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就需要說說雙方的軍火來源。
聯軍這邊肯定是那些石油大亨援助的。但石油大亨並不是軍火大亨,他們還是要出錢向歐美軍火商購買的。雖然通過各自政府的關係,多少會給個優惠價,但絕不會比成本價更低,甚至還需要保證軍火商的一部分利潤。
不可能通過軍事援助的渠道。弗索亞這裡又沒有外星人,找什麼理由去說服國會撥款呢?難道直接說,就是爲了給我們這些石油大亨去搶油田?就不怕被國內選民罵死?沒那麼弱智,也沒那麼大的臉!
而黑蘭市這裡,軍火來源主要是中國和俄羅斯。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可能重武器的出口還敏感些,但都在爲自己國內輕武器和彈藥過剩,愁白了頭髮。
一個是爲了冷戰對抗,一個就是長期備戰,當年生怕儲備不夠多,就拼着老命生產,現在都直愣愣的看着那些堆積如山的彈藥,不知該怎麼處理好了。
要知道,銷燬彈藥,也是需要很高成本的。尤其還會造成安全和污染問題。
因此見到黑蘭市進口武器,這兩個國家不僅低價賣,而且還另外奉送了一大批的彈藥。反正過期也要銷燬,還不如順便送人情呢。起碼也能節省掉大量的銷燬費用。再者說,黑蘭市這裡還是出錢購買的,算算成本也虧不了多少了。
也許有人會問,那些石油大亨爲什麼不去中俄兩國購買呢?不是照樣能節省不少軍費嗎?
關鍵是國家利益。一方面,歐美政府會允許這樣的二五仔行爲嗎?而石油大亨歷來要維持與政府的良好關係,沒必要爲那幾個節省的美元,公開的自決於本國政府;另一方面,中俄政府又不是傻瓜,肯定需要詢問武器彈藥的流向。要不然,要麼禁止出口、要麼高價賣,情願那些軍火過期銷燬,也不會損害整個國家的利益。
畢竟都是大國,做事絕不會沒有底線的。
所以說,這次攜帶的彈藥是絕對充足。鋪天蓋地的打過去,不管有沒有打中,起碼炸了個煙花爛漫。
等到那軍事顧問好不容易阻止住,戰場上的硝煙慢慢散盡,接着就是一陣海嘯般的歡呼聲,敵軍的先鋒部隊居然就被一頓炮火打退了?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密集火力,對岸的那幾個部落武裝也集體傻了眼。乖乖窩滴娘,有這樣打仗的嗎?不是隨便找個山頭幾千人亂放槍,吃晚飯的時候各回各家嗎?你們居然用大炮!我們要控訴!這是犯規犯規!有那麼多的錢去買炮彈,就不會想到來收買我們部落嗎?
帶着滿腔怨恨,留下幾個倒黴鬼的屍體,那些部落毫不猶豫的掉頭就走。愛誰誰吧!反正以後別想讓我們衝在最前頭。
反而那軍事顧問摸不着頭腦了。這算什麼意思呢?起碼也該反擊一二,試探出自己的火力點和兵力,這纔是先鋒部隊應該做的事吧?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炮彈子彈打了不少,部隊輕裝了許多。這就更能發揮機械化的優勢,變得更加靈活機動。
然而在這時候,那軍事顧問就開始發愁了。按照正規的軍事部署,應該派遣偵察小隊過橋,到對岸偵查敵軍的部署。還需要派遣幾支小分隊,沿着河岸巡邏,防止敵軍偷渡。而主力將在這裡構建阻截陣地,準備好敵軍的到來。
可是現在自己手中只有一個營啊?這三頭六臂都做不到啊?如果那一個團全部帶來,就可以……?
想了又想,發覺後悔藥也沒地方可買。都已經這樣了,那就看材料做菜吧!
於是那軍事顧問就決定,索性全軍過河,來一次短途突擊。既能作爲火力偵察,見勢不妙的話,也能吸引住敵軍主力,回到這裡再全軍陣地阻截。說得難聽點,起碼逃跑的時候,也能發揮靈活機動的優勢,能夠盡最大可能保存自己有生力量。
沒想到一過河以後,又遇上一支部落武裝,同樣是來一場彈雨風暴,立刻稀里嘩啦的把對手擊垮。接着又打了次遭遇戰,過程與結果與上兩次雷同。一下子取得了三戰三捷,頓時讓陸戰隊士氣爆棚,而聯軍那裡是聞風喪膽。
說實話,那軍事顧問是想繼續行動下去的。現在似乎已經摸清了聯軍的底細,就有種虎入羊羣的感覺,如果能尋找到聯軍的核心——政府軍的那幾支部隊,猛烈的把他們擊潰,就能全面奠定勝局。
可是陸戰隊士兵的那種表現,都已經讓那軍事顧問無話可說。他們都在忙着搜刮戰利品呢,尤其是在抓漫山遍野的牛羊?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部隊收攏回來。那軍事顧問只能無奈的放棄,畢竟只有一個營,敵軍應該也有了準備了吧?還是小心爲上,先撤回對岸再說吧!
總結了整個戰鬥過程,那軍事顧問是一頭白毛汗。表現的如此業餘,整個行動是亂七八糟,如果被國內的老首長、老上級知道的話,屁股上肯定會踢上幾個腳印,連軍中的同僚都會笑掉大牙。
那軍事顧問並不知道,對面聯軍的指揮官,他同樣是一頭白毛汗。能被推舉爲總指揮,多少還是能懂點軍事的。
由於遭遇的炮火實在猛烈,敗退的那些部落武裝肯定就會誇大其詞:“不是俺們不努力,而是叛軍有土八路耶!”
反正是謠言紛紛,說幾個團的有,說幾萬人幾個師的也有,反正就沒一個準數,這就讓聯軍指揮官抓瞎了。
對於黑蘭市的兵力,在戰前基本是透明的。因此再怎麼樣去想象,最多拉幾個盟友部落,再僱傭幾隊僱傭兵,絕不會有上萬人,主力也只可能是那個海軍陸戰隊的團。
可是那樣的火力實在是猛烈。聯軍指揮官到現場去查看過彈坑,這已經超過了重裝團的火力。如果真的想要獲勝,那就一定要讓聯軍中的精銳——政府軍的那幾個團去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