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憶面對這光滑的石碑,顯然也是犯了難:“我不會武藝,如何爬得上去?”
“那可怎麼辦?”西嶺月再次陷入苦惱。
蕭憶思索片刻,說道:“不如你踩着我的肩膀上去,如何?”
“你受得住嗎?”西嶺月頗爲擔憂。
“脫了你那身鎧甲,大約可以。”他說着便已跳上碑座臺,半蹲下來朝她拍了拍肩膀。
西嶺月想起他們兒時玩過類似的遊戲,也不再矯情,連忙把身上沉甸甸的鎧甲脫掉,踩着他的膝蓋踏上他的肩膀,扶着碑身慢慢站直。
有了身材頎長的蕭憶做“墊腳石”,西嶺月一下子高出許多,可以看清碑身上部的雕刻了。離得近了,她才發現那些花草紋飾的線雕十分眼熟,似乎與通天手杖手柄處的花草圖案相同。
這種花內瓣粗直而少、外瓣細彎而密,外瓣緊託內瓣,像是一把披針倒置的小傘。西嶺月在調查安成上人的血案時,曾翻遍安國寺內經籍尋找八部天龍,無意中見過這種花的描述——
曼珠沙華,又叫曼陀羅華、彼岸花,多部佛經中有過記載,稱其爲天界之花,象徵天相、星宿、思念與愛情。
象徵星宿?西嶺月頓時來了精神,打眼一數,碑身上正好刻有七朵!只是這七朵曼珠沙華,並不是按照南方七宿的方位所刻,反而是從上至下垂直雕刻,呈一條筆直的豎線。
西嶺月心中疑惑,但還是按照李成軒和元稹的方法,依次點按那七朵曼珠沙華,但根本沒有任何機括,碑身也一如往常,並沒有冒出什麼字句來。
她又撫摸碑身各個角落,也未發現蹊蹺,正想再爬高一些,腳下忽然一個踉蹌,是蕭憶挺不住了!
西嶺月連忙示意把她放下來,關切地問道:“憶哥哥你沒事吧?是不是我太沉了?”
“沒事。”蕭憶揉了揉雙肩,“你找到線索了沒?”
西嶺月泄氣:“沒有,就是碑身上有幾朵曼珠沙華的雕刻,似乎有些蹊蹺。”
“曼珠沙華?”蕭憶若有所思,“這陵園裡有栽種嗎?”
“咦?我怎麼沒想到!”西嶺月眼前一亮,“憶哥哥快幫我找找,哪裡有栽種曼珠沙華!”
蕭憶有些爲難:“這乾陵太大了,一時半刻或許找不到。”
西嶺月卻很篤定:“不會,線索一定是在無字碑附近。”她邊說邊比畫着,“憶哥哥,你找北面和西面,我來找南面和東面。”
言罷不等蕭憶回答,她已經往無字碑東面的門闕方向跑去了。
蕭憶望着她匆匆跑開的背影,眸中閃過莫名光澤,轉身往西面述聖紀碑的方向而去。
西嶺月則一口氣跑到門闕之下,可她尋了半晌,也沒看到任何曼珠沙華的影子。她又想到“南方七宿”的暗示,跑到無字碑的南面去找,依然無所獲。
她再次返回無字碑前,想要把鎧甲重新穿上,視線不經意掃過對面的述聖紀碑。隱隱約約地,她看到蕭憶正站在那座碑刻前,不知在想些什麼。
初春的夜色伴着一地皎潔的月光灑在他的周身,顯得清冷而寂寞。山中夜風忽勁,吹起他衣袍下襬隨風翻卷,恰似一朵月夜下的曼珠沙華。
西嶺月隔着神道望着他翻卷的衣袍,驀然想到——曼珠沙華,又叫彼岸花!而無字碑的“彼岸”,不正是對面那座述聖紀碑?
她心中一動,立即跑向對面的碑亭,仰頭打量述聖紀碑。不同於無字碑是用一整塊石頭所建,高宗的述聖紀碑是用了七塊石頭,從上至下依次是:一塊碑頂、五節碑身、一塊碑座!正好與無字碑上的七朵曼珠沙華相對應!
西嶺月大喜,忙拽着蕭憶說道:“憶哥哥我想到了!無字碑上的曼珠沙華,並不是指栽種的花草,而是這座述聖紀碑!”
“是嗎?”蕭憶表情淡淡。
“是啊,曼珠沙華又叫彼岸花,象徵天相、星宿、思念和愛情!天相、星宿代表天子,思念和愛情自然是武后的心意嘛!無字碑的彼岸,不就是這裡嘛!
”西嶺月言罷便亟亟催促他,“快,快找找有沒有和《滕王閣序》相關的線索!”
“好。”蕭憶口中應着,人卻沒動,不知是在想什麼出了神。
西嶺月卻已開始打量這座述聖紀碑。它是武后爲高宗gē gōng sòng dé而立,開創了帝王身後立功德碑的先例,碑身上刻的是武后親撰、中宗親書的功德文,記載了高宗一生的功績,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別的暗示。
但西嶺月並不氣餒。若說在李成軒提出乾陵時,她還對這個地點存疑,那麼在看到彼岸花和無字碑首的龍紋之後,她已經確定這就是通天手杖所指向的地點了。
而這兩座石碑也很有意思,東西相對,恰爲一雙,規格卻不一樣。若論碑身大小,高宗的述聖紀碑遠不如武后的無字碑大;但若論碑亭,高宗的要比武后的高出近一倍。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武后把自己的無字碑建得那麼高,爲何把碑亭建得很低?她究竟是想凌駕於高宗之上,還是甘願屈居他之下?
西嶺月感到很費解,轉而開始打量兩座碑亭,驀然發現還有許多不尋常:一般的碑亭都是四角,以攢尖頂居多,偶爾也能見到重檐頂。好比對面武后的無字碑,碑亭就是四角攢尖頂。
而護衛述聖紀碑的這座碑亭,構造過於繁複,不僅屋頂是八角飛檐,還是三層格局,旁邊有樓梯能直通樓上。
確切地說,這已經不是一座碑亭,而是樓閣。
等等,樓閣?
她腦海之中忽地閃過《滕王閣序》結尾的四韻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憶哥哥,”她不自覺地拽了拽蕭憶的手臂,指着屋檐,“這座碑亭是不是更像一座樓閣?”
蕭憶仰首環視一週,緩緩點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