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他身爲天子,卻一點都幫不上忙,只能在這裡借酒澆愁,打個盹,齊國之難、衛國之困已解,雖無近憂,卻有遠慮,一個字來形容他現在的狀態,愁啊。
倏然,府外下人匆匆忙忙跑入府內,“王上,齊侯來訪。”
他正打着盹,被這聲音給喚醒,睡眼惺忪地向府外望去。
下人見狀,忙跪拜在地,道:“王上,小的不懂事,不知道您正在休息,請王上恕罪。”
姬宜臼纔沒這麼多閒工夫來治他的罪,只知道這麼晚齊侯前來,定然是有要事與他相商,他忙吩咐道:“宣齊侯覲見。”
“是。”
大晚上的,呂購其實很不想再外出了,而且天已漸漸入冬,溫度也開始下降,晚上尤爲冷,不過他拗不過寶貝女兒,只得大晚上地趕來天子府。
“王上。”他剛踏入府內,拱手一揖,客客氣氣道。
“齊侯不必拘禮。”姬宜臼忙站起身,“齊侯爲孤大周所做甚多,孤對您感謝還來不及。”
“王上過譽了。”呂購回道。
與晉侯相處所帶來的緊張感不同,與齊侯呂購相處尤爲泰然,而且,除了虢公翰以外,也唯有呂購有着僅次於姬仇的實力,更不用說現在齊國與衛國聯姻,雖實力增長不是很多,但若能得到他們的助力,至少姬宜臼心裡也有一定的底氣。
“齊侯大晚上的來找孤,是爲何事。”無事不登三寶殿,更不用說還是齊侯這般德高望重的人物,姬宜臼自然是恭恭敬敬,而且,若齊侯不來找他,他本打算等第二天親自前去齊侯府拜訪。
畢竟他對此事一無所知,也不知真實情況究竟爲何,現在聽到的,也不過只是傳言罷了,荀成將軍身受重傷,他都不敢相信這個消息,可衆人都在這麼說,他也不得不相信。
攻打攜地城一事只能暫且擱置,他正在爲此事而愁的不行。
“王上,臣本不想過多叨擾,只是有一件要事,臣不得不大晚上地趕來與王上商議。”呂購併未拐彎抹角,直白地說道。
姬宜臼嚴肅起來,既然是齊侯帶有要事前來,他定然是得聽的萬分仔細才行:“齊侯有話但說無妨,若遇到了什麼麻煩,孤定會相助。”
“王上,此次衛國一戰,不知您是否知曉。”
一提及此事,姬宜臼嘆了嘆氣:“孤已知曉。”
“不知王上因何事憂慮。”在府外時,呂購便聽下人說,天子正在府內打着盹,於是他特意叮囑下人不要打擾王上,可誰曾知道,這名下人擅自吵醒姬宜臼。
“荀將軍身受重傷,晉世子被打入大牢,衛國一副破敗,此次虢公翰,着實過分了些,本...”姬宜臼本想讓姬仇帶兵攻下攜地城,可話到嘴邊,他又咽了回去,若這麼要求,未免也太爲難晉侯了些。
“齊侯您請繼續。”姬宜臼說着說着,又談到了自己憂心忡忡的地方,不過他並不想把自己的心事告訴齊侯,畢竟他也沒有責任替他分憂。
“替王上分憂,可是臣之本分,臣知王上所慮,此次攻打攜地或許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虢公翰剛剛帶兵攻打衛國,雖說衛國元氣大傷,可攜地損傷也不小,若能趁着此次機會一舉攻下攜地,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也算除卻一心腹大患。”
齊侯稍作停頓,繼續道:“話雖如此,可這會存在兩個問題。”
一聽到這兒,姬宜臼便打起精神,不錯,他之所以這麼憂慮,便是因爲兩個問題,而至於他心中所慮問題與齊侯的想法是否相同,還得看齊侯接下來說的話。
“其一,便是現在天下無敵的名將荀成身受重傷,此次雖是攻打攜地的最好時機,可攻打攜地並沒有那麼容易,需要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帶兵才行,而荀成將軍正好是最爲適合的,再配合晉國強大的實力,足以覆滅攜地亂臣賊子,可與此同時,問題也一併誕生,
姬仇性格,臣最瞭解不過了,他生平小心謹慎,不會做冒險之事,如今荀成身受重傷,衛國一副破敗之感,攻打攜地城會冒着極大的風險,他絕不敢輕易地這麼做,一旦沒成,天下諸侯覬覦他的方伯之位,礙於此,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這其二,便是姬仇有可能是故意而爲之,倘若他真的帶兵攻打攜地,雖說有很大機率能攻下攜地城,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同時,天下諸侯可無人能再製衡他,從臣的角度來講,對王上而言並沒有好處。”
姬宜臼聞言,怔在原地,他心中所慮,皆被呂購給說中,他忙走下臺來,連連稱讚道:“知孤者,非齊侯莫屬,齊侯,您是如何知曉孤心之所慮的。”
“爲王上分憂,爲臣之本分。”呂購再拱手一揖,欠身道。
“好好好。”姬宜臼連連稱好道,他清楚,既然呂購前來天子府,與他商議此事,定然說明其有了好辦法,於是他便問道:“齊侯您這麼講了,定然是有什麼好法子,不知齊侯您對此是何看法,您說晉侯到底會帶兵攻打,還是說按兵不動。”
呂購微微欠身,道:“依臣之見,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若不冒險一回,怎能知曉最終的結果會如何,若臣是晉侯,定然會帶兵攻打攜地,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
姬宜臼思忖了會,道:“既然如此,那唯一需要擔心的,便是在晉侯攻下攜地城之後,該如何限制他的實力,若他稱霸天下,豈不是養虎爲患。”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是默認呂購的說法,以晉侯姬仇定然會帶兵攻打攜地作爲大前提,再來商量對策。
“王上,臣有一計。”
姬宜臼聞言,連忙說道:“齊侯有何計策,快快道來。”
“王上,既然荀將軍身受重傷,領兵者定然欠缺,攻打攜地的晉國實力也會下降不少,不妨您派一位大將,同時攻打攜地,若真能攻下攜地,領功勞者也絕非姬仇一人,倒也不會讓晉國實力劇增。”呂購提出自己的建議。