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找到你了,永樂大典!(依舊9000大

“.”

地面上。

聽到徐雲說出的一番話。

姜成谷、潘院士、翁同、黃雨婷、童懷軍、張子昂

這些原本在一旁或發表過意見、或默不作聲但卻聽得很認真的專家學者們,頓時齊齊一愕。

過了片刻。

姜成谷驟然感覺耳根處傳來了一股莫名的熱感。

緊接着。

砰砰砰——

他聽到了自己的心臟起搏聲——這是顱內血液流動加速的信號。

姜成谷下意識的看了眼手上的檢測手環,發現屏幕上顯示的實時心跳已經達到了.

129。

不過姜成谷卻絲毫沒有在意這個情況,只見他飛快的吞了口唾沫,認真的對徐雲問道:

“徐博士,你確定看清楚了嗎?”

“九殿地宮的下方真的還有另一層地宮?而且還沒有積水?”

雖然姜成谷此時的情緒極其激動,但依舊保持了最基礎的清醒。

他的語氣雖然急促且嚴肅,但語調卻不高,並沒有失態到大呼小叫。

聲音的交流範圍依舊被保持在了周圍數米之內。

唰——

同時隨着姜成谷這幾個問題的拋出,其餘衆人的目光也集中到了徐雲身上,等待着徐雲的確認。

迎着衆人的視線,徐雲很利索的再點了點頭:

“沒錯,姜處長,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探測結果顯示,九殿下方確實存在着另一層地宮。”

“這個探測結果的置信度很高,不是常見概念裡那種‘疑似’‘可能’的無把握推測,而是堪稱實錘的定論。”

“至於積水情況的判定姜處長,這可是屬於重力遙感測繪領域最基礎的範疇。”

“別說重力梯度儀了,普通的微重力遙感設備都不可能出錯。”

徐雲的語氣很堅定。

這與他一貫以來的苟逼.咳咳,保守風格有些相悖。

畢竟眼下他們所交流的內容,可不允許他藏拙。

況且積水情況判定這個概念,可是重力遙感測繪的基本盤來着。

衆所周知。

地表上的重力變化基本上由物質遷移造成,而地球上短時間尺度裡面變化最大的變量就是水。

所以水的遙感測繪堪稱測繪領域的萬惡之源,就跟起點的斷章一樣,屬於入行必學的知識。

因此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上對水類的重力探測技術就已經非常成熟了。

當然了。

上頭那句話指的是常態區域。

像北美一些地方靠近北極,所以它們的質量變化是以一個叫GIA也就是冰後回彈的模型進行測量的,屬於非常態情況。

在2003年和2009年的時候,國家曾經對永陵進行過兩輪微重力遙感探測。

那兩輪的探測結果都不算理想,無法探測出永陵內部存在哪些重要的文物,只確定了兩個情況。

一是永陵與當初的定陵一樣,內部都是類‘甲’字型構造,地宮一共有九間配殿。

二便是永陵內部積水程度極其嚴重。

在當初那種技術水平下尚且都能探測出永陵內部的積水情況,遑論如今重力梯度儀的探測能力了。

隨後一旁的潘院士從徐雲手中接過探測結果看了一會兒,又翻了幾頁,目光忽然一凝:

“唔?這是.”

姜成谷見狀頓時心口一緊:

“潘院士,怎麼了嗎?”

“哦,沒什麼,沒什麼,只是想到了一些其他事兒罷了。”

潘院士這纔回過神,他飛快的掃了眼徐雲,一邊把報告遞還回去一邊說道:

“姜處長,總之小徐說的沒錯,九殿下方確實還有一層地宮。”

“下層地宮的面積大概在50平方米左右,相當於左右配殿的20%,並且確實沒有任何積水反饋。”

“.”

雖然對潘院士短暫的表情異常有些費解。

但姜成谷還是迅速將注意力收回,放到了現在他們所討論的事兒上。

眼見潘院士師徒倆都如此篤定下層地宮的存在。

姜成谷心跳非但沒有下降到正常值,而是飛快的又拔高了一大截:

“那麼徐博士,這層全新地宮的內部有什麼物件存在嗎?”

說這話的時候。

姜成谷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徐雲,生怕聽到否定或者‘探測不出來’的答覆。

不過徐雲這次顯得很給力,只見他很快又點了點頭:

“有,根據報告顯示,下層地宮之內存放有大量封閉的箱子,佔據了墓室面積的80%左右。”

“這些箱子的外表有明顯的金屬梯度差,而箱子內部.則檢測出了大量堆疊式的、類似書冊的陰影,主要梯度數值判定是”

“樹漿有機物。”

轟——

徐雲的這句話猶如落在了霓虹的小男孩蘑菇彈,在衆人心中轟然炸響。

現場頓時如同爆炸後的廣島一般,變得落針可聞。

甚至

比之前聽到有底層地宮時更加寂靜。

除了已經看到梯度檢測報告的潘院士外,所有人都彷彿變成了一座雕塑。

咻~~~~

恰好此時。

遠處吹來了一陣略微強力的風。

每個人的髮絲頓時迎風舞動,負責網絡安全的馬工程師的假髮甚至都被吹到了一旁。

但所有人依舊像是麥田中迎風插立的稻草人,在風中一動不動。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驚人了.

過了片刻。

翁同轉了幾下眼睛,率先回過了神。

只見他猛然向前大踏一步,雙手重重搭在了徐雲的肩頭,語氣甚至帶着一絲顫抖:

“小徐.你說的箱子和書冊分別多大,數量又有多少?快告訴我!”

翁同不算高大身軀此時爆發出了很驚人的力量,以至於徐雲的肩膀都被抓的有點兒痛。

不過徐雲卻並沒有在意這個感覺,而是迅速把報告翻到了下一頁。

與第一頁的內容不同。

第一頁的報告中包含了積水和地宮規模的相關信息,算是開頭的綜述。

所以徐雲不怎麼需要對照就能彙報出相關情況。

但新一頁就不太一樣了。

這一頁上包含有大量的梯度數據,因此即便是徐雲也必須要藉助邊上的數據庫來進行分析才行。

“0.0006T對標的應該是1.2m”

“△4.65那就是52釐米左右”

“右標字符5T-3,哦,找到了30釐米。”

過了好一會兒。

徐雲方纔從操作檯邊擡起了頭。

此時此刻連徐雲本人都沒有察覺,他拿着數據報告的雙手正微微有些顫抖。

隨後他看了眼迫不及待的翁同,深吸一口氣,說道:

“翁伯.翁教授,根據我們的數據對照,最終對底層地宮的內部情況如下.”

“地宮內擁有金屬梯度反饋的箱子總數18個,規格均爲1.5x2x1,單位爲米。”

“其中部分箱子爲堆疊狀態.也就是一個箱子上放着另一個箱子。”

“每個箱子內部存有長50釐米、寬30釐米,厚度3釐米的樹漿有機物,基本可以判定是在箱子內部呈豎直樣式擺放的書籍。”

話音剛落。

一旁的翁同便從桌上拿起紙筆,獨自計算了起來。

雖然翁同是個實打實的文科生,但在此時此刻,他卻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數學素養:

“1.5x2x1,一個箱子的體積就是3立方米.嗯,3立方米沒錯。”

“一本書的體積是0.5x0.3x0.03是0.0045立方米,那麼一個箱子可以存放667不對,這不能用四捨五入,應該是可以存放666本書籍。”

“如果這些書是用繩子綁縛或者書架架着的話,那麼數量要再少點.用一個箱子裝650本來算好了。”

“650x18就是”

算到這裡。

翁同的筆尖頓時一用力,將演算的稿紙戳破了一個洞。

不過他卻渾然沒有在意一般,迅速在另一個空白處寫下了演算的答案:

11700。

隨後翁同緩緩擡起頭,看着自己的老搭檔童懷軍,喃喃着問道:

“老童,永樂大典的規格是多少來着?”

童懷軍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永樂大典完書於永樂六年,一共22877卷,目錄60卷,成書11095冊。”

“據《尚書補傳》以及現存的少數永樂副本統計,《永樂大典》正本規模宏大,單冊”

“高50.3釐米,寬30釐米,厚度約在2-3釐米之間。”

不得不說。

兼任金陵博物館講解員的童懷軍,說話的聲音確實很有磁性與韻味。

如同一罈老酒般綿長而又回甘,一時間衆人竟有些出神。

不過很快。

這股意境便被黃雨婷給打破了:

“所以說翁教授,童教授,地宮下的那些箱子裡,裝着的就是《永樂大典》?”

童懷軍聞言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

“沒錯,多半就是《永”

結果童懷軍的話還沒說完,便被翁同給飛快的打斷了:

“不是,肯定不是!”

童懷軍轉過頭,一臉茫然的盯着翁同:

“?????”

此時童懷軍的表情,頗有些類似當年安天旭老師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上,因爲主辦方放錯曲子而誕生的表情包。

徐雲和姜成谷等人也爲之一愣。

這啥情況?

按照徐雲所公佈出來的數據,地宮裡的那些書幾乎可以肯定就是《永樂大典》——這還是翁同自己算出來的。

結果怎麼這會兒他倒開始否定起來了?

隨後在衆人的目光下,翁同繼續一反常態的說道:

“書冊的數量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我個人認爲箱子裡的東西應該是嘉靖陪葬的空白頁或者其他書籍,總之絕不可能是《永樂大典》。”

“如果《永樂大典》真的存在於九殿下的地宮,我當場就去把還在蓉城的那把斧頭給吃掉!”

衆人:

“.”

徐雲也張了張嘴,想說一聲功利奶不可取。

但在看到翁同緊繃着的臉部肌肉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過去的這兩天時間裡,徐雲和翁同也接觸過幾次。

配合翁瑜婧此前的介紹,他對於這位翁瑜婧口中的老翁同志,也算有了個大致印象。

實話實說。

翁同與徐雲認知中的上一輩形象幾乎無二。

性格穩重、不苟言笑,看小說只靠聽書,注重效率從不扯淡

可就是這麼一位刻板的大叔。

爲了保證《永樂大典》能夠順利現世,甚至‘卑微’到主動插起了反向flag。

或許對於翁同個人而言。

《永樂大典》有着某些必須要順利出土的理由吧.

因此包括徐雲和陸朝陽等人在內,現場破天荒的沒有人去捅破翁同的這杆旗。

接着過了一會兒。

一直沒怎麼發聲的陸朝陽忽然舉起了手,對徐雲問道:

“話說小徐,我有個問題一直沒想通,不知道方不方便現在問問?”

徐雲轉過頭看着他,爽快道:

“啥問題?陸教授你直說就行了。”

陸朝陽想了想,用食指朝地下指了兩下:

“小徐,我先問你,九殿地宮和下層地宮隔了大概多厚的土層?”

徐雲掃了眼報告,很快報出了一個數值:

“下層地宮的頂部到九殿地宮底部的土層厚度,大概是6米左右。”

“六米.也就是差不多兩層樓對吧?”

陸朝陽在空氣中比劃了一個高度,又問道:

“這個土層厚度對於地宮的地深而言只能說中規中矩,那麼爲什麼在九殿地宮排水系統完全失效的情況下,下層地宮反而沒有積水呢?”

“這厚度且不說雨水洪澇吧,幾百年的時間光是上層的積水滲透,估摸着也該滲進去了。”

聽到陸朝陽的這個問題。

姜成谷與黃雨婷等人也輕輕點了點頭。

陸朝陽的這番話,恰好也是他們心中的疑慮。

早先曾經介紹過。

對於皇陵這種建築來說,地宮積水是極其常見的情況。

可以說就沒有幾個皇陵地宮不積水的。

但積水這種事兒也分嚴重度,不同皇陵的積水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是十幾釐米。

有的是半米。

有的一兩米等等。

其中永陵就屬於最嚴重的那種——目前國內遙感測繪的皇陵大概有三十多座,沒有一座的積水程度超過了永陵。

換而言之。

永陵的排水系統已經完全報廢,這種情況下九殿下方六米的下層地宮內,怎麼可能會沒有積水呢?

待陸朝陽說完後。

張子昂這位工程大佬也輕咳一聲,給出了數據上的看法:

“小徐,其實我剛纔也想問來着的,你所說的底層地宮沒有積水確實有點奇怪。”

“因爲根據我們此前採集到的土樣,永陵的土壤屬於飽和軟弱土層,孔隙比在1.3左右,不排水抗剪程度22.45KPa。”

“這是標準的第四紀後期形成的瀉湖相土壤,與定陵那邊的幾乎無二。”

“我按照定陵的數據簡單算了算,照理來說九殿下方14米的範圍內應該都是滲水區,6米這個區間內最少要積水1/3甚至1/2的地宮容積纔對.”

看着一臉疑問的衆人,徐雲下意識與潘院士對視了一眼。

片刻過後。

二人的臉上忽然極有默契的露出了一絲笑容。

隨後潘院士深吸一口氣,環視衆人一圈,說道:

“沒錯,如果單純是按土壤情況來看,九殿之下的地宮中確實應該存在不少積水。”

“但問題是.小徐他之前有說過那間地宮的外壁.就是普通的常規土層嗎?”

衆人頓時一愣。

接着姜成谷率先反應了過來,心中隱隱冒出了一個猜測:

“潘院士,您的意思是”

潘院士沒有接他的話,而是繼續說道:

“其實除了小陸所說的積水之外,底層地宮還有一個標準邏輯難以解釋的地方,那就是它不符合禮制。”

“華夏古代的皇陵在佈局上都要遵守固定的章程,比如說選址,比如說朝向,又比如說地宮的佈局。”

“九間墓室的佈局是明朝的標準禮制,即便嘉靖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五年,他也很難打破這種規矩——所以很多人寧願認爲《永樂大典》存放於左配殿,也不相信嘉靖會再挖一個下層地宮。”

聽聞此言。

饒是對於積水問題依舊心有不解,翁同和童懷軍兩位考古專家還是點了點頭。

這話算是說道他們的心坎裡兒去了。

早先曾經提及過。

在相信《永樂大典》存在於永陵的羣體內部,可以分成三個派別。

分別是認爲永陵在左配殿的降臨派。

認爲嘉靖在地宮同層開了個密室單獨存放《永樂大典》的拯救派。

以及嘉靖在地宮下方又挖了個第二層、用以安置《永樂大典》的倖存派。

其中倖存派不贊同拯救派的原因,就是地宮同層再開密室有違禮制,朝野必然強烈反對。

但實際上。

倖存派的觀點,同樣有些不符合明朝的皇陵規則。

因爲理論上來說,帝棺所在的區域通向的便是‘地極’。

你在地極下方再挖個密室怎麼着都有點膈應人吧?

只是明朝的禮制並沒有明確禁止這種行爲,所以倖存派相對拯救派來說更容易接受一點——但也僅僅是一點罷了。

很多人秉持倖存派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爲真的信了它。

而是因爲拯救派可能性幾乎爲零,同時降臨派認爲的左配殿必然早就被積水淹沒了,《永樂大典》即便放在裡頭此時也早已和凢凢一樣糊的一塌糊塗。

所以很多人出於美好期許的角度,才選擇了倖存派。

可眼下的這個發現卻驗證了倖存派的觀點,對於翁同和童懷軍這樣的專業人士而言,你說他們沒點質疑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此前他們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底層地宮裡是否存在《永樂大典》的探究上,對於地宮存在於下層的這個事實,也就抱着存在即合理的想法暫時擱置到了一邊。

但現如今聽潘院士這麼一說.

這確實有些奇怪。

積水、禮制。

這兩個邏輯問題同時出現,這就不是用巧合能夠解釋的過去的了。

隨後看着一臉茫然的衆人,潘院士也不賣關子了:

“諸位,我剛纔看到了報告結果,所以厚顏站在上帝視角說一句比較指點江山的話,那就是.”

“你們的思維其實陷入了一個誤區。”

姜成谷頓時一愣:

“誤區?”

“沒錯。”

徐雲點了點頭,從潘院士那兒接過了話頭:

“在大家的認知裡,所謂的地宮,指的應該是地底下被挖出來的一個空間,就相當於咱們現代建築裡的地下室,對吧?”

“但諸位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呢”

“那就是位於地下深處的不一定是掏出來的地下室,也可能是被‘埋’進去的盒子?”

“.”

聽聞此言。

衆人的臉上齊齊露出了一個問號:

“?”

不過很快。

翁同便率先反應了過來,眼睛瞪得滾圓:

“等等,小徐,你的意思是那個下層地宮,實際上是一個被埋在底下的巨大盒子?”

“也就是書籍封裝在箱子裡,箱子的外部還有一層殼?”

“賓果!”

徐雲朝翁同豎起了一根大拇指,臉上也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盒子’與‘地下室’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地下室有前往地面的走道,但埋在地下的盒子卻沒有。”

“而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檢測,底層地宮與九殿地宮以及地面之間,也不存在任何連接的通道。”

“也就是說嘉靖是先掏出了一個巨大的土坑,把那個‘盒子’塞到了地下,然後再在上方修建的九殿地宮。”

“如此一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破壞佈局的問題了,嘉靖這天賦點果然點歪了”

姜成谷and衆人:

“????”

媽耶?

這tmd也行?

不過仔細想想

好像還真說得通?

所謂破壞禮制破壞佈局,指的是‘建築’方面的事兒。

但如果只是在自己的棺材下方塞個‘盒子’,同時又不修建通道

那麼這就和建築無關了。

就像現實裡的宅基地。

出於風水啥的原因不能建地下室,但你在宅地基地下埋瓶酒總沒問題吧?

按照上層地宮近千平米的佔地面積對比,下層地宮就相當於你在自家地下埋了臺冰箱。

行爲上奇葩,但規矩上還真沒啥問題。

以嘉靖的獨特屬性以及對《永樂大典》的狂熱程度來說,似乎還真做得出來這種事兒。

接着很快。

翁同又意識到了一件事:

既然是盒子,那麼就肯定要有六個封閉的面。

加之徐雲所說的阻隔積水,那麼這些‘面’的可選材質也就不多了——畢竟擋了四百多年呢。

按照徐雲此前所提及的信息。

下層地宮的面積大概是五十多平米,那些裝有書籍的箱子不少呈堆疊狀。

那麼‘盒子’的高度姑且按照3米來算吧。

假設它是個底部7X7的長方體,那麼六個面需要的材料總面積就是.

7x7x2+7x3x4

182平方米。

想到這裡。

翁同不由對徐雲問道:

“小徐,那個盒子的外壁是什麼材質組成的?”

“銅?還是純金?”

徐雲看了他一眼:

“外層是銅。”

“果然是銅嗎”

翁同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這個答案倒是不出他意外。

底層地宮六個面的總面積大概180多平米,體積則是50x3,也就是150立方米。

以嘉靖在位時的大明國力,湊到這種規格的銅並不困難。

實際上。

在華夏漫長的歷史中,有很多巨型的純銅建築存在,比如最有名的四大銅殿。

四大銅殿因其工藝高超、價值高昂而又金碧輝煌,歷來被譽爲四大金殿。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位於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頂端的武當山金殿,又稱武當山金頂。

武當山金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也就是1416年,是四大金殿最早的一座。

內供真武大帝像,重約400噸,全銅鑄造、鎏金工藝,歷經600餘年仍然瑰麗無比。

還有最重的五臺山銅殿。

位於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的大顯通寺,爲重檐歇山頂式傳統建築結構,全重達500噸,是我國現存最重的銅殿。

五臺山銅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也就是1608年,比嘉靖的時代還要更晚一些,從裡到外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五臺山銅殿寬4.7米,深4.5米,高8.3米,總體積175立方米左右。

最大的銅殿則是鳴鳳山銅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總體積257立方米。

所以以嘉靖的能力來說,鍛造出這麼一座銅殿用於封存《永樂大典》,可行性方面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同時全封閉銅殿.或者說銅盒子的隔水能力自不必多說,考古史上多的是保存在密封銅盒裡沒被腐蝕的文物例子。

想到這裡。

翁同不由緩緩呼出一口氣:

“不虧是嘉靖,這手筆可是真大”

然而他的感慨還沒抒發完。

耳邊便再次響起了徐雲的聲音:

“翁教授,除了外部的銅層,下層地宮的內部還包裹着一層材料用於加固防水效果。”

“內層還有?”

翁同眨了眨眼,不過很快便也釋然了:

“這倒也正常,我們在很多遺蹟中也發現過類似的情況,金屬外殼的內部往往會附着其他一些材料,比如說鍍金之類的。”

“小徐,地宮銅外殼的內部材料是什麼?”

徐雲擡頭看了他一眼:

“金絲楠木。”

注:

看到評論區有同學提到常溫超導,這裡簡單聊聊我的看法哈。

首先這個技術雖然掛着常溫,但實際上需要高壓才能完成,壓強是10kbar——注意是kbar,也就是1萬個大氣壓,而不是10kPa。

也就是常溫常壓超導目前依舊遙遙無期,而且這個技術路徑和可控核聚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此外這個發佈者是Dias,搞出過很多次有爭議的事情,很多人在說他被撤過論文,但實際上最大的黑歷史是金屬氫——對,金屬氫那事兒就是他整出來的,到現在都是一個笑料。

最後說個小技巧,當你看到某個科技成果是在被一堆金融博主狂吹的時候,就要做好這個消息失真的準備了。

五天碼了4.7萬字,求月票!!!!

第二百五十章 《關於章節數有些微妙所以作者菌不想取名的那些事兒》第502章 《永樂大典》....現世!!!(上)第二十三章 七彩的光第465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政國的來意(上)第673章 有說服力的證據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聽過八支八支半嗎?(6K)第三百一十九章 玩的可真特麼大(上)(9.4K)第741章 公開基地真相(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又多了一朵烏雲第二百九十三章 時隔12年後重新開啓的輝光研究!第二百四十三章 讓我康康!(5.6K)第661章 馬蘭基地與那一個人第二十八章 恩怨第610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53章 楊老:無所謂,我會出手第七十三章 異常的人(還債1章)第651章 進入生產階段的原子彈!(上)第491章 一件懸案的告破第三十六章 意向達成第二十二章 不虧是千古掛逼.....第454章 截然不同的結果(上)第760章 樂死啦第707章 楊李新約(下)第九十三章 浪潮中的幸運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反擊從現在開始!(章說已經恢復了)第539章 懂不懂什麼叫魄力啊?(雙倍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五章 《關於我在大宋搞出發電機後又手搓顯微鏡的那些事兒》第六十三章 期刊選擇(第六更,承諾做到,求首訂!!!)第483章 即將開啓的永陵第749章 艦隊出港!第660章 透露未來?第793章 死亡之海中開出的希望之花(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風起(7.2K)第567章 59真要上天啦!!第525章 牛肉罐頭第780章 上甘嶺的那位死神!第三百一十五章 歷史是一個輪迴 (8.4K)第607章 看看我釣到了什麼?第602章 必須填補的遺憾第二百九十一章 歷史的車輪可能變慢,但絕不可能停止(9.8k)第三百九十二章 棒子們的正義感(8.4K)第三百零三章 任務完成倒計時(9.6K!)第一百四十五章 驢:&%¥#@!第一百六十九章 老趙家的優良傳統(8.4K)第628章 瞧瞧我們發現了什麼?(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毒計!第二十七章 命中註定的相遇(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驢受傷的世界完成了(5.8K)第三百四十章 再見了,1850!(完)(萬字更新!!!)第459章 不長記性啊.....第八十七章 更高層的目光(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推演結算(6.6K)第439章 又是一場雨(新羣已建,入口在章末月末求點月票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大宋!(8.2K)第二百三十七章 故人之後(求月票啊!!!!)第五十一章 徐雲的猜測第一百一十一章 遇到的第二位歷史名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關於本撲街通宵碼了1.5萬字所以不想取標題的那些事》第二十五章 韓·數學鬼才·立(求追讀啊啊啊啊啊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自天外的神話(6.6K)第三百七十章 驚變第499章 庭審結束第三百四十六章 任務獎勵,發財了!(上)(依舊是萬字更新!!!)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四十章 再見了,1850!(完)(萬字更新!!!)第739章 統一思想,衝刺!(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古代也能靜脈注射(還是合章)第663章 第一次小型核試驗(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微粒的愛情 (萬字更新!!!)第587章 權威真的錯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大清算開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你聽說過科學嗎第484章 翁同的意外。第75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三百零二章 遇事不決.......(7.4K)第一百七十四章 留給李清照的禮物(6.2K)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宋武德充沛,有空軍不是理所當然嗎?(7.2K)第735章 還來不及爲洲際導彈感到驚訝,下一第481章 喵~第679章 迴歸祖國的方法!(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再見了,1850!(六)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501章 小鋤頭揮呀揮第二百一十章 歷史在這裡拐了個彎(依舊是一萬字!!)第713章 驢:所以還是我揹負了一切第五十四章 一千八百頭蟑螂!第676章 楊振寧的解讀!第714章 目標是星辰大海!(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倫敦見聞(5.8K)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趙怒叱羣臣(6K!!!)第662章 雙魚玉佩的那些事兒(本章科普較多第十三章 威廉·艾斯庫第二百八十二章 應該不用吃斧......臥勒個槽?(8.2K)第564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上)(感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斧頭的一百種吃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樊樓見聞(6.6K)第625章 反擊!第795章 推演結算(上)
第二百五十章 《關於章節數有些微妙所以作者菌不想取名的那些事兒》第502章 《永樂大典》....現世!!!(上)第二十三章 七彩的光第465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政國的來意(上)第673章 有說服力的證據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聽過八支八支半嗎?(6K)第三百一十九章 玩的可真特麼大(上)(9.4K)第741章 公開基地真相(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又多了一朵烏雲第二百九十三章 時隔12年後重新開啓的輝光研究!第二百四十三章 讓我康康!(5.6K)第661章 馬蘭基地與那一個人第二十八章 恩怨第610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53章 楊老:無所謂,我會出手第七十三章 異常的人(還債1章)第651章 進入生產階段的原子彈!(上)第491章 一件懸案的告破第三十六章 意向達成第二十二章 不虧是千古掛逼.....第454章 截然不同的結果(上)第760章 樂死啦第707章 楊李新約(下)第九十三章 浪潮中的幸運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反擊從現在開始!(章說已經恢復了)第539章 懂不懂什麼叫魄力啊?(雙倍求月票第一百二十五章 《關於我在大宋搞出發電機後又手搓顯微鏡的那些事兒》第六十三章 期刊選擇(第六更,承諾做到,求首訂!!!)第483章 即將開啓的永陵第749章 艦隊出港!第660章 透露未來?第793章 死亡之海中開出的希望之花(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風起(7.2K)第567章 59真要上天啦!!第525章 牛肉罐頭第780章 上甘嶺的那位死神!第三百一十五章 歷史是一個輪迴 (8.4K)第607章 看看我釣到了什麼?第602章 必須填補的遺憾第二百九十一章 歷史的車輪可能變慢,但絕不可能停止(9.8k)第三百九十二章 棒子們的正義感(8.4K)第三百零三章 任務完成倒計時(9.6K!)第一百四十五章 驢:&%¥#@!第一百六十九章 老趙家的優良傳統(8.4K)第628章 瞧瞧我們發現了什麼?(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毒計!第二十七章 命中註定的相遇(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驢受傷的世界完成了(5.8K)第三百四十章 再見了,1850!(完)(萬字更新!!!)第459章 不長記性啊.....第八十七章 更高層的目光(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推演結算(6.6K)第439章 又是一場雨(新羣已建,入口在章末月末求點月票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大宋!(8.2K)第二百三十七章 故人之後(求月票啊!!!!)第五十一章 徐雲的猜測第一百一十一章 遇到的第二位歷史名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關於本撲街通宵碼了1.5萬字所以不想取標題的那些事》第二十五章 韓·數學鬼才·立(求追讀啊啊啊啊啊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自天外的神話(6.6K)第三百七十章 驚變第499章 庭審結束第三百四十六章 任務獎勵,發財了!(上)(依舊是萬字更新!!!)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四十章 再見了,1850!(完)(萬字更新!!!)第739章 統一思想,衝刺!(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古代也能靜脈注射(還是合章)第663章 第一次小型核試驗(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微粒的愛情 (萬字更新!!!)第587章 權威真的錯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大清算開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你聽說過科學嗎第484章 翁同的意外。第75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三百零二章 遇事不決.......(7.4K)第一百七十四章 留給李清照的禮物(6.2K)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大宋武德充沛,有空軍不是理所當然嗎?(7.2K)第735章 還來不及爲洲際導彈感到驚訝,下一第481章 喵~第679章 迴歸祖國的方法!(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再見了,1850!(六)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501章 小鋤頭揮呀揮第二百一十章 歷史在這裡拐了個彎(依舊是一萬字!!)第713章 驢:所以還是我揹負了一切第五十四章 一千八百頭蟑螂!第676章 楊振寧的解讀!第714章 目標是星辰大海!(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倫敦見聞(5.8K)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趙怒叱羣臣(6K!!!)第662章 雙魚玉佩的那些事兒(本章科普較多第十三章 威廉·艾斯庫第二百八十二章 應該不用吃斧......臥勒個槽?(8.2K)第564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上)(感謝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斧頭的一百種吃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樊樓見聞(6.6K)第625章 反擊!第795章 推演結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