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王大錘的話,敏兒漂亮的小臉蛋突然刷的一下紅了,小丫頭竟然因爲王大錘說她皮膚白bái nèn嫩害羞了。
看着敏兒羞紅了臉,王大錘揉了揉她的頭,“怎麼還害羞了?看來我們的敏兒長大了呢!”
“人家都七歲了,又不是三四歲小孩子。”敏兒捂着自己的通紅的臉,嬌聲說道。
“哈哈,對,你確實不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了。”王大錘聽了敏兒的話,不由得哈哈大笑。
“大錘哥哥,你再這樣說,敏兒不跟你玩了。”敏兒瞪着亮晶晶圓溜溜的大眼睛,鼓着臉,嘟着嘴十分嬌羞的說道。
“你不跟表哥玩?那你想跟誰玩啊?”王大錘故意逗她。
王大錘和敏兒兩人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朝裡面走去。兩個人到了院子裡面,很快就看到了王大錘的幾個姐姐。
王大錘的幾個姐姐正在一塊忙着做風箏呢!年紀大一點的三姐、四姐、五姐在動手製作,年紀稍微小一點的六姐、七姐、八姐、還有最小的九姐圍在跟前幫忙遞東西幫忙,順便湊熱鬧。
幾個人看見了王大錘和敏兒,立刻停下了手裡的活,朝着王大錘圍了過來。
“大錘弟弟,你回來了?快來跟我們一起做風箏吧?”三姐笑着帶頭說道。
現如今已經到了陽春三月,確實是到了放風箏的時節。看着姐姐們一個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手裡拿着製作風箏的竹片、風箏線、還有筆墨紙硯,王大錘沒有拒絕,很高興的帶着敏兒參與其中。
清明時節,碧空萬里,慧風和暢,草木萌發,是放風箏的好時候。放風箏,一般人只知道是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但在古代,還包括着一項古老的習俗——“放晦氣”。從而,風箏也成爲古代人們節日避邪的一種護身符。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滬諺“二月二,搓麻線,三月三,放風箏”,又如,“楊柳青,放風箏”。人們在放風箏時,時而牽線奔跑,時而仰首遠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悅和情趣,而且還能強身健體。民間還有說將風箏送上天空,將線剪斷,任其飄逝,將把一年的病痛和煩惱一同帶走。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極不發達,人們沒有能力抵禦疾病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便祈求天賜好運。這種心理表現在放風箏上就是“放晦氣”。人們在風箏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斷牽線讓風箏飛走,認爲這樣就可以放走“晦氣”交上好運,達到“消災法難”的目的。
由於放風箏是放晦氣,因而在放風箏時不管風箏如何玲瓏好看,最後都必須剪斷牽線,讓它飛走。同時,放風箏也有避諱,就是人家放掉的風箏不能拾來重放,否則會染上“晦氣”。
曹雪芹在“紅樓夢”70回中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美人、大魚、編蝠、鳳凰、沙燕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曹雪芹對風箏很有研究,着有《南鷂北鳶考工記》,詳細記載了幾十種風箏的扎、糊、繪、放工藝。書中不但繪有彩圖,而且還有詩句說明風箏的扎法和畫法。
王大錘以前看過《紅樓夢》,看到這第70回,見裡面描寫的的風箏特別好,於是專門找過《南鷂北鳶考工記》來研究,裡面的內容自己大概還都記着,所以製作起風箏來自然是信手拈來。
“你們都想要什麼樣的風箏呢?蝴蝶的、蜻蜓的、燕子的、鳳凰的、還是美人的?”王大錘一邊查看她們準備的材料,一邊問。
“我要蝴蝶風箏,蝴蝶風箏最漂亮了。”八姐搶先嚷嚷道。
“我要蜻蜓風箏,蜻蜓風箏跟蝴蝶風箏一樣漂亮。”九姐緊跟着說。
“我要燕子風箏,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做出來肯定最漂亮了。”七姐想了想說。
“我要一個鳳凰風箏。”
“我要一個美人圖風箏。”
大家七嘴八舌的都將自己想要的風箏樣子說了出來。
王大錘見敏兒一直沒吱聲,就笑着問:“敏兒,你呢?想要一個什麼樣的風箏?”
敏兒歪着頭想了想,不好意思的對王大錘說道:“大錘哥哥喜歡什麼樣的,敏兒就要一樣的。”
“行,沒問題,那待會兒就給你弄一隻跟我一樣的風箏。”王大錘笑着答應。
問好了衆人喜歡的樣式,王大錘便開始動手扎風箏架,有幾位姐姐打下手,王大錘製作風箏的速度相當快。
用竹片先扎出風箏的骨架,然後就開始在上面糊上紙,糊紙的工作就交給幾個女孩子來做,畢竟她們的手更巧。
在風箏的骨架上糊好了紙,接下來自然就是繪畫了,拿出顏料開始給各自的風箏繪圖上色。
王大錘別的能力不好說,但是畫畫的水平倒是不同凡響,很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就出現在了風箏上。
五彩斑斕的花蝴蝶,草綠色的蜻蜓、黑白相間的燕子、火紅的鳳凰、絕色的美人,……,王大錘給自己畫的則是一架飛機,敏兒的自然跟他一樣。
“大錘弟弟,沒想到你的手比姐姐還巧呢,這才半天的功夫,你就做好了十多個風箏。”三姐拿着自己的風箏愛不釋手的說道。
“姐姐喜歡就好。你要是喜歡的話,我以後也可以教你們。”王大錘笑着說。
“我也要學。”
“我也要……”
陽光明媚,清風習習,風箏很快就一個接一個的飛到了天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