沒特意隱瞞消息,又有某些不知名人士的推波助瀾,僅僅是三天功夫,小半個中國的人都知道了,汾陰發現了宋室九鼎這個消息。

而發現九鼎的過程,那簡直就跟一本終點小說似的,極大的豐富了秦朝人民無聊的精神文化,一開始還只是比較撲實的武俠位面——無非是正好講到“鯉魚躍龍門”,然後天降異象之類的;後來變成了玄之又玄的修真位面——所謂的異象,其實就是龍在天空中飛舞的影子,你不信啊?我跟你說,我七大姨的六姑的四婆的五叔就住在龍門那,他親口跟我說的,他看見了龍的影子還聽見了龍吟聲;再後來……這年頭也沒有《封神榜》啊?怎麼劇情就變成了《洪荒之XXX》呢?連伏羲大神都要出來客串一下。

特麼你在逗我嗎?山西不是黃帝還有堯舜禹的地盤嗎?伏羲大神跑出來湊什麼熱鬧啊?噢!伏羲和秦之先祖嬴氏一樣,都是天水人,老鄉幫老鄉。

伴隨着被廣大勞動人民,用豐富的想像能力編造出來的九鼎傳說,胡亥和他那句“六國畢、四海一、天下定、九鼎出”也一同名揚天下,真正的廣爲世人所知曉。

隨之而來的是,胡亥那些年在楚國幹過的事,也被人一併扒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有人說做假鼎很麻煩。。。其實不是的,你們大概是把鼎想像的太大了,真正的九鼎是很小的。。

最多司母戊鼎的四分之一重,司母戊鼎才133釐米高,口寬七十釐米呢。。根本就不大……

古代那個技術,鑄不了太大的鼎。。

歷史上,漢武帝那個如果是個假的……那就是一個方士爲了騙人而假造的,方士都能造出來,趙高會弄不出來嗎?要知道,無論是什麼同人……包括大秦帝國裡,趙高那都是專給嬴政培養死士的,手下權利大大的……

謝謝大家的地雷

多那噶一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6 22:18:49

小玄子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07:12:22

愛吃竹子的滾滾扔了一個手榴彈 投擲時間:2014-12-17 12:59:49

黑黑黑黑黑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13:01:53

潤三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13:15:19

玉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14:14:18

雪色煙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14:15:55

yolia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14:59:25

路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12-17 19:02:58

第11章 墨家第147章 朝鮮第128章 平遼第138章 擒良第140章 噩夢第43章 製冰第164章 承諾第35章 標點第120章 行獵第133章 兵法第39章 葡萄第3章 扶蘇第55章 禮物第158章 隱瞞第175章 監國第189章 學武第169章 歸國第31章 辯論第125章 天瑞第98章 想通第88章 學習第212章 報仇第114章 玻璃第6章 家國第79章 交換第66章 印刷第69章 賜婚第135章 刺秦第76章 宣傳第77章 遇刺第84章 聖父第70章 秦軍第2章 嬴政第96章 潼關第66章 印刷第78章 計劃第12章 鑄劍第193章 餓死第62章 龍椅第139章 穢人第118章 宮女第119章 識破第64章 考驗第21章 夢想第153章 遇盜第56章 比熊第104章 賺錢第30章 榮祿第122章 下雨第184章 後繼第30章 榮祿第24章 岳父第140章 噩夢第195章 蒙古第109章 程邈第208章 登基第128章 平遼第159章 訂婚第76章 宣傳第51章 造假第112章 硬筆第2章 嬴政第153章 遇盜第30章 榮祿第56章 比熊第47章 中暑第157章 流言第14章 生活第106章 裝修第185章 番外第38章 學習第144章 戲法第153章 遇盜第119章 識破第90章 秦禮第59章 化肥第85章 皇帝第158章 隱瞞第24章 岳父第65章 獻書第68章 戰敗第123章 寫詩第21章 夢想第48章 張良第114章 玻璃第23章 國宴第80章 回國第112章 硬筆第131章 包子第193章 餓死第55章 禮物第59章 化肥第140章 噩夢第35章 標點第207章 太子第120章 行獵第173章 太子第15章 匕首
第11章 墨家第147章 朝鮮第128章 平遼第138章 擒良第140章 噩夢第43章 製冰第164章 承諾第35章 標點第120章 行獵第133章 兵法第39章 葡萄第3章 扶蘇第55章 禮物第158章 隱瞞第175章 監國第189章 學武第169章 歸國第31章 辯論第125章 天瑞第98章 想通第88章 學習第212章 報仇第114章 玻璃第6章 家國第79章 交換第66章 印刷第69章 賜婚第135章 刺秦第76章 宣傳第77章 遇刺第84章 聖父第70章 秦軍第2章 嬴政第96章 潼關第66章 印刷第78章 計劃第12章 鑄劍第193章 餓死第62章 龍椅第139章 穢人第118章 宮女第119章 識破第64章 考驗第21章 夢想第153章 遇盜第56章 比熊第104章 賺錢第30章 榮祿第122章 下雨第184章 後繼第30章 榮祿第24章 岳父第140章 噩夢第195章 蒙古第109章 程邈第208章 登基第128章 平遼第159章 訂婚第76章 宣傳第51章 造假第112章 硬筆第2章 嬴政第153章 遇盜第30章 榮祿第56章 比熊第47章 中暑第157章 流言第14章 生活第106章 裝修第185章 番外第38章 學習第144章 戲法第153章 遇盜第119章 識破第90章 秦禮第59章 化肥第85章 皇帝第158章 隱瞞第24章 岳父第65章 獻書第68章 戰敗第123章 寫詩第21章 夢想第48章 張良第114章 玻璃第23章 國宴第80章 回國第112章 硬筆第131章 包子第193章 餓死第55章 禮物第59章 化肥第140章 噩夢第35章 標點第207章 太子第120章 行獵第173章 太子第15章 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