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1章
在定海港海軍基地舉行的這場盛大的接風宴,一直持續到月上枝頭才宣告結束。
這種正式的公務宴會,沒有人是爲了飲酒作樂而來,萬一在執委會高官面前酒後失態,那可能會讓自己的仕途就此終結了。
所以到了散場的時候,也基本沒有喝得東倒西歪的狀況出現,所有賓客在門口列隊,恭送執委會一行人離去。
按照行程安排,執委會還將在舟山逗留兩天,視察東海艦隊駐地,以及本地的港口和貿易設施,然後再啓程去往杭州。
另外北方大區執政官陳一鑫也正從山東趕來舟山途中,正好在這裡會合之後一同前往杭州。根據他所上報的行程,最遲還有一天就能抵達定海港了。
石迪文對於這場籌備了很長時間的宴會非常滿意,不管是執委會幾位同僚的配合,還是下屬官員們的表現,都讓他面子十足,完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雖說石迪文在東海大區這二十多年形同割據,待遇與土皇帝無異,但身份終究還只是一方大員,直到今日陶東來當衆宣佈執委會選舉結果,他纔算是真正成爲了掌握帝國權柄的九人之一。
從大區執政官到執委會成員,邁出這最終的一步,用了很長的時間才實現,但石迪文知道,一切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從現在開始,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下達的每一條命令,不僅僅是在東海大區範圍內生效,還有可能會成爲在全國範圍內執行的政策。
不過石迪文也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回到住處後,他便將石成武、石成信叫到書房,讓他們說一說今日的收穫和感受。
石成武道:“雖然早些時候便已知道父親入選執委會的消息,但一直沒什麼實感,直到今日陶大人當衆宣佈此事,才終於感受到了此間的意義重大。”
石成信道:“大哥說得沒錯,從三亞來的那些官員,還有外國使節,對父親的態度也都是十分恭敬,跟過往可不太一樣。”
石迪文笑了笑,對兩兄弟的看法不予置評。
過往這些京官和外國使節來到東海大區,跟石迪文打交道的時候也不少,雖說不乏恭維,但卻少一分敬畏感。
這倒不是他們不尊重石迪文,而是這些人在三亞待習慣了,下意識會認爲海外大區的執政官要比執委會成員低一級,在面對石迪文時,前後態度自然會有微妙的差異。
石成武繼續說道:“還有,今天宴會上有不少人都躍躍欲試,想在執委會其他幾位大人面前有所表現,我看有些人可能是忘了,他們端的飯碗是誰給的!”
石迪文道:“上進之心,人皆有之,想引起執委會的注意,爲自己的仕途搏一個好前程,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是打算踩着我往上爬,在外邊亂講話,那也不用太過在意。”
石成信道:“就算其他幾位大人想了解東海大區的情況,應該也不會把這些人的言論當作首選參考,陶弘方他們可是在這邊待了快一年了,怎麼也要比本地官員更靠得住。”
陶弘方、寧子敬、白樂童、哈建義這幾人,去年完成了考察之後沒有返回三亞,而是留在了東海大區掛職,多少也是有讓他們在這邊當耳目的因素。
石迪文也配合了三亞的這種意圖,給這幾個年輕人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職位,並且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東海大區方方面面的事務,通過這種特殊渠道來向執委會傳遞信息。
石迪文沉聲道:“陶弘方他們幾個人,都是被各家當作的接班人來培養的,說不定十年二十年以後,就會接替他們的父輩,成爲執委會的成員。”
“他們對東海大區,對國家發展,都有什麼樣的看法,你們平時不妨留意一下,多跟他們交流交流。他們的想法,很可能也就是他們父輩的想法。”
兩兄弟對視一眼,連忙躬身應下。
陶弘方等人是被當作權力的接班人來培養,他們兩兄弟又何嘗不是?如今石迪文已經進入執委會任職,那麼他們也一樣有機會通過繼承父輩的權力,來獲得未來進入執委會的資格。
不過這也意味着他們若是想站上權力巔峰,那也必須面對石迪文經歷過的局面,要從數以百計的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才行。穿二代當中的傑出人物,未來都可能成爲他們的競爭對象。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石迪文所說的這番話,便是給他們兄弟倆的指點了。競爭不只是其中一代人的事,而是從父輩延續到他們這一代。
當然如果父輩從競爭中勝出了,那麼他們今後所需面對的困難就會少一些。
這兄弟倆也都不是笨人,立刻就領會到了石迪文的用心,暗暗盤算自己與陶弘方等人的交情深淺。
不過陶弘方此時倒是沒想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正與父親陶東來暢敘闊別一年來的情況。
陶弘方自去年離開三亞以來,便只能通過信件和電報跟家中聯繫。這些手段所能承載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也難以說清他在此之間的種種經歷。
如今總算是在東海大區等來了執委會北巡,可以跟父親當面聊聊這段時間的感受了。
“你說說,在你眼中,東海大區與海南島有什麼不同之處?”
陶東來的問題很簡單,但陶弘方卻沒有立刻回答,思忖片刻之後才應道:“孩兒以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環境。”
“東海大區所轄的江浙地區,一向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相較海南島而言,這裡的物產更爲豐富。”
“但這個地區在近幾年才正式被我國劃入版圖,大明遺留下來的影響力要遠勝海南島,很多地方仍然沿襲了大明的制度,就連杭州這種定位爲未來京畿的地方也不例外,民衆對於我國的新制度仍有很多牴觸。”
“孩兒以爲,若是以海南島的治理經驗來推算,不花上一二十年時間,恐怕難見成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