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千營共一呼

議論之聲不絕,因爲齊柔和李煜攀談,心中生疑,惱怒的人也有。

李淵對於此,卻並不在意。

甚至,還有一點喜歡。

如果永德王真能跟齊國的公主發生點什麼,對他們唐國來說興許還是一件好事。

兩國聯姻,在他們這樣諸國林立的時代是很常年的,想要搞好關係,那就聯姻,如果唐國能夠跟齊國聯姻,那無疑會使得他們兩國的合作更爲密切。

只是,李淵不覺得這有什麼,可看在樑雄眼裡,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三國之間關係複雜,樑雄並不希望看到唐國和齊國聯手,不然的話,他們樑國就危險了。

他是知道李煜救了齊柔的,如今齊柔又湊上去主動跟李煜攀談,要說齊柔對李煜沒有好感,那是不可能的。

如此的話,他們樑國的情況就會很不妙。

當然,樑雄的神色是平靜的,並沒有絲毫緊張的表露,因爲他也清楚,聯姻只怕是不太可能。

李煜不能人事的消息早已經在三國之間傳開,那齊柔再不濟,也不會喜歡上這樣的男人吧?

就算感情的事"qingren"不能控制,齊柔真的喜歡上了李煜,可齊國的人會讓齊柔嫁給李煜這樣一個沒有那方面能力的人嗎?

這是不太可能的。

議論聲還在繼續,馬周走上來後,道:“好,現在三位選手已經把各自的詩寫出來了,那就開始唸吧,不知道三位之中,誰願意先來?”

馬周話罷,白小秀立馬站了出來:“我先來。”

對於自己的詩,白小秀是很自信的,所以他先來,對於此,李煜和齊柔兩人都沒有什麼意見,白小秀站出來後,把自己的詩吟了一遍。

他的邊塞詩寫的不錯,寫了邊關將士殺敵的慘烈,讀來很是令人震撼,彷彿能夠讓人親眼所見那些慘烈的戰場一樣。

不寒而慄。

戰爭永遠都是殘酷的,戰爭有犧牲,有人死,有人傷,也許他們上了戰場,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

他們的孤魂會埋在在異鄉。

這首詩出來之後,樑雄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樣的詩,絕對是上品了,甚至連李淵、齊見深等人,都不由得被這首詩給震撼到了。

“寫戰場之慘烈,猶如親眼所見,好詩,好詩啊。”

雖然是敵人對手,但面對這樣的好詩,大家還是忍不住稱讚不已的。

而當大家稱讚着的時候,圍觀的百姓心裡就隱隱擔憂起來。

他們不懂什麼詩詞,不過看這麼多人都說好,那他們就覺得這首詩是好的了,可如果這首詩好,那他們的永德王李煜的詩會怎麼樣?

大家擔心,李煜卻只是露出了一絲淺笑。

緊接着,就是齊柔了。

作爲一名女子,邊塞詩並非是她所擅長的,但她卻能夠獨闢蹊徑,從邊關將士思念家鄉作爲切入的,寫邊關的月,寫邊關的雪,也寫邊關將士夢裡的人兒。

齊柔一首詩下來,聽的很多人肝腸具斷。

“好詩,實在是好詩啊,簡直是邊塞詩裡的一股清流,不錯,不錯。”

“真沒想到,齊柔公主竟然有這般好的才情,一點不輸男兒,不輸男兒啊。”

“…………”

對於女人,大家自然都是寬容的,而且很容易就想要讚美,所以齊柔的稱讚之聲很多,齊見深看到這種情況之後,心中很是得意,而這種得意很快就表現在了他的臉上。

自己的妹妹,給他爭光了,長臉了啊。

白小秀和齊柔兩人的詩都已經吟了出來,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煜,李煜也不緊張,緩步來到擂臺中間,吟道: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剛吟出了一句,衆人不由得就愣了一下,因爲這兩句詩並沒有直接寫將軍的形貌,只是從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幟落筆,但將軍的矯健身影已經屹立在衆人面前。

只簡單的兩句詩就出現這種效果,讓人很是震驚。

特別是那些唐國的百姓,他們對李煜還是瞭解的,知道他沒什麼本事,可他怎麼就能夠寫出這麼好的詩呢?

衆人疑惑,李煜卻是不急不緩,繼續吟道: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這句詩一出,衆人頓絕渾身一震,大將軍威嚴地屹立發號施令,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動地驚天。

又是簡單的兩句詩,可是卻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氣勢,把那種出征之前發號命令,而衆多將士士氣高漲的情況給刻畫了出來,而且刻畫的淋漓盡致。

當然,除了氣勢之外,也把大將軍威武,軍中軍紀言明等情況給寫了出來,令人聽了之後,心生敬佩。

一首詩被李煜吟出來後,整個現場頓時就沸騰起來了。

“這還是我們以前的那位太子嗎,他怎麼能寫出這麼好的詩來?”

“這首詩實在是太好了,真沒想到,永德王離開京城幾個月,竟然有這樣的變化,厲害,太厲害了。”

“沒錯,沒錯,聽說永德王也是在邊關打過突厥的,而且還打贏了,這肯定是他當時的一些場景,所以能夠寫出來。”

“沒錯,沒錯,王爺威武,王爺威武……”

百姓這麼喊着的時候,齊柔有些驚詫的望着李煜,她沒有想到這個不能人事的王爺還是個才子,怎麼那天晚上兩人在清風廟的時候就沒有發現呢,早知道李煜是個才子,就跟他切磋一下了,不然也不會出現沒有話題講的情況。

三首詩已經全部吟完,幾個評委開始討論勝負,很快,結果就出來了。

“三首詩都很不錯,各有千秋,不過要說最好的,還是唐國永德王李煜的這首詩最好,因爲這首詩更加的形象,而且氣勢最足,藝術形象也很好…………”

第717章佔有大玉兒第698章 絕處逢生第330章 進宮援手第910章 消息入京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652章 熱氣球第859章 佳偶天成第434章 手杖裡的秘密第311章 護送生辰綱第314章 後果第529章李元霸大戰呂布第533章呂布降唐第718章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53章 破江城第69章 幸福很簡單第176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540章守魏之戰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519章 黃良的震驚第263章 慘案第614章 婚配否第24章 陪先生去長安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671章阻攔朱權第568章 襲營第573章紅薯的吃法第421章 紀美人的死因第774章 囂張的秦二世第200章 蒸餾酒第637章 虎狼軍第110章 兩儀殿君臣奏對第450章 他讓我好好待你第608章漢亡第497章 終身不褪的刺青第629章 統領之爭第579章誰死第620章初到青州第424章 皇后之位的誘惑第98章 土豆大王第261章 罪過第521章 觸發新任務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669章 由不得他第105章 李世民也成了書迷第346章 吐突承璀沒有說謊第837章 利用皇爭第749章 蔓延第433章 驚天陰謀第788章 女皇的邀請第609章 嫌疑人第878章 美女篇第23章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第860章 長孫無忌的面子第295章 女刺客第474章冊立太子第464章大雪紛飛第281章 刺青第331章 精挑細選第293章 水性楊花第585章垂簾聽政第852章 韓信封王第1章 睜眼嚇一跳第897章 燕王的脾氣第648章 福王第841章 江城之危第499章裴元慶大戰夏侯惇第325章 棘手的事情第500章 我就知道你會和我選一樣第279章 天下無二裴第653章 李水自殺第615章 獻好第283章 秘密第465章 千萬人裡,只此一人第871章 錢的問題第215章 切磋(二)第899章 覆滅之前第21章 “雪”降長安第700章 雄闊海抗門第612章 天寒易病第173章 神醫孫思邈(1)第563章 意外第326章 孃親?第439章 後果不堪設想第793章 選誰好呢?第552章三仙教第192章 吃貨第401章 太后脫簪請罪第731章 狂魔軍第709章直取王都第373章 蔣維的冒犯第730章 殺了第485章太子登基第726章同類第353章 王爺不要我們了第602章營救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 美人計第485章 念頭通達,再無阻隔第174章 神醫孫思邈(2)第685章火藥第740章天子守國門
第717章佔有大玉兒第698章 絕處逢生第330章 進宮援手第910章 消息入京第7章 一碗粥的故事第652章 熱氣球第859章 佳偶天成第434章 手杖裡的秘密第311章 護送生辰綱第314章 後果第529章李元霸大戰呂布第533章呂布降唐第718章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53章 破江城第69章 幸福很簡單第176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540章守魏之戰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519章 黃良的震驚第263章 慘案第614章 婚配否第24章 陪先生去長安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671章阻攔朱權第568章 襲營第573章紅薯的吃法第421章 紀美人的死因第774章 囂張的秦二世第200章 蒸餾酒第637章 虎狼軍第110章 兩儀殿君臣奏對第450章 他讓我好好待你第608章漢亡第497章 終身不褪的刺青第629章 統領之爭第579章誰死第620章初到青州第424章 皇后之位的誘惑第98章 土豆大王第261章 罪過第521章 觸發新任務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669章 由不得他第105章 李世民也成了書迷第346章 吐突承璀沒有說謊第837章 利用皇爭第749章 蔓延第433章 驚天陰謀第788章 女皇的邀請第609章 嫌疑人第878章 美女篇第23章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第860章 長孫無忌的面子第295章 女刺客第474章冊立太子第464章大雪紛飛第281章 刺青第331章 精挑細選第293章 水性楊花第585章垂簾聽政第852章 韓信封王第1章 睜眼嚇一跳第897章 燕王的脾氣第648章 福王第841章 江城之危第499章裴元慶大戰夏侯惇第325章 棘手的事情第500章 我就知道你會和我選一樣第279章 天下無二裴第653章 李水自殺第615章 獻好第283章 秘密第465章 千萬人裡,只此一人第871章 錢的問題第215章 切磋(二)第899章 覆滅之前第21章 “雪”降長安第700章 雄闊海抗門第612章 天寒易病第173章 神醫孫思邈(1)第563章 意外第326章 孃親?第439章 後果不堪設想第793章 選誰好呢?第552章三仙教第192章 吃貨第401章 太后脫簪請罪第731章 狂魔軍第709章直取王都第373章 蔣維的冒犯第730章 殺了第485章太子登基第726章同類第353章 王爺不要我們了第602章營救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 美人計第485章 念頭通達,再無阻隔第174章 神醫孫思邈(2)第685章火藥第740章天子守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