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

六百里。

這便是王承鸞帶着的三百騎兵、五百步軍、一百炮兵在與喀克篤禮的騎兵大隊匯合前需要獨自面對的路程。

一望無際光滑的冰面,超過三尺厚的冰層,這是最好的道路。

三百騎兵的馬匹以及拉動十艘滿載物資的冰船、拉着尼布楚青銅炮的馬匹都戴着釘套,步軍以及炮兵的馬靴底也釘有釘套。

爲了避免敵人突然從兩側的河岸進行弓箭射擊,王承鸞的步軍準備了十杆裝備有單筒望遠鏡、長達六尺、刻有膛線的“狙擊槍”,這種槍支需要兩個人配合才能完成射擊。

也很簡單,個子高的一人負責瞄準、射擊,個子矮一些的用肩膀架着長槍。

由於有膛線,這種槍的精度自然比普通燧發槍強很多,掌握其習性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加上其高達一百丈的射程,堪稱威懾、阻嚇敵人的利器。

饒是如此,王承鸞依舊有些忐忑。

這六百里的路程,安加拉河的兩岸都是牧場,都是人煙密佈的地方,再往下游走沿途都是高聳的懸崖,沿途居民稀少,他們反倒不用擔心。

這六百里的兩岸,有的是俄羅斯人的據點,有的是蒙古牧民的牧場,隨時都有可能前來對付他們。

還有一個問題。

他們雖然大部分時間在冰面上行走,不過在需要休息、做飯的時候仍需要回到河岸上,一來河面上太過寒冷,另外生火也不太方便。

在來回折騰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這時,王承鸞往往會安排一支步軍或者騎兵先上岸,清理、警戒出一片空地後才讓冰面上的人、馬再上來。

這裡就需要表揚一下那些耐寒、耐勞的蒙古馬。

一到冬季,蒙古馬渾身長滿了長長的毛髮,一路上,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食用乾草就行了,隔三差五撒一些鹽水(用雪、冰塊加熱融掉),間或喂一些豆料。

若是牛或者馴鹿,完全達不到蒙古馬的效果,那兩者沿途的消耗太大,牛的耐寒能力遠不如蒙古馬,馴鹿對草料還很挑,乾草它們只吃黑麥杆。

可愛的蒙古馬,既能作爲騎兵的坐騎,還能負重遠行,實乃漠北不可多得的牲畜。

一路無話,或許是見到這麼多的士兵,也或許是沿途終究是以蒙古牧民爲主,彼等在知曉是大湖東岸的索倫人前來“討伐”在彼等頭頂上作威作福多年的哥薩克後,不僅沒有騷擾他們,還不時給他們送來肉食。

少數幾個哥薩克的過冬點,也被王承鸞步軍裡面前出偵查的偵察兵提前拔掉了。

故此,他們行駛了接近一半的路程、約莫三百里時一直安然無恙,非但如此,還與安加拉河兩岸、特別是東岸的部落很好地“打成了一片”。

不過在他們抵達以前安加拉河切克德的王帳所在、奧薩河河口附近時,一切都變了。

奧薩河河口附近,除了奧薩河,還有五六條河流從東西兩邊匯入安加拉河,從而在附近形成了大面積的沖積平原,東西兩側加起來只怕有一個尼布楚大草原那麼大,否則也不能養活像安加拉部那樣的大部落。

切克德在屠夫瓦西里的逼迫下搬走後,這處牧場的東岸完全空了下來,哥薩克在奧薩河口修建了奧薩堡,駐有百夫長杜納耶夫一百哥薩克。

至於西岸,卻被一個依附於圖倫部琿臺吉曼傑雅克的的達斡爾部落佔據着,這個達斡爾部落跟他們在黑龍江的遠親一樣,除了放牧,還在河岸種植一些糧食。

對於能種植糧食的部族,哥薩克還是很看重的,對他們的看重甚至還在圖倫部之上。

這個達斡爾部族原本只有四百多戶,在接收了被舍爾庫特遺落在大湖西岸的各支索倫部族後部落很快膨脹到千餘戶,這個部落原本是靠着薩彥嶺遊牧、種地的部落,周圍的索倫部落都稱呼他們爲薩彥部。

如今搬到了位置更好的安加拉河河畔,他們依舊自稱薩彥部。

阿金阿,索倫語的意思是“生的第一個兒子,老大”,便是這位最近膨脹起來的薩彥部落哈拉達,最近又自稱“大汗”的部落酋長的名字。

在大湖的現有這麼一支索倫部落,作爲大湖西岸的尼堪自然知曉,也暗中派人聯絡,希望他們投靠大夏帝國。

沒想到被阿金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阿金阿想的也有道理。

以前他這一支在舍爾庫特的淫威下苟延殘喘、勉強過活,哥薩克侵入安加拉河一帶後自然也不都是像屠夫瓦西里那樣,對遇到的部族都趕盡殺絕,面對人數佔優的土人,大多還是拉攏一派壓制另一派。

比如,他們拉攏西岸的曼傑雅克對抗各部蒙古之首的切克德,又拉攏會種地的薩彥部落對抗曼傑雅克的圖倫部。

一句話,他們需要土人,但是不需要人多勢衆的土人。

於是,在他們上書莫斯科後,給曼傑雅克、阿金阿都帶來了沙皇給他們的爵位,雖然都是一個榮譽性質的封爵,不過在曼傑雅克、阿金阿等人眼裡,那終究是天大的恩典。

故此,當駐紮在圖倫斯克的鮑哈波夫得知安加拉河上來了一支“大軍”時,立即發出了兩道命令。

一道自然是飛馬沿着圖倫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去通知他的妹夫、有着八百頓河騎兵的久加諾夫,他也知曉,在這種天氣下,指望只有兩百哥薩克的布拉茨克督軍府完全不靠譜,只能靠自己。

另外一道命令則分別下給了曼傑雅克、阿金阿。

“沿途襲擾蠻賊,乘機消滅之”

曼傑雅克無奈,只得出動了一千騎兵,冒着嚴寒慢吞吞來到了安加拉河畔,倒是那阿金阿,總共才一千餘戶的部落,他爲了邀功,竟然出動了五百騎!

幸虧這一段的安加拉河河面的寬度都在兩裡以上,王承鸞他們在河面中心行走時都遠離兩岸襲擾敵人的射程範圍,否則這一路下來夠他們受的。

王承鸞首先將目標對準了安加拉河東岸奧薩城堡裡的哥薩克,他出動了一百騎兵、兩百步軍,在火槍、小炮、震天雷的多重打擊下,將杜納耶夫趕回了奧薩城堡。

此時,杜納耶夫身邊還有六十騎。

如同在基廉斯克對付屠夫瓦西里一樣,王承鸞的一百騎兵、兩百步軍對剛剛落成不久的木製城寨展開了進攻。

沒有懸念,在小炮的轟擊之下,杜納耶夫忍不住了,他只留十人鎮守城寨,剩下的五十騎傾巢出動。

瀚海軍這邊的一百騎裡面,有五十龍騎兵、五十猛虎騎,還是慣常的戰法,龍騎兵一陣“曼古歹”戰術之後,雙刀猛虎騎上了。

沒想到杜納耶夫這些人異常強悍,龍騎兵的攢射已經讓他們只剩下三十多人,但就是這三十多人硬是讓瀚海軍損失了十多騎。

但無論如何,杜納耶夫在奧薩城堡的一百騎這場戰鬥中還是全軍覆沒。

拔除東岸這六百里唯一一處較大的據點後,王承鸞終於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西岸的阿金阿了。

在岸上,蒙古部族、達斡爾部族騎兵的裝束涇渭分明,蒙古人穿着的多是羊皮、牛皮袍子,達斡爾部族多是鹿皮袍子。

一想到大汗的“本族”竟然全心全力幫着敵人,王承鸞便氣不打一處來,不過爲了收服這支騎兵,王承鸞一開始還是將目標對準了曼傑雅克的蒙古騎兵。

不過那阿金阿求勝心切,竟然不顧死活,在馬匹的蹄子上草草裹了一些乾草後就踏上了安加拉河的冰面追了上來。

這正中王承鸞的下懷。

在冰面上,瀚海軍有龍騎兵火器的遠程優勢,還有釘套的速度優勢,一陣河面上的曼古歹戰術之後,看着飛奔的瀚海軍騎兵,阿金阿也只能望着龍騎兵的背影興嘆。

這時猛虎騎上了。

王承鸞親自上了。

以前在遼東時,毛文龍最早的一批手下,多半是被建奴拔掉的明軍堡寨的軍將,王承鸞自己就是遼東武秀才出身,後來在靠近鴨綠江的孤山堡擔任百戶的基層武將,孤山堡陷落後才投了毛文龍。

那一批武將,幾乎都是全才,步戰、騎戰、水戰都會,也不得不會,光會步戰,不會騎馬,肯定做不到“遠程奔襲”,“從容遠遁”(滿文老檔語),同時當陸上的據點全部被拔掉,大隊人馬退到皮島時,不熟悉水戰肯定也不行。

與猛虎騎普遍使用雙刀不同,王承鸞卻擅長使用長槍,他自己帶了一杆飛龍騎慣用的虎槍。

東江鎮三人中,曲承恩身材瘦小,不過頗有大局觀,吳茂春身材高大,力氣最大,王承鸞卻是一個標準的騎將!

在火槍的攢射下,阿金阿的前鋒一下變得稀疏起來,王承鸞此時帶着兩百騎猛地突了進去,他自己一馬當先,單手握着那杆重達十斤的虎槍。

此時,全部穿着釘套的瀚海軍騎兵的優勢完全體現出來了!

阿金阿騎兵戰馬的蹄子就算裹了乾草也不能長時間在冰面上行走,時間一長,乾草也溼潤了,也不能行走的太快,勉強比沒有乾草稍快一些罷了。

但有了釘套的瀚海軍騎兵的速度卻幾乎與平時在陸地上沒有不同。

一個行動自如,一個步履蹣跚,結果是註定的。

阿金阿最終帶着剩下的近三百騎跑了,不過王承鸞緊追不捨,他知道,若是此時將他們放過,在接下來的路上仍然會受到他們煩不勝煩的騷擾。

於是,在安加拉河溼滑的冰面上,一個奇怪的、令人忍俊不禁的現象出現了,阿金阿的騎兵拼命向前快跑並衝向河岸,不時就有馬匹滑倒的景象,後面的王承鸞騎兵卻好整以暇,在後面不斷用火銃、弓箭進行射擊,不讓他們上岸。

在又損了幾十騎之後,阿金阿實在忍不住了,他命令幾十騎斷後,讓他們掩護自己衝上河岸,此時王承鸞認爲決戰的時候到了。

他取下了一直跟着自己、一石力的開元弓。

“咻……”

一支重箭帶着清嘯直奔阿金阿而去,此時,阿金阿在部下的護衛下已經當先一步跨上了河岸!

不過也就到此爲止了,王承鸞的重箭射中了他,這還不算,另外五十騎瀚海軍騎兵已經先他們一步上了河岸,並繞到了他們前面!

沒有懸念,剩下的薩彥騎兵全部投降了。

斬草要除根!

好個王承鸞,若是來自後世的尼堪,多半會以“大局爲重,儘快北上”爲佳,不會理會依舊在河岸上監視、不敢下到冰面“邀戰”瀚海軍的曼傑雅克。

在瀚海軍兩百騎兵的監視下(用火槍、弓箭押着),那兩百多薩彥騎兵突然衝上了河岸,並衝向了曼傑雅克的騎兵大隊。

這打了曼傑雅克一個措手不及。

在薩彥騎兵只剩下百餘騎時,王承鸞帶着所有的瀚海軍騎兵上了。

最終,曼傑雅克帶着不到一半的騎兵敗逃了,走得倉皇無比,在一路狂奔走到以前薩彥部落所在、後來被哥薩克命名爲薩彥斯克地方時,一大隊騎兵攔住了

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五十章 川藏風雲(2)禍起第十七章 佛林,遠東最大的船廠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三十七章 木.野狐.禪之十五:火中取栗(4)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二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6)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五十二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Ⅰ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三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上)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二十二章 磋商第六十八章 月亮女神聯盟(4)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三十六章 半島之殤(1)驚濤駭浪裡的奴隸船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五十四章第三十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中)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三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十三:火中取栗(2)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三十二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上)第三十章 遠洋艦隊(上)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二十九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2)山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磋商第五十四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上)第二十七章 寧古塔風雲(二)圍獵與反圍獵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六十七 世紀謀劃之四:威與德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四十章 江淮風雲(九)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三十七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上)第一章 索倫羣像之春:蘇哈與朱克圖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十四章 平安道都元帥第七十七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上)第二十三章 亢龍無悔(下)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十九章 大漠雄心之九:部族騎兵的對決第三十五章 大對決(六)決戰時刻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七章 直搗臨潢府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十二章 阿茹娜日記之一:謎一般的男人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三十章 秋高馬肥(中)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十九章 聖戰(中)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五十八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中)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章 聖戰(下)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八章 美洲公司之一:陳啓新再入詔獄,如夢似幻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
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五十章 川藏風雲(2)禍起第十七章 佛林,遠東最大的船廠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三十七章 木.野狐.禪之十五:火中取栗(4)第三十九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上)第二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6)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五十二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Ⅰ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三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上)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二十二章 磋商第六十八章 月亮女神聯盟(4)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三十六章 半島之殤(1)驚濤駭浪裡的奴隸船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五十四章第三十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中)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十四章 風雪古道(下)第三十五章 木.野狐.禪之十三:火中取栗(2)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三十二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上)第三十章 遠洋艦隊(上)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四十七章 山海關之十三:新一片石之戰(8)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二十九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2)山雨欲來第二十二章 磋商第五十四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上)第二十七章 寧古塔風雲(二)圍獵與反圍獵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六十七 世紀謀劃之四:威與德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四十章 江淮風雲(九)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三章 土爾扈特(3)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三十七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上)第一章 索倫羣像之春:蘇哈與朱克圖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十四章 平安道都元帥第七十七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上)第二十三章 亢龍無悔(下)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十九章 大漠雄心之九:部族騎兵的對決第三十五章 大對決(六)決戰時刻第六十一章 俄勒岡大草原(中)肯納維克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七章 直搗臨潢府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十二章 阿茹娜日記之一:謎一般的男人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三十章 秋高馬肥(中)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十九章 聖戰(中)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八十二章 落基山(4) 寧波四友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五十八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中)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章 聖戰(下)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三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下)第八章 美洲公司之一:陳啓新再入詔獄,如夢似幻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