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飛行表演中的27是飛的最爲四平八穩,但恰恰就是這種感覺才征服了共和國海空軍等多方前來參觀飛行表演的領導,整個共和國即便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整個空軍的作戰大部分還是典型的前線航空兵配置,現在需要的就是這種大傢伙所帶來的厚重和踏實感。
有這種歷史,那是因爲當年共和國學習的蘇聯空軍也是這樣過來的,當時的蘇聯也是典型的前線支援型空軍,這種作戰方式通過大量的前線機場、廉價的短腿狗鬥機實現作戰目標最大化,一直到了米格23的出現纔算是有所改觀。
但現在的共和國和蘇聯不同之處又在於,蘇聯當時不僅僅有大量的前線作戰機羣,人家還有單獨的國土防空軍這樣的單位,從而做到了最適合蘇聯國情的軍隊佈局方式,不過共和國就沒有這種單位了,專用的大型截擊機也就只有八爺可以拉出來充當臺柱。
八爺這種和蘇15同一級別的防空截擊機還是真不夠共和國這樣的國家使用,蘇聯在服役了蘇15之後,很快又有了米格25/31,這些真正的大傢伙纔是用來打硬仗的,它們與身具來的能力是共和國一直流口水而不得的存在。
現在不同了,有了這款蘇27之後一切都能解決。
“楊輝,沒想到還真讓你小子給猜中了,空軍方面採購27這款飛機最大的考慮還是長時間制空和截擊作戰,剛纔蘇聯方面不經意間透露了一個消息,他們的國土防空軍好像也裝備了27,所以27和你們研製中的18肯定是不會有太大的衝突,你就給我放心好了,現在就老老實實地等着待會兒去參觀27的座艙吧。”
楊輝倒是沒有想到自己這次還會有機會參觀到27的座艙,第一時間倒是顯得比較興奮,不過在興奮過後也就沒有什麼感覺了,單就這款飛機或者整個蘇系軍事裝備而言,座艙、人機、電子化實在是都沒有什麼看點。
“還可以參觀27的座艙設計嗎?這倒是一個好消息。我要看看這飛機的航電到底有多落後。”
自言自語之後,纔是排隊一個一個前去參觀,這種內部飛行表演本來能有資格來觀看的人就不多,能夠有興趣去參觀座艙佈局、航電設計的就更加之少。並沒有等待太久時間,就輪到了楊輝去近距離觀看。
27這飛機別的優勢沒有,就是一個字兒“大”,本來人家就是雙發重型戰鬥機,再加上這傢伙在設計的時候故意整出了超大的內油空間。因此要想登機看看座艙中的具體佈局,還確實要爬上高高的登機梯。
飛機的後座有一位毛子的飛行員坐着,一方面是監視參觀人員不能做一些出格的動作,一方面也算是給參觀者做一些最基本的解釋,但輪到楊輝的時候卻變了。
之前各種解釋讓這位飛行員感到各種不耐煩、口乾舌燥,對於楊輝的到來他本來只打算給最基本的介紹,做到惜字如金的毛子飛行員卻奇了怪了。眼看着這位參觀者在爬上飛機後只是左右略微掃了一下大致佈局之,然後居然是搖頭又嘆息。
“這就走了,你難道沒有什麼想要詢問的嗎,比如這款飛機的.......”
下登機梯剛到一半。楊輝突然又聽到有人在問自己話,而且說的還是俄語。這種語種其實在共和國建國後第一代技術人員中還是比較常見的,特別是經過了五十年代把俄語定位標準外語的共和國更是如此。
楊輝雖然沒有遇到那個時代,但在明確的知道馬上要到蘇聯淘金的時候,那肯定是提前好久就把俄語學會了。
因此,做到一些最基本的交流還是可以的,這時候也就停下了腳下的步伐,轉而回答着這位飛行員的話。
“飛機的確不錯,絕對是蘇聯在八十年代的巔峰之作,不過在在座艙佈局、航電設計方面我實在是看不出哪裡有什麼需要我仔細觀看的。別的不說,至少它在航電方面是落後於我門華夏共和國的,這也算是浪費了如此好的一副皮囊,若是航電能有所升級的話倒還算不錯。”
完全沒想到。只是到了這共和國來這一趟,就遇到了這樣的大言不慚之人,剛想要的反駁,但張口之後嗓子的沙啞之感讓它明白這個時候理論這些確實不是什麼好時間點。
自此以後,也就是搖搖頭不再多言,就連後續的幾位參觀者在參觀的時候。這位也是絕口不再做任何的介紹。
看完了飛行表演之後,楊輝又是第一時間和王長青聯繫上,只要確定了27確實在航電方面還需要改進,後續的計劃就可以啓動了。
“看到了嗎?這27的航電確實是不怎樣吧,所以現在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完善你的計劃,到時候此事若能成功必定是一件大好事,說不定你也可以藉此機會在奉天所出人頭地,畢竟這那地方確實有些太應循守舊、保守了,你要快速獲得認同就需要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沒錯,這飛機的航電確實亟待升級,我剛纔也聽到了空軍領導有些抱怨這個問題,現在一定會好好抓住機會。不過,到時候27性能越來越好之後你們西南科工就不怕嗎?這對殲18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吧。”
這個時候還有心情這樣說話,楊輝也還是比較的佩服。
“我倒是想要看看27是不是可以在我們的18之前開發出多用途功能,這一點我可以非常直接的說,18一定不會比27開發出多用途能力慢,即便是有了你們奉天所的參與,我依舊可以這樣說。”
聽到楊輝如此自信的放出豪言,王長青卻並沒有不屑一顧,反而是相當認同的點頭表示明白,它對於自己的這位老同學這些年的經歷可算是仔細研究過,這傢伙的豪言從來都沒有失誤過,這次說是要在27開發出多用途能力之前就定型18,恐怕此言非虛。
“你倒是挺有信心的,不過這樣也挺不錯,我也相信西南科工有這個能力和速度完成18的研製工作,就在我回來之前麥道方面也通過他們在諾斯羅普的渠道,打聽到了你們18的大體設計方案路線,給出的評價倒還算是不低,據說你們的項目甚至和麥道的大黃蜂2000路線有極大的相似,至少說明你們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麥道的評價嗎,這種評價也是聽聽就好,不過能夠得到如此評價也算是可以得出一點消息,至少西南科工這些年的努力是被美帝一線軍機生產商所認可了,所以從某種方面來說,西南科工也已經是被麥當做了正兒八經的對手來看待。
“大黃蜂2000?不知道這款飛機和我們這的18相比誰會更加優秀一些,我倒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