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維塔數碼和工業光魔

數字領域和移動圖像,想要入手的話,周方遠自問不難,也花不了多少錢。

他手裡還有1.5億的流動資金,用來買迪士尼,不夠;買漫威,不夠;買康寧,還是不夠……但是這錢不花,就浪費了。原本他的計劃是全部用來買超級英雄的版權的,後來他發現他自己也不確定到底買什麼英雄的好,除了一些上一世自己知道的,或者已經有了電影改編的超級英雄以外,其他的超級英雄他並不瞭解,也不清楚買下來之後到底有用沒用。再說了,他未來的目標是買下整個漫威的,買下漫威,自然就買下了所有的英雄,這一點倒是沒什麼好說的。

這樣一來,他手裡這些錢目前就沒什麼特別的用處了。

倒是可以用來給自己在米國的三個小公司注資,但目前看來意義也不大,畢竟推特和臉書已經接受融資,現在相關人士正在處理這件事情,他周方遠這時候追加投資毫無意義。

思來想去,還是給特效領域投資比較好,起碼未來他有很多地方要用到電腦特效。

可說是要投資,目前已經選定的兩家公司都花不了多少錢,剩下的錢,放在手裡纔是真正的浪費,周方遠不得不將目光放到了另外三家大公司上面。

當然了,全球的特效公司可遠遠不止這幾家,只不過另外的公司,要麼實力不行,要麼規模太小,要麼和他的要求不合……總之,合適的公司也就是這些。當然了,國內也有特效團隊,不過話說回來,國內的特效團隊,目前大部分真的是剛剛起步的程度,畢竟就現如今而言,國內的發展程度,尤其是電腦和互聯網方面的發展程度,還是比不過米國的。所以國內的所謂特效公司,其實真的就是一個個的團隊,規模太小了,而且實力是真的不行。

當然了,如果有合適的目標,周方遠也會不吝投資,可問題是他現在就找不到合適的目標,所以只能將目光放到國外。

他所看中的公司裡,剩下的三家,索尼、工業光魔、維塔。

這其中,索尼是不用想了,連蜘蛛俠的版權他都搞不過來,索尼的特效團隊就更加沒戲了。而且人家索尼自身對特效團隊也有不小的需求啊,無論是做電影,還是做廣告,還是其他方方面面,特效團隊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想要買過來?難上加難,基本上沒什麼可能。

所以真正可以容周方遠選擇的,也就只剩下工業光魔和維塔了。

工業光魔成立於1975年,當時恰逢《星球大戰4:新希望》開拍,影片中有大量的特效鏡頭,由於當時這方面的人才分散各處,水平難以保證製作出理想的效果,於是喬治·盧卡斯在加州範努斯市選擇了一間舊倉庫,在那兒誕生了ILM。

當時,好萊塢連特效“部門”都很少見。

爲了拍攝《星球大戰4:新希望》,盧卡斯開創了電影特效行業。構成“工業光魔”的人員堪稱“三教九流”,有些是搞建築的,有些是做模型的,有些是拍廣告的,有些是玩機械設計的。幾乎沒一個人從事過電影。但也有好處: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體充滿了嬉皮精神,完全逃出體制限制。在早期工業光魔辦公的大庫房內,盧卡斯和他的團隊開始了改變世界的《星戰》之旅。

與其說它開啓了特效電影時代,不如說“星戰”本身就是好萊塢電影特效變遷的歷史,當斯皮爾伯格決定開拍科幻鉅製《世界大戰》後,他聯繫的第一個人並不是湯姆·克魯斯,而是工業光魔的丹尼斯·穆倫。斯皮爾伯格想確認丹尼斯是否有空能和他一起完成《世界大戰》的特效工作。從《第三類接觸》開始,經過20年的合作,丹尼斯已經成爲了斯皮爾伯格最信賴的特效製作師。

電影界對視覺特效的高度重視,始於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成功。1976年,喬治·盧卡斯爲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專門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工業光魔。那個時候,好萊塢還沒有一家專門製作特效的公司,甚至大型製片公司裡也沒有獨立的特效部門--製片公司的老闆們爲了節約開支,早就取消了特效部門,也沒人專心研究特效。而如今在好萊塢,挑選一名合適的特效主管已經和挑選男主演一樣重要。

統計影史上最賣座的20部影片,會發現他們不是視覺特效大片就是CG製作的動畫片。電影工業的格局已經因特效而徹底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星戰”系列與光魔的發展,也是世界電影特效的發展。

在工業光魔的特效之路上,不止有喬治·盧卡斯,還有盧卡斯的至交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乃至曾在盧卡斯影業實習過的邁克爾·貝等人。在《星球大戰之新的希望》和《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之後,工業光魔接連擔綱了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和《E.T.外星人》兩部作品的特效,然後才投入《星球大戰之絕地歸來》的特效製作。

但真正引領數字特效風潮的,是1993年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在這部電影中,工業光魔第一次利用數字技術製作了完整的充滿細節的生物——恐龍。《侏羅紀公園》對數字技術的運用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也正是這部電影,讓盧卡斯意識到,拍攝《星球大戰》前傳的時機已經成熟,1999至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相繼問世,利用全新數字技術的前傳顯然在特效上要遠遠好於80年代的星戰三部曲。

時至今日,工業光魔已經是好萊塢,乃至全球最大的特效公司,盧卡斯靠着不停拍攝《星球大戰》以及給其他電影做特效,把工業光魔操持的還不錯的樣子,起碼維持生計不難,也能賺到一些錢,算是除了背靠大樹的索尼特效團隊以外,目前過的最好的特效公司了。事實上,工業光魔要說起來,也算是背靠大樹呢,畢竟盧卡斯本身還有一個盧卡斯影業在,雖然這個公司在整個好萊塢來講只能算是二流小公司,但這僅僅是指公司規模而言,要說公司的名氣,盧卡斯影業也算是小有名氣了。起碼前有星球大戰,後有工業光魔,雖然想要繼續做大千難萬難,但小日子過的還算舒坦,也不用怎麼看別人的眼色。

這家公司,如果要收購的話,難度不算低,最起碼僅靠周方遠現在手上這1億多的資金,想要完全吃下怕是沒可能的。除非他願意入股,只佔據部分的股份。

另外說一句,工業光魔所擁有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個特效團隊。事實上很少有人知道,未來大名鼎鼎的Photoshop軟件,其實就是從工業光魔之中脫胎而出的。

早在1987年,Photoshop的主要設計師托馬斯·諾爾買了一臺蘋果計算機用來幫助他的博士論文。與此同時,托馬斯發現當時的蘋果計算機無法顯示帶灰度的黑白圖像,因此他自己寫了一個程序Display;而他兄弟約翰·諾爾這時正在工業光魔工作,對托馬斯的程序也很感興趣。於是兩兄弟在此後的一年多把Display不斷修改爲功能更爲強大的圖像編輯程序,經過多次改名後,在一個展會上接受了一個參展觀衆的建議,把程序改名爲Photoshop。此時的Display/Photoshop已經有Level、色彩平衡、飽和度等調整。此外約翰寫了一些程序,後來成爲插件(Plug-in)的基礎。所以最初的PS,其實是工業光魔內部的修圖軟件,用做特效製作的輔助軟件之一。

後來才拆分出去,成爲了單獨的公司。

扯遠了,總之,工業光魔很好,但購買起來難度也不算小,起碼現在的資金不足以讓周方遠完全將這個公司拿下,於是他又開始考慮維塔。

維塔的話,目前確實還是一個小公司。

這家公司成立於1993年,爲了給自己的新片《罪孽天使》製作視效,新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與好友理查德·泰勒、吉米·塞爾柯克共同創建了維塔工作室。當時,這家公司只有一部電腦。傑克遜是故事大師,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時喜歡掌控視覺效果,而泰勒和塞爾柯克和他臭味相投,通過在化妝、佈景和視覺效果上的專業能力幫助他實現這些想法。以好萊塢的眼光來看,《罪孽天使》只是部小成本電影,但傑克遜和他的維塔搭檔們花小錢辦大事,拍出了一部可以躋身經典的影片,其視覺效果可以讓好萊塢的老手歎爲觀止。然而即便如此,在當時,維塔還只不過是家不起眼的小視效公司。

《罪孽天使》引起了行家的注意,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找上了傑克遜,這就是時代華納傳媒旗下的新線電影公司,已經是華納兄弟子公司的新線當時已經可以與華納兄弟平起平坐,而票房成績經常高於六大發行公司中實力較弱的環球影片公司和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最初,是獨立電影大亨溫斯坦兄弟掌管的米拉麥克斯籌劃着要把托爾金教授的名著《指環王》三部曲拍成真人電影,但他們的野心小得出奇,只想拍成一部,至多是兩部。幸好小說的電影拍攝權落到了新線的創始人,老牌製片人羅伯特·沙耶手裡,他決定把影片也拍成三部曲,而且單憑一部成本僅爲500萬美元的《罪孽天使》,他就讓彼得·傑克遜執導這套巨片,這真是電影界的一次登月式冒險。換一個角度看,《指環王》實際上是一部長度超過9個小時,耗資3億美元的超級電影,只不過因爲長得過分,才分三段放映。更不可思議的是,沙耶還同意了傑克遜的種種非份要求,包括影片要在新西蘭拍攝,特效和視效也交給傑克遜的維塔。

指環王三部曲令維塔確立了模式,那就是傑克遜掌管的維塔數碼負責視覺效果,而理查德·泰勒統領的維塔工作室負責其它工作,包括概念圖、道具、服裝、佈景、模型、雕塑,其中的王牌是各類怪物和武器盔甲的設計製作。也因爲指環王電影,讓維塔算是真正的揚名,以至於後來的《金剛》、《阿凡達》之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存在。

說起來,電影的特效製作,絕不僅僅只是交給一家公司就完事兒的,尤其是以大場面著稱的米國大片,需要製作的特效部分往往非常的多,僅以一家公司的實力,想要全部做完是有難度的。尤其像是工業光魔和維塔這樣的公司,他們本身就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不可能抽調所有人手去完成一部電影,所以通常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特效大作,往往會由兩到三家公司分別完成不同的部分。就好比《哈利波特》系列,裡面既有移動圖像的手筆,也有工業光魔的功勞。

而製作了《指環王》的維塔,如今已經是名氣不弱於工業光魔的存在了。但維塔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沒有靠山。

索尼的特效部門是純家養,不用擔心資金。而工業光魔呢,背後有喬治·盧卡斯,作爲好萊塢的知名導演,他也是相當能賺錢的人物,就算養一個工業光魔很吃力,但還是能養下去的。但維塔數碼就不一樣了,雖然其創始人也是名聲不俗的導演,可問題是維塔數碼後面沒有一個成熟的大公司作爲後盾,他們接活全靠人脈,得不到固定的工作內容,以至於生活相對困難一些。

雖然在未來,維塔會擁有面積超過65,0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和600多名創意員工,可以設計和製作包括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製作、盔甲武器製作、微雕、大型場景、佈景和服裝等各種大型或微型道具,還有特效等等。但就現階段而言,維塔的日子很不好過,賺到的錢和他們的支出幾乎持平,公司上下盈利簡直感人。

所以,周方遠最終將目光放在了維塔數碼之上,他讓安琳找到了彼得·傑克遜的電話,然後一個電話,直接打了過去。

913.奇葩的國家奇葩的人1000.馬551.強壓978.遠方傳媒的未來計劃910.奢侈品帝國126.四個小姑娘468.漫畫的發展656.魔獸上線1055.釣魚71.要相信他們691.談判開始1017.去荷蘭486.金波羅配套四步走計劃462.林盛舉的震撼899.明珏姐的學業296.準備打臉377+378.軟肋遭襲475.準備更進一步119.競爭對手出現615.股份交換647.眼線769.三驢事件258.童雅126.四個小姑娘399.鋪墊星路652.智能手機時代即將到來644.開始接受融資858.電影周(三)1011.電影分賬974.周方遠的不滿412.高考結束404.上島104.初見老段703.鋼化玻璃之間的競爭850.動作片的未來?172.許友龍375.計劃進行中366+367.沈星的決定228.孫胖子的爲難818.閒聊天545.四億美元的流動資金416.拍攝495.S1手機16.三哥433.準備完成159.收購肉聯廠的可能414.請田教授幫忙189、歡迎酒宴611.送貨上門58.不孝子961.明星裡的大廚183.網吧管理系統104.初見老段693.新的遊戲653.新品發佈會533.遠方集團01年收入502.入主鳳凰廠395.相約佳人41.改變和喜訊955.兩條科技樹242.請容我小小的裝上一逼966.忙不忙835.攜美遊濟州1013.國內汽車工業第1032章 1068.配音培訓室821.算是警示吧940.強行推動620.淨網聯盟794.品香的大馬哥242.請容我小小的裝上一逼1004.好萊塢醜聞429.老範484.不躲了405.感慨423.周爸的進步634.那場疫病313.沈家父母的擔憂168.新學期42.網吧開業469.鋤頭揮向扶桑53.學校門口試營業403.馮書記和劉市長的震撼157.周媽和段清宜的首次碰面760.目標瑪歌347.一戒定情841.05年結束136.新品&新活動967.閒聊472.順利得讓人難以置信412.高考結束858.電影周(三)672.理由;商演819.男團哦938.堅持與期待930.雷神克里斯394.偶遇大美女108.握手言和164.坐出了事兒287.電視劇項目
913.奇葩的國家奇葩的人1000.馬551.強壓978.遠方傳媒的未來計劃910.奢侈品帝國126.四個小姑娘468.漫畫的發展656.魔獸上線1055.釣魚71.要相信他們691.談判開始1017.去荷蘭486.金波羅配套四步走計劃462.林盛舉的震撼899.明珏姐的學業296.準備打臉377+378.軟肋遭襲475.準備更進一步119.競爭對手出現615.股份交換647.眼線769.三驢事件258.童雅126.四個小姑娘399.鋪墊星路652.智能手機時代即將到來644.開始接受融資858.電影周(三)1011.電影分賬974.周方遠的不滿412.高考結束404.上島104.初見老段703.鋼化玻璃之間的競爭850.動作片的未來?172.許友龍375.計劃進行中366+367.沈星的決定228.孫胖子的爲難818.閒聊天545.四億美元的流動資金416.拍攝495.S1手機16.三哥433.準備完成159.收購肉聯廠的可能414.請田教授幫忙189、歡迎酒宴611.送貨上門58.不孝子961.明星裡的大廚183.網吧管理系統104.初見老段693.新的遊戲653.新品發佈會533.遠方集團01年收入502.入主鳳凰廠395.相約佳人41.改變和喜訊955.兩條科技樹242.請容我小小的裝上一逼966.忙不忙835.攜美遊濟州1013.國內汽車工業第1032章 1068.配音培訓室821.算是警示吧940.強行推動620.淨網聯盟794.品香的大馬哥242.請容我小小的裝上一逼1004.好萊塢醜聞429.老範484.不躲了405.感慨423.周爸的進步634.那場疫病313.沈家父母的擔憂168.新學期42.網吧開業469.鋤頭揮向扶桑53.學校門口試營業403.馮書記和劉市長的震撼157.周媽和段清宜的首次碰面760.目標瑪歌347.一戒定情841.05年結束136.新品&新活動967.閒聊472.順利得讓人難以置信412.高考結束858.電影周(三)672.理由;商演819.男團哦938.堅持與期待930.雷神克里斯394.偶遇大美女108.握手言和164.坐出了事兒287.電視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