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朱國良老教授想起一件事,就吩咐荊建:“你把工作安排一下,下個月陪我到歐洲參加學術會議。”
“嗯?”荊建有些吃驚,這麼吃香的出國名額怎麼會留給自己?於是問道,“張箐他們的英語都不錯,爲啥不給他們?”
朱國良倒是不隱瞞:“你小子運氣好,臨時加了個名額給我。他們辦護照簽證已經來不及了。”
原來如此。荊建笑道:“朱老,那我就不客氣了。”其實這樣的跟團出國,荊建的興趣並不這麼大。
朱國良笑着擺擺手:“能有機會開眼界也好。你畢業後有什麼打算?應該做行政工作吧?想要去什麼部門?我說話多少管點用。”
“謝謝,謝謝。”荊建連忙道謝,“我還沒想好呢。”
“那就儘快,想好了跟我說。”朱國良笑了幾聲。今天他似乎興致很好,繼續聊道,“小建,你媳婦還在ULCA?”
“對,還有一、兩年就博士畢業,到時候就回國。”
“那你媳婦……?”
“她喜歡科研,到時候肯定回華清。”
“就沒考慮過京大?”朱國良笑問,“京大華清本一家嘛。”與兩校學生之間的胡鬧不同,京大華清的關係源遠流長,教授之間經常流動,並沒什麼門戶之見。
荊建一下子就明白了,原來朱國良想要挖人。學術圈說大也不大,真要說起來,趙霞的名氣絕對比荊建響亮。不過荊建清楚趙霞的死心眼,她肯定會選擇華清。於是打哈哈道:“等她回國,肯定會拜訪您老,到時候您就直接問?”
“嗯嗯,那就好。”
……
告別朱國良老教授以後,荊建心中感嘆,人才爭奪戰似乎無處不在。可能這次的出國,就已經借了趙霞的光。
回到京影后,剛來到圖書館,沒想到就被等候的門口的夏昕然給堵上了:“正找你呢,急死我了。《週刊》上又發表了批判你的文章,說你這是唯金錢論、唯技術論,譁衆取寵、危言聳聽呢。”
“哦。”荊建擡腕看了看錶,已經快要五點,“想吃啥?吃完後去我家一次。給你們廣州帶了些小禮物,參加拍攝的人人有份。”
也許這個時期的人對政治很敏感,最怕這種上綱上線的文章。但荊建根本就不以爲然。在他眼中,無非就是某種論壇撕逼,而且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那種。
然而荊建這樣漫不經心的態度,徹底把夏昕然給惹急了:“都十萬火急了,你還就想着吃?”
“民以食爲天,這是大吃貨帝國的種族天賦。”荊建開玩笑道,“上次是誰捧着肘子啃得滿嘴油呢?”
此時尋常家庭確實葷腥見得很少,雖然比改革開放前好了些,但最多也就是鹹菜到鹹菜肉絲的……飛躍。像荊建這樣大吃大喝的更是相當罕見,所以夏昕然她們一直很歡迎荊建的請吃請喝。當然,夏小姐的吃相問題,荊建絕對是誇張了。
聽到這話,夏昕然斷然決定不再理睬荊建,俏臉一板:“我去食堂了。你的臭東西我不稀罕。”
“嘿嘿,有魚哦?有大蝦哦?”
“你哄小孩子呀?”
“好了好了,知道你是關心。走吧,一個人吃飯沒味道。”
“那你……”
“走之前我不是寫過篇文章?早已經寄出去了。算算時間,差不多應該發表了吧?”
“是嗎?真能發表?”
“當然嘍。”
……
之所以荊建有信心發表,那是因爲有沈院長的暗中支持。不過對荊建來說,無非就是一次打嘴炮,閒得無聊水一貼而已。
果然,那篇文章順利的登上了《華夏電影報》,可是隨後的反響,把荊建嚇了一大跳。
這是個紙媒的時代,更是個全民辯論時代。光說發行量,現在的報刊可以橫掃未來那些報刊十幾條街,往往一個熱點的討論,可以讓全國人民戰鬥的天昏地暗。
比較有名《光明日報》的那個就不說了。其他什麼“大學生救人犧牲值不值”、“個體戶僱傭多少人才算剝削”、“氣功的流派”、“雞血針一天打幾次”……,反正正經的、亂七八糟的,什麼都能辯論一番。
而電影無論是中外,向來是人民羣衆的最大熱點之一。因此“電影是否要全面商業化”,彷彿像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刻引爆了整個論壇……哦不,是報刊媒體。
而在80年代,其實內地的電影也曾經有過驚人的輝煌,不說那部神話般的《少林寺》,像《廬山戀》、《牧馬人》等一大批的優秀影片都票房超億。乖乖,知道這是個什麼概念嗎?當年的電影票僅僅只有一毛!
如果以現在50元的電影票計算,那就是500億的票房收入!什麼好萊塢,什麼大船、人奸啥的,和這樣的票房一比,簡直就弱爆了。
當然,到了80年代末,香港、國外的影片通過地下渠道不斷進入,內地電影就慢慢的出現了頹勢。像沈院長這樣的居安思危者,肯定想要有所改變。然而相當部分的保守人士依然沉浸在曾經的輝煌之中,對任何改變都是深惡痛絕。
論戰一開始,就完全失去了控制。羣衆來信簡直要把各大編輯部給淹沒,有趣的是,幾乎是一邊倒的贊同保守勢力。
“……我是一個基層的宣傳工作者。電影藝術不僅是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更是黨的宣傳武器之一……”
“……現在許多人言必稱國外、言必稱好萊塢,失去了文化上最基本的自信。應該承認,好萊塢在商業上是很成功,但每年同樣有大量的低俗庸俗的爛片。就想問問,藝術是金錢能買來的嗎?”
“……編輯叔叔,我是紅星小學的小明。電影爲了錢是不對的。我最喜歡的表演藝術家是孫悟空。叔叔,能給我張曉慶姐姐的電影畫報嗎?”
“樓上+1”
“樓上+10086”
“……”
忽視後面的那幾條評論,反正與後世的熱帖差不多。一時之間,荊建似乎突然處在四面楚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