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軍從伯坦果德南下,等於是在向賈朗達爾進軍。
這下,局面變得對印軍極爲不利了。
爲啥?
如果賈朗達爾淪陷,那麼集中在阿姆利則附近的印軍主力部隊就會被切斷後路,從而被巴軍圍殲。
當時,印度上下一下就亂套了。
要知道,在阿姆利則有大約30萬印軍,其中至少有10個旅的主力部隊,還有數百萬平民。
更重要的是,阿姆利則是面對拉合爾的前線。
不說進攻拉合爾的事情,只是從爲此戰線穩定來看,印軍就必須守住阿姆利則,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怎麼守?
守衛阿姆利則,關鍵其實是賈朗達爾。
這話怎麼說?
阿姆利則是前線,而賈朗達爾是後方。
接下來,不管怎麼打,印軍都得以賈朗達爾爲基地,因此得在賈朗達爾部署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
可見,賈朗達爾的重要性還在阿姆利則之上。
巴軍從伯坦果德南下,印軍已經別無選擇。
只是,這仗到底該怎麼打?
印軍開始調集兵力,準備在賈朗達爾北面與巴軍決戰。
因爲主力部隊都在阿姆利則,所以印軍不敢推守賈朗達爾,不然由賈朗達爾到阿姆利則的鐵路與公路都會被巴軍切斷,也就必須在賈朗達爾北面作戰,盡最大的努力把巴軍擋在伯坦果德附近。
只是,兩天之後,印軍就沒有了動靜。
爲啥?
巴軍根本就不可能進軍賈朗達爾,甚至無法完成對伯坦果德的包圍。
隨後,印軍的這個判斷得到了證明。
其實,根本就不是印軍的判斷。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是美國情報機構幫了印軍的大忙。
在印軍調整兵力部署的時候,美國情報機構利用偵查衛星拍攝的照片,對巴軍的兵力部署,準確說是後勤保障能力做了分析,得出了巴軍後勤保障不給力,無法向賈朗達爾進軍的結論。
隨後,美軍還斷定,巴軍會在適當的時候收縮戰線,結束攻打伯坦果德的行動。
爲啥?
就在巴軍的前鋒部隊從伯坦果德南下的時候,至少有3個旅撤了下去,而且全都是主力部隊。
關鍵,其實就是後勤保障。
因爲後勤保障的難度實在是太大,巴軍最多隻能勉強維持幾個旅在前線作戰,所以根本不可能從伯坦果德南下攻打賈朗達爾,甚至無法完成對伯坦果德的佔領行動,那會增加200萬張吃飯的嘴。
巴軍大舉南下,其實是要尋求印軍決戰。
爲啥?
通過一場決戰,打掉印軍的主力部隊,才能保住剛剛到手的勝利果實,然後讓部隊從伯坦果德退回去。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一場決戰來穩住這邊的戰場局面,讓印軍放棄反攻的念頭。
當然,如果能夠在決戰中殲滅印軍主力部隊,印軍也沒有能力發起反擊。
然後呢?
巴軍就能退回克什米爾地區,分派兵力控制整條邊境線,達到全面佔領與控制克什米爾的目的。
其實,這纔是關鍵。
爲啥?
在巴軍大舉南下的時候,北面的戰鬥還在進行,即巴軍的另外一支部隊正在圍殲查謨南面的印軍。
顯然,巴基斯坦的目的依然是佔領與控制克什米爾。
如果印軍在這個時候跟巴軍決戰,必然會遭受極爲慘重的損失。
到時候,哪怕能夠守住賈朗達爾,也別想北上反攻克什米爾,更別說從巴基斯坦手裡奪回克什米爾。
當然,就算印軍沒有跟巴軍決戰,也未必能夠奪回克什米爾。
只是,不管怎麼說,印軍在這個時候前去決戰,就中了巴軍的下懷,必然會遭受極爲慘重的損失。
折騰一番下來,印軍已經錯失先機。
以當時的局面來看,如果印軍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即知道巴軍正在向拉合爾方向集結重兵,就應該搶先在該方向上發起行動,哪怕不以攻佔拉合爾爲目的,也應該通過戰術進攻來遲滯巴軍的部署行動。
要是能夠拖上十天半個月,局面會大爲改觀。
可惜的是,印軍並沒有主動採取行動。
三天後,巴軍結束了在伯坦果德南面的突擊行動。
隨後,巴軍突擊部隊開始後撤。
這個時候,印軍才反應過來。
當時,印軍甚至打算髮動一次反擊,趁機收回伯坦果德。
只是,在美國情報機構發出警報之後,印軍放棄了這個幾乎是送死的念頭,即巴軍只是後撤。
如果印軍發起反擊,必然會在伯坦果德附近跟巴軍決戰。
關鍵就是,巴軍已經消滅了查謨南面的最後一股印軍,佔領了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正在部署新的防線。
也就是說,巴軍有足夠多的兵力。
靠步兵發起反擊?
哪怕巴軍沒有打算佔領伯坦果德,而是主動後撤,也能夠憑藉在後方修建的防線對付反擊的印軍。
再說,步兵部隊有多大的突擊能力?
巴軍再不能打,都有裝甲部隊撐腰。
正如美國情報機構判斷的那樣,在完成了邊境地區的防禦部署之後,巴軍開始從伯坦果德撤退。
也就是說,巴軍並沒有佔領伯坦果德。
有趣的是,在巴軍撤退的時候,至少有50萬平民跟隨巴軍離開了印度,而且主要就是***。
這個時候,印軍能做什麼?
什麼都不能做!
在開戰的第30日,巴軍開始從伯坦果德撤退,並且在2天之後,也就的第32日完全撤離。
結果呢?
印軍卻始終沒有北上收復伯坦果德,一直拖到第35日,印軍的一支先頭部隊纔到達伯坦果德郊外。
有意思的是,印軍沒有入城。
爲啥?
區區幾千名印軍,根本控制不了伯坦果德,而在那座完全失控的城市裡面,有100多萬飢餓的平民。
又拖了數日,直到第40日,印軍才進駐伯坦果德。
隨後,印軍花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才重新恢復秩序。
根據非官方機構統計的數據,在這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內,伯坦果德有數十萬平民流離失所,數萬人餓殍。
印度當局就此宣稱,應該由巴基斯坦爲伯坦果德的人道主義災難負責。
當然,巴基斯坦當局肯定不會承認,因爲巴軍就沒有攻打伯坦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