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合適的人選?”馬修問道,“誰啊?”
相比於導演,製片人無疑更加重要,他最近也在爲製片人人選頭疼。
海倫-赫爾曼直接說道,“你認識她,前博偉影業的總裁妮娜-雅各布森。”
馬修知道這個女人,“我記得她在《加勒比海盜》系列裡面擔任過執行製片人。”
妮娜-雅各布森在好萊塢的知名度相當高,有個關於她的笑話廣爲流傳,大意是這樣:聖誕節一大早,一個小孩醒來後就興沖沖在聖誕樹下尋找禮物,結果卻發現了一堆糞便。不過,這個小孩依然興奮的宣稱,肯定有一匹小馬藏在附近。
而妮娜-雅各布森就是那個小孩。
其實笑話是善意的,說的是妮娜-雅各布森早年經歷過數次嚴重的挫折,卻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愈挫愈勇,最終成爲了博偉影業的總裁。
好像她前幾年又經歷過一次重大挫折。
馬修問道,“海倫,妮娜-雅各布森不是被迪士尼免職了嗎?”
“2006年,因爲意見不合,她被邁克爾-艾斯納在下臺前踢出了迪士尼。”海倫-赫爾曼顯然有過了解,“她隨後擔任了一個青少年系列電影的製片人,以5500萬美元總成本換回接近3億2000萬美元全球票房。”
馬修點了點頭,這位確實有顆大心臟。
海倫-赫爾曼又說道,“妮娜-雅各布森也是爲女權運動支持者,而且有難得的青少年偶像作品製作成功的經驗。”
“那好。”馬修做出決定,“你先與妮娜-雅各布森接觸一下,如果她不拒絕的話,我再跟她談談。”
海倫-赫爾曼說道,“可以,我過會就聯繫她。”
當天下午,她就聯繫了妮娜-雅各布森,這位前博偉影業的總裁答應見一面,當晚馬修和海倫-赫爾曼就與妮娜-雅各布森在一傢俬人會所談了談。
雙方談的還算愉快,唯一的麻煩是妮娜-雅各布森正在籌備建立自己的製作公司,希望能參與《飢餓遊戲》的投資。
有大衛-埃裡森在,馬修不會缺乏資金,而且《飢餓遊戲》第一部製作預算也不高,當然不想其他人伸手進來。
這方面雙方存有分歧,但有分歧很正常,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而且妮娜-雅各布森在馬修拒絕投資之後,也沒有中斷聯繫,還與海倫-赫爾曼繼續保持着接觸,雙方可以繼續談。
談判本身就是一個消除分歧、達成妥協的過程。
第二天,馬修又在天使經紀公司約了派蒂-傑金斯見面,並且將蘇珊-柯林斯介紹給了她。
相比於妮娜-雅各布森,派蒂-傑金斯這邊要順利太多,本身派蒂-傑金斯在圈地的地位和成就,也遠遠比不上妮娜-雅各布森,加上最近幾年沒有拍攝電影,本身所要求的條件也不算多高。
兩邊接觸數次之後,派蒂-傑金斯的經紀人也加入了進來,雖然具體的薪酬待遇等條件還要等確定製片人之後再細談,但派蒂-傑金斯已經承諾會出任《飢餓遊戲》的導演兼編劇。
接近十二月下旬,馬修與海倫-赫爾曼與妮娜-雅各布森達成一致,後者放棄投資的打算,並且暫時停止製作公司的籌備,單純以製片人的身份加入《飢餓遊戲》這個項目,直接向馬修負責。
爲此,十三號工作室將掏出四百萬美元的薪酬。
這不是好萊塢最高的製片人酬勞,卻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女性製片人薪酬。
想要僱傭到妮娜-雅各布森這樣成熟又有成功經歷的人,肯定要付出足額的報酬。
不給出相應的報酬,還想讓人努力幹活,這個世界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按照曾經他生活在太平洋對岸網絡上那些連最基本的商業都不懂的人的想法,像這樣的項目,當然要製片人只拿一美元象徵性的薪酬,導演和演員的片酬都在五位數一下,電影產生的利潤既不給發行商,也不用分院線,全部歸自己所有。
整個世界都是這種人的,電影票房算的了什麼?
十三號工作室與妮娜-雅各布森正式簽下合約,妮娜-雅各布森開始負責組建劇組,劇組目前確定了三個主要人選,除了她之外,還有導演兼編劇派蒂-傑金斯和原作者兼編劇蘇珊-柯林斯。
接下來,要招募例如攝影、道具、燈光和藝術指導等各種幕後部門的工種。
相比之下,演員倒是可以放到最後。
演員,特別是主演,往往是最後進入劇組的,馬修並不着急尋找凱特尼斯的演員,至於那位喜歡用牛奶塗臉的大表姐,他也沒有提前接觸的打算,現在整個項目纔剛剛早期籌劃,別說演員試鏡了,哪怕是進行前期籌備也要等上很長一段時間。
就在馬修忙於《飢餓遊戲》的這段時間,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邀請也確定了下來,學院正式確定包括他在內的六十多人成爲新的學院會員。
也就是說,他已經擁有了奧斯卡投票的資格。
不過,奧斯卡提名選票和奧斯卡申報名單,要等到十二月三十號,學院纔會開始郵寄到各個成員的手中。
這期間,他還接到過泰勒-斯威夫特的電話,泰勒-斯威夫特似乎對當他的音樂老師非常有興趣,提醒他別忘了上課的事。
馬修這段時間工作太忙,只能暫時婉拒,推到以後再說。
泰勒-斯威夫特隨後專門給他發了郵件,將一份詳細的音樂教學計劃表發了過來。
“難道這位鄉村歌手這麼樂於當老師?”
馬修看到音樂教學計劃表時只犯嘀咕,如果泰勒-斯威夫特單純的教他唱歌,這個學生要不要繼續當,他就得好好考慮一番了。
時間進入十二月下旬,馬修暫時放下與泰勒-斯威夫特的老師和學生的事情,趁着去《盜夢空間》劇組報到之前,召集大衛-埃裡森、妮娜-雅各布森、派蒂-傑金斯和蘇珊-柯林斯開了一個簡單的會議,統一了製片理念和未來的影片風格,同時也確定了影片的製片預算。
有大衛-埃裡森這個真正的有錢人支持,在與妮娜-雅各布森和派蒂-傑金斯數次商談過後,他爲《飢餓遊戲》劃定了8000萬美元的製片預算。
在如今的好萊塢,8000萬美元的製片預算,只能算是一般中等規模的商業影片。
但相對於《暮光之城》來說,這算是一部大投資大製作的青少年電影了。
《暮光之城》只經歷了五週的放映,熱度就迅速消散,不過在北美渡過第五個週末之後,北美票房順利突破2億美元大關,累計高達2億238萬美元。
但這部影片高開低走,每日北美票房產出已經滑落到了五十萬美元以下,市場潛力基本消耗殆盡,最終的北美票房也就是2億1000萬美元出頭。
相比於4000萬美元的製片成本,這已經是超級大賣了。
況且,影片海外也表現不俗,全球票房已經超過了4億美元。
好萊塢公認,《暮光之城》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連帶着系列小說都爬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並且連續五週都是冠軍。
像其他周邊產品,銷量也非常喜人,十三號工作室不具備生產和鋪貨周邊產品的能力,這方面都是以授權的方式進行周邊拓展。
時至今日,《暮光之城》總計賣出了九項周邊授權,包括相關的玩具、遊戲、文化衫和飾品等等,總計收入2980萬美元。
後續還有一些授權正在談判當中,單單是周邊在北美和歐洲的各種授權,差不多就能抵消4000萬美元的投資。
如果算上DVD和電視版權的話,純粹的周邊就可以實現盈利。
當然,無論是馬修,還是大衛-埃裡森,都非常清楚,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暮光之城》票房大賣的基礎上的。
可以說,沒有票房,絕對不會有這些驚人的周邊收入。
商業電影不唯票房論,腦袋肯定有問題。
馬修還與肖恩-丹尼爾和索菲亞-科波拉見了一面,《暮光之城:新月》已經開始前期籌備,這部影片還是短平快的老模式,檔期定在了明年的感恩節之前。
此外,除了薪酬方面必然的增長,影片的製作規模不會擴大,拍攝製方面的費用也沒有增加,所以製作成本控制在了5500萬美元。
在這一點上,馬修可以說是相當摳門了。
不過,這種典型的少女影片,製作規模擴大也沒多大用處,沒幾個觀衆會衝着大場面買票,這也不是《暮光之城》系列的賣點。
馬修對於《暮光之城:新月》這部影片抱有很大期望,按照他根據第一部上映情況的推算,《新月》的宣發只要做到位,北美首週末票房極有可能衝擊一億美元。
這個系列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藏。
或許等《暮光之城》系列全部上映結束,他的身家都能翻一倍。
億萬富豪的感覺真的很爽,雖然到了這個階段,金錢的累積被說成數字遊戲,但有錢人的享受,沒錢人根本想不到。
搞定這些工作,馬修按時去了《盜夢空間》劇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