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卿憐居然成爲了蘇家的家主,這讓蘇家一大幫人跌碎了眼鏡,當然那個時代也是沒有眼鏡的。
作爲第一順位繼承人的蘇允沒有反對,似乎早就知道了這個結果。
第一順位繼承人都沒有反對,其餘的人更沒有反對了。
再說他們反對也無效。
蘇卿憐雖然是個女子,但人家的男人厲害啊,整個北方都是人家的,你反對那不是找死嗎?
所以衆人無不興高采烈的慶祝蘇卿憐榮登家主之位。
蘇卿憐笑語連連,蘇家的衆人也興高采烈,唯一有些不興奮的就是郭嘉了。
他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蘇老爺子這是將蘇家託付給他的節奏啊。
否則蘇卿憐一個三代女子又怎會登上家主之位呢?
薑還是老的辣,蘇則唯恐郭嘉對蘇家不盡心,所以纔將蘇家綁在了郭嘉的戰車上。
蘇家要是出了什麼問題,他這個家眷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這就等於在郭嘉的身上加一道保險。
很快宴會從慶祝老爺子壽辰變成了新家主上任了。
身爲新家主的蘇卿憐自然是衆人恭維的對象,居然搶了郭嘉的風頭。
……
宴會過後,自然是家主的交接。老家主蘇則從家主的房間搬出去,讓人重新粉飾了一番,讓新家主蘇卿憐住了進來。
作爲家屬的郭嘉,自然也要住進來。
夫君!
蘇卿憐一身盛裝,笑吟吟的看着郭嘉。
“怎麼,妾身繼任家主,你有些不高興啊?”
高興!
郭嘉有氣無力道:“哎,身邊的女人一個比一個能幹,我能不高興嗎?”
哎呀!
蘇卿憐笑着抱住了他,眨眼道:“我怎麼就聽着有一股怨氣呢?你要是不喜歡,妾身這就辭了這個家主。”
算了!
郭嘉有些無所謂了。
反正他身上的擔子也不少了,甄家、糜家、蔡家再多一個蘇家也沒什麼。
呵呵!
蘇卿憐微微一笑,小嘴輕輕的在郭嘉耳邊道:“你跟我來!”
說着扯住了他走進了家主的房間。
家主的房間是處在塢堡的最中央,百年傳承,裡面的裝飾都有些年頭了。
蘇卿憐忽然伸手在某一處按壓了一下,一扇門緩緩打開來,露出了一個秘道。
這個是……
郭嘉愣了一下,不解的看着蘇卿憐。
蘇卿憐神色自若道:“這是我們蘇家最大的秘密,也是歷任家主纔有資格知道哦。”
蘇家的秘密!
郭嘉點了點頭。
能在邊塞立足數百年的大家多少都會有些秘密的。
蘇家這是向他坦承。
“既然是蘇家的秘密,我一個外人就不進去了。”
郭嘉搖頭道。
眼下他的事情很多,哪有什麼時間管蘇家的事情?
蘇卿憐扯住了他的手,笑道:“你可不是外人,你是蘇家家主的家眷。”
說着扯住郭嘉走了進去。
郭嘉無奈的搖了搖頭。
怎麼有種入贅的趕腳。
算了,入贅就入贅了,反正他也習慣了。
沿着旋梯走下幾步,進入了一個大型的密室。
雖然處在地下,卻一點不覺的憋悶,看來通風措施還是很好的。
蘇卿憐也不知道在哪裡鼓搗了一下,牆壁上的油燈亮了起來。
當密室裡亮堂起來的時候,郭嘉這才大吃一驚,裡面居然是一個碩大的祠堂。
這是……
郭嘉驚訝的看着這一切。
商而通之,四個篆書寫在了祠堂的頂端。
祠堂的最中央雕刻着幾個雕像,最中間的一個神態微妙,大腹便便,胸口上刻着王亥兩個字。
王亥的左右兩邊分別排列在三個雕像,左邊的是范蠡、子貢,管仲。右邊的是白圭、呂不韋、寡婦清。
這可都是漢代以前的大商賈。
蘇家爲何要供奉這些人?
“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蘇卿憐忽然緩緩說道:“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郭嘉越聽越吃驚,這段話雖然不文不白,說的確實經商之道。
聯想到蘇家供奉的都是些大商人,郭嘉這才恍然大悟。
這會兒他再駑鈍,這會兒也明白了蘇家的來源。
“原來,蘇家是商家的傳人。”
郭嘉若有所思的說道。
既然兵家有傳人,縱橫家有傳人,這商家自然也要有傳人。
這麼看來,諸子百家從未死去,他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流傳下來了而已。
“不完全對!”
蘇卿憐臉上露出了笑容,一字一句道:“應該說,我纔是商家的傳人。”
怎麼說?
郭嘉皺了皺眉,有些不理解。
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蹊蹺?
“妾身姓王,並不姓蘇。”
蘇卿憐淡淡的說道:“實際上安國蘇家祖先不過是我們王家的家奴而已。”
啊!
聽到這裡,郭嘉再次大吃一驚。
富甲一方的蘇家居然是王家的家奴?
怪不得整個蘇家上下對蘇卿憐都十分的敬重,就算是蘇卿憐的父親蘇允也不例外。
原來還有這層關係。
王家?
郭嘉皺了皺眉。
什麼時候出了這麼一個厲害的人家?
他怎麼沒有聽說過?
蘇卿憐忽然拿出了一張卷軸,然後遞給了郭嘉。
郭嘉打開卷軸,看到第一行字。
先祖,商家第十五代傳人新始祖王莽。
什麼?
看到這裡,郭嘉忍不住大吃一驚,他驚訝的看着蘇卿憐。
這個王莽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
正是因爲他的出現,大漢朝才分爲了西漢和東漢,其中斷續了幾十年。
也正是因爲他的出現,史上纔出現了第一次國有制改革的苗頭。
不過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