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籍兩包公(一)

包拯,千百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清官的代表、正義的化身。在小說中,在野史裡,在舞臺上,包公不畏權貴,爲民請命,甚至敢於拂逆“與皇帝抗爭。他的三口鋼鍘,認事不認人,即使是王公大臣、皇親國戚,如果觸犯了國法,他也要開鍘問斬。他明察秋毫,明鏡高懸,任何狡猾的罪犯在他的審理下,都會原形畢lou,難逃法網。人們在崇拜、歌頌包公的同時,不能不問:歷史上的包公真是這樣的嗎其實,歷史家不能不欽佩野史、小說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但也不能不指出,野史、小說、戲曲中的包公是一個被大大加工真包公,但兩個包公形象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

那是宋真宗第一個皇后死後的事情。當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爲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爲皇后,於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而人事不知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爲李妃產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產,生了個兒子,被立爲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爲皇后。誰知六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當劉後行知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乃將他收來撫養,並讓他補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面,母子天性,兩人都面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真宗面前進讒言,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小太監餘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窯、kao乞食爲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向仁宗狄皇后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面,並道出了真相。

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劉氏知道陰謀敗lou,驚厥而死。

由於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爲首相。

整個故事生動曲折,有頭有尾,於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爲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爲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后。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后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后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后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后將其由宮女晉升爲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后還以皇后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干年,劉太后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啓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后。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后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后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而且,“仁宗認母”這一事件整個過程,也與包拯毫無關係。這件事發生在仁宗親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延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時包拯還是一個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 四年公元1037年,29歲的包拯才考中進士,本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由於包拯爲孝敬年事已高的雙親,請求回到家鄉附近任職,於是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由於還不在父母身邊,包拯又辭職回家,孝養雙親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纔在親友勸告下,離家去天長縣今屬安徽任職,而這時他已經40歲,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沒有去過京城,哪能幫助仁宗尋找生母呢

包拯陳州放糧,怒鍘當朝太師龐吉之子龐昱,這也是包拯傳說中十分精彩的一段。傳說那一年,陳州今屬河南鬧災荒,朝廷派太師龐吉之子龐昱前往陳州放賑。誰知龐昱到了陳州以後,並不放賑救民,反而在那裡大造花園,掠奪民間女子,有不少人被逼致死。包拯知道後,毅然上奏仁宗,揭發此事。仁宗加封包拯爲龍圖閣大學士,仍兼開封府事務,前往陳州稽查放賑之事,並統理民情。仁宗還賜御札三道,包拯將札改國鍘,製成御賜鍘刀三口。包拯到了陳州,查清了龐昱種種不法行爲,乃用鍘刀將他鍘成兩段,爲民除了大害。

這段傳說雖有一點事實根據,但卻添進了不少虛構的內容。那是包拯任監察御史時出現的一件事:轉運使王逵上疏向皇帝告狀,說陳州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而在當時人的心目中,任中師是個廉潔奉公的清官,而王逵倒是貪婪卑鄙的小人,如今小人告清官,真把人弄糊塗了。

仁宗認爲,此事必須調查。但由於王逵在陳州有權有勢,很多人都不敢介入此事。而包拯爲了弄清真相,爲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掌握了大量證據。原來,肆意搜刮農民,引起農民不滿的正是王逵。包拯回到京城,向皇帝報告了這一情況,並請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的錢糧退還給老百姓。整個事件中並沒有刀鍘龐昱之事。

傳說總是與事實有很大距離,甚至將忠jian也顛倒了。例如,傳說中的太師龐吉,實是從朝臣龐籍深化而來。可是龐籍既非太師,更非jian臣,倒是剛直果斷的直臣。而狸貓換太子中的忠臣陳林,就是歷史上的程琳,他卻是個jian佞之徒。從一件事就可看出他與龐籍完全不同。據史載,劉太后在垂簾聽政時,三司使程琳爲了向劉太后拍馬獻媚,竟向太后呈獻武后臨朝圖,希望太后像唐朝武則天那樣正式稱帝。幸虧劉太后比校清醒,憤然將圖擲於地上,並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而殿中侍御史龐籍卻義爲仁宗早已成人,理該親理朝政,不應再使女後稱制,故毅然上書,請下閣門、取垂簾議制盡焚之。由此可見,龐籍和程琳二人,忠jian完全不同。龐籍後來做過宰相,曾以太子太保致仕。他只有一個兒子龐元英,而無龐昱,更不是被包拯刀鍘而死。

第七章 真兇伏首(二)《大宋提刑官》觀後感第十三章 皇宮大火第二十七章 拔刀相助第十七章 陰謀詭計第二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八章 女屍再現第十六章 最後結局第二章 古寺慘案《古剎迷蹤》第六章《重大發現》第十八章 沉冤待雪第十七章 朝廷風波(二)《古剎迷蹤》第十二章《密室之謎》(二)第三章 香消玉殞第十四章 竹林探密《古剎迷蹤》第十四章《無名屍體》第七章 出人意料第五章 陳年往事第八章愛恨情仇序章第三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九章 抽絲剝繭《古剎迷蹤》第十五章《原來如此》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七章 出人意料我與大宋提刑官《古剎迷蹤》第十八章《畫中玄機》第二十三章 浮出水面第三十六章 大勢已去《古剎迷蹤》第十九章《包拯的推理》第一章 血案發生第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公孫失蹤第十章 針鋒相對第十八章 公孫失策(一)第四章 開堂公審第十三章 迷霧重重第一章 血案發生第十六章 最後結局《古剎迷蹤》第十六章《欲擒故縱》第二十五章 一網打盡第七章 真兇伏首(二)第三十一章 淫窩魔窟第十六章 最後結局文學、史籍兩包公(一)第二十三章 真兇是誰第六章 引蛇出洞序章第十六章 公孫失蹤第二章 疑竇叢生《古剎迷蹤》第十九章《包拯的推理》文學、史籍兩包公(一)第二十六章 敲山震虎第十章 措手不及通知第二章 盜賊落網第二章 風流公子第十四章 竹林探密第七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三章 浮出水面第三章 現場勘察第十九章 風雲驟起第二十八章 暗室之迷第八章愛恨情仇第七章 真兇伏首(二)第四十三章 真兇伏法第十八章 公孫失策(一)《古剎迷蹤》第十章《元盡的故事》第十二章 幕後兇手第三十五章 天網恢恢第三章 初訪劉莊第二十六章 敲山震虎第一章 初露鋒芒第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章 古寺慘案第十二章 殺人動機包公故事(三)第三章 身死之迷包公故事(二)第四十三章 真兇伏法第十二章 幕後兇手第二十五章 暉州初遇第二十章 真假太子第四章 元滅大師第一章 深山古寺第五章 線索中斷我與大宋提刑官《古剎迷蹤》第十六章《欲擒故縱》第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五章 洞悉天機第五章 開棺驗屍《古剎迷蹤》第十章《元盡的故事》第十二章 智擒惡徒《大宋提刑官》觀後感第二十一章 殺機再現通知第十八章 沉冤待雪第五章 陳年往事第二十一章 皇家正統
第七章 真兇伏首(二)《大宋提刑官》觀後感第十三章 皇宮大火第二十七章 拔刀相助第十七章 陰謀詭計第二十六章 風波再起第八章 女屍再現第十六章 最後結局第二章 古寺慘案《古剎迷蹤》第六章《重大發現》第十八章 沉冤待雪第十七章 朝廷風波(二)《古剎迷蹤》第十二章《密室之謎》(二)第三章 香消玉殞第十四章 竹林探密《古剎迷蹤》第十四章《無名屍體》第七章 出人意料第五章 陳年往事第八章愛恨情仇序章第三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二十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九章 抽絲剝繭《古剎迷蹤》第十五章《原來如此》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七章 出人意料我與大宋提刑官《古剎迷蹤》第十八章《畫中玄機》第二十三章 浮出水面第三十六章 大勢已去《古剎迷蹤》第十九章《包拯的推理》第一章 血案發生第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公孫失蹤第十章 針鋒相對第十八章 公孫失策(一)第四章 開堂公審第十三章 迷霧重重第一章 血案發生第十六章 最後結局《古剎迷蹤》第十六章《欲擒故縱》第二十五章 一網打盡第七章 真兇伏首(二)第三十一章 淫窩魔窟第十六章 最後結局文學、史籍兩包公(一)第二十三章 真兇是誰第六章 引蛇出洞序章第十六章 公孫失蹤第二章 疑竇叢生《古剎迷蹤》第十九章《包拯的推理》文學、史籍兩包公(一)第二十六章 敲山震虎第十章 措手不及通知第二章 盜賊落網第二章 風流公子第十四章 竹林探密第七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三章 浮出水面第三章 現場勘察第十九章 風雲驟起第二十八章 暗室之迷第八章愛恨情仇第七章 真兇伏首(二)第四十三章 真兇伏法第十八章 公孫失策(一)《古剎迷蹤》第十章《元盡的故事》第十二章 幕後兇手第三十五章 天網恢恢第三章 初訪劉莊第二十六章 敲山震虎第一章 初露鋒芒第七章 水落石出第二章 古寺慘案第十二章 殺人動機包公故事(三)第三章 身死之迷包公故事(二)第四十三章 真兇伏法第十二章 幕後兇手第二十五章 暉州初遇第二十章 真假太子第四章 元滅大師第一章 深山古寺第五章 線索中斷我與大宋提刑官《古剎迷蹤》第十六章《欲擒故縱》第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五章 洞悉天機第五章 開棺驗屍《古剎迷蹤》第十章《元盡的故事》第十二章 智擒惡徒《大宋提刑官》觀後感第二十一章 殺機再現通知第十八章 沉冤待雪第五章 陳年往事第二十一章 皇家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