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光緒二十七年的事情了。
當時,列強蠶食中華大地,掠取資源利益,而教廷也傳下教令,誓要趁此千裁難逢的機會,讓主的光輝照籠罩這片異教徒的土地。
各國教會的傳教士接到教皇旨意後紛紛動身,前往這片陌生的土地,在城市村落建起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教堂。在這種形勢建立的教堂與教會本身就是一種畸形的存在,教民與普通民衆的衝突時有發生。
那一年,茅山腳下的金壇縣也建起了一座教堂。
那幾個神父以發洋麪洋米等手段很快就籠絡了一批教民,又以洋大人的身份,遇事即給教民撐腰,官府自然是不敢惹爲些洋大人的,一旦有教案衝突發生,要麼置之不理,要麼偏袒教民。金壇民衆自是不忿,積怨爆發,便糾集起來痛打了那些爲非作歹的教民一頓,甚至割了爲害最烈兩人的鼻子和耳朵。哪曾想這下卻惹鬧了教堂裡的洋和尚,他們也不如往常那般壓官府出面,而是當夜便趕往事發的村子,使法術害得全村人一夜之間全都變成了喪屍,四處害人。教堂便藉機宣傳,信他們便可以得到庇護。
茅山派的道士們聞聽喪屍害人的消息,自不會坐視不理,派下四名弟子下山除屍。這一除喪屍,便與教堂發生了衝突,傳教士大戰茅山道士,將四個茅山弟子盡都打傷。這四個茅山弟子逃回派中將事情說了,又拿出收集到的教堂以法術害人的證據,當時的茅山派掌門魚濟海下山討還公道,大敗金壇縣傳教士,將那教堂裡的八個傳教士盡都殺死。不想卻漏了一個出門採買的傢伙。那採賣教士回到教堂一看這情景,也不敢再在金壇縣呆了,收拾東西趕緊走人,到了省城正逢一個名叫詹姆斯的主教在巡視,就跑去哭訴。
這詹姆斯主教是個中國通,聽聞此事後,居然依着中國的規矩上門遞貼子約戰魚濟海,也不提他們使法術害人的事情,只說以此戰解決雙方矛盾,若他敗了,則教庭勢力從此不再踏足金壇範圍,而且賠償打傷的四名茅山弟子。
魚濟海見對方既然依足規矩辦事,便接下戰書,定下決戰時間。
其時正逢鬆巖道人帶着大徒弟雍漢生和幾個小徒孫輩兒在茅山派中作客,便勸魚濟海小心,不要相信這些洋鬼子,洋鬼子詭計多端,向來喜歡使壞,指不定留了什麼後手壞招在那裡等着,要說他們會依正道挑戰,那是鬼都不相信的事情!
可魚濟海卻自持着法術高強,不把鬆巖道人的話放在心上,只說不管對方有什麼陰謀詭計,我將法術使出來,便打得他們統統灰飛煙滅,回去見他們拜的那個叫上帝的大神。到了日子,便自帶着大弟子,也就是他的親生兒子魚冼山,前去赴約。
鬆巖道人勸不動魚濟海,本打算隨着同去,一來做個見證,二來萬一有什麼不對,也好照應一下,可不巧的是事發當天鬆巖道人接到一個緊急傳訊,他久侯多時的一位帶來重要消息的遠方來客抵達省城,鬆巖道人只得急奔省城去見那位遠方來客,安排弟子雍漢生帶着他的徒弟前去。
決戰地點約在金壇縣郊的野松林邊,當魚濟海一行人抵達時,卻見那詹姆斯主教早已經在那裡等候,身邊只帶了兩個傳教士,其中一人就是金壇縣出逃的那個。
雙方話不投機半句多,交待了下場面,魚濟海和那詹姆斯便打在一起。這東方道術與教廷的法術各有巧妙,只不過魚濟海那是中國稱霸一方流傳千載的大派掌門,而詹姆斯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小小主教,在法術修爲上自是不能和魚濟海相提並論,只片刻工夫就落了下風,眼看着就要敗北,便掏出手槍來砰砰對着魚濟海連開數槍。幸好魚濟海早有防備,使出茅山術的遁術躲開,上前奪下詹姆斯的手槍。詹姆斯正面決鬥法術不如人,使陰招又被發現,當機立斷,掉頭就往野松林裡跑。
魚濟海哪敢放過他,叫了聲休走,便疾疾追趕。
此時雍漢生的天機術小有成就,見魚濟海窮追逃寇,心中一跳,便覺不妥,掐指算去,只覺殺機無限,不禁大驚,連忙招呼魚濟海回來。
這要是鬆巖道人招呼的話,魚濟海或許還能考慮一下,可雍漢生的話,他卻全不放在心上,只是回頭笑着拋下句放心,就追了上去。
然後,他就死了。
沒等靠近,林子裡突然槍聲大作,密集的火力將這位茅山派掌門,當場打成了篩子,連使出遁術的機會都沒有。
詹姆斯在林子裡埋伏了整整一百個人,除了步槍,甚至還有一挺馬克沁重機槍!
這場決戰就這樣結束了。
魚冼山發了瘋般想要衝上去替父親報仇,幸好雍漢生緊緊拉住他,纔沒讓他成爲死於洋人槍下的第二個茅山道士。
幾人搶走魚濟海的屍體,逃回茅山,舉派大喪。魚冼山帶着衆弟子在父親墳前立誓,此仇必報!當夜魚冼山帶衆弟子入金壇,卻發現教堂裡空無一人,找人一打聽才知道,當天決戰結束後,詹姆斯回到金壇便帶着東西急匆匆離開。魚冼山不甘心,又追至省城,將省城裡的教堂盡數燒燬,留守的傳教士統統殺掉,可依舊沒有抓到詹姆斯。這位主教大人當真如空空兒般了得,一旦惹事兒,立刻遠遁,連省城都沒停留,直接收拾東西回北京去也。魚冼山一路千里追殺,其間幾次追上詹姆斯,連番血戰,殺了諸多主教、大主教等高級傳教士,普通傳教士更是數都數不清,茅山弟子也是死傷慘重,雙方仇恨越結越深,可那惹了大禍的詹姆斯卻依舊活着——他逃到北京後,就立刻收拾東西,回歐洲去了,從此以後下落不明。
可茅山派與教廷的血仇已經結下,自然不可能停止,雙方戰了一年多,教廷雖然在客場作戰,但勝在實力雄厚,茅山派無法戰勝,深感對手強大,適逢鬆巖道人舉義,便最先響應,加入同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