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理解能力滿分!
宋知州心裡暗暗佩服,不愧是乾孃!纔來了這麼短的時間,就看到了邊關七鎮最大的問題!
千百種念頭在宋知州的心頭流轉。
自己雖然是來幫阿乾孃處理人際事務的,但若是經常被這羣人綁在猜測該娘深意這件事上,實在是太浪費精力。
宋知州暗暗打定主意,要把這些事掰碎了,講給大家聽,好叫大家夥兒也學學京都的百姓,哪怕看不出全部用意,也能猜出個第一二層!
宋知州把玩着手中的酒杯:“乾孃的話,除了最表層的意思,你還要往深裡想,能有多深想多深!”
“例如這一次,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首先的含義就是叫咱們七個鎮子,不要因她而起爭鬥。”
衆人頻頻點頭,這一層意思也是大家所能領會到的。
宋知州深深看一眼王不喜,意味深長道:“王兄,沃野鎮明明離西行的路線最近,爲何商隊不走這頭?”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其他人的眼神飄忽。有些事做得出來,卻說不出來。
王不喜掃一眼衆人,冷笑道:“這就要問問我們的武川鎮縣令秦伯淮秦大人了!”
秦伯淮見宋知州的視線投向自己,擔心影響自己在他心中的形象,不肯幫自己解讀大將軍的深意,急忙解釋。
“這可不能怪我!那個時候沃野鎮最富,我們武川鎮的日子不好過,其他鎮子更是慘,朝廷也不管我們。”
其他人跟着附和。
“就是我們也沒有其他掙錢的門道,唯獨商隊,走哪兒不是走?”
“我們給商隊優惠便利,讓商隊走我們鎮子,雖然繞遠了些,但是各取所需!”
“我們可沒拿刀架在商隊的脖子上。是他們自己願意走我們鎮子的。”
宋知州見衆人甩鍋,本想取笑一番,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武川鎮位於三個鎮子的南部,商隊無論從哪個鎮子西行都要經過武川鎮。
沃野鎮最富裕,但受到永昌侯的覬覦和打壓,其他兩個鎮子便趁機聯合武川鎮,搶走商隊。
於是沃野鎮一蹶不振,一度淪爲最貧窮的鎮子。
這事兒說起來不地道。
但宋知州也無法責怪其他人,因爲他們使出這樣的手段也不是爲己謀私,而是爲了鎮子的百姓們!
宋知州輕嘆:“難怪乾孃總說銀子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銀子,是萬萬不能的!”
離宋知州最近的王不喜聽到了這番話,眼眶瞬間就紅了。
若是自己早點明白這個道理,當初和王家決裂時,說什麼也要帶着一批私產走!何至於現在,處處捉襟見肘?
宋知州笑着打圓場:“乾孃前腳才說完,一家人要相親相愛,後腳你們就爭吵起來。難道奉行的是打是親,罵是愛?”
衆人尷尬地別過臉去。
一時間,這個角落靜寂無聲,同四周的喧囂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
過了好一會兒,宋知州的話語像一記重錘,敲打在衆人心頭。
“朝廷上的相公們,都是玩弄權術,玩弄人心的高手。你們這樣做,不正合了他們的意?”
邊關軍鎮怕的是守不住國土,讓韃子燒殺擄掠。
但朝廷怕的卻是邊關自成一派,對中央造成威脅。
至於韃子入侵,只要給錢給美女,他們自然會退回去。
若是不願意,那肯定是給的不夠多!
至於韃子所造的殺孽,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反正殺的是邊民,又沒殺向京都。
王不喜自然是明白朝堂上的手段,只是苦於沒有對策,如今聽到宋知州這麼說,腦瓜子一轉,略帶欣喜道。
“是不是大將軍有辦法?只要大將軍有辦法解決我們沃野鎮的問題,我王不喜願爲大將軍肝腦塗地!”
其他人這才反應過味兒來,紛紛表態。
“宋郎,你有話就直說吧,我們都是大老粗,學不過來這些彎彎繞繞!”
“我懂了!大將軍是有話不能明說!宋弟,你快給我們大傢伙講講!”
“你放心,今日的話入得你我耳,絕對不會泄露出去!”
宋知州吊足了衆人的胃口,這才緩緩道:“乾孃早就看穿了邊關七鎮的問題所在。七鎮在軍事上相互依靠,在其他方面卻彼此扯後腿。”
“這全都是因爲你們沒有個統一的上官!”
王不喜若有所思:“大將軍的意思是想把我們七個鎮子融合爲一體?”
顏同初:“這是個好想法。可是朝廷絕對不會給大將軍賜下這麼大一片封邑的。”
宋知州:“當然不可能做封邑!但是可以並鎮爲州郡!”
並鎮爲州郡?!
秦伯魂驚得騰一下站起身:“這也太大膽了!”
若是七個鎮子,合併爲一個州,那這個州的刺史該是何等的深得聖心?!
顏同初連連搖頭:“不可能的,聖上絕對不會同意。”
宋知州笑眯眯道:“別人不行,但乾孃可以。一是乾孃爲女子,夫君已逝,夫家落敗,孃家無人。二是乾孃的忠心,天下皆知。三是乾孃既得民心,又得聖心。”
王不喜瞭然:“攻防之勢易也。”
大將軍沒有家族支撐,是她的劣勢,但在這件事上又變成了她的絕對優勢!
王不喜想得更深些,這永昌侯死的時機也太好了。
莫非大將軍早就預判了這一切?
王不喜抽口冷氣,只覺得和善親近的大將軍,實際上深不可測!
宋知州好似在草叢裡的毒蛇,嘴裡說着引誘的話:“現在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乾孃立下大功,朝廷臺還未做出封賞!但這事不能由乾孃親口提出,免得引起非議。”
“諸位大人,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大人們能在邊關紮根十來年,肯定有各自的神通。此時不亮出來,還待何時?!”
秦伯淮來回踱步:“我願鼎力一試!但光靠我這邊,夠嗆能成事。”
顏同初表態:“我亦有同窗高居廟堂。”
王不喜臉上閃過一絲爲難,然後轉爲堅定:“我昔年發小,在此事上也能出一點力。”
宋知州奉上一個大大的笑臉:“崔三論崔大人是乾孃的義父。他必定不會袖手旁觀!待此事成了,我們再告訴大將軍,給她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